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满清杀明朝宗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的朝代不断更迭,新称帝的君王对上一任皇族一般都会做足面子功夫,比如厚待投降的皇族,有钱的时候修修他们的陵墓,清朝也是如此,明皇陵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清朝的皇帝们功不可没。
可是大家不要忽视一个事实,清朝在建国初期对明朝宗室可一点也不手软,清朝为什么要屠杀明朝宗室?明朝宗室真的是被清朝屠杀光的吗?
图片:屠杀明朝宗室剧照
一、明朝宗室的衰败
一个王朝的衰败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明朝最直接的原因是“富不过三代”,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统治者最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忽略对后代的严格教育,这也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的通病。
朱元璋是从草根一步步走到九五之尊的人,虽然当上皇帝的他还是尽可能的简朴,可是对于自己的子孙,在物资上,特别是对孙子辈,朱元璋也成了个溺爱的爷爷。
而且这些皇家的后代是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他们自有爵位可以世代承袭,拥有丰厚的俸禄、田产。
当时朱元璋的儿子不多,这些钱只能算作是家庭开支,随着朱元璋儿子们慢慢娶妻生子,明朝宗室的数量逐年上涨,到了明朝后期,这些皇亲国戚的俸禄已经成了国家最重的负担。
图片:朱元璋与孙子剧照
更可怕的是,这些皇家子孙享受祖先的荫庇,却没有几两才能,将明朝一步步拖向了深渊。
所以,到了李自成揭竿而起,满族大军进关的时候,明朝的宗室其实气数已尽,根本没有什么力量能和清朝对峙了。
这个时候清朝对于明朝宗室的态度是相当暧昧的,而明朝宗室还想着投诚清朝,继续享受之前的荣华富贵,有可能吗?因此,清朝对明朝后裔下手是早晚的事。
图片:清军入关剧照
二、最初的招安
多尔衮在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其实对于明朝宗室的态度还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多尔衮下过这样一道旨意:只要明朝宗室的人员愿意来投靠我的,都会按照以前的待遇好吃好喝供奉你们。
当时很多明朝宗室看到这个消息都开心得不得了,纷纷放松了警惕。殊不知,这只是多尔衮的一个缓兵之计。清朝入关后发现百姓对清朝的抗拒太强烈了,毕竟汉族统治中原历史悠久,这个时候突然换了一个少数民族来统治,人们的心理上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而当时的多尔衮也明白,为了将明朝拉下马,这许多年来也耗费了不少真气,还没恢复的时候,实在没必要再继续动用武力来迫使人们接受清朝。
还不如用招安的方式,让明朝皇室宗亲先归顺清朝,百姓看到以前的头家都投靠清朝了,自然也会归顺的。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这个方法确实聪明,最初的招安确实让许多本来想要逃离,发动起义的明朝宗室安静了下来。而清朝在招安的时候,精明的多尔衮发现了一笔巨大的财务:皇家的不动产。
图片:多尔衮剧照
三、突然的屠杀
顺治四年,一件事拉开了清朝对明朝宗室的屠杀序幕,这年在山西,有一个叫朱充鲑的人被认定是明朝宗室的后代,他又不知什么原因匿名逃到山西躲了起来。
后来被人揭发后,顺治皇帝非常恼火,责令当地的官员查清楚他为什么要逃亡到山西?他老家那边还有什么家产吗?为什么当地管户口的官员不上报?
情节非常严重,朱充鲑很快就被处斩了。而另一边,一名已经七十多岁的明朝宗室后裔出家当了道士,原本可以和这些是非做个了断,没想到当时清朝调查做得如此谨慎,这个叫朱华塘的明朝后裔还是被抓了起来。
其实朱华塘原本是想亲自到清朝的朝廷做投诚报告的,可是年纪真的太大了,奔波不了才取消了这个行程,可是没想到,现在由于自己是明朝宗亲的原因,却被诬陷叛乱、谋反,最后被直接处决了。
这两件事其实已经暴露了当时清朝当权者奸诈的一面,清朝一方面昭告天下要明朝宗室来投诚,却在眨眼间用各种借口将这些宗亲杀光,清朝当权者当时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
图片:清朝当权者剧照
第一、需要很多很多的钱财
大家都知道,清朝为了进关控制朝局,坚持不懈与明朝对战多年,入关后清朝才发现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没有自己的牛群马群,军队力量也远远不够。如何在短时间内充盈自己的国库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抢宗亲的。
明朝祖先们留给后代的除了吃喝玩乐,还有丰厚的财产。顺治发现,这个时候如果用各种借口将明朝宗室都消灭了,他们的财产、房子、土地不就全部都是我们满人的了吗?有了这种想法,清朝开始对明朝宗室进行屠杀就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了。
图片:对明朝宗室进行屠杀剧照
第二、李自成的原因
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前期还是做得不错,揭竿而起,推翻了明朝,又给广大汉人农民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当时还有人找来一些自称是明朝宗室的人,借此机会想要反抗清朝。
