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东吴靠啥平分天下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之所以能在一段时期内维持和平相处,背后的原因很多,其中人的因素绝对是主导。
曹魏阵营中,司马懿背后所代表的势力正在慢慢地掌控着曹魏的政权;蜀汉方面,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大权,继续着匡扶汉室的理想伟业。那当时的东吴靠的是啥与他们三分天下的呢?
孙权18岁就继承了父辈们打下的江山,但因为年少,手下的一批人对其都不是很恭敬,最后在周瑜和张昭的极力支持下,这才稳住了江东的局面。周瑜死后,又先后经历了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时代,但到了后期也依旧是人才凋零。那此时的东吴是如何来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呢?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士族。
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些人的职业就是读书,追求的就是做官,世世代代都做官的那种,所以又被称为世族。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强大的世族,会直接威胁到朝廷。
东汉时期有三大势力,第一就是士族,第二是宦官阶层,第三是外戚。这三方势力都在夺权,所以才会爆发东汉末年,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与宦官集团火拼,最后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灭了宦官集团。
所以三国时期的天下,就是看谁瓜分到的士族力量多,谁就能够称霸天下。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不是士族出身,所以也需要他们的支持,尤其是当地士族的支持。
这三国之中,孙权可以说是最轻松的,最没有政治抱负的,他既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理想,也不认为曹操是奸贼,所以他能够在三国之中左右逢源,说难听点就是墙头草。所以他是不忌讳用士族的,而且用的还是本地士族。
这样一来的话,本地士族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自然会拥戴孙权。
虽说东吴能够称霸一方,人才是一大方面,但这些人才背后其实代表的都是当地不同的势力。
反观蜀汉,刘备一心想着要光复汉室,可这些士族不这么想,他们要的是利益,本地的利益能够得到巩固,能够最大化。诸葛亮接连的北伐,需要钱,需要人,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从当地来。
诸葛亮没有像东吴那样实行本地化运作,当然了,他也不想这样,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蜀地的那些士族。如果权力被他们掌控,他们只会得过且过,根本不会管你的什么匡扶汉室的理想伟业。
不过诸葛亮确实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才能在众多的势力中平衡他们。
而曹魏后期的力量是由司马家族所掌控的,而司马家所代表的也正是当地的士族。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了解了吗?
先用一句简短的话形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文武全才,胆识过人,气量宏大。鲁肃:长于战略,豪爽大气,政治嗅觉敏锐。吕蒙:勇猛将才,一将之智有余,一帅之才不足。陆逊:低调沉稳,出相入将,社稷之臣。
如果此四人只比军事才能,不比综合能力的话,个人认为军事才能排名是这样的:陆逊第一,周瑜第二,吕蒙第三,鲁肃第四。为什么是陆逊第一?很简单,陆逊的功绩最多,甚至超过了周瑜,陆逊以名不经传,出任夷陵之战东吴军队的大都督,以沉着冷静、低调稳重,诱使身经百战的刘备步步进入圈套,从而一举击败刘备,获得胜利。
陆逊的战略堪称完美,如果你仔细观看的话,就会明白,陆逊就像主动示弱或者执意潜伏的猎豹一样,规划全盘,诱使猎物进入自已的圈套,然后一击而中,结束战争。夷陵之战,陆逊的战略全是自已一手操盘的,在获得孙权的任命后,陆逊顶着巨大的压力,先是实行战略撤退,将整个夷陵以西一直到与蜀汉交界的巫山,全部战略放弃,将整个军队撤退到长江中游地势最险要的夷陵地区,然后依靠险要地势,挡住刘备军。
