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安是汉昭帝的辅臣上官桀的儿子,霍光的女婿,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的父亲。就这几个名头足以让他打飘,结果骨头没有二两重的他飘上了天。上官安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唯利是图,为了利益可以什么都不顾,包括亲情;从行事作风上看,上官安胆子非常大,做事无所顾忌;另外此人道德低下,没有基本的自我约束。
唯利是图的官二代上官安
上官安的父亲上官桀,就是一个靠逢迎拍马,获得汉武帝宠幸的小人,上官安自幼深受上官桀熏陶,青出蓝胜于蓝,他比上官桀对利益的追逐更胜一筹。
上官安本来虽贵无势,为了走向权力中心,他想方设法将只有六岁的女儿嫁给汉昭帝,随着女儿被册立为皇后,他从郎官爬到骑都尉,又一步跃升为车骑将军,封桑乐侯。
当自己的利益与岳父霍光发生冲突后,上官安推动父亲,勾结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桑弘羊等政治势力,企图直接谋杀霍光,甚至废掉汉昭帝改立刘旦。
杀霍光可以理解,废掉汉昭帝改立刘旦让人不可思议,毕竟有汉昭帝在,自己就是国仗,换了刘旦,女儿也不能改嫁刘旦呐。理由竟然是刘旦答应事成后,册封上官桀为王。
异姓诸侯王只有西汉开国那个特殊时期出现过,后来都被刘邦干掉了。我们无法得知刘旦这个许诺有几分真心,不过但凡脑袋有一点清醒,就应该知道,异姓封王是逆时代潮流的,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上官父子显然被利益的诱惑猪油蒙心了。
有人提醒上官安,假如事成,皇后该怎么办?你作为一个父亲,是不是该为女儿的幸福考虑一二?上官安轻蔑一笑:
“逐麋之狗,当顾菟邪!且用皇后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时也。”
追麋鹿的狗,哪里还顾得上兔子的死活!为了王位,女儿生死算个屁!皇后那玩意还不全凭皇帝一时高兴,说不定哪天皇帝一句话她就废了,没有今天的事,她也保不住皇后位。
何等赤裸裸,何等没有廉耻!做他的女儿,上官皇后有多悲凉!他还恬不知耻地给自己找理由,既然皇后之位那么不可靠,为何把女儿送入宫中?有这么无耻的人吗?
无所顾忌的国贼上官安
上官桀是老狐狸,上官安不光是狐狸,还是狼,是虎,他比上官桀更狠,更无所顾忌!可以说上官父子的下场,都拜上官安所赐。
年幼的汉昭帝登基后,他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入宫,负责照顾汉昭帝生活。鄂邑长公主有个情人,叫丁外人,上官安与丁外人是好友,上官安的发迹,及上官家族的悲剧,就从上官安与丁外人的交往开始。
当上官安得知鄂邑长公主准备帮汉昭帝选后时,他不顾女儿年仅六岁的事实,也不顾四辅之首,岳父霍光的反对,私下与丁外人达成利益交换,将女儿送到宫中。外臣干涉皇家事务,是重罪,但是上官安赢了,这个结果让他变得更加无所顾忌,更加胆大妄为。
由于霍光一再驳回上官父子的不合理要求,恼羞成怒的上官父子与霍光彻底撕破脸。为了扳倒霍光,什么卑劣的手段都用尽了,无奈汉昭帝不上当,反而更加亲近霍光,疏远上官父子。
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上官安哪能受得了这个气,他与上官桀竟然一手导演了推翻汉昭帝的政变活动。
从始元四年,到始元七年,上官安从自己从一名官二代,摇身变成帝国金领阶层。按正常节奏,假以时日,这位帝国第一外戚,必然会代替霍光成为内朝一把手。但是上官安无所顾忌的作风,及取得的“成就”告诉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肯干,一切皆有可能!
估计,再给上官安十年八年时间,他就敢穿龙袍!
