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松赞干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正是因其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他究竟寿禄几何,生于几时,卒于何年,成了长期争论不休的议题。
众多西藏史料坚称其寿享82岁,而近代的藏史学者,则通过种种推算,认定其34岁英年早逝。
松赞干布究竟是耄耋,还是早逝呢?
又为何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
今天,我们先简单叙述吐蕃的纪年方式,并以藏史的纪年方式为基础,推算松赞干布的生卒年代!
一、吐蕃王朝的纪年方式
西藏纪年方式有一个漫长的,由简入繁,逐渐准确的发展过程。
在松赞干布之前,由于藏文尚未产生,以何种方式标定年代(纪年)无证可考。
松赞干布继位后,吐蕃进入了信史时代。此时,藏地采用的纪年方式为地支法(十二生肖)。
目前根据藏史记载,已可确知641年(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博唐八十数理》等多部历算书籍。
这些汉文书籍的藏译,对整个西藏的天文历算和纪年,有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西藏王统记》在述及此事时写道:“(松赞干布)将四名聪明吐蕃青年派往汉地求学,向汉地老师学译《九部续》、《密图十五卷》。此后有‘以五行计算的算学’、‘十二个生肖纪年法’、‘人寿六十花甲’、‘八卦、九官黄历推算’、‘二十四个节气’、‘牛算’等法。”
但即便如此,在此后一百余年里,吐蕃史料依旧在使用,最粗陋的十二生肖法纪年。
这种十二年便循环一次的纪年方式,由于循环周期太短,极易在不同周期中产生年代混淆。
因此,吐蕃王朝在不断吸取中原文化之余,以中原天干地支纪年方式为蓝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阴阳五行生肖纪年法”。
即以“金木水火土”加上“阴阳”,代替十天干(甲、乙、丙、丁),以十二生肖代替地支(子、丑、寅、卯),完成了六十年为周期的纪年循环。
但这种方式依旧存在年代混淆的可能性,因此中原王朝在天干地支纪年之余,还有年号作为另一个坐标系统。
两种方式的配合,可以准确的将事件发生年代,标定在时间坐标系上。这也是为何整个东亚古代史,均参照中国历史记载的原因之一。
作为与中原长期接触的吐蕃王朝,也产生过一个唯一的年号,即赤祖德赞时期的“彝泰”年号。
目前,立于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上,有“其立石于此,为大蕃彝泰九年,大唐长庆三年(823年),即阴水兔年二月十四日事也”的纪年方式。
但可惜,这种比较准确的纪年方式,不知为何长期未能在历史记载中推广。
唐蕃会盟碑是当前所见最早的“阴阳五行生肖纪年”案例,也几乎是个孤例。
而此时,距松赞干布时期,已过了近两百年。
采用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造成了大量历史事件的年代混淆。
加之,创作于十四世纪后的教法史料作者多为高僧,缺乏专业史官的考据能力,导致同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年代标定相差悬殊。
其实,在教法史料上,除了生肖纪年方式外,还有一个佛历。
佛历是以释迦牟尼圆寂为时间节点,向后推定的纪年方式。
但关于释迦牟尼圆寂的时间,说法多达数十种,前后相差一千五百多年,实在无法作为准确的时间标定。
了解了吐蕃纪年方式的基本状态,我们就可以了解,为何松赞干布生卒年代,相差如此悬殊的原因。
二、松赞干布卒于何年
上表是我对有关松赞干布各种生卒年代的整理,可以看出基本就是82岁和34岁两派。
但两派虽算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惊人的一致,即都认为松赞干布生于牛年(丑),死于狗年(戌)。但究竟是哪个牛,哪个狗,就大相径庭了。
这就是我们前文所述,十二生肖纪年方式带来的问题了。
为什么先讨论松赞干布的卒年呢?
原因无比简单——有唐史可参照了!
