康熙年间,苏北古黄县出了个苏姓媒婆,在正式提媒前,她必到姑娘家里,将姑娘叫到面前,照照面,拉拉家常,相一相姑娘是否有“旺夫相”。真别说,经她说合的夫妻不知有多少对了,还真没有吵闹的,而且小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如此一来,苏媒婆可就出了名。
有一年,新进学的秀才顾峤拜托苏媒婆为他提亲,姑娘是古黄县数一数二的富翁黄员外家的大小姐黄英。苏媒婆答应了,抬脚就去了黄家大院。黄员外夫妇来到厅堂,听了苏媒婆的来意,不由面面相觑:这顾秀才倒是个年轻才俊,只是功名前程不全是凭文才得来的,还要靠运气、拼财力、比家世……倘若顾秀才一辈子不中举,岂不坑了宝贝女儿?但若一口回绝,则又恐怕姓顾的万一将来发达了记恨报复。
这事如何是好?黄员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老婆使了个眼色。黄老夫人会意,找个借口离开了厅堂,来到后院闺房里,叫来了女儿的贴身丫鬟丑妮。这丑妮本是黄家仆人的女儿,也出生在黄家大院,说来也真巧,恰同黄英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生,只是丑妮自幼父母双亡,黄员外夫妇看在女儿好歹有个小玩伴的分上,勉强收留了她,又因她模样生得粗眉大眼,便顺口把她叫作“丑妮”。
丑妮愣头愣脑地站在黄老夫人面前,直到黄老夫人叫她脱下她的薄夹袄和旧布鞋,换上大小姐的绸缎衫和绣花鞋,方才醒悟过来:原来这是让自己代大小姐去厅堂,让苏媒婆相一相有没有“旺夫相”!黄员外夫妇的如意算盘是:女儿一向“养在深闺人未知”,如今就用丑妮来个“狸猫换太子”,蒙一蒙苏媒婆—丑妮笨头憨脑的丑模样,绝不会入苏媒婆的法眼,如此便可以巧妙地将这门婚事推了出去,而又不得罪顾秀才!
只说丑妮第一次这么衣着光鲜地来到厅堂,又拘束又窘迫又害羞,几乎连头都不敢抬,苏媒婆问一句她就低声下气地答一句,叫坐下她就坐下,叫站起来她就站起来,还习惯性地给苏媒婆斟了一杯香茶,双手捧到她面前。
黄员外夫妇在一旁捂嘴暗笑,不料,苏媒婆却高兴地一拍大腿道:“黄小姐好个旺夫相,与顾秀才实在是天作之合,这个媒,老身做定了!”随后又转头夸赞黄员外夫妇“教女有方”。黄员外不由皱起了眉头:没想到这苏媒婆顺水推舟,非要让顾黄两家结亲不可,罢罢罢,我也来个装聋作哑,大不了以后就把丑妮认作“干闺女”,待大喜之日就把丑妮嫁到顾家,就算到时候真相大白,顾峤和苏媒婆也只能打落牙齿自吞肚—反正丑妮和女儿是同一个生辰八字,而且今日“相亲”的又是丑妮!当下,黄员外笑吟吟地开了一张写着生辰八字的婚帖,交给了苏媒婆……
两年之后,顾峤来到省城秋闱大比,竟一举中了举人!消息传来,黄员外夫妇又惊又悔,好在女儿这两年因高不成低不就仍一直待字闺中,而当初和顾家的婚约本来就有“猫腻”,事情尚有兜转之机!当下黄员外夫妇也不再提要认丑妮为干闺女这桩事了,急不可待地自择吉日良辰,吹吹打打,一顶花轿将女儿抬到了顾家。丑妮呢,则当作陪嫁丫鬟也随之来到了顾家,继续服侍黄英。至于蘇媒婆,大喜那天早被黄老夫人以“谢媒”为名请到了黄家大院,指使几个能说会道的仆妇轮番灌酒,把她灌得酩酊大醉,不分东南西北……
来年春,顾峤又到京城参加春闱大比,高中进士,得入翰林院当了编修,家眷也因此被接到京城团聚。黄员外夫妇别提多欢喜了。然而,刚过了两年,顾峤却特向朝廷告假,沿运河回乡探亲。令人诧异的是,衣锦还乡的黄英一下船竟连婆家也不回,而是径奔娘家,对着父母一番哭诉!
原来这两年,小两口在京城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吵闹中度过,黄英心高气盛,看不惯丈夫只知窝在翰林院中写文章,劝他别太死脑筋,要学会串会馆、拜同僚、送礼走门子……耿直的顾峤却不认同这一套,整日被黄英吵得心烦意乱。由于不能“齐家”,顾峤到了翰林院自然难以写好“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屡受上司训斥,只怕要当一辈子也难以出头的“黑翰林”了!夫妻俩越闹越僵,坐船回乡吵了一路……
顾翰林夫妻反目,轰动一时,全县皆知。苏媒婆闻知后大为诧异,急忙前往顾家探个究竟。一进院,只见一个粗服蓬头的丫鬟正在打扫院子,等到这丫鬟一抬头,正是丑妮!苏媒婆惊奇地连连拍腿:“错了,错了,姻缘错了!”
