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为何没有称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这或许是曹操对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诠释。这个若字代表着无限的不确定性,曹操本人不确定,天下群雄也不确定。
周文王姬昌,是周武王姬发的父亲。周武王在周文王的基础上,建立了周王朝,所以说周文王是周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只不过他没有称天子。
曹操的意思很显然,如果真的应该老曹家做天下的话,那么他宁可做一个创业打天下之人,将建立帝国的事情,交给自己的儿子。既然曹操完全有能力称帝,为什么他不称帝呢?
01曹操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不统一天下,不配称帝。
多少人不理解曹操,其实从他观沧海的那首诗里,我们就能看得出,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英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认为自己虽然岁数大了,可是还是需要继续奋斗。
他已经创造了如此大的功绩,完成了北方大一统的局面,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呢?因为他的志向跟我们不同,我们吃饱穿暖就是幸福生活,他的志向是要一统天下。
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封鲁及五子皆为列侯。刘备袭刘璋,取益州,遂据巴中。遣张郃击之。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二十一年春二月,公还邺。三月壬寅,公亲耕籍田。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天子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三国志》
曹操是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的,当初拿下荆州以后,其实曹操就已经志得意满,认为一统天下指日可待了。
可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遇到了两个生平宿敌,刘备和孙权。这两个人的志向恰好跟曹操几乎一样,所以导致曹操最终只能完成北方的大一统局面。
所以在他的人生当中,那是有遗憾的。作为汉帝国的丞相,曹操是每创立一次盖世功勋,就给自己加封一级爵位。
曹操在迎汉献帝回许昌的时候,被汉献帝加封为大汉丞相。这个时候的曹操恰逢创业初期,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曹操北征杨秋,打下安定以后,曹操得到了更高级别的待遇,汉献帝嘉奖曹操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甚至可以带剑上殿,跟汉萧何一样。
曹操在击败马超,彻底收服西凉的时候,更是加九锡称魏王,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从这儿开始曹操比天下诸侯王的地位都要高。
曹操带兵进入汉中,收复了汉中,让夏侯渊在该地区镇守以后,曹操被加封为魏王,正式成为汉朝的异姓王。
如果曹操还要立功的话,那就只有是灭了刘备或者孙权任何一方了。一旦建立了这样的功勋,那曹操称帝就有理由了,很可惜他到死都没有办成这件事,还把汉中给丢了。
02曹操已经获得了帝王的待遇,称帝对自己反而没有好处。
曹操在北方已经被加封为魏王,有了自己的王国,整个北方等于都是他的封地。他跟皇帝有什么区别吗?完全没有。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九月,作金虎台,凿渠引漳水入白沟以通河。冬十月,分魏郡为东西部,置都尉。十一月,初置尚书、侍中、六卿。马超在汉阳,复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使夏侯渊讨之。---《三国志》
曹操可以在中原地区,行使皇帝所能够行使的任何权力,这就是曹操厉害的地方。汉献帝虽然还活着,可他只是一个摆设而已,没有任何用处。
既然已经有了帝王之实,为什么曹操不直接拿一个帝王之名呢?当然不能,因为拿了以后,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反倒是有坏处。
曹操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他的话,真不知道这世上有几人称王几人称霸了。其实有了他以后,依旧还有三个人可以称王称霸。这三个人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
曹操的一生,永远绕不开另外这两个人,所以曹操的一举一动,所导致的后果,必须要考虑到这两个人的势力影响。
曹操加九锡称魏公,刘备不说话。曹操称魏王以后,刘备立刻就称汉中王了。也就是说刘备始终都要跟曹操平起平坐。
如果曹操称帝的话,刘备也一定会称帝。而到那个时候,曹操手里就没有汉献帝这枚棋子了,从道义上来说,曹操已经成为乱臣贼子。
而刘备就不一样了,他是汉室宗亲,现在曹操取代汉献帝自己做了皇帝,毁灭了汉朝,那刘备就有理由登基称帝,继承汉室江山了。到时候刘备反倒是成了正统,曹操成了乱贼,天下英雄都跟随刘备去了,那曹操不是亏大了?