《旧唐书·吐蕃传》:“永徽元年(650年),弄赞(松赞干布)卒。高宗为之举哀,遣右武候将军鲜于臣济持节赍玺书吊祭。弄赞子早死,其孙继立,复号赞普,时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
与此相对,保存于敦煌藏经洞内的藏文史料《大事记年》,有如下记载:
“......(残缺)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宋(禄东赞)迎娶来吐蕃之地。
此后三年,赤松赞赞普之世,灭李聂秀(象雄王),将一切象雄部均收于治下,列为编氓。
后六年,赤松赞赞普升遐(等同于驾崩),与赞蒙文成公主同居三年。
及至狗年,秘厝赞普祖父赤松赞之遗骸于琼瓦灵堂。”
由于,文成公主于贞观十五年嫁入吐蕃,汉藏史料无疑义。
故《大事记年》所记的“此后三年,即公元643年,“此后六年”,则指649年,而后的“及至狗年”,正是庚戌年(650年,高宗永徽元年) 。
考虑到蕃使奔走于途的时间,《资治通鉴》记载收到讣告为650年五月,所以汉藏史料在卒于649年、650年的记载,不能算有冲突。
那他卒于689年、710年的记载,为何不准确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春正月丁丑,金城公主启程入藏,与赤德祖赞完婚。
这个时间节点,汉藏史书完全一致。
如果,松赞干布卒于689年或710年,那其与赤德祖赞之间的三代赞普(共日共赞、芒松芒赞、赤都松赞)便无处安放了。
另外,按照藏史赞普在位时间的年表推定,如松赞干布卒于689年,则唐蕃会盟碑树立时(长庆三年,823年),主持会盟吐蕃赞普赤祖德赞(可黎可足,热巴金)甚至尚未出生。
三、松赞干布的生年
相比于松赞干布卒年有唐史参照,算是相对比较清晰。松赞干布生于何时,实在是全无记载可言。
故所有关于其出生年代的论述,都是推论,皆是围绕着“丑年”这个核心,以自己掌握旁证的推算。
在此,我以近代藏族史学家根敦群培所著《白史》的论述为基础,加以描述。
之所以,引用《白史》的论点为基础,原因在于根敦群培所在时期,敦煌古藏文文献已经发现。这些公元1000年被存于藏经洞的文献,被人遗忘了900年,期间无人扰动篡改,是目前史料等级最高的藏文文献。
根敦群培很好的利用了敦煌文献的内容,而其他教法史料皆写于14世纪以后,离吐蕃王朝时期相差甚远,且无人得以窥见敦煌藏史。
首先根敦群培解析了《青史》(旬努贝1392~1481)算法的问题。
这种说法,将松赞干布的生年标定为569年(南朝陈太建元年,丁丑年),去世于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寿享82岁。
但多数版本的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十三岁继位,继位不久即开始做迎娶公主的谋划。
如果他生于南陈太建元年,那十三岁的时间节点便为581年(太建十三年)。这一年还有另一个年号产生,即隋文帝杨坚的开皇元年。
也就是说,此年隋朝刚刚定鼎,不但文成公主尚未出生,甚至还没有一个叫唐的国家。吐蕃如何可能研究娶一个唐朝公主?