顾峤闻声走过来,与苏媒婆和丑妮三人一番问答,方才如梦初醒,明白当初中了黄员外夫妇的李代桃僵之计!顾峤在院子中踱起步来,不时抬眼望向低眉顺眼的丑妮,直看得丑妮脸红得像苹果。这几年与丑妮朝夕相处,顾峤早已感觉不到丑妮的“丑”,而是觉得同黄英相比,她温良敦厚,静默可亲!见苏媒婆就要去黄家大院“算后账”,顾峤赶紧一把扯住了她,随后来到书房里写了一封休书,让苏媒婆送到黄家大院……
接到休书,黄英并不感到吃惊和后悔,她早已预想到了一条后路—京城还有个叫于帆的古黄籍官员,妻子夭亡,想再娶一个同乡女子为续弦,只是一直未能如愿,听人说这于帆官场上行事机灵,人缘极好,比顾峤有“出息”多了。当下黄英便让父亲托人向于家提亲。于帆看中了黄家的银子能在仕途上助自己一臂之力,接到家信后也不嫌弃黄英是弃妇,当即从京城回书一封,一口应允了这门亲事。
不多日,黄家雇了一艘大花船,送黄英奔赴京城完婚。而在黄家大花船的前面,是一艘席篷小船,船舱里端坐着的恰是告假期满也回京城的顾峤和他刚“扶正”的新夫人丑妮!
说来也奇,顾峤此番回到京城后,竟然变了个人似的,写的文章屡得夸奖,不两年便出了翰林院,外放实缺知县,此后每隔几年便因被考评为“政绩卓异”而获升迁。而于帆和黄英结为夫妇后,仕途上也是顺风顺水,在黄英的指点和参与下,于帆如虎添翼,官场上左右逢源,捷足先登,很快高居侍郎要职!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康熙驾崩,雍正登基,着手整顿官场,清除贪官污吏,朝廷为之半空,于帆也因贪赃枉法被押往菜市口杀头,全家查抄,可怜黄英手牵儿女,流落街头,无钱返乡。
这天,黄英正在正阳门外乞讨,忽见一队人马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和一顶青毡小轿经过,一打听,原来是被雍正破格提拔到朝廷担任要职的顾峤和他的家眷。黄英不由怔住了,正在这时,后面的那顶青毡小轿停了下来,轿帘一掀,轿中的官眷探出头来,不是别人,正是丑妮!黄英又惊又羞,袖子往脸上一遮,转头就走。丑妮急忙下轿,追上前扯住自己服侍了多年的大小姐!得知黄英的窘况,丑妮当场给了她一笔钱,又安排了几个兵丁护送她们娘儿仨返乡。回到古黄,黄英找到苏媒婆,追问她自己和丑妮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为啥自己没有“旺夫相”?苏媒婆一声长叹,苦笑道:“实话对你说,做个官太太,最要紧的是守本分—守本分就是旺夫相!”黄英愕然。
“只有守本分,才能让丈夫无后顾之忧,专心公事,不妄生贪念,丈夫的官位就能坐得牢!想当初老身来到你们黄家为顾秀才提亲,虽被蒙在鼓里,但见丑妮对一个下三流的媒婆毕恭毕敬,端茶续水,心中忍不住连叹黄家大小姐虽是个小姐身子,却能干丫鬟的活,丝毫没有富贵人家大小姐颐指气使的脾性,着实难得!若是许配顾秀才为妻,顾秀才将来做了官,她定能守得住本分,就算顾秀才终身白丁,她也能耐得住清贫,实在有一身旺夫相!不意你家父母横生波澜……”苏媒婆感慨道。
苏媒婆顿了顿,又道:“其实,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旺夫相,只是要看应当选择怎样的丈夫!像你这样一向呼奴喝婢、指使别人惯了的大小姐,最不能嫁的就是当官的—嫁了当官的往往守不住本分,对官场之事横加插手,借权势大捞钱财,招灾惹祸而不自知!”
黄英低头细思,羞愧不已,她喃喃道:“我、我到底嫁什么样的男人才能旺夫?”蘇媒婆认真地道:“你心性好强,精明会算,若是嫁个商人,定能助丈夫商场上长袖善舞,呼风唤雨;若是嫁个田舍郎,也能帮夫君兴家立业,良田千顷,粮食满仓……”
苏媒婆这番话说得有板有眼,见识不凡,令黄英刮目相看,她不由地问:“你一个山乡鄙野的老太婆,怎么懂得这么多世事人情?”