道德低下的无耻之徒上官安
支撑上官安胆大妄为的根,就是他的道德低下,行为无所顾忌。管理学中有一个用人法则,如果找不到德才兼备的人,宁可选择无才无德的人,也绝不能选择有才无德的人。无才无德的人,虽不是好人,但是掀不起多大浪,有才无德的人,往往会掀起惊涛骇浪,破坏力极强!
上官安就是典型的有才无德!
汉昭帝时期儒学风气渐盛,天命观也被大多数人接受,即使不信一般也要保持几分敬畏。上官安竟然做出骂天的事!这种事在今天可能不算大事,可是在古人眼里,就是逆天的行为。可见上官安的道德水准,属于没有边界的家伙。
史书记载,上官安的私生活令人咂舌。这家伙好酒,一喝多了就把自己脱得光光。脱光了倒头睡觉也好,可是他要搞行为艺术,光身子四处乱走!
古代家庭跟现代不一样,那是家族,父亲在,兄弟妯娌全都生活在一起,尤其像上官这样的豪门,上官桀妻妾一大堆,家里女性太多,上官安就这么污眼!不光如此,他还公然与父亲上官桀的侍妾、婢女,甚至自己的继母私通!
这么公开给老爹戴帽子,也不知道上官桀有带帽的习惯,还是管不了混蛋儿子,反正上官桀从来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父子和睦!
难怪上官安有胆搞政变,在他眼里没有不可以做的事!就这种家庭,不被灭族老天就活该挨骂了!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兄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中期的权臣.霍去病死后,他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做事持重,深得汉武帝赏识,在公元前87年病危时立八岁弗陵为太子时,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辅佐少主.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持朝政,于公元前85年封博陆侯.他的女儿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结婚.后来上官安的女儿通过盖长公主的关系,进宫做了婕妤,后来立为皇后.上官安得以加封桑乐侯.上官桀为感谢盖长公主,多次为公主亲信求官,都被霍光拒绝.霍光以皇后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致使双方矛盾日益紧张.桑弘羊在盐铁官营等事务方面和霍光意见相左.公元前80年,上官父子、桑弘羊、谋取帝位的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共同密谋,企图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天子.最后事情败露,上官父子、桑弘羊被族诛,燕王和盖长公主自杀.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在辅佐昭帝期间,霍光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因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很多赏赐.在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
霍光死后,霍氏家族的权势依然强盛.但后来霍光夫人毒杀宣帝许皇后的事被揭发,宣帝削夺霍家权力.霍家人谋划废宣帝立自家人.最后失败,霍家多人自杀、被杀,霍氏家族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请采纳~
霍光是西汉时代的政治家。西汉在武帝时代不断对外用兵,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弄得农业生产衰退,户口减半,国家元气大伤。武帝死后,霍光辅助昭帝、宣帝,采取一些缓和剥削的措施,适当减轻农民的负担,使西汉又出现一个比较繁荣安定的局面。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的父亲名仲孺,是河东郡平阳县人,本在县衙里做小官,后来被派到平阳侯曹寿家中临时当差,与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霍仲孺服役期满回家,正式娶妻,生下霍光,便和卫少儿隔绝,不通音信了。
过了很久,卫少儿的妹妹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爱,被立为皇后。霍去病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也得到武帝的宠爱。他成年之后,自己才知道父亲就是霍仲孺,还没有来得及去寻访探问,恰巧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统兵抗击匈奴,路过河东。河东太守亲自到郊界上迎接,替霍去病背着弓和箭,在前面引路。到平阳站宾馆住下之后,霍去病便派一名军吏去接霍仲孺。霍仲儒跑进去拜见。霍去病上前迎接,就跪下说:“我没有早些知道自己是大人的骨血啊!”霍仲孺伏在地上叩头,说:“我这条老命居然能够依靠您,真是老天爷的力量!”霍去病替霍仲孺购置了许多田地房屋奴婢,然后离去。
