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奇人异事士辈出,其中神童这类备受赞誉的人物,也涌现了不少,比如12岁就做了丞相的小甘罗,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名垂青史,还有那位一家都是高智商他是其中佼佼者的曹冲,他称象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还有6岁就写下《咏鹅》这首千古名诗的骆宾王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神童。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一个人,在古代神童中也是很优秀的一位。
他的名字叫做龙启瑞,生于1814年的广西临桂,也就是现在的桂林市,这方山水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英杰,也包括他。龙启瑞从小就聪慧过人,而且非常喜欢学习,年幼时就嗜书成狂,整天待在家里读书。这对成年人来说都觉得枯燥的事情,龙启瑞却乐在其中,不知疲倦。五岁的时候,他就已经能够背诵四书五经和三字经等书,七岁能文,吟诗作对也会,令人称奇,因此许多人都称赞他为神童。
龙启瑞聪明的事迹有很多,以下这一件最知名。据说有一次,6岁的龙启瑞见到私塾老师考学生对联,上联“塘中莲苞攥红拳,打哪个”一下子难住了所有学生,龙启瑞不假思索就对出“水面荷叶伸绿掌,要什么?”此联对仗工整,上下联意境一致,堪称妙对。私塾老师一听,啧啧称奇,有心想再看看龙启瑞有多聪明,于是又出了一个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这个对联就比较有难度了,龙启瑞想了一会儿,无意中看到池塘中有一条鱼跃出了水面,灵光一闪对出下联“池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又是一个绝妙的下联,令那位先生赞叹不已。
这之后两人都来了兴致,一个6岁小孩同一位教书先生,就这样饶有兴致的对起了对联,还不时传出先生的赞叹声。临走的时候,龙启瑞也给先生出了一个上联,直接把他难住了,这幅对联是这样的“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这个上联不只难倒了先生,也难住了几百年内的许多人,至今无人对出下联,成一大绝对。龙启瑞后来在27岁时高中状元,这位神童,没有像仲永那样泯然众人,一生成就颇高。
这个上联非常知名,许多人都勉强对出过,但是还没有最佳的下联,聪明的你们,能想到下联么?
『壹』 古代儿童表现出聪明的故事50字左右
曹冲: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为人仁厚,通情达理,知道了这件事后,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
孔融: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亲戚,守门的人一般是不通报的。孔融只有十岁,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膺的亲戚。”
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后来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司马遹:
司马遹五岁时,傍晚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了望,小司马遹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不解,问何以如此,司马遹答道:“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他的回答令爷爷称奇。此后,司马炎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强调说:“此儿当兴我家。”于是,司马遹的美名在国家传播开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古代儿童聪明的故事(短一些)
曹操装病
曹操惹叔叔生气后,叔叔告状其父曹嵩。曹操见了父亲来了,立刻装病。骗过了叔叔,没有被罚。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
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们去花园玩耍~~大家在玩躲猫猫~~花园有假山啊~碰巧假山下面有口大缸~古人没有消防栓啊~所以经常用大缸蓄水以备不时之需,再者,平时没事在里面养个莲花养个鱼的还很好看,故宫里的缸们也是这个用途啊~~所以~这口假山下面的大缸里是装满水的~
有个小朋友躲到假山上面,还偷乐,以为不会找到他,结果,一失足~哎呀~成就了一个司马光啊~~
他一失足,掉进了大缸里~~其他小朋友哭的哭跑的跑~要不也有吓傻了的,再来就有去找大人的~~~小光同学,看着那缸里挣扎的小伙伴~那叫一个纠结啊~又不会游泳又不够高,这么漂亮的缸真要让我毁了不成~~哎~人命重要~~于是~小光同学搬起石块砸了下去,心里还默念~缸啊缸~非我本意啊~你今后必与我司马光留名青史!!于是~缸同意了,破了~~
水涌而出~至于掉进去那位是从洞里爬出来的,还是后来被大人从缸里抱出来的这个不得而知,只知缸主人在知道事情经过后,大大夸赞了小光一番,也不追究破损的缸了~~于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就出名啦~~~
『叁』 古代儿童聪明的故事(短一些)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专缸沿上玩,一不小心属,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肆』 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伍』 5个中国历史上聪明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故事
5个中国历史上聪明的孩子以及他们的故事是:
1、甘罗:
赵国国君赵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甘罗分析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
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悼襄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2、曹冲:
东吴孙权曾送给曹操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拿出办法来。
这时曹冲上前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李贺:
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十分赞赏他的诗文,便亲自到李家去见李贺,并让他以自己来访为题,即席写一首诗。李贺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
