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霍光和郭子仪,为什么一个身死家亡一个福泽子孙

众妙之门 2023-06-17 14:14:00

霍光和郭子仪,为什么一个身死家亡一个福泽子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霍光和郭子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霍光是谁?郭子仪又是谁?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们两个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甚至,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然而,尽管际遇相似,但是,两人的最终结局却完全不同。

霍光被灭门,而郭子仪却安享了晚年。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的二人,都是著名的“中兴之臣”,可是,如果硬要比较,那么,郭子仪应该要略胜一筹。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究竟如何,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就拿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说,这对古代的士人,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可是,霍光却偏偏缺少了“齐家”这一个标准。

在跟随汉武帝近三十年里,霍光一直都表现的很好,可以算是一名骨干力量。

在“巫蛊之祸”中,太子自杀身亡,储君没了,使得汉武帝十分担忧。后来,武帝选择了幼子刘弗陵,刘弗陵年幼,要是继位的话,难免朝政会发生动乱。这时候,一个中流砥柱似的人物是很重要的。在一众人选之中,汉武帝选择了霍光,因为汉武帝认为他可信。

在汉武帝去世后,霍光正式成为了汉昭帝的顾命大臣,与其他大臣一同辅佐。在这一众大臣之中,无疑,霍光的权力是最大的。霍氏家族除了霍光之外,还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霍去病,这是霍光同父异母的哥哥。兄弟俩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一文一武,都是重臣,可谓是无限风光。

霍光对汉昭帝可谓是忠心耿耿,帮助他粉碎了多次夺权阴谋。可是,还未等霍光大展身手的时候,汉昭帝就去世了。

然而,霍光的辅政生涯,却并没有随着汉昭帝的撒手人寰而走到尽头。

哪曾想,新的机会已经来临,命运当真是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霍氏家族依旧掌握着最高的权力,这足以令他们欢呼雀跃了。后来,他把新君刘贺给废掉了,将刘询拥立为新一任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在辅佐两个皇帝近二十年的政治生涯里,他尽心尽力,使得国家安定兴盛。

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他的穷兵黩武之下,汉朝国力开始空虚,不仅前代积累下的财富没有增加,还使得百姓依旧生活贫困。在霍光上台之后,他颁布了一系列温和的措施,给了百姓足够休养生息的时间,使得大汉的状况慢慢的好了起来,另一个盛世开始形成,也就是“昭宣中兴”。

可是,纵使霍光的能力再大,作为一个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成长的人,他依旧跳不出当时的那个圈子,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他的脑中由嫩芽逐渐成长为苍天大树。而与之相随的是他个人势力一日日地增大膨胀,在朝廷上深深扎根。同时,不幸的是,霍氏宗族的人多是为非作歹之徒,这也为霍家埋下了祸根。

霍光有恩于刘询,刘询敬重霍光,但是,也对他十分畏惧,使得君臣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君主对霍光的畏惧为他日后覆灭做了一个铺垫,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他。可是,霍光却偏偏败在了女人这方面,霍光的夫人可谓是一个飞扬跋扈、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本来只是一个陪嫁的侍女,后来,被霍光收为了妾室。在霍光的正妻死后,她被扶正,成为了一家主母。

在身份发生变化之后,她更加变本加厉,张狂非常。霍成君作为她的女儿,与她的品性可谓是如出一辙。在霍成君嫁入皇宫之后,便毒死了许皇后,自己当上了皇后。这件事情,也成为后来引发霍家灭族悲剧的导火索。一家主母尚且如此嚣张,她下面的那些随从是什么模样,恐怕也不用多想了。

在公元前六十八年霍光去世,他当了将近二十年的帝师,为大汉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完成了他人生的巨大飞跃。汉宣帝为了表示对霍光的敬重与感激,给了他一个十分盛大的葬礼,甚至,还两次下诏称赞他。

可惜,霍光的家奴比较愚蠢,在霍光去世后,他们并没有因此收敛,反而更加膨胀,一点点地蚕食着朝廷。看到这种情况,汉宣帝终于坐不住了,现今霍光已死他已经没有了那么多顾虑。因此,他决定新账旧账一起算。在霍光死后的第三年,汉宣帝一举端了霍家,皇后被废,该流放的流放,该杀的杀。

总之,都没有好下场,曾经风光无比的霍家,就这样被灭了族。直到十多年后,霍光才被汉宣帝轻度平反,公元前五十一年,汉宣帝接受南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并列霍光为第一。

但是,因其死后家族谋反,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此后,霍光一直为汉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汉成帝年间,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户。汉平帝元始二年,也就是公元二年,以千户封霍光堂弟的曾孙霍阳为博陆侯,奉祀霍光。

可是,他的名誉,却始终没有被恢复。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郭子仪,他历经七朝,却仍然能够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可谓是有大智慧者。在危难时刻,他能挺身而出,为国家化解危难;在和平时期,他能上交权力,服从安排,坦然离去。如此作风,受到了四位君主的倚赖,同样,郭子仪的家属也大都加官进爵。

不过,与霍光不同的是,郭子仪做好了准备,极力让他们不要触碰“皇权”这个禁区。郭子仪将自己的命运与大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不露锋芒,做到了最好的自我保护。霍氏一族是树倒猢狲散,可郭氏一族却十分昌盛,这背后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深思呀。

中国历史上宽容的故事

一、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

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

”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

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

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三、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四、郭子仪宽宏大义