霍去病抗击匈奴回来,又从平阳经过,就带了霍光往西来到长安。那时霍光只有十多岁,武帝任命他为郎官,慢慢地升迁为侍中,负责掌管尚书下面各部事务。霍去病死后,霍光做奉车都尉兼光禄大夫,武帝出行时就侍奉车驾,回宫后就在身边侍候,出入宫中二十多年,小心谨慎,从没有做过错事,很得武帝信任。
征和二年,卫太子刘据受江充诬陷,被迫自杀,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育,又都有很多过失,不能继承皇位。这时武帝年纪已经老了,爱姬钩戈宫赵倢伃有个儿子,武帝心想立他为继承人,命令一位大臣辅助他。遍察群臣,只有霍光能够担当重任,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他。于是武帝叫黄门署的画师,绘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画送给霍光。
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到五柞宫游玩,病情突然沉重起来,霍光流着泪问道:“如有三长两短,谁应当是帝位继承人呢?”武帝说:“您没有明白我前次送那幅画给您的用意吗?立我的小儿子,您就象周公一样护理国政。”霍光叩头推让说:“我比不上金日碑。”金日碑本是匈奴人,也推让说:“我是外国人,比不上霍光。”武帝于是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碑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栗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四人都在武帝卧室内御榻前下拜,接受遗诏,辅佐年幼的新君。第二天武帝就去世了,太子继承皇帝尊号,就是后来的孝昭皇帝。昭帝这时只有八岁,国家大事一概由霍光裁决。
当初,在后元元年时,侍中仆射莽何罗和兄弟重合侯通串同谋反,霍光、金日碑、上官桀等共同杀了他们,没有论功行赏。武帝病时,写了一道诏令,盖上玉玺封好后,说:“我死后,拆开玺书,依照诏令行事。”原来为了奖赏他们扑灭莽何罗兄弟叛乱的功劳,遗诏封金日碑为秕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那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在宫中供职,向外扬言说:“皇上临终时,我常在他身边,哪里有遗诏封他们三人的事情!不过是这一伙小子们互相串通,自封高官厚爵罢了。”霍光听到了,狠狠地责备王莽,逼得王莽用鸠酒毒死了王忽。霍光为人沉着精细,身材只有七尺三寸,皮肤白净,眉目清秀,胡须美好。每次进出殿门,不论站和走都有一定的方位。郎仆射暗中观察,把它记牢,每次都是一样,一寸也不差。他的生性就是这样的谨严不苟。刚辅助昭帝时,一切政令都由霍光自己颁发,那时天下百姓都仰望他的政治风度。有一天夜晚,宫殿里曾经发生怪异,大臣们惊扰不安,霍光怕发生变故,把保管玉玺的尚符玺郎叫来,要收取他的玉玺。尚符玺郎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去夺取,尚符玺郎手执宝剑说道:“我的脑袋可以给你,玉玺却不能给你啊。”霍光认为他做得很对,第二天就下诏令一连提升这人两级。因此大家没有不称赞霍光的。
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结为儿女亲家,彼此很亲近。他的大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生下一个女儿和昭帝年纪相仿。上官桀就托昭帝姐姐鄂邑公主把自己的孙女收进后宫,封为倢伃仔,没有几个月就立为皇后。上官安因此做了骠骑将军,封桑乐侯。每逢霍光例假出宫休息,上官桀就进宫代他处理政事。上官叶父子依靠鄂邑公主取得高官显爵之后,很感激她的恩德。那时鄂邑公主私生活很不检点,和河间人丁外人相好,上官桀父子想替丁外人要求封爵,希望依照娶公主为妻的可以封为列侯的制度,也封丁外人为列侯,霍光没有答应。后来又请求任命丁外人为光禄大夫,使他能够有机会得到召见,霍光也没有答应。鄂邑公主因此对霍光大为不满。上官桀父子一再为丁外人求封没有达到目的,也感到惭愧。本来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做到九卿的要职,地位在霍光之上,等到父子都做了将军,宫中又有皇后可以借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只是她的外祖父,反而独揽朝政,因此就和霍光争起权来。.
