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司马懿虽然很有能力,但是入仕的年龄却很晚,直到30来岁的时候才进入曹操的幕府。按说以司马懿的家世背景,要入朝做官那是很轻松的,而且他的机会早在建安六年,也就是他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已经出现。曹操当时下令有意征辟他,可是司马懿却“辞以风痹,不能起居”,而拒绝了征辟,这实在给人有一点心高气傲的感觉。
但司马懿确实有自傲的实力,当时河内最著名的评论家是杨俊,若是被他所评价认可的人,可以说都是青年才俊,司马朗、和司马懿最早都是因为他的评论而出名的。而当杨俊碰到司马懿的时候,却大吃一惊:“非常人之也!”而且当时素以识人著称的崔琰也是对司马懿十分看重,他一眼便看出司马懿的才智远在其兄长司马朗之上。而崔琰一直被曹操所倚重,自然对司马懿多少有些了解,再加上士林中对司马懿的评价颇高,这就是为什么曹操一直想征辟司马懿的原因。
而就在第一次征辟司马懿失败之后,曹操便派人暗中刺探,司马懿是否真是病得严重不能来给他效力。可惜司马懿掩饰的很好,最终没有露出什么破绽。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的再次征辟,司马懿这才入仕。毕竟司马懿是一个很有野心抱负的人,若是再不出仕,恐怕就会失去一展宏图的机会了。可是随着时间的一长,曹操似乎发现司马懿有狼子野心之兆,史料中记载,曹操认为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恐有狼子野心,将来对曹魏不利。以曹操的性格来说,这样的危险人物自然要将其赶快杀掉,以免后患无穷。可是虽然曹操动过很多次的杀心,但却至死都没有杀司马懿,这是为何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司马懿这个人隐藏的过于深,凡事都是十分谨小慎微,没有出现什么错误,根本没有让曹操抓到非杀他的把柄。以至于曹操每次有杀心的时候,除了怀疑他狼子野心,却也实在找不到司马懿有任何对不起他的举动。如此一来,怀疑归怀疑,但是终究没有看到任何迹象,因此只好作罢,加强防范便是了。
其二,曹丕的原因。后来司马懿被曹丕所相中,一直为曹丕出谋划策,实实在在的帮助曹丕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关键的是帮助曹丕成为了世子,也就是曹操的下一任接班人。而曹丕作为未来的接班人,身边肯定要有人辅佐。虽然曹操一直提防司马懿,但是看到司马懿一直兢兢业业地为曹丕效劳,就只能不杀他。因为司马懿的才学超众,曹丕要是有他的辅佐,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杀不得,否则将来曹丕靠谁来稳定政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曹操就彻底对司马懿放松警惕了,相反他依然时刻保持着警惕,同时多次的告诫曹丕,在用司马懿的时候,同时要多提防他,告诫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可是就算曹操千叮咛万嘱咐,曹丕依然十分重用司马懿。这或许不能怪曹丕防备心不够,这只能说司马懿平时掩饰的太过天衣无缝,隐忍程度非同凡人,这就是为什么他最终能夺取曹魏政权的原因。
一说到司马懿,可能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司马懿以阴险狠毒而闻名,经常失信于人,手段也是让人很是厌恶,纯粹就是一个伪君子。但是能在乱世中生存,而且像他这般玩弄权术的,肯定是有非凡的能力的。
年少有为,通晓儒学,能力出众
司马懿是大家族出身的,在很小的时候学习儒家思想,刻苦学习儒教。这一点崔谈和杨俊可以证明。他们是当时有名的品评人物,司马懿因为他们而名声远扬,年少有为。而且刚开始司马懿还拒绝了曹操和曹洪的邀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重视名利的人,这也为赢得了不少好评。但是后来他却成了一个利欲熏心的人,确实有点儿格格不入。司马懿担任黄门侍郎和议郎时,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司马懿在曹操末期时有名的谋臣,他在军事、教育、选拔官员和处理国事上都很有才华,不仅是谋臣,也是执行者,几乎没有人能做到这样,司马懿是一个全才。但是这样一个人,却十分善于蛊惑人心,阴险狡诈。他在张郃去世亲自为张郃抬棺,以此来树立声望,鼓舞士兵。司马懿凭借军功获得很大的政治威望,野心逐渐膨胀,以至于他为了权力不择手段,不惜杀掉自己的好友,他最终还是辜负了曹丕。
谨小慎微,机智应对,躲过数劫
曹操生性多疑,又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懿有这样如此突出的才能,想必曹操对他是不得不防。曹操曾有心杀掉司马懿,但是郭嘉让他惜才,曹操才暂时放过了他。司马懿因一句?候非候,王非王?,引起曹操极度不满。后来在狱中,曹操与司马懿对答,司马懿谨小慎微,即使曹操句句暗藏杀机,他也能一一化解。后来因为司马懿对曹操还有用,再加上他巧舌如簧,见招拆招,一次次躲过劫难。
司马懿的能力有目共睹,但是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可惜曹操一世英名,也没能除掉他。
