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那些被秦国收容的人才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秦国偏处西方,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不被中原各国看重。
大都认为秦人多诈,好奸谋,恩威并施,成大事不拘小节。
秦国人甘茂谋事如神,受秦王之命伐韩,料定秦王会因久战无功,轻信人言,召回自己,使前功尽弃,特意与秦王定约,以坚秦王之心,最终大获全胜而归。
任大事者,需有长远规划,非为一时之利所弊。
张仪、范雎之辈只有在秦国会得到重用,玩弄权术的大臣在其他六国不太吃香。
秦国缺乏自身人才,但对取才采开放政策,不问出身,不问国籍,有才就行。从这一点看,有点像从前的美国。
秦宣太后是楚国人,重用其弟穰侯,控制秦国多年。穰侯为人骄诈,虽能逞勇一时,终落个欺世盗名的下场。
范雎为秦王设谋,除掉穰侯,深得秦王信任。
武安君白起是秦国第一良将,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让赵国为之胆寒,乘胜围赵都,灭亡赵国只在朝夕之间。
范雎出于私利,甘受赵国反间之计,促使秦王召回白起。
白起深恨范雎从中作梗,功败垂成,将相矛盾,一触即发。
赵国从他们将相不和中,得利最大,又苟延残喘了数十年。
白起为将,残暴无比,功随声灭。
吕不韦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的眼光之独到,见识之广,非大多数智者所能及,其搏奕的决心之大,也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是他成就了秦始皇,却无法使自己超然于事外。
蒙骜是秦之猛将,东征西讨,征伐无数,开疆辟土,实乃秦朝开国功勋之一。
韩非西来秦国,以他的学说,教秦始皇行霸道之术,虽能行于一时,但未必能行之久远。
秦始皇只用其术,不用其人,更加无情。
对秦国统一大业贡献最大的武将莫过于王翦。
王翦老谋深祘,知人知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歼灭六国,其功至伟。
秦国最难对付的敌国为赵和楚,赵多名战,且士卒善战;楚国地广人众,这两国都亡于王翦之手,韩国也是在他的虎威下投降的。燕、代、齐先后亡于他儿子之手。
功高震主,历来是大忌。王翦却处理得很老到。
他深知,将在外,欲取信于君,必卑辞谦虚,万不可居功自傲,恃才傲物,此乃引祸上身,灭门杀身之祸,断不可免。
战国之争,不是此强就是彼强,六国合纵攻一国,安有不胜之理,胜之,又怎样?还不是会自相残杀,攻无宁日。
秦一统天下,是群雄逐鹿的必然结局。
秦始皇开一代帝制之先,气势宏伟,树一代霸王之风,为后世英雄所追慕。
秦始皇手下最信任的大将为蒙恬,是蒙骜的后人,他率雄兵百万,北伐匈奴,安宁边疆,开拓边土,实乃中华民族的英雄。
李斯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文臣,功过争议最大,焚书坑儒,李斯之过也;不崇古,师今的思想,还是比较可贵的,古为今用嘛!
