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杨玉环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提到唐朝很多人都会想到贵妃杨玉环,而唐朝以肥为美这也是大家公认的。“环肥燕瘦”这一成语说的正是杨玉环的肥美,再一次说明了杨贵妃也是很肥的,也更加坚定地认为唐朝的人以胖为美。但是唐朝的杨贵妃究竟有多胖呢?
苏轼的“环肥燕瘦”至今也在被人流传。但是在这里苏轼所说的是书法,用杨贵妃和赵飞燕的肥瘦不同来比喻书法作品风格的不同。中国的书法风格也是各有不同的,不同的书法风格融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书法的美妙。
苏轼的诗里把环肥燕瘦指比喻书法的不同,自然也就形成了不一样的美。所以说单凭苏轼的环肥燕瘦来推断杨贵妃很胖,这样显然是不能说服人的。就像现代人以瘦为美一样,瘦也是有一个度,不是瘦到骨头的人是最美的,而是需要瘦到恰当好处才可以。
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唐代以肥为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唐代的皇室具有鲜卑族的血统,鲜卑族天生就是游牧民族,牲畜养的越肥越好,人也是膘肥体壮为好,这样才可以适应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自然他们不会喜欢向林黛玉那样的病态美。因此唐代皇室的“以肥为美”只不过是丰满健壮而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的唐朝笔画,他们那个时代的女子也不过是肥的刚好而已。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温泉水滑洗凝脂”指的就是杨贵妃,这里把杨贵妃比作凝脂,这样看来杨贵妃确实就是有点肥了,但是也不是我们现代人理解的肥胖。翻开历史的书卷看杨贵妃的画像,其实杨贵妃也仅仅是现代人眼中的丰满,和我们现代人认为的肥胖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不要给自己的肥胖找理由了,现在的肥胖或许在唐朝人眼里也真的是肥胖了!
杨贵妃确实貌美。《旧唐书·杨贵妃》记载“太真资质丰艳”,《新唐书·杨贵妃传》中对杨贵妃的评价是“资质天挺”。《唐大诏令集册寿王杨妃文》中的评价是“含章秀出”。她有着雪白的肌肤,墨客们称之为“肤如凝脂”,民间素有“贵妃伸手笑雪黑”的说法。因此,她成为与王昭君、西施、貂蝉并称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生于大唐盛世的李白有幸一睹芳颜,曾为贵妃作过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中国花牡丹、瑶台神女、西汉飞燕都难以媲美,充分渲染杨贵妃的天生丽质、美艳无比。 白居易出生要比杨贵妃晚很多,他没见过杨贵妃。但在《长恨歌》中他以玄宗的视角,描绘了以杨贵妃为主角的三幅美女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气质之美。这三幅图画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展现了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 “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惊人之美,以及她出落非凡、天生丽质的丰态。 大唐出现了太多杰出的女人,有武则天,有太平公主,有上官婉儿,她们都曾才华横溢,美艳动人。可是似水流年,这些如花美眷,都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唯有杨贵妃生前“赢得君王带笑看”,死后仍然“升天入地求之遍”。难道说这么些美女才女都比不过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吗?当然不是。 杨贵妃的美,绝不仅仅是外貌,还在于她的单纯。她从不_加政治。在《长恨歌》中,她始终都只是个美丽、纤弱、无辜的小女子。只是因着帝王的宠爱,她尽情地享受着爱情,享受着生活。她幸运地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她甜蜜地享受着“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在她的世界里没有政治、没有皇权,只有爱情、爱人和享受。霓裳羽衣,醉酒当歌,对月盟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她就是一个这样天真地快乐着同时也快乐着别人的人。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女人往往凭借自身的美貌插手政治,并以此流传后世。但杨贵妃从来不是,正如蒙曼老师所说的:“大唐的盛衰不是由杨玉环决定的,因为她从不参加政治,没有权力,就不应该承担责任。”她只是尽情地过着她自己的生活,过着属于后妃的生活。