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未能继承帝位,常常心怀不满。还有御史大夫桑弘羊因为创设酒类专卖、盐铁国营等政策,替朝廷开辟了财源,夸耀自己有功,想为子弟请求官爵没有如愿,也怨恨霍光。于是鄂邑公主、上官徙父子和桑弘羊一齐与燕王刘旦串通,假派一人做燕王的使者给皇帝上奏章,说“霍光出外检阅操练禁卫军官兵时,沿途下令戒严,断绝交通,预先派遣皇上的膳食官去给自己准备饮食”。又说“苏武从前出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投降,回国后不过封为典属国,可是大将军的长史杨尚,没有功劳,却被任为搜栗都尉。又擅自选调人员增加大将军府校尉的名额。霍光专断朝政,为所欲为,疑心他另有阴谋。我愿意交还封国的符信玉玺,回京到宫中侍卫,留心考察奸臣变乱的形迹。”侦候霍光出宫休假的日子就呈奏上去。上官桀打算趁自己代替霍光处理政务的机会,将奏章发交主管官员审理,那时桑弘羊就同其他大臣把这作为把柄,迫使霍光退位。不料奏章呈上去后,昭帝将它压了下来,不肯批交大臣议处。
第二天早晨,霍光知道了这事,就停留在御殿附近的画室里,不进殿去。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揭发了他的罪状,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于是下诏召霍光上殿,霍光进去后,脱下官帽叩头谢罪。昭帝说:“您把帽子戴上。我知道这封奏书是假的,您没有罪。”霍光说:“皇上怎么知道是假的?”昭帝说:“您去广明亭检阅操练禁卫军是近日的事情,选调校尉的事,到现在还不满十天,燕王怎么就会知道?而且即使您想要谋反,也不需要增加校尉。”这时昭帝才十四岁,在场的尚书和侍从官员都惊佩他判断英明。那位上奏章的人,果然闻风逃跑了。昭帝下令限期缉捕归案。上官桀等害怕起来,就对昭帝说那是小事情,不值得追究,昭帝却不肯罢休。
后来上官桀一党有进言毁谤霍光的,昭帝即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特地嘱托他来辅助我的,有敢说大将军坏话的,就办他的罪。”从此以后上官桀他们不敢再说什么,便暗中商量,叫鄂邑公主出面请霍光饮酒,埋伏下武士,打算在席间杀害他,就此废掉昭帝,迎接燕王回京立为皇帝。不料阴谋给发觉了,霍光于是把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和他们的宗族全杀光。燕王刘旦和鄂邑公主都自杀。从此,霍光的声威更是震动天下。昭帝成年之后,始终把国事委托给他,直到昭帝去世,共十三年,百姓富裕,四方外族都归顺臣服。
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没有子嗣。那时武帝的六个儿子只有广陵王刘脊还在。大臣们在讨论立谁为皇帝的时候,都主张立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就因为行为荒唐,武帝才没有立他为继承人。霍光听了大臣们的主张,心里很不安。这时有位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去长子太伯立王季,周文王舍弃太子伯邑考立武王,可见只要做得合适,对国家有利,就是废长立少也是可以的。象广陵王这样的人,不可以继承祖宗的基业。”这话正合霍光的心意,他就把这封奏章给丞相杨敞他们传看,并提拔那位郎官做九江郡太守。当天就奉了皇太后的诏令,派代理大鸿胪职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和中郎将利汉等四人去迎接昌邑王刘贺来京师。
