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广一生戎马血染战袍,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封侯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12:42:27

李广一生戎马血染战袍,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封侯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广难封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李广是西汉的杰出将领,他总是身先士卒,能和士兵同吃同住,深受士兵爱戴,并且作战勇敢,威震匈奴。李广的一生主要作战对象是匈奴,一生大小战役七十多起,立功无数,被他的敌人匈奴人称呼为“飞将军”,连敌人都知道李广的英勇。但是,他在汉武帝大大奖励军功的时候,戎马一生,血染战袍却没有得到侯爵的封赏,这是为什么呢?是他自己的原因,还是汉武帝的原因呢?,我觉得汉武帝的原因大一些。

李广出身将门家庭,他精通骑射,汉景帝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先是做了陇西都尉,后来做了骑郎将、后官至上郡太守,因此,他如果没有能力,怎么能做到一郡太守之职。当时,带人少量的骑兵追击匈奴射雕手,相当于现在的兵王了,他亲自弯弓射箭,射死了两个人,活捉了一个。在回城的途中,遇到了大队匈奴骑兵,李广引敌在一公里的地方,他下马解鞍,匈奴人认为李广等人是在诱敌深入,在其他地方有埋伏,就撤走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

李广后来总是被汉武帝指派一些牵制性的任务,也是由于李广的两次失败引起的。一次是在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大举入侵,汉武帝决定改变战略,主动出击,他派了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四路将领,四路出击,结果卫青因为斩获七百,受封关内侯。而李广因为名声大,受到匈奴主力的围攻,因寡不敌众被俘了,最后虽然逃脱,但是这是一场败仗。第二次是公元前121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击匈奴,本来是一场李广吸引住敌人,援军围歼的战役,因为援军来晚了,使得李广损失惨重。

这两场失败,虽然都是李广的主要责任,但是就让汉武帝认为李广是个“奇数”,他在战场上没有运气,命运不济。要知道古时候人很信命的,汉武帝认为李广命不好,所以,不愿意重用他。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领十万精锐骑兵,与匈奴主力决战。李广多次请求担任先锋大将,卫青不同意,我想以卫青的性格,如果不是汉武帝的意思,他不会不同意的。结果卫青命令李广率军从侧翼夹击匈奴人,结果因为道路不熟,等他到了卫青、霍去病主力已经斩获一万九千多人返回了。

结果延误军机,按律当斩,李广只能悲愤的自杀了!征战沙场一生的李广为什么落到了这种结局。一方面,汉武帝出于迷信心里,认为李广先前出征不顺,不是福将,就总是给他牵制的任务,结果因为牵制总会招致敌人的重兵围攻,损失惨重,因此,李广一直因为军功不够,而不能封侯。更深层的原因,是汉武帝的用人策略,汉武帝一生重要外戚,卫青是汉武帝宠妃卫子夫的哥哥,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们作战时,汉武帝给的资源丰富,战机也好,很容易封侯。就连汉武帝后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也是一个外戚,他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

我想汉武帝能对李广少一些偏见,以李广的能力,他完全能取得一个最小的侯爵吧!

李广战功显赫,为什么难以封侯?

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李广自身原因,另一个是帝王对他有看法。

《史记》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李广带兵去打猎,待到傍晚回城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大门已经锁了,李广费了好大一番劲儿,才叫开城门。他认为这个县尉是故意跟他作对,后来居然还找了个理由把这个县尉军法处置了。这就可见李广胸怀不甚宽广,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小肚鸡肠。拥有这样的名声,李广的政治生涯上就留下不能容人的名声。

其实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帝王对他有看法。当初李广被派去吴国镇压反抗的时候,居然接受过梁王刘武授予他的将军印。这对景帝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公然挑衅。当年梁王和景帝之间,还发生过皇位之争。景帝对梁王本来就有很多的看法,李广居然公然接受梁王的赏赐。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李广在对敌作战中,居然被匈奴俘虏过!虽然后来李广凭借自己的聪明机灵成功逃跑,但是这个巨大的污点却怎么也擦不去。堂堂西汉名将,居然被匈奴俘虏了!这样的事情说出去,让汉武帝的对手们怎么看待汉武帝,汉武帝觉得脸都被李广打红了!所以怎么会给李广封侯呢?而且后来随着卫氏集团的出现,汉武帝更加重用卫氏集团,李广也就少了立功的机会,封侯路上更是困难重重。

总的来说就是李广运气不好,自身本来有点问题,被皇上看在眼里就会无限放大,纵然再多的军功,也抵不住皇上的不喜欢。

李广没有封侯的客观原因

一、自身原因

军功不够: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标准有以下几点: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斩敌千级以上;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等。

而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主要任务为防守工作,而武帝其间的五次主动出击战中却以三次未遇敌和二次覆没告终。虽经七十余战却从未达到封侯的标准。

二、外界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在前人基础上,从新的视角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如“杨咸从当时的用人政策分析认为,李广的悲剧是由于封建社会亲贵用事,即用人惟亲造成的”;

张德芳认为:“李广难封”的原因应从西汉王朝内部寻找,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始终尖锐,李广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自然不能逃脱斗争的冲击,统治阶级的尔虞我诈造成了李广悲剧性的命运“。

三、自负其能

就李广自身的内部因素看来,李广难封原因出自个人,概括来说就是李广“自负其能”。表现在其领兵作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注意谋略,治军方面也是如此;此外还表现在私受梁王印和杀霸陵尉两事上未得封侯的遗憾以及悲剧性的结局让李广备受当世人的同情,”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而伴随着“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传并广为认可,李广逐渐成为那些壮志难酬的文人骚客、失意官吏的精神寄托。

高适的《燕歌行》中的一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则更是将李广幻化为针砭当时军队建设弊端、寄托人们呼唤与寻找军魂的希望”,落破才子王勃更是在名篇《滕王阁序》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直接感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