顺治四年的时候,针对这些大喊“反清复明”口号的人,顺治大开杀戒,将所有自称是明朝后裔的人全部杀掉了。清朝当局抱着宁肯错杀不肯放过的“真理”,要将李自成残余力量全部清理干净,同时也用这个借口,将当时不好管理的明朝宗室消灭了。
屠杀明朝宗室的行为,给刚建立政权的清朝统治者带来了极大的好处,既肃清了反清的残余势力,又收到了大量财产,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可是这样的行为也成为了清朝的诟病,之后一直被百姓否认,认为他们太过于心狠手辣。
图片:收到大量财宝剧照
到了雍正期间,皇帝甚至还亲自去祭奠明朝皇陵,用这个方式来告诉百姓:我们是顺应天意来接下这个盘的,明朝气数已尽,我们只是在这个条件下接过烂摊子,是合乎流程的,百姓们不应当用看强盗的眼光一直来看他们。
雍正的这个想法一直保留下去,后来乾隆帝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还不忘祭拜一下明皇陵,前前后后将明皇陵修葺了好几次。在这些皇帝拼命维护下,明十三陵大部分陵墓还是被保护的还不错,渐渐的人们也忘记了被屠杀的场景。
到明朝灭亡时,朱元璋的子孙到底有多少,其实并无精确的统计数字(北京宗人府的玉牒里有记载,但全毁于战火了),十几万人大概是有的吧,而“数十万”甚乃“一百多万”的说法,则过于高估了。
想想,朱氏家族的源头,不过就是朱元璋和他四十多个妻妾,还不到三百年,在全国各地竟繁衍出六位数量级的子孙!啧啧!说啥好呢?就说老朱家的爷们儿忒能生吧。
此题分两截来答,其(一),先说被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所杀的明朝宗室,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杀明朝宗人,是彻底反明的必要举措,是最革命化的手段。毕竟各地王府代表了明王朝在地方上的统治堡垒,象征意义极强。但“流贼”杀戮的对象,主要是上层。
(大同代王府复建工程效果图。由图可见明代王府规模之巨大/皇帝不称朕)
根据明朝定制,凡皇子不继嗣者,都要分封到外地为王,不许在京邸居住。朱元璋就封了二十几位王,后来每一代几乎都有新的分封。老朱家孩子的福利待遇可好啦!第一代皇子为亲王(一字王,如燕王,又称“燕藩”),亲王的儿子除世子继为亲王,其他王子皆封藩王(二字王,如山西“晋藩”之庆城王);藩王之子除一子继为藩王外,余皆封镇国将军,再下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镇国、辅国、奉国中尉。此外还有“郡主(郡王女)、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等女性爵,郡主以下的夫君通称为“仪宾”。凡这些“亲”,都领一份俸禄。这种绝对利己主义的分封制度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有一份多少不等的“铁杆庄稼”做底,朱氏子孙才得以迅速膨胀;而朱氏宗室受限制极严,不许从事科举或其他任何营生,除了生孩子,他们还能干嘛呢?
宗人们的生计由什么做保障?说白了,就是民脂民膏,是剥民以食,他们不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完全是坐食的寄生阶层。
您说,两百多年里,民怨能不久蓄,继之以沸腾?
一旦朱氏政权统治力削弱,国家遭逢大乱,明朝宗人自然首当其冲,成为“乱民”泄愤的对象。屠戮宗室,就是最彻底的造明朝的反。李自成攻下洛阳时,杀死崇祯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但李自成对明朝宗室并未只是滥杀,比如他所俘虏的晋王、秦王等,都没有加害,而是随带在营中。
南方(从陕西到湖广荆襄、河南、江西、安徽等江淮之地)的明朝宗室多为“流贼”所杀。但要指出的是,被残害者,多为中上层(即将军、王等),这些人祖遗家产丰厚,目标显眼(如矗立在城中通衢、规模宏伟的王府、将军府等),名头又大,当乱民起、乱兵来时,自然最易受到攻击。如大同,经闯王之乱后,“各王府及有宗禄者,诛锄殆尽”,“所遗者唯穷宗数百余人”。但“诛锄殆尽”并非指“有宗禄者”全被杀死了,多数人应是弃家逃亡了。当时天下鼎沸,长江以南,到处都是避乱的宗室,往南京的一路,每天来船,不是流浪的王子(如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就是落难的将军。
拥有较高地位和较多财富的宗室,死亡较多。可是明末宗室的主体成员,是广大下层宗人。他们生活条件很差,许多人连普通平民都不如(这主要是因为明朝中后期,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难以自拔,使得宗人的粮禄无法供应,宗人们又不能自谋生路,衣食无着,造成大量的赤贫宗人)。这些人空守着宗室的名号,却与常人无异,他们不会成为李自成的杀戮目标,后来也不成为清廷的剿杀对象。他们大多数人在入清后,就成为普通的百姓——也因此解除了“宗室”名号带给他们的束缚。
其(二),清廷入关之后,对前明宗室,先实行恩养抚恤政策,后来才突然转为剿除杀害(详见拙作《由“恩养”到屠戮:清廷对明朝宗室态度为何忽然转向?》)。被清廷所杀的,也主要是上层宗室,人数不会太巨。
(乱世之中,处处皆见杀杀杀,直是玉石俱焚/皇帝不称朕)
清兵在崇祯中三次入关,在畿辅、山东等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在这个过程中,对明朝宗室多有俘获或诛屠。如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军攻到山东兖州府,将所获鲁王朱以沛及乐陵王、阳信王、东原王、安丘王、滋阳王等郡王,还有管理王府事务的宗室等官数千人,“尽皆诛戮”。