昌邑王刘贺是武帝的孙儿、昌邑哀王的儿子。到京师之后,即位为皇帝,行事荒淫无道。霍光感到很烦恼,就单独去找自己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商量。田延年说:“您是国家的栋梁,既然察知这人不配做皇帝,怎么不报告太后,建议她另选贤德的人做皇帝呢?”霍光说:“我现在本想这么办,只不知道 历史 上曾有过这样的先例没有?”田延年说:“从前伊尹做殷朝丞相时,为了安定国家,曾经废弃过太甲,后代称赞他是忠臣。您将军假如能够这样办,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
”霍光于是举荐田延年做给事中,在殿中供职,以便共商大计。等到私下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策划停当后,就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在未央宫开会。霍光说:“昌邑王行为荒唐,恐怕会危害国家,大家看该怎么办?”大臣们听了,全楞住了,一个个面无人色,不敢发言,只是诺诺连声罢了。这时田延年上前一步,离开座位,按住剑说道:“先帝所以把幼主和国家托付给您,就是因为您忠贞贤明,能够安定刘家天下的缘故啊。如今人心纷乱,国家眼看就要倾覆。而且汉朝君主的谥号代代相传都用个'孝'字的原因,就是希望子孙永远保有天下,使祖宗能够享受祭祀啊。如果竟使汉朝的宗庙断绝了香烟,您即使死去,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呢?今天议论的事情,应该马上解决。大臣当中有谁不立即表示同意的,请让我用剑斩了他。”霍光谢罪说:“大司农对我的责备是正确的。如今天下纷扰不安,我理当任劳任怨,负起责任来。”于是参加会议的人都叩头说:“天下的安危全在大将军身上,我们一定遵命办理。”
霍光就和各大臣一同去向太后报告,将昌邑王不可以继承帝位的情形详细陈述了一遍。皇太后于是乘车到未央宫承明殿,下令各宫门不准放昌邑王手下的臣子们进宫。昌邑王进宫朝见太后出来,乘了车子想回温室殿,守门官官各人把住门扇,等昌邑王进去,就“砰”的关上门,不让他手下臣子们进去。昌邑王问:“这是干什么?”霍光跪下说:“皇太后有诏,不许昌邑来的那班臣子进去。”昌邑王说:“慢一点嘛,怎么搞得这样惊人!”霍光便派人把昌邑王的臣子们完全赶出去,拘留在金马门外。然后由车骑将军张安世率领禁卫军骑士把他们二百多人逮捕、柳锁起来,统统押交廷尉关在特种监狱中。霍光命令从前在昭帝宫中的侍中、中常侍看守昌邑王,吩咐他们说:“小心守卫,千万防止意外,万一仓猝发生自杀死亡情事,使我对不住天下,免不了承担杀害主上的恶名。”
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应当被废,对左右的人说:“我手下的那批旧臣和随从官员,究竟得了什么罪,大将军怎么都把他们监禁起来?”过了一会儿,传出太后召见昌邑王的诏。昌邑王听见被召,心里害怕起来,这才说:“我得了什么罪,却要召见我?”这时太后披上珍珠串缀成的短袄,穿上庄严华贵的礼服,坐在韩帐里,殿上护驾的几百人都手执武器,禁卫军拿着长载,排成行列在殿阶下警卫。朝廷大臣按照品级依次上殿,然后命令昌邑王伏在殿前听诏令。霍光同各大臣于是连名参奏昌邑王,说他……不可以继承帝位,不配祭祀祖庙,没有资格做万民的父母,应当废弃。
皇太后听完大臣们的参奏,下诏令说:“准奏。”霍光便命令昌邑王起来行跪拜礼,接受诏令。昌邑王说:“我听说天子有敢于直言的臣子七人,虽然自己无道,也不至于抛掉天下。”霍光说:“皇太后已有诏令把你废了,哪里还算什么天子!”于是就抓住他的手,解下玉玺,呈交给皇太后,扶着他下殿,走出金马门。大臣们都跟随相送,昌邑王朝西向大家拱拱手,说:“我愚昧糊涂,担当不起汉家大事。”就起身坐上皇帝的副车。霍光陪送到昌邑王府里,临别向他表示歉意说:“大王的行为是自绝于天下,我们这班臣子懦弱无能,不能以死来报答你。我宁愿对不住你,不愿对不住国家。希望大王自爱,我从此不能再来看你了。”霍光说罢,流着眼泪走了。