03曹操身为汉臣,不愿做第二个王莽。
曹操的性格当中,其实还是存有儒家学术的思想在里面的,他十分注重礼仪。在接汉献帝回来的时候,一切礼仪都是按照汉朝皇宫的待遇来办的,尽管当时的曹操手头比较紧,却从来不让汉献帝的待遇有所下降。
这个时候的曹操,对汉朝说不定还真的是比较忠心的,这个时候的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去夺取天下,他只想着恢复汉室江山,成为匡扶社稷的功臣。
他的祖先是汉高帝刘邦的开国功臣曹参,他的爷爷是汉朝的掌权宦官曹腾,他的父亲曹嵩位列三公,是汉朝的重臣。而曹操本人,其实也是汉朝的大臣。
既然已经披上了这一层外衣,曹操就再也无法摘除自己是汉臣的标签。所以曹操也不愿意成为篡汉的大臣。
他的儿子们就不一样了,他始终是汉臣,可他的儿子们一直都在他手底下做事,所以算不上汉臣,他们就可以自由发挥了。
冬十月,军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十二月,自安定还,留夏侯渊屯长安。十七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馀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瘿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三国志》
在曹操心里,汉臣的标签似乎还是比较重要的,这就是曹操思想上的枷锁。其实每个人的思想上都会有一定的枷锁,只是有些人刻意回避掉了罢了。
总结:曹操遇到的对手太强大,导致他不敢随便称帝。
试想一下,关羽北伐水淹七军的时候,曹操差点就要迁都北上了。往北再走可能就算不上是中原王朝了,这么一个状态之下,曹操敢随便称帝吗?
他的对手实在是太强大了,虽然他们占据的资源比较少,他们拥有的人马不算多,可是人家打起仗来厉害这不得不服气。
尤其是刘备集团,他们打仗是真的厉害,过去实力小看不出来,自从到了荆州招兵买马以后,刘备的战斗力几乎成了三国最强者。
有这么一个强劲的对手,他在名义上还支持着汉朝,你能够随随便便就称帝吗?一旦曹操称帝了,那么若干支持汉朝的人才,极有可能会跑到刘备那边去。
当时的刘备占据荆州益州汉中等地,实力大增,如果人才再都跑过去了,那天下岂不是就送给刘备了?亏本的买卖,曹操不会干。
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举孝廉出生,在后来镇压黄巾军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建立威势,摇身一变成为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第一人,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生前差不多统一了当时的整个北方地区权力可谓达到了巅峰状态,但即使这样他亦是迟迟未称帝,直到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他没有称帝主要是因为祖上世世代代都受汉家恩惠,不想背负大逆不道的篡汉骂名、加上当时天下处于三分状态,称帝时机不成熟,仍然需要打着汉室旗号和曹操当时年事已高,想要把称帝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后代。
如此动荡不安的局面曹操若是称帝,势必会招来蜀国和吴国,以及其它割据在各地的势力群起而攻之,所以要想称帝曹操就必须得先扫平这些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各方势力,不过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扫平蜀国和吴国不是一朝一夕说做到就能做到的事,必须得有一个长远的谋划,因此一直挟天子而令诸侯打着大汉的旗号,反而更有利于曹操进行兼并和统一战争。
又加之即使权势滔天,他由汉臣变成汉帝始终是篡逆,他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众口,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自己不称帝,将机会留给自己的后人,他后人称帝仍然会追封他名号,这样既能堵住天下人的口,大汉的千秋基业也依然是在他们曹氏集团手中。
总之,纵观曹操的这一生,他即使没有称帝,还差一个皇帝称号,但他手中的权力丝毫不亚于皇帝,还有即使不称帝,大汉的江山依然在他后人手中,所以,无论怎么看曹操都是最后的赢家。
曹操英雄一生之所以到死都不称帝。就是因为他不想背负一个乱成贼子的名声,还有就是如果他真的称帝,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自己就功亏一篑了。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虽然他出身不好,但他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在那个乱世一步一步地脱颖而出的,后来曹操接受了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正是凭借了这个优势,为日后曹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后来曹操被封为魏王,掌握了权利,打造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这个时候的曹操可以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很多事情都是曹操做主的,因为汉献帝说到底只是一个傀儡君王,他只是曹操手中的一枚棋子,空有君王的头衔,实际上没有权利,而曹操虽说是魏王,但是与君王无异,就只是差了一个称帝的仪式。