在挡住刘备军的过程中避战,以此消耗刘备军的锐气,众所周知,打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着士兵的一口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陆逊在夷陵磨灭的蜀军的士气,静待刘备军露出破绽。刘备军无法攻克夷陵,陆逊又避而不战,在战争进入夏季时,刘备没有办法,舍弃水军,在密林中安营扎寨,这样刘备就犯了兵家大忌,被陆逊利用火攻+水军迂回包抄,杀得几乎全军覆没。
之所以说陆逊的军事能力排在第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陆逊的个人军事能力超强,就拿夷陵之战来说,整个全盘战略计划都是出自陆逊一个人之手,而且当时陆逊顶着巨大的压力,不仅不被下属理解,还不断有人向孙权告发陆逊不作为,陆逊在这样的压力,反而完美的执行了计划,堪称军事能力超强。不仅如此,陆逊还有石亭之战大败曹休的战功,石亭之战是东吴自赤壁之战后,对曹魏取得的一场重大军事胜利,很多人认为陆逊此战过于保守,认为陆逊没有听从朱桓的建议切断曹休的退路,进而攻取寿春,割据准南。
个人觉得陆逊的做法没有错,如果真听了朱桓的建议,就等于是与魏国进行一场大决战,显然东吴没有准备好,即使真杀了曹休,占领了魏国这些地方,也守不住,会拉长东吴的战线,并且在远离长江的城池里,东吴军队缺少支援,势必还是守不住,不如趁早退去。当然了,陆逊还有其它战功,比如骗取关羽,谋夺荆州南郡,切断了关羽退往蜀汉的归路。总体来说,陆逊的军事能力最强。
为什么说周瑜排第二呢?周瑜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两场战争,你就会发现周瑜之所以取胜,是因为正确的听取了属下的意见。比如说赤壁之战,周瑜是采纳的黄盖的诈降计+火攻计,赤壁之战黄盖才是首功,周瑜只是正确的采纳了意见并成功的实施了,最终在赤壁之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
再说南郡之战,同样是周瑜先采纳了甘宁的建议,夺取夷陵,之后又采纳了吕蒙的建议,派吕蒙救援甘宁,打退了曹仁的夷陵援军,最后在关羽、张飞等人的支持下,最终击败曹仁。在这两场战争中,我们只看到周瑜总是采纳属下的正确意见,而赢得战争,但要说到周瑜本人的计谋是什么?翻遍史书找不到,只有周瑜不停的采纳别人的意见,不是说周瑜能力不行,当领导本来就是要学会采纳正确意见,但这里比的是军事能力,我实在没有看到周瑜本人在军事方面表现出来的谋略。
这就是周瑜与陆逊的区别,陆逊基本上全是本人制定全盘战略,而让属下去执行,就类似于韩信作战一样,而周瑜都是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按下属的意见办事,就类似于刘邦作战一样,你说韩信军事能力强,还是刘邦军事能力强?不用我回答了吧。至于吕蒙,作战确定勇敢,但一个军事将领能力的体现不是表现在勇猛上,而是表现在对战争局势的把握上,制定谋略,从而最终赢得战争,比如韩信,从来不上战场拼杀,但是次次战争都取得胜利,这就是军事能力的体现。
而吕蒙唯一一次战略建议,就体现在偷袭荆州上,老实说这是战略冒险,要不是孙权运气好,要不是曹操去世,要不是曹丕能力差点,东吴被灭亡都有可能,三国中的两弱开战,最大受益者就是曹丕,无论两弱胜败如何,曹丕坐着不动都受益,而如何让自已的利益最大化,曹丕显然没有想清楚,从而导致错失统一三国的机会。所以吕蒙作为一个猛将,没有异议,但是作为统帅,则对全局的把握不强。
说鲁肃军事能力最差,恐怕没人反对吧,确实如此,鲁肃在军事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是鲁肃绝对不是一个老实和胆小怕事的人,相反鲁肃胆子非常大,第一个跟孙权说要当皇帝统一天下的是鲁肃,第一个跟孙权说要对抗曹操不要投降的是鲁肃,第一个对孙权说汉室不可复兴的也是鲁肃。而且跟关羽单刀赴会的是鲁肃,鲁肃虽然军事能力差点,但是说到战略能力,恐怕四人中,鲁肃要排第一,鲁肃的榻上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早7年,鲁肃的战略思想在当时的整个天下都是绝对一流的和眼光超前的。
但是战略归战略,终究不是军事能力,所以鲁肃的军事能力确实不咋的。最后说一句,东吴的四大都督都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推荐自已的继任者时,不以政治观点为依据,而是以能力为依据,比如周瑜与鲁肃政治观点不同,但是周瑜推荐鲁肃接任自已的职位,鲁肃与吕蒙政治观点不同,但是鲁肃也推荐吕蒙接任自已职位,这确实是东吴的优良传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