苏媒婆又是一阵苦笑:“不知你是否记得三十年前咱们古黄的钱家?”黄英愣了:三十年前自己还小,但也知道那时的古黄钱家风光无限哪!听说钱家有个大小姐早年远嫁官绅世家,精明能干,不仅成为夫家的“内当家”,而且让娘家兄弟姐妹都大富大贵起来,可叹后来夫家败落,钱家也一败涂地,钱家大小姐生死不明……
“莫非你……你就是当年的钱家大小姐?”黄英期期艾艾地道。
“不错。当年老身和你一样自以为精明强干,胡乱插手官场之事。但经历了那场变故后,老身大彻大悟了—自己实在是嫁错了郎!从此,老身隐姓瞒名当起了媒婆,就是希望天下的女子都能嫁对郎,也算是将功补过、积德行善……”
黄英听罢,唏嘘不已,又似有所悟……
【 #能力训练#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下面是分享的中长篇精彩民间故事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中长篇精彩民间故事精选【篇一】
泰山周围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据说他们还生了个儿子叫白氏郎。白牡丹原来也在泰山修炼,后来不堪众人的嘲弄,就和儿子搬到泰山南边的徂徕山去住了。
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生得伶牙俐齿,十分讨人喜欢,可就是没有个名正言顺的父亲,整天在外边被人打骂,受人欺负,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让白氏郎跟村里的小伙伴上山砍柴,自己在家里弄些水酒淡菜,准备打发灶王一爷上天,去汇报下界一年的情况。
白氏郎和伙们来到山上,领头的说要玩“做皇帝”的游戏,把几个草筐撂起来当作宝座,谁要能爬上去,谁就是皇帝,以后众人就都听他的,选他做头头。说完便把筐撂得高高的,一个个轮着往上爬。筐子没用绳子拴牢,一爬一晃,结果没爬几下就都滚了下来,最后轮到了白氏郎,只见他稳抓草筐,轻迈双脚,颤颤悠悠真的爬了上去。本来他们都看不起白氏郎,是想拿他取笑,如今他真的爬了上去,谁肯让他这个私生子做头头,便把他拖下来,打了一顿一哄而散了。
白牡丹在家里正为买不起酒菜犯愁,见白氏郎又从外面哭着回来,鼻子都让人打破了,十分难过,顿时来了气,就抓起烧火棍,把怨气照着灶王一爷出开了:“灶王一爷啊灶王一爷,你都看见了吧,这还让我们怎么活?哼!我儿要是真做了皇帝,非把那些小崽子杀尽斩绝不可。”她越说越气,一边说,一边敲,几火棍下去,灶王一爷早就鼻青脸肿了。
灶王一爷上天,不但没在白牡丹家吃好喝好,而且还挨了一顿棍棒,便一溜烟地跑到玉皇大帝那里告状去了。灶王一爷一见大帝,便叩首禀报说:“不得了啦大帝,白牡丹发誓,白氏郎要做了皇帝,就要把村里的人斩尽杀绝。这不,白牡丹连我都打了。望大帝为臣子做主,千万不能让白氏郎做皇帝。”玉皇大帝听了灶君的一面之词,便吩咐四员大将,到来年的龙节抽掉白氏郎的龙筋。
再说白氏郎,从那次挨打以后,就每次独自上山,这一天,他一个人在山上打柴,迎面走来一个白一胡一子老头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将来要做皇帝的,只因你娘不慎说走了话,玉皇大帝要在来年的龙节抽你的筋,现在已经没办法补救了,只有到时候你能咬牙挺过,保住你的龙牙玉口,还能说什么成什么。”说完便飘然而去。
白氏郎像做了个梦,吓得不得了。回去和母亲一说,白牡丹得知是自己害了儿子,十分后悔,便把儿子搂在怀里痛哭起来。
转眼龙节已到,只见几片黑云压在白家院上。这时,白氏郎正在院中劈柴,就听一个闷雷,白氏郎随声倒地,几员天兵天将便开始抽他的筋,那滋味简直比脱胎换骨还难受。可是白氏郎硬是挺了过来。
从此,白氏郎恨透了灶王一爷,恨透了所有的神仙。他发誓要把所有的神仙都扣押起来,以报此仇。可是,如此多的神仙用什么盛呢?他穷得连个箱子盒子都没有,白氏郎回头见自己上山装水用的葫芦挂在灶旁,便顺手拿过来,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一爷,亏你跑到大帝面前替我美言,你老人家辛苦了,到我这葫芦里来歇歇脚吧。”因为白氏郎有一张龙牙玉口,他的话便是圣旨,只听“嗖”的一声,灶王一爷便化作一缕青烟钻进了葫芦。
白氏郎告别母亲,提着葫芦走遍了全国的名山大川,见庙就进,见神就收。他想收完以后,全都把他们压在泰山底下,所以最后才来到泰山。
刚过红门不远,迎面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白氏郎觉得有些面熟,似曾相识,可一时又记不起来,便喊道:“来者何人,快快通名报姓。”那老人笑嘻嘻地答道:“在下便是小仙吕洞宾。”
白氏郎闻听此言,突然想起以前给他报信的白一胡一子老头,原来是他的亲生父亲,不禁大吃一惊,将葫芦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这下可热闹了,各路神仙都连滚带爬的向旁边的一个大石洞挤去,吕洞宾数也数不过来,就把它取名为“千佛洞”。后人又在那里起楼造阁,顺吕祖之意取名“万仙楼”。
只有灶王一爷的腿长,又跑回了灶堂。不过吕洞宾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边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亲生父亲,便跪在吕洞宾面前,将母子多少年来的冷遇和磨难一一告诉了他。吕洞宾听后,也十分难过,将一柄断烦恼、避磨难、呼风唤雨的青龙宝剑一交一给白氏郎,嘱咐他照顾好母亲,与乡亲们和睦相处,把他又送回了徂徕山。此后,乡亲们得知吕洞宾如此宽宏大量,也都敬重他们母子,多方给予照顾,白氏郎也才用他的青龙宝剑为乡亲们做了许多好事。
中长篇精彩民间故事精选【篇二】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
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
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
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
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
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
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
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
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
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
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
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
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回答说:“这是灵虚殿。”
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
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
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
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
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
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
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
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
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
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
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
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
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近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
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
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
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这就是我弟弟钱塘。”
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
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
钱塘回答:“六十万。”
问:“伤害庄稼吗?”
