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蜀国将军费祎死于刺杀,真的是蜀军戒备不行吗

众妙之门 2023-06-17 13:55:03

蜀国将军费祎死于刺杀,真的是蜀军戒备不行吗

费祎是蜀汉大将军,为什么会被轻易刺杀呢?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人)人,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亦在坐。其时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循亲手持刃所害身死,追谥曰敬侯。对于费祎来说,作为蜀汉大将军,理应具有非常严密的护卫,不过,其还是被来自魏国的降将郭修轻易刺杀了。那么,问题来了,费祎是蜀汉大将军,结果被魏国降将轻易刺杀,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郭脩据记载是魏国在西凉的中郎将。按照《魏氏春秋》记载:“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修不为屈。” 就郭修(又称郭循、郭脩,史书记载问题)来说,之所以能够轻易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从费祎的角度来看,虽然是蜀汉的大将军,但是,费祎和姜维、魏延、廖化等蜀汉武将比起来,前者更偏向于文臣。换而言之,因为没有长期征战沙场的历练,费祎基本上没有什么武功。而且,费祎被刺杀的时候,年龄也比较大的,所以其在面对魏国降将郭修的刺杀时,基本上没有反抗的能力。换而言之,如果郭修想要刺杀姜维,说不定就被反杀了。

其次,就费祎来说,在性格上待人真诚,有儒雅君子之风,也即没有防备他人的心思。特别是对刚刚认识或者跟随自己的手下,费祎基本上没有什么戒心。对此,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蜀汉大将张嶷曾致书戒之道:“昔日岑彭率师,来歙杖节,然皆见害于刺客,如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应宜鉴知前事,稍为警惕。”就张嶷来说,已经提醒大将军费祎要堤防魏国降将郭修等人。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费祎没有听从张嶷的劝告,从而让郭修有机可趁。再者,费祎当时喝醉酒,也是其被刺杀的原因之一。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朔日,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对此,掌握蜀汉大权的费祎,自然要亲自主持这场大会。在此背景下,费祎在之后的群臣宴席上喝了不少酒。因为醉酒之后更加放松了警惕,从而被郭修轻易刺杀了。另一方面,从郭修的角度来看,其之所以能够轻易刺杀费祎,在于其归降后蜀汉伪装地很好。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郭脩一向有功绩德行,著名于西州。在被姜维俘获后,郭修归降了蜀汉。对于郭修来说,因为在蜀汉伪装地比较好,也即至少在行为上做出了诚心归降蜀汉的姿态,所以被后主刘禅封为左将军。

最后,在汉末三国时期,左将军在武将中已经是比较高的官职了。比如刘备在建立蜀汉后,就曾被东汉王朝封为左将军。正是凭借着后主刘禅册封的左将军这一官职,郭修得以参加公元253年的蜀汉举行岁首大会,并接近蜀汉大将军费祎,最终实现了刺杀费祎的目的。在刺杀费祎后,郭修这位刺客亦被蜀人所杀死。同年八月,曹魏皇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对此,在笔者看来,郭修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或许是曹魏一方的暗中指使。此外,有观点认为,郭修是姜维指使的。不过,这一说法缺乏相关史料的记载,也即没有较高的可信度。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费祎怎么死的

  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去世之后,基本就是费祎和蒋琬在掌权。那么费祎怎么死的?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费祎简介,希望对你有用!

  费祎怎么死的
  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去世之后,基本就是费祎和蒋琬在掌权,但是可惜最后费祎被刺杀而死,这个诸葛亮的接班人就这样被杀害了。

  253年正月 初一 ,蜀汉大费祎在汉寿大会诸将,举行岁首宴会。正值新春佳节,费祎不觉间多喝了几杯,欢饮沉醉,并未防备。不料此时左郭修突下毒手,在酒席宴间拔出利刃,将费祎当场刺死。费祎被刺的消息震惊 三国 ,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他可是当时蜀汉政权的一把手。郭修又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要刺杀费祎?这桩震惊三国的谋杀案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幕呢?