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曹操一直都不肯称帝,其实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因为他知道目前的局势说到底还是因为汉献帝,是因为自己手中有着天子的筹码,所以才能让众诸侯服气。反之如果自己称帝的话,必定会背上乱成贼子的骂名不说,肯定还会引来众人的不满,一旦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对付自己,那简直就是得不偿失了。虽说曹操的实力也是很厉害的,但也耐不住别人群起而攻之,一旦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还有一点就是,虽说曹操是魏王,并没有称帝,但其实曹操所行使的权利与天子无异。对于曹操来说,自己已经享受到了天子的待遇,已经拥有了天子一般的实权,称不称帝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毕竟只是一个名号,都是虚的,不如实实在在的权力好。
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枭雄?至死不称帝的原因又是什么?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诸侯,在当时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方的兵力甚至一度是超过两方的总和,因此他也被人们视为当时最有实力也最适合称帝的一个人,但是他直到死都没有称帝,相反,他的儿子曹丕上位之后便称帝,给曹操加了谥号,但是为什么曹操直到死都不肯称帝呢?
?
其实我们纵观曹操的一生,会发现他是一个全能的人才,无论是政治天赋还是军事天赋,都是不容小觑的,而荀彧在他的身边尽管出谋划策,但是也只是说出了魏王的心里的话而已,随着他的一天天日益强大,他已经被世人视为一代帝王了,只是他还没发觉自己正走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
?
而说到曹操,他一生中最聪明的事情应该就是他应回了汉献帝这件事情。但是尽管他应回了汉献帝,也不过是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实际的掌权者还是曹操一个人。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曹操实力的日益强大,他对于朝政的把控也日益加深,因此汉献帝也越来越形同虚设,实际上曹操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帝王了,无论是权利、地位、实力,只是他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
?
但是话说话来,他为什么不称帝,难道他不想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曹操也非常的想,实际上曹操改朝换代的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尽管曹操完全有能力取缔汉朝,但是现实的条件还并不允许他这样做,不是不能,而是曹操不想,因为如果称帝了会面对许多的威胁。
?
首先我们来看,在曹操的阵营中,有许多汉臣,尽管是站在曹操的阵营,但是始终还是拥护汉朝,也就是说站在汉献帝这面的,如果曹操贸然的称帝,反而会导致民心尽失,毕竟曹操接回汉献帝的时候就代表着自己是汉臣,如果再取而代之的话,曹操的人设会轰然倒塌。而且他身边有许多大臣都是拥汉派,像是荀彧等,完全可以属于开朝元老,所以说为了稳定军心,安抚内部,称帝也只能放在心里。
?
此外就是曹操这个人是注重实际的人,只看重效应不看重怎么做,曹操此时已经是坐拥大半个天下,而且权利已经远超汉献帝,没有必要再去给自己按一个虚名。同时曹操戎马一生,尽管一生有许多的骂名,但是汉献帝这块黄金招牌在手中,还是深受人们爱戴的,在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曹操已经65岁的高龄了,深知自己将不久与世,更加没必要这样做,所以将这个机会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去做。
?
但是我们总的来看,曹操尽管被人称到“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是那也是我们从一些历史记载中看到的,撰写的人不同,主观意念肯定也不同,三国鼎立之时,三家均是各怀鬼胎,不然为什么刘备没去接汉献帝呢?反而曹操接了,所以说不同的角度去看曹操都不一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