4、房玄龄:
一般人都认为隋王朝牢不可破,但小小年纪的房玄龄却认为隋王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对父亲说:“隋王朝根本没有造福人民,只是靠愚弄百姓来维护他们的统治,而且皇室兄弟不和,互相倾轧,将来矛盾定会激化,引发天下大乱,依我看,隋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父亲听了大惊失色,吩咐儿子不要乱说。不久后,房玄龄的话便应验了。隋文帝被害,杨广即位,之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隋王朝不堪一击,于是李渊趁机夺去了天下。而唐王朝建立后,房玄龄官至大唐宰相,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5、龙启瑞:
龙启瑞6岁时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有一次,老师出一上联: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龙启瑞不加思索的脱口而出: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结果老师十分高兴。
后来老师看到书院里的半塘荷花,池塘上还有几只鸭子,于是老师随口出一联:七鸭浮河,数数数三双一只。龙启瑞看到鲤鱼跳了出来,于是快速说到: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老师脱口称许:“堪称绝对哪。”之后,龙启瑞反问老师一上联:南国北人,此小偷偷偷偷东西。结果,老师哑口无言,无法对出。据说至今也无人对出此联。而这句对联出自于一个6岁小孩手里。
『陆』 关于古代夸奖儿童聪明的短故事有哪些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柒』 《世说新语两则》中关于聪明的小孩儿故事有哪些
世说新语中聪明小孩儿的故事很多。举例如下: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饭成粥
(原文)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译)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庐
(原文)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译)何晏七岁的时候,就聪明伶俐,像个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欢他,因为何晏的妈妈在宫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有人问他怎么回事,何晏答道:“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马上让他回去了。
『捌』 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
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有:女娟救父、少孺子智谏吴王、童子计杀双虎、鲍童智辩田贵人、12岁的丞相、外黄少年劝霸王、小皇帝破冤案、李崇断案、小孔融讥大夫、蔡文姬听琴、诸葛亮巧施毒鱼计、张就黄绢示军情、曹冲的故事、苍舒令山鸡起舞、曹睿打猎
1、曹冲称象
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智救库吏
曹操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啃啮,管理仓库的吏役害怕会被处死。曹冲让他等三天后自动去自首。曹冲拿刀戳单衣,像老鼠咬啮的一样。曹操问他为什么不开心,曹冲回答民间认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会不吉利。曹操说那都是瞎说,用不着苦恼。
不久库吏把老鼠咬马鞍的事情汇报了,曹操笑着说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没有责备库吏。
3、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4、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浮上来了!
5、甘罗-12岁的丞相
甘罗12岁任秦相吕不韦的侍从,朝野鲜为人知,一次秦欲派使赴燕。
吕不韦请老臣张唐应命,屡劝无效。甘罗去见张唐,分析天下大势。数列出使利弊,说得张唐叹服,遂欣然应命使燕,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之才。此事不久,经吕不韦荐举,甘罗作为秦王特使。
奉命赴赵,以雄辩说服赵王发兵攻燕,秦不费一兵一卒,得城五座。甘罗立下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并把甘茂充公的田宅赐还给他。
『玖』 古代的聪明儿童故事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想必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王献之习书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充满智慧的老祖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像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给农耕社会下的百姓,带来了许多的欢笑,像对联,其雅俗共赏的特性,不仅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追捧,老百姓更是喜爱异常。
到了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倡导下,开启了家家户户贴对联的习俗,而一直流传至今,如今也依旧在各个行业之中被广泛的运用,成为了老百姓最熟悉的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说起李调元,熟悉清史的伙伴一定不会陌生,清朝有名的大才子,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在他的家乡,有着“神童”的美誉,一时间,受到了乡邻们的喜爱和尊敬!历史上,李调元也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令人看后,大呼过瘾!
李调元小的时候,有一年,家中来了几位父亲的客人,一行人便围在一起谈天说地,当时,适逢盛夏,天气非常的炎热,客人们一边扇风一边吸烟,其中一位客人看到此情景,便有意考一考大名鼎鼎的神童李调元,便脱口而出一上联:“ 吸烟摇扇,目前风云聚会 ”,客人这上联非常的大气,将一行人说话的场景融 *** 中,且还比喻为风云聚会,意境甚高,言毕,便请小调元对下联。
小调元闻之,看了看他们,沉思了片刻,一边大笑一边吟出一下联来:“ 屙尿打屁,胯下雷雨交加 ”,这下来一出,顿时惹得在场的客人们个个哄堂大笑,下联虽不雅,但与上联对仗工整,且一俗一雅,堪称巧妙,客人们纷纷为小调元的应对之快而啧啧称奇!