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
答:“已把他吞食掉了。”
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
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
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
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
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
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
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
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
柳毅说:“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
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
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
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
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五神通只三只狐狸》是一部中国动画片,可以在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上观看。
首先回答问题,这部动画片可以在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上观看。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观看各种内容,而这些视频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供我们选择。
为什么给出这个答案?首先,这些视频网站是合法的,它们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运营。其次,这些网站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观看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最后,这些网站上的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如果想观看《五神通只三只狐狸》,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打开B站或优酷网站,搜索“五神通只三只狐狸”。
2. 点击相关视频,即可开始观看。
3. 如果遇到版权问题或其他问题,可以联系网站客服进行咨询解决。
总之,观看《五神通只三只狐狸》可以选择B站、优酷等视频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合法、方便、丰富的观看方式,用户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在使用这些网站时,也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版权意识。
【 #能力训练#导语】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传下来很多的民间故事。下面是 无 分享的长篇民间故事精选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很久以前,在神州大地上有一个村子,叫和平村,村子周围绿荫环绕,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着。
有一天,一群强盗来到村中,他们抢夺了村民的粮食,将村民的土地没收,并且将村民当成他们的奴隶,逼迫着村民开辟新的土地,数十年下来,村子周围的树木全都变成了一块块庄稼。
这一年,和平村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灾情。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全部枯萎。强盗们为了以后奴役这群村民,也暂且将以前的存粮拿出来分给村民,可这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村中有个男孩,由于身体瘦弱,人们都叫他小幺。这一天,小幺来到强盗头目面前道:尊敬的大王,眼见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还请大王放我离开村落,去东海寻找龙王来降雨,拯救我们和平村。
强盗头目盯着小幺看了许久:龙王只是传说的存在,不过我很是佩服你的勇气,你走吧。如果你能够找到龙王来降雨,我们就不会再让你们当奴隶。
就这样,小幺踏上了寻找龙王的旅程。走出村落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可是,在小幺看来,外面的世界与村中也无大的区别,全都是一片荒芜,两个月后的一天,小幺又渴又饿,可是小幺还是咬牙坚持着往前走去,终于眼前一阵眩晕,栽倒在地。
小幺醒来的时候,已经三天之后了。睁开眼,小幺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自己躺在一张柔软的床上,屋顶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八角桌上摆放着一些山珍海味,窗外似乎有一座黑色的大山……
“你醒了,孩子。”紧接着,身后传来一阵咳嗽声。小幺不由得一怔,原来在自己身后还有一位老婆婆。老婆婆脸上带有皱纹,老态龙钟,可是老婆婆的皮肤却非常细腻,举手投足间带着几分优雅。一看就是高贵出身。
“没吓到你吧,孩子”,看着小幺发愣,老婆婆继续向小幺说着她所知道的一切。随着老婆婆的言语,小幺也明白了许多。原来这位老婆婆是西海凤宫的海马凤一族的族长,每次执行任务,都会与东海龙宫的海马龙一族结合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法力。可是,在一次执行任务经过不周山时,却忽然间法力消失,坠落于此。不周山诞生于混沌时期,不周山会吸引大地上的所有事物,越来越大,最后牵制住整个宇宙。当年,为了救海马凤婆婆出去,海马凤一族的法力强大者想要去毁掉不周山,但是都失败了,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来不周山周围。海马凤婆婆也想走着离开,可是身为神族,不周山对神族的吸引力非常大,根本走不出去。老婆婆又问起小幺的来历,小幺只好把自己家乡的灾情说给了老婆婆。