清军入关后,为争取支持,对明朝诸王采取“收养”政策。在进入北京的第二天(五月三日),摄政王多尔衮就传谕兵部,称“朱姓各王归顺者,亦不夺其王爵,仍加恩养”。不久再次重申,“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其目的就是为了诱引朱氏宗王来降。
以上两道敕谕皆指“朱氏诸王”,对一般宗室,则由地方官“量给粮米,以资糊口”的养赡,或发到各村落散住,令其自食其力。
顺治三年二月,负责招抚江西的兵部尚书孙之獬奏言:“江西故明宗室数千人,聚居省城,不无可虞”,请敕令镇守将领“驱治”之。多尔衮遂借此事,下令将“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前朝宗室禄田、钱粮与民田一体起科,犯法者与小民一体治罪——一纸诏令,将前明宗室名号连同一切特权,正式废除。实际上是通过“平民化”措施,将人口众多、分布极广的中下层宗室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了。
而对“诸王”级别的高层宗室,主要采取人身消灭的手段。
当年五月,北京忽然传出“明诸王私匿印信,谋为不轨”。此案导致鲁王、荆王、衡王世子十一位王子被诛。上年在杭州降清,被送来北京的潞王朱常淓,也在此时被害。事变后的第二个月,多尔衮传谕兵部,要求各省(主要是北方山东、河南、山西等省)查明前明宗室的情况,并委拨官兵将诸王及其眷属护送来京。
随着清军向南用兵,在顺治三年到七年间,对前明宗室展开了残酷的屠杀。如三年,清军入广州,执绍武帝,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七年,在惠州诱杀六王,“凡诸王子在襁褓,及宗室女已嫁者,尽杀焉”!
这一时期,清廷已将前明宗室作为一种隐患(他们多为南方反清势力所拥戴,成为“复明”的一种旗帜和象征),加以刻意消灭,死者颇多。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许多朱姓人家被迫改姓逃亡。
综上所述,明清易代之际,朱氏子孙惨透了,死亡流移,苦不堪言,但在乱中被杀的,主要是上层宗室(诸王、将军们),而广大中下层宗室,并没有成为被清兵或贼兵“定点消除”的对象。所谓几十上百万朱氏子孙遭到灭绝式杀戮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朱元璋26个儿子封了24个王,封王就给田给钱给特权。每个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高达万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种赏赐。十岁开始拿工资,结婚是一切开支国家负责,死了还有一笔丰厚的丧葬费,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比例,儿女越多,按照人头分发的福利越多,于是,这些朱元璋的子孙们就像白蚁家族的蚁后一样,拼命的繁殖!明朝末年,朱元璋后人超过百万人!真正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难怪大臣要摇头叹息:“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造反,皇室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山西,黎民百姓最惨的也是在山西,明末被杀的最多的朱元璋子孙也是在山西,当时山西有晋王、代王两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达数万。李自成一向以不滥杀无辜,纪律严明出名,但是对待朱元璋的后代确实相当的残忍。
十七年初攻克太原后,李自成军“捕晋宗室四百余人,送西安,悉杀之。”这四百余人都是晋王一系的高级皇族。接着,因为“恐宗人为变,闭门搜捕,得千余人,杀之海子堰,若歼羊豕”。经过这两次杀戮,山西晋王宗室中的主要人物被杀殆尽。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军又攻取大同。六天之内,代王朱传齐以下的四千多名诸王宗室皆被杀尽。
清军有杀戮的爱好从努尔哈赤进攻辽东开始,后金就表现出了他们残暴的一面。后金一进入辽东,攻陷城镇时,就实行屠城。前叙后金攻取开原,城内约十余万人,不论男女老幼,皆被屠杀,侥幸逃过一死的,只有千余人。清军入关后,除了打李自成,其他的就是找钱了。那么这些钱袋儿自然就成为清军的主要目标了。但是很多人都爱财如命,然后清军就亮出了他们的屠刀。后来,在清朝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那些反清复明的人随便拉出来一个皇室,就可以树立旗帜。然后再拉拢别人的时候,更有说服力。这对清王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更何况当时有那么多类似这样的威胁,所以他们只能杀掉这些人。
这一事实说明,皇族二百多年的为所欲为,积累了太多的愤怒。他们已经完全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以自己这一代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为自己,也为以前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账。就象以前每一个王代末期一样。不要忘了,朱元璋正是打着“打倒元朝特权阶级”的大旗建立了明朝,明王朝这座大厦建立的地基也正是元王朝巨室、权贵、官宦之家的累累尸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