诸生自取之祸,其实也不能全怪秦始皇。
可惜,秦始皇功成名就后,就无所事事,应要做些轰动天下之举,不知惜民爱民,只为一己之乐,一己之欢,而不顾天下人的安危。
秦始皇不是完人,但留下来的形象却十分真实,令人印象深刻。
这么说的原因就是因为秦国采用了卫人商鞅的变法措施,随后使得秦国变强大并且迅速超越六国。商鞅并不是秦人,但是秦孝公就可以为了国家发展,力排众议实施商鞅的变法政策,就从秦孝公的这份勇气,秦国变法也必然会成功。而且后来秦国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或者是依靠祖上的才得,正是因为秦国这样与众不同的用人方式,才使得秦国强大起来。
商鞅是卫人,后来在魏国担任过中庶子,魏国国相曾向魏国君主推荐过商鞅,但是魏国君主并没有看上商鞅那一套,在魏国得不到施展的商鞅只好转战不拘世俗的秦国。要么是秦国的用人之道很独特呢,要说其他君主遇上这种在别家吃过憋的谋士,大多还是会拒绝吧?但是,秦孝公不一样,他很是热情的招待了商鞅。
然后在和商鞅的交谈中,秦孝公发现商鞅是个很有想法的人,然后再经过深入了解,秦孝公发现商鞅在政治上也很有自己的看法,随后待商鞅给秦孝公描绘了一下自己的变法前景以后,秦孝公就彻底把商鞅视为自己的至交,然后采取了商鞅的变法计划。秦孝公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因为秦孝公有博大的胸襟和敢于挑战未知的勇气。
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诸侯国依然在延续世袭制,而商鞅与众不同的选官方式就在秦国掀起了滔天巨浪,很多人都不赞同,但是在秦孝公的鼎力支持下,变法得以实施。秦国改变了很多政治措施:比如说废除世袭制,依据功劳大小定官职高低。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给了秦人奋斗的目标,才使得秦国迅速增强了自己的国力,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蔺相如
蔺相如,籍贯及生卒年不详,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和氏壁风波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宝玉。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原为一块玉璞(含有宝玉的石块),先后献给厉王、武王,玉工都说是块石头,国王恼怒,卞和分别被砍去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一块稀世美玉,因此取名“和氏壁”。
秦昭王听说赵国国王成了这块宝玉的新主人后,十分想得到这块宝玉,于是派遣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信里表示愿意拿秦国的十五座城邑来换取赵国的宝玉。
赵惠文王得到信后,一下子拿不定主意,十分为难,于是就把大将军廉颇和其他许多大臣召来,商量对策。如果把和氏壁送给秦国,恐怕秦国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来交换,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秦强赵弱,又怕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左右为难,想派个使者到秦国去交涉,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入选赵廷
正在此时,宦官头目缪贤走出来说:“我有个家臣,叫蔺相如,此人智勇双全,不如派他到秦国去。”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秦国呢?缪贤就告诉赵王说:“我以前曾经冒犯了大王,怕您治罪,打算偷偷逃到燕国去。蔺相如知道后,劝阻我说:‘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你呢?’我告诉他说:‘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相会。当时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交个朋友。因此,我决定到燕国去投靠燕王。’蔺相如听了说:‘赵强燕弱,而你又是赵王的宠臣,燕王才愿意和你交朋友。现在你得罪了赵王,如果逃到燕国去,燕王害怕赵国,决不敢收留你,只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赵国。到那时,你的性命就难保了。现在你不如脱掉衣服,赤身伏在腰斩人的斧子上,亲自去大王面前认罪请求处罚,大王宽厚仁慈,或许能得到大王的宽恕,’我听后照着做了,大王您果然宽恕了我。因此我认为蔺相如能够出使秦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赵王派人把蔺相如召来,问道:“现在秦王要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和氏壁,可以答应吗?”蔺相如说:“秦强赵弱,我们不能不答应。”赵王又问:“要是秦王得了壁,却不肯把城交给赵国,又该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确实如此,但秦国用十五座城来换和氏壁,如果赵国不答应,那就是我们理亏,秦国也正好有借口攻打赵国;要是赵国把壁送到秦国,而秦国不肯把城交给赵国,那么就是秦国理亏。比较一下,我认为最好是答应秦国,把壁送去,让秦国负不讲道理的责任。”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想大王现在可能没有适当的人选吧,我倒愿意出使秦国,假如秦国真的把城邑交给赵国,我就把宝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交城邑,我一定把宝玉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惠文王任命蔺相如做使臣,带着和氏壁西使秦国。
秦廷智变
秦昭王在章台(秦宫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水)接见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壁,献给秦王,秦王接过壁。展开锦袱观看,果然纯白无瑕,宝光闪烁,雕镂之处,天衣无缝,真不愧是稀世之宝,非常高兴,又依次递给妃嫔、文武大臣和侍从们欣赏,众人都啧啧称赞,欢呼“万岁”,向秦王表示祝贺。
