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输在赤壁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曹操,旗下良臣猛将众多,一生中胜多败少。他气吞寰宇,吸引天下众多英雄前去投奔,以求谋个前程,多数人在曹操阵营里,也确实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
三国十大谋士里面,曹操独占其五,其手下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五人,皆为不世奇才。然而当曹操遭受《赤壁》之战的失败之后,却仰天长叹: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的确,郭嘉英年早逝,未能赶上赤壁之战,未能与孙权军团、刘备军团过招,实属遗憾!但这并不代表曹操手下的其他谋士不如郭嘉。
那么赤壁之战中,其他四位谋士的表现如何?
1.荀彧:主张进攻
荀彧,字文若,王佐之才!曹操提到荀彧,曾说他是自己的张良。
《三国演义》中也说,他和郭嘉的才能都很出众,是三国时期优秀的战略家。荀彧擅长从大局考虑问题,能站到最高处分析天下局势。
他也有识人之能,为曹操举荐了很多人才,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便是他的杰作。
当时曹操南征,荀彧也是支持的。他说:
“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意思是如今中原地带大体上已经平定,可以用轻骑兵,对刘备军团实施“闪电战”,并一举攻破东吴,则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这和曹操的想法相近,事实上,曹操用闪电战进攻刘备军团,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可惜荀彧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给他的任务是留守后方,为他看守大本营。从大方向来看,这个时候曹操如果策略得当,很有可能如荀彧的设想一般一统天下。
可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曹操因为得意忘形,连着下了几步臭棋。
2.程昱:尽职尽责
前文曾说了,程昱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谋士,还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浑身是胆、有统兵之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曹操用闪电战迅速攻下荆州,收编降卒,贴出安民告示。
刘备向孙权求救,很多人认为此次刘备必死,但程昱认为,这两放兵马必定会联合起来。后来双方果然联合。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一战,程昱曾两次提出很重要的建议,但是曹操没有听,导致大败。
第一次是曹操铁锁联营,程昱表示,船皆为木质,需要提防对方采用火攻。
曹操觉得自己的地理课学的挺好的,因为当时是冬天,西西伯利亚高压及蒙古高压南下,这个季节,我国东南部地区是以北风为主。曹魏从北方进攻,是顺风而行,如果东吴用火,会烧到他们自己,所以没有采纳程昱建议。
但凡事有例外,南方在这个冬天气候出现异常,还真的刮起了南风。
犯了经验主义错误的曹操 ,不知道想起程昱的那个建议,是否会羞愧到无地自容!
第二次建议更加重要。那时候黄盖已经实施过苦肉计,正要用连环计中的火攻计灭了曹兵。
细心的程昱,又看出了门道,他觉得如果黄盖带来的是粮食,那船一定行驶的非常稳,非常慢。而黄盖的多艘战船,行驶的又轻又浮又快,恐怕是硫磺等易燃物品。他把这想法给曹操说了,并建议曹操下令,不让黄盖近寨。
但是曹操太自信自己的地理知识了,又把程昱的建议当成了耳旁风。
3.荀攸:沉默是金,赞成程昱观点
荀攸也是王佐之才,他多次用计让曹兵转危为安,往往能出奇制胜。
他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
在《三国志》、《资治通鉴》里面,赤壁中没有荀攸的身影,似乎是沉默是金。
在《三国演义》中,荀攸赞成程昱的观点,他同样让曹操预防敌营的火攻。但他的地理没有曹操学的好,当曹操说出来 上述观点之后,他觉得很有道理,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地理知识。
4.贾诩:反对发动赤壁之战
贾诩是三国顶级谋士,有张良、陈平之才,号称毒士,往往他看问题稳准狠,这一点让很多人佩服。
当曹操提出南征的想法后,贾诩站出来表示反对。他在《三国志》中的原话是:
“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意思是多年来曹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且新打下了荆州,需要使用休养生息之策。
他的理由如下:
1.连年征战,士兵疲惫,需要休息。
2.打仗打的是钱,曹魏财政赤字严重,需要得到补充。
3.国家需要休养几年,恢复民事生产。
4.新打下荆州,需要安民。
5.一山不容二虎,孙刘双方见没有曹魏威胁,必定内讧。曹魏可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可怜曹操手下顶尖谋士众多,但曹操太过自信,没有听从谋士们的建议,才导致《赤壁》的失败!不能让这些谋士背锅!
后来曹操仰天长叹: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实则有甩锅之嫌。
但是他又不知道甩给谁,于是他把这句话说给大多数将士听,让大家知道,这场失败,不能归咎于他一个人,他养的这么多谋士,没有以死劝谏他,那是谋士的不对!