唐代的郭子仪,戎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统帅全军,郭子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率军收复了洛阳、长安两京,唐肃宗对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后来,唐朝将领仆固怀恩反叛朝廷,率领朔方军,并招引回纥、吐蕃等共十万兵马进逼京师,正当用人破敌之际,朝廷恢复和加封郭子仪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中书令等一系列虚职和实职。

郭子仪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他坚决要求辞去太尉等之职,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即可。

他上奏说,自兵乱以来,纲纪破坏,时下与人比高低、争权势已成风尚流行,他希望朝中兴行礼让,就由自己开始实现。

因郭子仪曾带过朔方兵,朔方兵对郭子仪十分爱戴,当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的身份到来时,朔方兵纷纷离开仆固怀恩,重归郭子仪帐下,回纥、吐蕃见此不战而退,仆固怀恩只得带上三百亲信逃到灵武避难。

郭子仪得胜而归,他对于往昔的官爵决心一无所受,朝廷不允,经过他再三恳让,才辞掉了太尉之职。

唐代宗时,仆固怀恩再次招引回纥、吐蕃、党项等三十万兵马,直取长安而来,京师震惊恐慌。

唐代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中回来,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抵御叛军。

郭子仪率领一万唐军刚到泾阳,就被回纥、吐蕃十多万人马团团围住,形势万分紧急。

在此关键时刻,仆固怀恩暴病而死。

郭子仪见此情景,就单人匹马去见回纥主将,晓之以理,说服了其与唐军联合,在灵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军闻风丧胆,逃之夭夭。

当时人都非常敬佩郭子仪,就连回纥、吐蕃也称他为神人,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

郭子仪以身作则,爱护百姓。

当时连年战乱,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难,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他亲自带兵屯田,官兵在休战时,一边训练,一边参加农业劳动。

战乱时期,他的驻地丰收的庄稼到处可见。

做为上司,他为人宽简,善于培养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后来都因功位至将相。

郭子仪福泽绵长,集富贵寿考于一身,子孙显贵安泰,人们都说是其宽仁得到的福报。

史书对其评价:“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欢汾阳,功扶昊苍。

秉仁蹈义,铁石心肠。

四海静乱,五福其昌。

为臣之节,敢告忠良。

”(《资治通鉴》)

五、楚王的宽容

一次,楚庄王由于打了大胜仗,十分欢快,便在宫中设昌大晚宴,接待群臣,宫中一片如火如荼。

楚王也兴趣昂扬,叫出本身最溺爱的妃子许姬,轮番着替群臣斟酒助兴。

突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烛炬被风吹灭,宫中立即黝黑一片。

暗中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想要亲近她。

许姬便随手拔下那人的帽缨并从速摆脱分开,然后许姬来到庄王身旁告知庄王说:“有人想趁暗中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叮咛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措置。”

庄王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师来饮酒,酒后掉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

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率,我怎样能为了显示你的纯洁而屈辱我的将士呢?”说完,庄王若无其事地对世人喊道:“列位,今天寡人请大师饮酒,大师必然要尽兴,请大师都把帽缨拔失落,不拔失落帽缨不足以尽欢!”

因而群臣都拔失落本身的帽缨,庄王再命人重又点亮烛炬,宫中一片欢笑,世人尽欢而散。

3年后,晋国加害楚国,楚庄王亲身带兵迎战。

交兵中,庄王发现本身军中有一员将官,老是不屈不挠,冲杀在前,所向披靡。

众将士也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奋勇杀敌,斗志昂扬。

此次交兵,晋军大败,楚军大胜回朝。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寡人见你此次战役奋勇异常,寡人常日仿佛并未对你有过甚么特别益处,你是为何如斯拼命奋战呢?”

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覆说:“3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掉礼,本该正法,可是大王不但没有究查、问罪,反而还想法保全我的体面,臣深深打动,对大王的恩义服膺在心。

从那时起,我就时刻筹办用本身的生命来酬报大王的恩义。

此次上疆场,恰是我建功报恩的机遇,所以我才不吝生命,奋勇杀敌,就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辞。

大王,臣就是3年前阿谁被王妃拔失落帽缨的罪人啊!”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打动。

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那位将官已经是泣不成声。

历经几朝的郭子仪功高盖主,为什么不仅没被处死反而委以重任?

古时候有很多的功臣是辅佐过几代的帝王的,最后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最后的结局都不是很好,好一点的能够告老还乡,差一点的就是家族的破灭了,郭子仪也是辅佐过几朝的君王的,但是他最后的结局确实挺好的,与他相比,霍光就有一些非常得凄惨了。

首先是因为郭子仪低调谨慎,他的儿子娶了公主,吵架的时候口不择言的说要不是他老子,皇帝还不知道谁当呢,公主一生气就回去告状去了,按照常理来说理说这种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说是谋反的话,皇帝听了都会大怒的,但是皇帝没有,在第二天郭子仪绑着儿子去请皇帝治罪的时候,皇帝只是宽慰他这只不过是小两口吵架的气话,这就是因为郭子仪在平时的时候是非常的低调谨慎,另一个就是皇帝的大肚量。

郭子仪作为辅佐过几代王朝的功臣,其中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他想造反未必是不能成功的,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低调的生存下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郭子仪是十分了解统治者的内心的想法的,否则是不会这样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郭子仪才能够一直很好的得到重用。

其他的几个辅佐过几代王朝的人说实话自己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些飘飘然的,不将皇帝放在眼中,或者是看的不是很重要,最后结局都是比较凄惨的,霍光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被皇帝不满,最后被自己的儿子作死了一个家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