过了很久,秦王却绝口不提以城换壁的事,蔺相如知道秦王绝对不会以城换壁,心生一计,对秦王说:“这块宝玉很好,就是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壁交给他,蔺相如接过壁,迅速后退几步,身子靠着柱子,愤怒得连头发都快竖起来;义正词严地对秦王大声说道:“大王想要这块美玉。写信给赵王。答应用十五座城来交换,当时赵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仗着势力强大,想用几句空话骗取赵国的宝玉。大家都不同意把壁送来。可我却认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骗,何况秦国是个堂堂大国呢?再说也不能因为一块壁的缘故而伤了两国的和气。赵王采纳了我的意见,并且还斋戒了五天,写了国书,然后派我作使臣带着宝玉到秦国来。态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却在一般的离宫接见我,而且态度又这样傲慢。大王把这么贵重的宝玉,随便递给宫女侍从们观看,分明是在戏弄我,也是对赵国不尊敬。我看大王并没有用城换壁的诚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在柱子上撞个粉碎”。说罢,举起和氏壁,眼瞅柱子,作势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蔺相如把壁砸坏,赶忙赔礼道歉,请他不要那样做;一面叫来掌管地图的官员送上地图,秦王摊开地图对蔺相如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准备划归赵国。蔺相如想到秦王现在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绝对不会把城给赵国,于是又对秦王说;“这块和氏壁,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非常喜欢,可因为害怕秦国势力强大。不敢不献给秦王,在送走这块壁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隆重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壁,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九宾之礼,我才能把壁献给大王。”秦王想到壁在蔺相如手里,不好强取硬夺,便答应斋戒五天,然后,又派人送蔺相如到广城宾馆去休息。
到了宾馆,蔺相如想到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五天,但一定不会真把城给赵国,于是就选了一名精干的随从,让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着和氏壁,悄悄地从小路连夜赶回赵国去了。”再说秦王假装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设下隆重的九宾之礼。两边文武大臣排立,传下命令,要蔺相如来献壁。
完壁归赵
蔺相如走上朝廷,对秦王行了礼说:“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位国君了,没有一个是讲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早派人带壁离开秦国,恐怕现在早已到赵国了。”秦王听了,十分恼怒。蔺相如仍旧从容不迫地说:“今日之势;秦强赵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赵国要壁,赵国不敢违抗。马上就派我把壁送来,现在要是秦国真把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以换取和氏壁,赵国哪敢要秦国的城邑而得罪大王?欺骗大王,罪当万死,我已不存生还赵国之望,现在就请大王把我放在油锅里烹死吧,这样也能使诸侯知道秦国为了一块壁的缘故而诛杀赵国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传播四方了”。
秦王的阴谋被彻底揭穿,又狡辩不得,只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卫士,有的建议把蔺相如杀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说:“现在即使把蔺相如杀了,也得不到壁,反而损害了秦赵两国的友谊,也有损秦国的名声,倒不如趁机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于是秦王依旧按九宾之礼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蔺相如;然后客气地送他回国。以后秦国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自然也就没有把壁送给秦国。
渑池之会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逼秦王击缶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弹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弹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弹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在战国中期,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之前的政治动荡,所以秦国一直以来都是积贫积弱。但是他的邻国,魏国由于早期的李悝变法,整个国家实力非常的强劲,在军事上,大魏武卒傲视群雄,更是有庞涓这样的厉害人物。所以在那个时候,秦国是非常不好过的,更是被魏国侵占了河西地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一辈子都想收复河西,但都以失败告终。 秦孝公即位后,决心要改变自己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便广招天下人才,实行变法,这个时候,出身卫国的商鞅便带着雄心壮志来到了秦国。并深得秦孝公的器重,便开始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商鞅变法。但是自古以来,改革总是受到内部阻力的,商鞅的变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秦国内部旧贵族势力的阻止,尤其是甘龙、杜挚等人更是百般刁难。但是秦孝公的改革之心同样也是不可阻挡的,为了变法的顺利,他不惜放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赢驷,更是全力的支持商鞅,拜其为大良造。 