海马凤婆婆沉吟半晌,开口说:“孩子,你想要去找龙王,就必须翻过不周山才能到达御龙宫廷,那里有着海马龙神一族,但是没有我们海马凤的结合,海马龙族即使绕行不周山,也救不了你们和平村。你只有把我带到那里,我们海马神族才能发挥出强大的法力,也才能呼风唤雨,拯救你们和平村,甚至更多的人民。我这里有一方弱水,我躲进弱水中之后,法力就会消失,只要你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将我放出,那么你们和平村就有希望了。”
小幺听得一阵失落一阵紧张,待听到只要将这弱水带到东海就能拯救村民的时候,小幺方才喘了一口气。于是小幺带着海马凤婆婆重新踏上了去东海的旅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在不周山只是对神族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引力,小幺一介平民,才能在短短一年就翻过了不周山,又花了三个月时间终于来到了东海的御龙宫廷。
“婆婆,我们到了”小幺一边说着,一边将海马凤婆婆从弱水的袋子中捧了出来。只见海马凤婆婆身体越来越大,原本已经佝偻的身躯在大海的气息滋润下,渐渐显出了高贵的神姿,原来脸上的皱纹已经褪去,满头的白发已经转黑,头顶华丽的羽冠,仪态万方,气质高洁,而随着一阵阵轰鸣声,海马龙神也出现在御龙宫廷的广场上,原本也略显老态的海马龙神在看到海马凤的那一刻,也是老态尽去,昂首挺胸,忽然,海马龙和海马凤一起腾空而起,他们彼此交叠,身上散发出金色的光芒。
小幺在这片光芒的照射下呆了好久。忽然一道浑厚的声音传来:“孩子,感谢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看到小幺还在发愣,“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们只能越来越弱,最后慢慢老去。是你拯救了我们海马神族,不周山的束缚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海马神族也会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你们人类。”
海马龙和海马凤带着小幺来到了和平村,转眼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和平村的人们都跪倒在各自的门前,望着苍天,叩首祈福。就连霸占和平村的强盗们也震惊不已,他们没有想到小幺真的能请来龙王,一个瘦弱的孩子拯救了整个和平村。
这场大雨一共下了两天才停下,原本已经枯竭的河段也重新开流。这时,海马龙神道:尔等不必多礼了,要谢就谢这位小幺兄弟吧。不仅仅是和平村,只要我们能到达的地方我们都会帮助你们人类。说完,海马龙携着海马凤腾空而去。
在海马神走了的当天,强盗们向和平村的人们道歉,和平村民,本就善良淳朴,再加上在这旱灾时期,强盗们也拿出了他们这些年来的存粮来养活大家,几十年来的苦闷都随着这一声声的道歉而淡去。和平村民接纳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了真正的和平村民。
再后来,小幺成为了和平村的族长,和平村周围又是郁郁葱葱,和平村民为了纪念海马神族,在村子口立了两座雕像,海马龙,昂首含珠,气宇轩昂;海马凤神态矜持,气质高洁。两座雕像并肩而立,每当逢年过节,和平村民在快乐的同时也由衷的感谢上苍的这两位海马神族,人们都会拿来的东西来祭拜,祈祷和平村永远和平。
几千年后,海马神族出了一位绝世般的大人物,叫做共工,随着共工的崛起,不周山的威胁也已经消除。又是几千年过去,沧海桑田,和平村渐渐的扩大着,族长也一代一代的传承者,可是海马龙和海马凤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篇二】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赊店是中原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全国有十六个省的商贾聚居于此,人口十万有余。人多,裁缝就多。街上从事裁剪的店铺就有十多家,最有名的当属宋氏裁缝铺。
宋氏裁缝铺的师傅叫宋显达,瘦高个儿,白净脸,戴一副老花镜,给人的感觉是既温文尔雅,又聪慧贤明。
宋氏裁缝铺在火神庙街,坐北朝南,两间门面。店铺里面靠门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长约四米、宽两米的木质案板,这是宋师傅的“工作台”。工作台上摆着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和一把三尺长的木尺子,裁剪的活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靠工作台的里边还摆着一张木桌,木桌上放着一只熨斗,缝制好的衣服,都要拿到这张桌上熨。
宋氏裁缝铺是宋显达的父亲创办的。十几岁起,宋显达就跟着父亲学裁剪。宋显达十分聪慧,很快就掌握了不同服装、不同款式的裁剪技术,并将父亲的技艺发扬光大。在他三十岁那年,一场大病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他便成了宋氏裁缝铺的掌柜。
宋显达接管裁缝铺后,对裁剪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技艺更加精湛,所裁衣服,长短阔窄、花色搭配、镶花边滚牙子,没有不合人意的。他不但会做日常的便服,甚至连裁剪、做工考究的官服都会做。赊店厘金局上至委员,下至写票员的官服,都是宋显达做的。
因为手艺全,技术精,找宋显达剪衣服的人就多,每天放下门板,工作台前便挤满了人,争着让宋显达裁剪衣服。宋显达总是一个一个地来,先打量—下客人的容貌、气度,再问客人的需求……然后用木尺量了身高、袖长,抖开布料一量一画,手持剪刀“咔嚓、咔嚓”几下,一件衣服就裁成了。
宋显达白天裁出的衣服,妻子做出来一部分,剩下的,二人挑灯夜战。最后一道工序是熨烫。
一天晚上,妻子为一大户人家的千金熨烫旗袍,因疲劳过度,不小心打翻了熨斗,一块火炭落在了旗袍上,将丝质的旗袍烧了个大窟窿。妻子不知如何是好。宋显达拿着旗袍看了看,略一思忖,捏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地绣起花来。不到半个时辰,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便娇艳地开在那个窟窿上,和绸缎上原有的花朵交相辉映,看不出丝毫破绽。等客人来取衣服时,宋显达如实说了,并要赔偿。客人抖开衣服一看,那个位置绣上一朵牡丹,简直是画龙点睛,不仅没有损害旗袍的整体美感,还增添了旗袍的韵致。客人不但没要赔偿,还特地对宋显达表示了谢意。
光绪二十年,一个年轻男子来到宋氏裁缝铺,让宋显达做衣服。宋显达见年轻男子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便说:“敢问客官在哪儿高就?”
年轻男子愣了一下,不情愿地说:“厘金局。”
一听年轻男子是厘金局的,宋显达又问:“官人什么时候到任的呀?”
这裁缝真怪,裁件衣服还要查户口!年轻男子心里嘀咕着,不冷不热地说:“刚到任!”
宋显达“哦”了一声,双手抱拳施礼道:“祝贺大人荣升!”
尽管对宋显达这样啰啰唆唆心有不悦,但年轻男子听着这恭维话还是很受用,内心的不悦瞬间烟消云散了,不禁好奇地问:“宋师傅,是不是每有客人裁剪衣服,你都要问人家的经历?”