在李调元6岁的那年春天,李父带着他去郊外踏春,父子俩一边看风景,一边互相吟诗作对,走着走着,李父看到了不远处一颗大树上,有一只蜘蛛结了一张网,而树上几只麻雀在叽叽喳喳的,顿生一上联,便请小调元应对下联
上联:蜘蛛有网难罗雀
这上联出的很巧妙,取现实之景色,联中之意是说,蜘蛛虽然能结网,但是却难以捕捉到麻雀,看似简单的上联,实则一语双关,另外一个意思,是在告诉小调元,做人要谦虚,万不能骄傲,虽然现在有点才学,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仍然要好好学习!小调元听后,便以蚯蚓为对,吟出一下联来
下联:蚯蚓无鳞欲成龙
这下联应对大气,也有一语双关的手法,一则是说蚯蚓没有鳞片,但也想成蛟龙,而另外意思是说,自己家境不好,一定会努力学习,不骄傲,会谦虚,将来出人头地;下联与上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且遥相呼应,对仗工整,意境相符,堪称一副经典之作。李父听后,不禁点头微笑,感到很欣慰!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赶紧来试试吧!
历史上著名的女神童有蔡文姬、上官婉儿和唐朝时候的一对姐妹等,唐朝时候的那对姐妹出了两个上联,一个是“山海关人山人海”,另一个是“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似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武则天一直没有对出下联。虽然古代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子还是会接受教育的,起码能识字。
武则天登基之后,整个社会上因为武则天的原因,对女子都比较客气了。武则天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也会选择能力比较强的女子任职,上官婉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官婉儿因为她的能力足够强大,所以被武则天发掘后就一直在为武则天做事,武则天也信任她,重用她。上官婉儿就像武则天的“贴心小棉袄”,为武则天解决了很多的事情。
因为有了上官婉儿这个前车之鉴,武则天对那些有才华的女子就更宽容了。当时关于这对神童姐妹的传言很多,武则天觉得有意思,如果真的是两个神童,将她们提拔,为自己所用,那又何尝不可。两姐妹接受了武则天的邀请后,乐呵呵地去见武则天了。武则天见到这两个小姐妹,就想考考这两个人的水平是不是像传闻里的那样。
武则天出了两个对联,让这两个小神童对出下联 ,毫无悬念,这两个小神童不仅对出了武则天的对联,还非常精彩。武则天又让这两个小神童自己出个上联,姐姐出的上联是“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似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妹妹出的上联是“山海关人山人海”。武则天试着对出下联,结果没有对出来。
在中国古代,对联也就是对对子不仅能写文章,提高文学水平,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从黄髫小儿到古稀老人,从贫寒农家到富贵豪门都以此为乐。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随着知识的普及,更成为男女老幼都喜闻乐见的智力游戏。也出现了不少对对子的神童,明代的李东阳就是其中之一。
这李东阳,出身于行伍世家,也就是世代当兵的,可李东阳在八岁的时候就因为是“神童”而被推荐进入府学。而李东阳之所以被称为神童,除了会写大楷字,就是会对对子。
有一天,李东阳家里来了一位老翰林,他听说李东阳是有名的神童,尤其善于对对子,就想考他一考,就把李东阳的名字嵌入了句子中给他出了一个上联,“李东阳气暖”,意思是说李树靠着东边的太阳,特别的温暖。
李东阳听后,略微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留下惠风和。”柳下惠是春秋时的鲁国的士大夫,为人正直,有一个典故就讲的是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李东阳用柳下惠与自己的名字李东阳相对,后面加上了风和二字,是说柳树下面,惠风和畅。
上联出的巧,下联对得妙,既工整又高深。老翰林非常惊奇,对李东阳大加赞赏。后来,连景泰帝朱祁钰都知道了李东阳善于对对子,就下令让他进殿,想要亲自考考他。
进了宫后,李东阳和他父亲李淳跟着宫里的太监一路前行,紫禁城皇宫里的门槛特别高,李东阳年纪小,个子矮迈不上去,只好让李淳抱进去。正巧景泰帝从房内走出,看到这一幕,感觉很好玩,就张口道:“神童足短。”
李东阳见是皇帝来了,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听出来皇帝是在考他,就毫不迟疑地答道“天子门高。”景泰帝一听,大喜过望,当即把李东阳抱在膝盖上坐下。李东阳一面说不敢,却也坐在皇帝腿上不动。
景泰帝看到李淳还在殿下等候,于是就又出了一联:“子坐父立,礼乎?”意思是儿子坐着,但父亲却站着,这合乎礼法吗?
李东阳略一思索,回答道:“嫂溺叔援,权也!”意思是“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这是临时的办法。”
景泰帝听后哈哈大笑,摸着李东阳的头说,你果然是个神童。李东阳不仅是神童,日后更成为内阁大学士,做到内阁首辅,可谓位极人臣。小对子也能折射出大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3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