当然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秦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强大起来,百姓不再懒散、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整个秦国上下都有了不一样的气象。在与魏军的数次大战中,秦军都获得了大胜,这也让秦孝公看到了收复河西之地的希望。但是天不假年,一生致力于秦国强大的秦孝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但是他也无憾了,因为他知道,秦国的强大已经不可阻挡。在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将面对着一个无比壮阔的前景。那将会是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赢驷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惠文王,在他之前,秦国的国君都是公的称号,到了他这里变成了王,这是因为在周朝的历史时期,对于诸侯国的等级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有公、侯、伯、子、男等,在分封初期的时候,往往根据和周王室血缘的亲近来确定各个诸侯国的爵位等级,但是到了后期,周王室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诸侯国也强大了起来,一些实力较强,但是级别太低的国君不再满足自己的爵位,便自立为王,像齐国、楚国、魏国等都先后称王,即位不久的嬴驷也称了王。但是尽管诸侯国称王都已经成为了潮流,但是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各国之间在名义上还是要服从他的统治。秦惠文王即位后,一些就贵族势力便立刻疯狂的反扑,准备破坏秦国的变法。但是此时的嬴驷已经不是昔日的莽撞少年了,经过几年的上山下乡,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他也深切明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保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是此时刚刚即位的他,影响力还是过于薄弱,还没有到达和秦国宗室抗衡的实力,所以面对两难的选择,他只能做出牺牲商鞅的决定。一代改革之臣被五马分尸,就此陨落,但是他的变法将会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渐渐掌控秦国的秦惠文王,在军事上,开始大规模的扩充秦国的领地,东进攻魏,彻底收复了被魏国盘踞多年的河西之地,可以说是了却了三代秦君的夙愿,往南更是灭亡了蜀国,大败了楚国。在西北方向,攻打义渠,使其俯首称臣,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并拥有了大量的优良牧场。 在政治上,他两次任用战国第一嘴炮张仪为相。对各个诸侯国的关系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方针,破坏了他们联盟攻秦的阵营。这都使得秦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可惜的是,秦惠文王也不是非常长命,仅仅45岁,便崩逝于咸阳。在他死后,他的儿子赢荡即位,这就是著名的大力士秦武王,这哥们实在是厉害,厉害到可以徒手把鼎给举起来,但是也是把自己活活玩死,在位仅仅三年,便追随他的父王而去。 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赢荡的弟弟嬴稷登基为王,这就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历代君主中,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如果说秦国的崛起自秦孝公开始,那么到了秦昭襄王的时代,秦国就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在军事上,对赵国、魏国、楚国更是鲸吞蚕食。在这期间,最惨的就是赵国,赵国的实力在当时还是算是比较雄厚的,也是有着一大批的人才,像青年将军赵括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军事理论,如果能从一些战争中多多磨练自己,还是有着成为一名优秀军事家的可能。但是没想到,他一出来就指挥了战国时期阵势最大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更为要命的是,赵括的对手是战神白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赵国大败。 而且白起人屠的称号不是白来的,将45万赵军几乎全部干掉,这几乎灭亡了整个赵国,因为在古代,人口数量的多少就意味着国家和军事实力的强弱。所以当时的白起肯定也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狠下心来,做了一回千古的恶人。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秦国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亡了东周,结束了这个朝代约800年的寿命,这也从名义上宣布,秦国要夺得天下的决心。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时东方楚国一个卑微的地方,有一个卑微的家庭,在秦王灭亡东周的这一年,出生了一个卑微的小孩,因为他太卑微了,所以家里人也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就叫刘三儿,只不过后来才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刘邦。这是一个在几十年后,亲手埋葬大秦王朝的人。 看来,历史总是那么爱开玩笑。但是总的来说,秦昭襄王,在死的时候,想必也可以瞑目了。因为在他治下的56年,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超东方六国,他也明白大约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大秦的铁骑将踏遍天下,无人能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1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