“也不全是。普通老百姓,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像官人这仪表、这气度,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百姓。问—下来历,能剪出更加合体的衣服。”
“这裁剪衣服还和人的来历有关?”年轻男子十分诧异。
“当然有关。”宋显达笑了笑说,“您想啊,做官者初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做衣服就要前襟稍长,后襟稍短。在*混的时间长了,十之*养成了唯唯诺诺的习性,这时候做衣服要前短后长。我要不问问大人您的资历长短,怎能为您裁出合体的衣服呀?”
年轻男子更加诧异,继而连连点头称赞。
【篇三】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二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慢慢地,就放肆起来。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炸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大黑龙一看,乐坏了。“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再一看,江面全白了,大黑龙吃饱喝足,偷偷离开东海,来到莲花湖,一下子就降服了小白龙。可惜,小白龙没锁牢,后来,从东海口拐弯朝南,逃到了如今的兴凯湖。从那以后,大黑龙把山呀水呀,都归置了一下,只留下三条大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那座莲花湖,后来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那边一座,北边一座。下江一些大黑龙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把山削平了,有的地方成了沼泽地。
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大黑龙,就把那条江叫作松花江了。
【篇四】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一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但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吆喝道:“新老爷还没上任哩,要打官司过两天再来吧!”那两个人正在火头上,也不管衙役拦阻,硬要闯进衙门里去。这辰光,衙门照壁那边转出一头小毛驴来。毛驴上骑着一个大汉,头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铜色的面孔上长着一脸胳腮胡子。他嘴里说:“让条路,让条路!我来迟啦,我来迟啦!“小毛驴穿过人群,一向往衙门里走。衙役赶上去,想揪住毛驴尾巴,但已经来不及,那人就一向闯进大堂上去了。
大汉把毛驴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上来。管衙门的二爷见他这副模样,还当是个疯子,就跑过去喊道:“喂!这是虎坐呀,随便坐上去要杀头的哩!”
大汉只顾哈哈笑:“哦,有这样厉害呀!”
管衙门的二爷说:“当然厉害!虎座要带金印子的人才能坐哩。”
“这东西我也有一个。”大汉从袋里摸出一颗亮闪闪的金印子,往案桌上一搁。管衙门的二爷见了,吓得舌头吐出三寸长,半天缩不进去。原先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苏东坡啊!
苏东坡没来及贴告示,也没来得及放号炮,一进衙门便坐堂,叫衙役放那两个要告状的人进来。他一拍惊堂木,问道:“你们两个叫什么名字?谁是原告?”
两个人跪在堂下磕头。一个说:“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个说:“我叫洪阿毛。”
苏东坡问:“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状?”
李小乙回答说:“我帮工打杂积下十两银子,早两个月借给洪阿毛做本钱。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邻居,讲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时候要用,他就什么时候还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妇,急等银子娶亲,他非但不还我银子,还打我哩!”
苏东坡转过来问洪阿毛:“你为啥欠债不还,还要打人?”
洪阿毛急忙磕头分辩:“大老爷呀,我是赶时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两银子,早在立夏前就贩成扇子了。没想今年过了端午节天气还很凉,人家身上都穿夹袍,谁来买我的扇子呀!这几天又接连阴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坏啦。我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他就骂我、揪我,我一时在火上打了他一拳,这可不是存心打的呢!”
苏东坡在堂上皱皱眉头,说:“李小乙娶亲的事情要紧,洪阿毛就应立刻还他十两银子。”
洪阿毛一听,在堂下叫起苦来:“大老爷呀,我但是实在没有银子还债呀!”
苏东坡在堂上捋捋胡须,说:“洪阿毛做生意蚀了本,也实在很为难。李小乙娶亲的银子还得另想办法。”
李小乙一听,在堂下喊起屈来:“大老爷呀,我辛辛苦苦积下这十两银子可不容易呀!”