这种如春风般的单纯也增添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美感。 李隆基是痴情的。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但他“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寒赐浴华清池”“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他竭尽所能,给了杨玉环自己所能给予的一切。并且为了自己的爱人,他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他似乎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可是关键时刻,需要他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抉择时,他还是选择了江山。他爱美人,但更爱的是江山。 杨玉环是个痴情的女子,她一生只为她的意中人。生前给他“侍浴”“侍寝”“侍宴”,生死关头,为了保全他,“宛转蛾眉马前死”三尺白绫独赴黄泉路,只为了保全她的意中人。就是死后住在仙山,也仍惦记着长安。 当“闻到汉家天子使”时,她在九华帐里竟梦魂惊,那一刻她无比激动。为求郎君消息她不顾一切,“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这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千娇百媚的贵妃,而是一名为爱魂牵梦绕的思妇。在使者将要离开之时,她更是重申了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中两人发出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们对杨贵妃体貌的判断主要来源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认为唐朝的杨玉环是肥的,而汉朝的赵飞燕是瘦的,唐玄宗这位皇帝老爷子喜欢肥的杨玉环,所以“唐人以肥为美”,而汉武帝喜瘦的赵飞燕,汉朝就以瘦为美。果真如此?我总觉得事情恐怕并不这么简单。 “环肥燕瘦”这一成语出自宋朝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在这里,苏轼谈的是书法的事,用了杨玉环和赵飞燕来比喻,意思是说作品风格不同,各有所长。你想,中国的书法无论短长肥瘦软硬,不仅要“各有态”,还要各有其美,如果瘦,瘦不出其美,肥,肥不出其美,就谈不上是一幅好的书法。要肥出其美自然不能肥得没有样子,肥得没有标准,肥得出格,而是要有“一定之规”,这才能构成书法之美,否则过犹不及。这首诗里把环肥燕瘦当成书法之不同风格,其实也当成了不同的美,自然也对这种肥和瘦有“一定之规”,或者说“燕瘦环肥”也要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何况,苏轼生活的宋朝据说是以清瘦为美的,不可能对肥无限褒扬。 可见,简单地凭借燕瘦环肥来推说唐朝人“以肥为美”,似难说服于人。我倒愿意相信唐人以丰腴为美,就好比现在人们都以瘦为美,也有一个标准的,瘦得脱了形,骨感过了头,呈现出病态来,就很难说美了。其实我们看唐代的壁画、仕女图、雕塑,很少见瘦的,但那些女性形象也只能说丰满,珠圆玉润,有一种质感美,却说不上肥胖。 有研究表明,唐人(主要是李唐皇室)之所以“以肥为美”,是因为唐朝皇族有着鲜卑族的血统,属蒙古草原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以养牲畜为生,牲畜养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为美,在民族审美上就以肥为美。不过,我认为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即游牧民族以胡服骑射为能事,性格膘悍,女子也多“膘肥体壮”者,这是适应草原游牧生存的需要,自然不会喜欢林黛玉式的养在深闺、弱不禁风的病态美。 因此,唐朝皇族的“以肥为美”,这里的“肥“我更愿意理解为“膘肥”、“壮肥”、“丰满”、“健美”的意思。只不过鲜卑族一统中原后,受到汉文化的濡染浸透,阳刚十足的膘悍之肥渐渐变成柔美之肥,但绝对不是以肥敦敦一堆肥肉为美。我们可以唐代壁画、仕女图、雕塑看到这种柔美之肥,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象这种柔美之肥,我想“肥而不腻”再恰当不过了。 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杨贵妃多有描述,但就是没有正面写杨贵妃肥或是不肥,其中有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从“凝脂”来看,应该是有点肥的了,但肥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所以还是不要故意给杨贵妃增肥为好。倒是“凝脂”显示出杨贵妃的皮肤很好,估计十分细腻白嫩,,这大约是北方草原女子所缺少的,也是唐明皇特别宠爱的另一个没有言及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