因为曹操刚愎自用,准备不足,在荆州立足未稳,且骄傲自满,屡出昏招。曹操,三国历史中最为波谲云诡,评价最两极分化的人物。喜爱曹操的人喜爱的要命,唾弃曹操的人恨他入骨。但无论是喜爱曹操的人,还是唾弃曹操的人,应该都认可这一条共识:曹操既是三国这段历史中机变权谋最深的政治家,也是军事指挥能力最出众的军事家。但是提到曹操最著名的战役,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曹操大败亏输的赤壁之战,军事能力出众的曹操为何又在赤壁遭遇滑铁卢呢?
首先,曹操对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准备工作不足。曹操的军队以北方人为主,北人在平原上自然是高头大马,往来自如,所向披靡;但是到了江面上,波涛汹涌,阴晴不定,这些北方健儿就会两眼一抹黑。曹操的水师以接收的荆州水军为主。曹操被巨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刚刚占领荆州就挑起与江东的战端,这些水军他根本没有消化吸收完。
其次,官渡战果,荆州的望风而降让曹操得意忘形,失去了他赖以生存的准确军事嗅觉以及军事判断。曹操统一北方这数年间,破吕布,攻袁绍,伐单于,征荆州,恐怕他真的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不可一世。所以,在赤壁之战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擅长用奇兵,出奇计的曹操令人大跌眼镜的托大,《太平御览》注引《英雄记》 中,曹军无船,曹操甚至让部曲做竹排去和严阵以待的江东水师作战,岂有不败之理?
因为这场战斗的大败,也让曹操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而后的数年间,刘孙曹割据城池,谁也难再寸进一步。而军事能力出众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而逃,与他战前没有充分的准备,战中的骄傲大意是分不开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腐败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各地州郡独揽军政大权,割据一方,群雄并起,各方势力连年征战,造成中原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
建安四年六月,曹操和袁绍这两位昔日的朋友及盟友走向决裂, 黄河流域的两大霸主在官渡展开对决。一方是坐拥青、幽、冀并四州之地,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声势浩荡,企图南下进攻许昌的袁绍。一方是身处四战之地,兵少粮乏,内忧外患,且只有两万兵力的曹操。
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战役,最终以弱势方曹操为胜,奠定了曹魏政权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想乘胜南征刘表,攻打荆州,消灭割据江东政权的孙权,为统一全国创造条件。面对统一了北方,削平了吕布,诱降了刘琮,来势汹汹的曹操,实力不济的刘备与孙权联手。最终在赤壁,火烧曹营,实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最终目标。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东汉末年发生的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以强败弱,两场战役中,曹操都是一方的军事总指挥,但战争结果却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官渡之战,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官渡之战前,袁绍有土地、有精兵、有马匹、粮草充足,可支十年,而曹操前线?兵不满万?。袁绍与曹操是旧相识,彼此十分了解。曹营见袁绍势不可敌,想要攻打自己, 一时人心惶惶。
曹操为稳定军心对诸位将领说:袁绍这个人吧,我十分了解,有远大的志向却缺少智慧,表面威严实际胆小怕事,忌讳别人有才华,自己又没有威严,军队虽多却不会调度,将领骄纵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那么多土地,粮食其实都是为我们准备的啊!?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化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曹操的一席话虽然是为了稳定军心,为曹军壮胆,但也说明曹操对袁绍有十足的了解,知道强在那里,有何弱点,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虽然曹操知袁绍,但袁绍也知曹操,并且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光靠?知己知彼?远远不够。曹操本人也对袁绍地广兵强有所顾虑,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这场仗究竟该怎么打?