苏东坡笑了笑,说:“你们不用着急,现有洪阿毛立刻回家去拿二十把发霉的折扇给我,这场官司就算是两清了。”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块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歇歇辰光,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立刻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
两个人接过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谁知刚刚跑到衙门口,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的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新鲜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向到这天还有人在讲呢。
【篇五】长篇民间故事精选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这长生,自小聪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死人。"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井。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篇一】精彩民间故事阅读
金朝时,莱州境内的武官村,有一大户人家,户主姓刘,名百万。这刘百万娶亲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春秋,而终没添上儿女。俗话说,三十无儿半辈孤。这对已过三十的夫妻,就是因为无儿无女怕绝后,所以整天怨东怨西,就连自己的鼻子眼,也觉得似乎是多余的。夫妻俩在饭桌上不思茶食,在炕头上大眼对小眼,夫啼一长气,妻应一短喘,真是盼儿盼干了眼。
有一天,门外来了一化缘的道士,正巧和刘百万在大门前机遇。道士手持一铜钵,口中念道:施主莫忧愁,刘家会有后。听了道士的话,刘百万感到愕然,觉得道士颇有来头,于是走到跟前问:请道长指明得儿之路,在下首付厚禄。道士口念:善哉!善哉!出家人不贪财,以度化还朴为本,观施主之印堂,有儿缘。今黄河泛滥,灾民成队,施主若能开仓施舍米粥三年,普救灾民,儿子即可得,否则,儿子惚兮,恍兮。道士说完扬长而去。
刘百万求子心切,当天就命家下人等在大门前搭了席棚,埋锅熬粥施舍灾民。道士的话确乎灵验,刘百万舍粥三年,灾民们也都相继返回了自己的家园。一天夜里,刘妻梦见太基山射来一股紫气,紫气中有一只闪光的金蝉,飞入她的口中,她顿觉腹内一阵剧痛。她被痛醒了,觉得这梦来的蹊跷,于是叫醒丈夫,说了刚才做梦的经过。百万听了后,也觉得奇巧,马上穿好衣服,点上灯,仔细察看起妻子的肚子来。他用手摸,又把脑袋贴在上面听了又听,觉得妻子的肚子就是和以往不同了,象是有了异物在里面活动。这对夫妻再也睡不着了,二人就着梦,一直议论到天亮。
十月怀胎后,刘家真的生了儿子。乐得刘家夫妻召集亲朋好友们,庆贺了三天三夜。刘百万给儿子起名长生,号处玄。这长生,自小聪明过人,书法、诗词无不通晓。而刘百万忧虑的是,长生不喜孔孟之学,偏爱老庄之说,整天以道为家。到了娶妻之年,他拒绝了一切媒妁之言、父亲之命的提亲扯弦,每天东游西走,访道之志坚于钢铁。
大定已丑年的春天,长生寻真师不得迂,心情十分恍惚。于是在自家的花园里闲逛,以消胸中郁闷。他路过假山时,见假山的太湖石上题有一道诗,墨迹犹新,他走上前看个仔细,心想:好奇怪呀!诗竟没有上阙,而只有末两句:"武官养性真仙地,内有长生不死人。"长生反复读着诗句,内心更感迷惑不解。心想,诗的墨迹未干,题写人却无踪影,果真是神仙的身法?!他正沉在思考中,忽然从太湖石后面走出四道士。走在前面龄高者,口中念道:善哉,善哉!施主在意石上诗乎?长生朝道长深施一礼,答道:弟子寻师游遍中原,不见真师不识道,实感茫然苍凉。道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凭心静朴。今日在松之月下,你听我歌来:
钓罢归来又见鳌,也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笑知余意,跃出红波万丈高。
长生听罢歌,惊悟片刻,忙跪倒尘埃,叩头拜师。道长扶起长生道:我乃全真派主王重阳,知你和全真有缘,今特和你的几位道兄来度化你。继之又把马丹阳、谭长真、邱处机等给刘长生一一做了介绍。长生也和几位道兄进了见面之礼。王重阳今个特别高兴,因为他遵吕祖之旨,来昆嵛山布道,现在建成全真大教,长生是他应收的最后一个弟子,今天夙愿已了。他手持拂尘,仰天大笑,带着四个弟子向西秦云游云了。刘长生连父母也未辞别,自此出家修道去也。
刘长生随师王重阳云游到西秦终南山,恩师归位后,他和三位师兄守墓三年。三年满,他又从西秦回到莱州太基山灵虚宫修炼真身。
长生回灵虚宫的第二年,他开凿云溪洞时,当工匠们掘凿到数丈处,发现一古井,井内寒气凛凛。长生闻讯赶来,围古井走了一圈,然后对工匠说,你们接着凿吧,无须大惊小怪,等再凿数步,还会有二井出现,那就是我修真返朴的宿地。果然凿了数步,真的出现了二井。长生来到二井边,等井内寒气过后,他俯身观二井,井底并无水迹,只是每一口井底的石硼上,各有一只金蝉在闪闪发光。在恍惚、闪忽之中,长生似乎见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他犯了疑心,怕是眼睛在撒谎。他揉了揉眼睛再看,这时井底什么也没有了,金蝉无了踪影。长生悟到:肉眼见到生母,就意味着自己还有樊笼里的形体。师父圆寂前,也曾交待过,我身上还存有一点凡尘债,必须励修苦行,方可灭云,否则前功尽弃。于是即投身井底居之,洗凡灭俗,修真返朴。
数年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太基山灵虚宫的上空,盘旋着一只特大的仙鹤,鹤背上端坐着一个人。众道徒见是自己的师父刘长生坐在上面,一齐向他挥手高呼:师父,带我们上去游一游!
仙鹤载着他向太空飞去,刹时就不见了。多么自在的逍遥游啊!好潇洒的一个刘长生,明德真人呀!
【篇二】精彩民间故事阅读
康熙年间,河间府豆庄村出了个叫田畯的武状元。
田畯小的时候,教书先生就发现他不是个一般人。
那是田畯七岁上学的时候,学堂设在孙庄,村里孩子们上学都得趟过一条河。田畯十二岁这年,学堂上夜课,这天正好下大雨,先生认为学生们不会来了。
正等着,见孩子们陆续来了,一个个衣服都湿透了,唯独小田畯身上连个水点都没有。
先生问:“田畯,你没打伞,怎么身上连个雨点儿都没有?”
田畯说:“我也不知道,我过河走路觉得象有人背我,一边一盏灯笼陪着。”
先生半信半疑地嗯了一声,就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讲完课,雨停了,天也不早了。放学后别的学生都走了,先生故意把田畯多留了一会儿。
等田畯走时,先生悄悄跟在后边,看着虚实。出校门没多远,就见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两盏灯跑到了田畯的左右,接着就象飞似地上了路,过了河。先生觉得挺纳闷。
接连几天,先生总偷偷看到有两盏灯伴着田畯过河,而且这两盏灯一天比一天亮。
这天,先生把田畯叫到屋里说:“田畯,你过河身上没沾过水点,还有两盏灯送你,你跟我说一说,背你过河的那个人什么样?”