接着大臣们上奏章说:“古来被废弃放逐的人,都弃置在远方,不使他参预政事,请将昌邑王贺流放到汉中郡房陵县。”太后没有同意,下令叫他回到昌邑,赐给封地二千户。昌邑王群臣犯了辅导君主无方的罪,以致使昌邑王陷于邪恶,霍光把他们二百多人统统处死。提出监狱押赴刑场的时候,这批人在街市上大声哭喊说:“应该当机立断的时候,迟疑不决,结果反而吃了他的亏。”后悔没有及早除掉霍光。
霍光废了昌邑王之后,坐在厅堂里,召集丞相以下大臣商议,确定应当扶立的人:广陵王前次已经决定不用,还有燕王刘旦因为谋反自杀,他的儿子也不在考虑之内。武帝最亲近的后代,只有卫太子刘据的孙儿号“皇曾孙”的,流落在民间,老百姓都很称道他。霍光于是再同丞相杨敞等人上奏章说:“《礼记》上说,'为人之道总是亲爱自己的亲人,所以才尊敬自己的祖先;因为尊敬自己的祖先,所以对同宗的人也应该尊敬。'嫡系的长房中没有后代,就该选择近支子孙中有才德的人做它的后代。武帝的曾孙病已,武帝在世时曾下令掖庭署给以抚养照顾,到现在已是十八岁了,从师学习过《诗经》、《论语》和《孝经》,生活俭朴,仁慈爱民,配得上做昭帝的继承人,祭祀祖庙,统率万民。臣等甘冒死罪,谨以奏闻。”皇太后下诏说:“准奏。”
霍光于是派宗正刘德到长安城南尚冠里皇曾孙家,请他洗了澡,赐给一身皇帝的服装,由太仆用轻便小车迎接到宗正府斋戒,然后进未央官朝见皇太后,封做阳武侯。过了不久,霍光奉上皇帝的玉玺,皇曾孙拜见过高帝陵庙后,正式即皇帝位,就是宣帝。第二年,宣帝下诏说:“表扬有德行的人、奖赏有大功的人,是古今一致的道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宿卫后宫,忠心耿耿,正直无私,阐扬君主的恩德,谨守节操,主持正义,使国家得以安定。现以河北、东武阳两县的一万七千户加封霍光。”连同原有封地共二万户。前后共赏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杂色绸缎三万匹,奴脾一百七十人,马二千匹,头等住宅一所。
自从昭帝时,霍光的儿子霍禹以及霍光哥哥的孙子霍云都做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统率外族归服的军队。霍光的两位女婿分别担任东西两宫卫尉,他兄弟辈的女婿、外孙也都有奉召参加朝会的特权,分别担任中央各部门大夫、骑都尉、给事中。霍光的亲戚族人结为一体,就象树根般地盘据在朝廷上,没有人动得了他们。
霍光从武帝后元时掌握朝政,直到宣帝即位,才把政权交还皇帝。可是宣帝谦让不肯接受,一切事情都先通过霍光,然后呈报皇帝。霍光每次去朝见,宣帝总是虚心庄重,非常谦虚有礼。
霍光执掌国政前后二十年,地节二年春天病重,宣帝亲自去问候他的病情,难过得流泪。霍光上书谢恩说:“希望将自己侯国的封地分出三千户,封长兄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来继承长兄骤骑将军霍去病的侯爵。”宣帝把这事批给丞相、御史大夫处理,当天封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
霍光死时,宣帝同皇太后都亲自去吊丧。
译自《汉书》《霍光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0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