这是因为司马懿非常的有才华,而且曹操也认为自己能够驾驭住司马懿。可以说曹操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人。虽然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但同时也拥有非常高的才华。后来在曹操死之前也告诉过曹丕,一定要善加利用司马懿,如果司马懿出现任何反叛之心的话,一定要尽早的除掉。然而曹丕和司马懿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紧密,所以在曹丕掌权的时候司马懿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
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因为在他统领魏国军队的时候,抵御住了诸葛亮的6次北伐进攻。并且司马懿在处理朝政事务以及治理百姓的事情上也非常的有心得,比如司马懿鼓动老百姓大力的种植田地。使得当时魏国的老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也有能力和蜀汉还有东吴进行对抗。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往往比较的是国力的强盛。
再加上司马懿比较会做人处事,使得司马懿在大家族之间的口碑非常的好,所以也使得后来司马家族得到了世家贵族的支持。所以说司马懿整个家族代表的是当时世家贵族的利益,后来司马昭取代了曹魏政权成为了君主,这也使得世家贵族的利益得到了很大的维护。但是这也使得后来晋朝出现了世家贵族之间比富的习俗。
曹操之所以没有杀司马懿,肯定第一点就是因为司马懿的才能,而且曹操也认为自己有能力驾驭住司马懿。但是司马懿活的时间非常的长,熬死了曹魏三代的君主。
曹操善于观人,他看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有“狼顾之相“的是奸臣,有不臣之心。曹操就跟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以曹操的性格,绝对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曹操逃避董卓追捕的时候,吕伯奢杀猪招待他,他以为人家磨刀要杀他,于是杀了人家一家。曹操警惕心很重,但为什么没杀掉司马懿呢?
这年,曹操头痛的厉害,也是顽疾。听说华佗医术高超,就让人召他过来,尽弃旁务,长留在府中,专门做他的侍医。华佗如实相告,您的病,是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才能延长寿命。华佗又对曹操说,不过有个快速除根的方法。你这个头风病的病根叫“风涎”,长在脑子里,只有先服用了“麻沸散”,然后再用利斧劈开脑袋,才能取出“风涎”,这才能彻底治好你的头风病。曹操一向疑心很重,一听华佗这个治疗方案需要破开脑颅,勃然大怒,这不是要我的命吗?盛怒之下,曹操立即把华佗投入了狱中,杀害了华佗。
华佗死后,再没有人能治疗曹操的头疾。
曹操头痛越来越重。临死前,曹操再一次梦见了“三马同槽”,让谋士分析,谋士认定为吉兆。曹操联想第一次梦见“三马”,以为是西凉马腾马超父子是曹家之敌,所以杀了马腾,驱逐了马超。想着心里的隐患消除了。而曹操对司马懿一直很警觉,司马懿处事就很谨慎,又讨好曹丕,每当曹操要杀他,曹丕就来求情。曹操头部的疾患也让他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一个王朝的背影显露了。
三国对峙中,魏国实力最为强大,人才最多,这都离不开曹操。曹操用人向来不拘一格,能者居之,人尽其用。曾多次下令招贤,可见求才之心若渴,这才聚集了当时天下超强阵容的文臣武将。可如此爱才的曹操,却把杨修给杀,杨修的才思文采可是当世少有,曹操对其评价也是甚高,可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杀。反观司马懿深谋老道,狼子野心,为曹操一直忌惮,曹操却没有杀他,这又为何?
杨修为人聪明,且喜欢卖弄出来。当年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群臣都不解何意,杨修一看便知,曹操是嫌门太阔了,就叫人拆了改小来。杨修自恃聪明,一直不知收敛。一次随军出征的时候,曹操面对敌军已有退军之意,就将?鸡肋?作为军中口令。而杨修马上就揣测出此乃退军之意。于是就收拾行装,并散布魏王撤军一之意,以致军心涣散。曹操都还没下令,杨修就擅自散布。曹操顿时大怒,立马下令逮捕杨修,将其斩首示众。
再来看司马懿,司马懿的智谋当世罕见,这一点曹操心知肚明,郭嘉临终前也曾提醒曹操,司马懿深不可测,若司马懿不能为其所用,必须杀掉,否则后患无穷。曹操自知司马懿是大才,所以用他非常谨慎,临终前最担心的就是司马懿。因为曹丕继位,曹操担心以儿子的能力很难降住司马懿,恐危及曹氏政权。可为何不直接杀他以除后患呢?
其实,曹操动过杀心不止一次,但因司马懿的隐忍逃过。再者司马懿是国之大才,对儿子曹丕有用。曹丕继位后,要想实现三国的最终统一,就必须有司马懿这样的大才辅佐。因此曹操又无奈不能杀他,只能采取用他又限制他的策略。只是怎么也想不到,子孙曹丕、曹叡都英年早逝,竟没熬过司马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20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