田畯说:“背我的是个黑大汉,不说一句话,也看不清脸面。”
先生说:“这样吧,今晚他背你过河时,你摸摸他,问问他。”田畯记住了先生的话。
放了学,来到河边,那个黑大汉背起田畯就走,走到河中间,田畯说:“这水大,我害怕。”边说也用手摸大汉的头和脸,一边摸一边又说:“小鬼,小鬼,你好大个头哇!”
黑大汉说,“状元老爷你好大个胆。”
后来传出来,学生们跟田畯叫田大胆。这以后先生对田畯更另眼相看了。
这天,田畯跟先生说,送他的灯笼只剩一个了。先生忙问:“这几天你干过坏事不?”
田畯说:“没有啊。”
先生叫田畯好好想想,田畯想了一会儿说:“噢,我想起来了,那天我帮我叔写过一份休书,休我婶子。”
先生若有所悟地说:“那一定是休错了,明天你跟你叔把休书要回来,就说改个字,要过来你烧了它。”
田畯回到家把休书骗过来,团了团吞到了肚里。打这以后,两盏灯笼又亮起来了,一直陪伴到田畯考上状元。
【篇三】精彩民间故事阅读
古时候,有位县官,最喜欢喝酒,每天都要喝得烂醉,迷迷糊糊升堂,稀里糊涂地审案,百姓们敢怒不敢言,都暗叫他糊涂县官。
糊涂县官听了百姓给他起的尊号,不但不怒还挺美,说什么?做人嘛!难得糊涂,这美名可效仿昔日的郑板桥,哈哈!好。县官说完哈哈大笑,拎着酒壶醉生梦醒去了。
不久有差人来报,说是朝廷来了钦差大臣,要途径此处,中午在这里休息。
意思很明白,是让糊涂县令招待中午饭。
糊涂县令一听酒气吓醒了七分,心想这钦差可不好伺候,招待不好丢官是小,丢了脑袋可就糟了。
糊涂县令是提着酒壶,满地转,急得没了主意。
师爷上去献言道:“老爷这有何愁?我们只要弄些钦差大人平常没吃过的小菜,作以招待,在奉上黄金白银,不就圆满了吗?”
经师爷这么一说,糊涂县令恍然大悟,拍着师爷的肩膀赞许道:“好!等我得到了钦差大人是欣赏,平步青云的时候,绝不会亏待你的。”
师爷连忙谢恩,主仆俩一阵*笑。然后各自忙去了,县官让师爷出城相迎,他去厨房监督做菜,夫人准备金银。全府上下统统忙碌起来。
中午刚到,钦差的轿子就到了门口,一下车,就被县官跪迎进了内堂,早有人摆上了饭菜,满满地一大桌。
钦差大人也饿了,几步走过去,看了一眼满桌子的菜,脸突然绿了,狠瞪了县官一眼,拂袖而去。
师爷不知道怎么个情况,忙跑进来问县官说:“老爷不好了,钦差大人走了。”
糊涂县令正瘫坐在饭桌前,喃喃地说:“我这也没出什么错呀,你看着一桌子的猪肉炒菜,都是钦差大人没吃过的菜式。”
师爷忙问:“老爷怎么知道,钦差大人没吃过这些菜式?”
糊涂县令吼道:“你当我真糊涂呀?你没听说钦差大人是回民嘛?”
师爷听完汗流浃背。
【篇四】精彩民间故事阅读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大海的深处,只有幸运的海郎没死,他躺在一块烂木板上,晕过去了,大海当木板是球,推来推去,最终漂到的一个叫上川岛的地方,海郎孤独一人生活在这片孤岛上。
一天,他出来散步,在岸边救了一条小石斑鱼,并放生了,原来那条小石斑是海龙的女儿,小石斑决定变成人类到海郎哥身边生活,随着风吹日打的一日,小石斑变成了以为聪明美丽的姑娘。
小石斑来到海郎哥的房门,海郎出来,看了看,说:“这位姑娘你是谁,你又是怎样漂到这片孤岛来的?”
小石斑:“你还记不记得,你在海边救过一条小石斑?”
“记得啊”海浪说。
“那是我,我是海龙王的女儿,被你救了我,我想感谢你。”
"海龙王的女儿。”海郎惊讶的说。
然后,他们俩慢慢和好,最后沉了夫妻,俩人过着幸福的生活,还生了一位胖娃娃,叫凡龙,非常可爱。
但是幸福的生活过不了多久,海龙王出门回来了到处找不到女儿,打听到他和一位叫海浪的人生活在一起,大发雷霆,然后变成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头,来到海郎家大骂,还说:“女儿,你要是不跟我走,我就叫海郎生不如死,我给你三天时间考虑。”
三天过去了,海龙王呆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郎家,海郎和小石斑都不肯分离,海龙王命令虾兵蟹将把海郎带走。
小石斑抱着凡龙走出门外,爬上一座高山,望着海郎远走,流下了眼泪,最后小石斑和凡龙变成了石头,大家都叫它为“望夫石”。
【篇五】精彩民间故事阅读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巨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3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于成龙智破劫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