  据孙盛的《魏氏春秋》记载,郭修(一说叫郭循)一向有功绩德行,在陇西一代颇具盛名。后来姜维攻略陇西,郭修被俘被迫投降蜀汉,后被封为左之职。但郭脩一直不愿成为蜀臣,总想找机会刺杀刘禅,利用平日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其左右阻隔,因此难以得手,于是郭脩选择刺杀蜀汉权臣费祎。

  费祎被刺死后,郭修 自然 也难逃一死。消息传到曹魏,魏主曹芳下诏褒奖,称赞郭修?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费祎被刺案似乎很简单,魏国降将郭修心怀故国,不惜舍生取义的行为。但细细推敲,却可以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而这些线索纷纷指向蜀汉卫姜维。

  费祎在执政期间,秉承防守的原则,对内休 养生 息,对外保境安民。但他的这种政策却遭到卫姜维的反对。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姜维每次想大举北伐,都被费祎裁制,只不过给他一万人。

  费祎还对姜维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这自然招致了姜维的不满,姜维其实并不像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其实他心有城府,颇有心计,据记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姜维一心执着于功名,暗中招募死士。武将想建功立业,就必须上战场。可以说费祎的保守政策,限制了姜维的一展雄才、建立功业的野心。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凶手郭修当年是姜维俘获的,而姜维也生活在陇西一带,可以说和郭修有同乡之谊。另外,郭修在蜀汉内部升迁极快,不太可能跟姜维的提拔、保举无关。我们不妨大胆推测,好养死士的姜维在俘获郭修后,将他招募到自己的阵营,再利用他降将的身份刺杀,这样自己也能撇清嫌疑。

  后来的事实证明,费祎被刺杀后,姜维获利最大。?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也就是说费祎在春天被刺,当年夏天姜维就率数万人北伐,注意不再是一万人了。短短一行字,似乎不难发现姜维那迫不及待北伐,以求建立功业的心情。费祎死后的第十年,蜀汉灭亡,期间姜维竟然进行六次北伐。可见费祎一死,姜维是最大的受益者。

  姜维连年征战,耗损国力,将蜀汉政权彻底拖垮。263年,曹魏18万大军西征,后主刘禅出降,此时蜀汉全国仅有90万人,10万军队。费祎和姜维并无私怨,但政见不同而产生的仇怨有时可能会超过私人恩怨。
  费祎生平 事迹
  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曾经提到费祎这个人,费祎是何许人也,也许有不少人有疑问,其实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是三国时蜀汉名臣,其他三人分别是诸葛亮、蒋琬、董允。

  深得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而备有车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费祎字)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费祎在宴会上被刺杀,幕后凶手是谁,会是主张北伐的姜维吗?

名不见经传的郭循,却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堪比「荆轲刺秦王」。而其动机更是耐人寻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新消息,蜀国高官遇刺身亡

(费祎)

公元 253 年,蜀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二把手,大将军费祎在宴会上遇刺身亡,朝野震动。

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他是诸葛亮蒋琬的继承人,蜀汉的大将军,总理朝政,蜀汉政权的实际控制者。

却在一次宴会中因酒醉被郭循所杀。一代名臣,没想到以这种方式离开了世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案件进展,多条线索指向姜维

费祎遇刺身亡,行凶者郭循是自行其事还是受人指使,却不得而知。

郭循本是魏国将领,在与蜀汉的一次战争中被姜维所俘,投降蜀汉,被刘禅封为左将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官职,刘备曾担任过汉朝的左将军。说实话,蜀国对他还是很不错的。

姜维时任蜀汉的卫将军,与时任大将军的费祎政见不合。姜维主张北伐,而费祎则主张休养生息发展国力。费祎也曾说过,我们与丞相的才能相距甚远,丞相尚不能办到的事情,我们怎能做到?还不如经营国内,让后世有才能之人去完成北伐的伟业。

在蜀汉朝廷一直有北伐派和停战派之争,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作为主战派代表的姜维,要实现自己的北伐事业,除掉费祎是唯一的选择,这也是姜维惹上嫌疑的主要原因,再加之凶手又是跟着你来的。

后续报道,凶手动机或许另有隐情

(姜维)

那么费祎之死到底跟姜维有没有关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把焦点转回凶手郭循的身上。

郭循投降蜀国,虽被封为卫将军,自己富贵了,但宗族家小却留在魏国。自己跑不掉,家人也来不了,如果自己长期保持这种投降的状态,那灭门之祸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我认为郭循这是以一己之身来保全宗族家小。

另外,郭循虽是被姜维俘虏,但姜维根本无法掌控郭循,也不能承诺什么,不能给郭循任何好处。郭循已经投降,生死之事自不必说。另外郭循的家小在魏国,姜维也不能做什么文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