对此,曹操分别问了三个人,郭嘉、荀彧、贾诩,三位谋士分别给出应对之策,同一个问题曹操连问三人,可见曹操对战争的老谋深算。在大战开打之前,曹方已经对主客观形势考虑的非常细致周到,并且曹操强袁绍的另一点在于,曹操?听话?。
荀彧对曹操说?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这是对曹操的警告,不先灭了吕布,很难打败袁绍。曹操也很信任荀彧,于是派兵去安抚关西,向南破张绣,东擒吕布,将周围的敌对势力或安抚,或清除,待周边环境稳定后才进军官渡,与袁绍决战。
而袁绍急于消灭曹操,虽然实力强劲,但内部意见不统一,建安四年六月,袁绍选出精兵十万进攻曹军,其谋士沮授向袁绍提建议:应先务农息民,借向天子献捷的机会,剥夺曹操特权,再去经营河南,练兵备战,?缮修器械,分遣骑兵,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沮授的建议实属万全之策,但却遭到袁绍另外两位谋士郭图、审配反对,袁绍本人急于求成,没有听沮授的建议,而接受了郭图、审配的冒进意见。
袁绍建安四年三月灭公孙瓒,六月决定进攻曹操,五年二月进军黎阳,最后在官渡之战中战败,沮授曾明确地提出过袁绍方的弱点?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从,未可动也?。如果袁绍当时听从了沮授的建议,官渡之战也许会是另一个结局。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又以强败弱?与官渡之战不同,赤壁之战是强者与强者的对决。官渡之战中的袁绍多谋少决,刚愎自用,不听良臣计策,顶多算个二流军事家,但在赤壁之战中,双方统帅旗鼓相当,皆是一流军事人才。诸葛亮称赞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曹操曾称赞刘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而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其智计更是在刘备之上。东吴这边,孙权?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周瑜?英俊异才?,强者相遇,一方稍有失误,便会满盘皆输。
曹操在南征时,直到占领荆州为止都非常顺利,但因为过于顺利,让曹操误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可以用武力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于是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威胁孙权要以军事平定东吴。而此时诸葛亮已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孙权与刘备联手对抗曹操。
而曹操这边征服江东的条件并不成熟,谋士贾诩看的很清楚,并且向曹操提出建议:?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安抚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而众而江东稽服矣?《魏书?贾诩传》
贾诩的大概意思是:你打完袁绍又来打荆州江东,打的太急了,百姓军队都很疲惫,应该在攻下荆州后,利用荆州富饶之地,休养生息,休兵养民,休整好了后再去攻打江东。
贾诩劝谏曹操与当时沮授劝谏袁绍所说的原因大同小异,但这次曹操与袁绍一样?不听话?,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火烧赤壁?。如果当时,袁绍听了沮授的意见,或者曹操听了贾诩的意见,那么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很有可能被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赤壁之败是曹操战略、战术上的一大失败。
在战争中,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武器先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灭掉弱势一方,实则不然。当二者实力上没有呈现碾压之势时,弱势一方以智取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寻找机会,攻其不备往往会有出奇的效果,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是强势一方,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是强势一方,他们都犯了同样错误,急功近利,冒进战术,从而失败。所以说?骄兵必败?,想要长胜,千万不能?飘?
赤壁之战是三国期间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了,因为胜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如果曹操赢了很可能直接完成统一大业,如果吴蜀赢了那就能确定三分天下的局势。当然最后曹操大败,也是为自己的自大和失误负了责任。当时曹操已经率80万大军南下,从双方兵力来看曹操应该就不可能输,历史上以少胜多简直太难。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乘孙权袭占江夏、谋取荆州的时机,以突然快速的行动,一举夺占荆州,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随后却大败于赤壁,主要是曹操在作战中犯了一系列的过错。
曹操
(一)、骄躁急进
曹操在轻取荆州之后,以为乘胜之威,必能一举吞并江东。这种单凭声威吓人的战略,无疑是不可靠的。也由于曹操的骄傲轻敌,没有暂时拉拢孙权以求先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攻孙权,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而是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促使了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陷入不利地位。
孙刘联盟
(二)、准备不足,部署欠妥
在汉江流域要击败吴军,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水军是难以凑效的。曹军的水师既少且弱,训练的水军只有半年时间,而且池中水师未经过江河风浪的锻炼,作战能力并不可靠。刘表新降的荆州水师数量虽多,但军心涣散,难以作战。曹操没有认识到这些,以致占领荆州一个月,便仓促决定顺江东下,并且向孙权发出了宣战书。
赤壁之战
另外,曹操的兵力尚未全部展开,战略要地樊口等一些江南要津也未控制,长江水面的控制力也不强,初战不利即“引次江北”。这样,也就失去步军南北沿江而下,水军江中往来呼应的可能,形成水陆密集配置于江北乌林狭小地域的情况,被动地处于孙、刘水师的攻击之下。
兵败赤壁
(三)、疏于戒备,轻信诈降
曹军退于乌林后,黄盖看到彼众我寡,难以持久。也看到曹军舰船“首尾相接”,不便机动。提出诈降火攻之策,被周瑜采纳。原本受降如临敌,应该高度警惕,可是曹操却轻信黄盖是真降,部队也不作任何戒备。因此在黄盖的突然袭击下,猝不及防,难以应战,最后全线崩溃。
三国鼎立
由于曹操一系列的失误,致使优势的军队被孙、刘所败。曹军不仅未能一举灭吴,反而连已到手的荆州战略要地,大都得而复失。赤壁之战后,孙、刘乘机发展,从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