根敦群培在书中认为,《青史》作者旬努贝在用文成公主出嫁,这个稳定时间节点时,往前多算了一个甲子(六十年)。
因为581年加上60年,恰好是641年(贞观十五年),正是文成公主出嫁之年。
再说五世达赖喇嘛(1617-1682)在《西藏王臣记》里的算法。
此书将松赞干布生年标定为629年(唐贞观三年,己丑年),卒于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寿享82岁。
卒年前面已经说过,710年(高宗景龙四年)已经是金城公主入藏之年了,明显有误。
如果,松赞干布生于629年(唐贞观三年,己丑年),则文成公主入藏时他刚满13岁。
但在文成公主入藏前,松赞干布平定了苏毗、山南的叛乱,又挥师北上吞并了吐谷浑,还在松州城下与唐军较量一番。
短短一年,显然无法完成如此多的功绩。
也与其他藏史记载,松赞与中国交战数年相左;同样也和唐史所记,文成公主入藏前,吐蕃三次遣使求婚相悖。
排除了前两种生年的算法,剩下的就是《布敦佛教史》、《西藏王统记》、《红史》、《贤者喜宴》等藏史了。
这些藏史,均将松赞干布生年定为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丁丑年),卒于698年(武则天圣历元年,戊戌),寿享82岁。
根敦群培认为此说的生年部分,与他所掌握的汉藏史料符合。
松赞干布生于丁丑年(隋大业十三年,617),己丑年登位(贞观三年,629年,十三岁)。十八岁时,汉藏初通往还,二十五岁娶公主,次至本命三十四岁,庚戊年卒。
其后公主,在世三十一年,至芒松芒赞登位第四年才逝世。
(以上推定性论述,为《白史》原文,法尊先生汉译本66~67页)
四、关于英年早逝的疑问
关于松赞干布三十四岁英年早逝,有两种辩驳的说法很盛行:
1、享年三十四岁与松赞干布一生的事业不相符合;
2、继任赞普为松赞之孙,与其三十四岁年庚不符。
对此,根敦群培也举了一个例子。
“或有人认为,赞普十三岁即位,仅为卫藏两地之王,在这短短时间中,上自象雄、尼婆罗、印度北部,东至中国之松州,都被征服似不可能。
然不应如是怀疑。古昔著称之“格日”勇士、“鄂拔任札”大将,征服波斯、阿拉伯、印度等许多国家,回到本国。去世时,尚不满三十二岁。”
同时,蒲文成先生在《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一文中,也给出了解释。
他认为,松赞干布629年继位,649年冬逝世,在位二十一年,并不算短。参考当时吐蕃周边政权的现状,做出以上业绩完全有可能。
另外,藏族学者才旦夏茸先生考证,松赞干布遣吞米桑布扎,去尼泊尔迎娶赤尊公主的时间节点为639年(贞观十三年),早于文成公主2年。
但松赞继位于629年,期间十年未有妻室,显然有点不合逻辑,也与赞普登基后即开始寻嫁王妃的惯例不符。
故赤尊公主大概率非松赞干布首位妻子,推测其登基时或稍后一定另有妻室。
这位王妃,可能就是敦煌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中记载的,贡松贡赞生母蒙氏妃赤莫年东登。
对比上表中各版本教法史料,虽生卒年代拍算各有差异,但异口同声的算出了八十二岁的寿禄,这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藏族学者巴桑旺堆在《我对松赞干布年谱的质疑》一文中论述道:
关于松赞干布享年八十二岁之说,在藏文古史籍中是有记载。但是当我们溯本求源时,竟发现所谓享年八十二岁之说,并不是以历史事实为根据,而是依据了一本佛书《文殊续部》中的一项预言。
这本在西藏尽人皆知的佛书中,就松赞干布预言:“在天国之地方,雪山环绕之中,人言天神之国王,出自里泽弃族,……执权掌政八十年。”这是说,谓之天国的雪域西藏,有一个其族源为里泽弃(古印度释迦族一支)人被人们称作天神将作国王,执政约八十年。
无庸讳言,对这项佛家预言,对身为高僧的历代藏史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祖释迦牟尼活了八十二岁,观音化身的松赞干布也要有相应的寿禄。这在他们的宗教感情上,完全理是所当然的,以致在他们的史著里,明白地记载松赞干布活了八十二年,使松赞干布寿享耄耋之说,在西藏广为流传。
这种以八十二岁为前提条件的年表推算,自然不可能获得准确的结论。
(以上论述为巴桑旺堆相关论文的原文)
关于松赞干布寿禄及年表的争论由来已久,但他究竟年庚几何,不基于我们心中的期望。
不能希望他寿禄长,就安排至耄耋,亦不能因为不想让文成公主嫁个老者,就让他英年早逝。
受限于藏史记载的模糊,目前卒年已经无可争议,至于生年依旧是各说各话。
但目前,藏史学界基本公认根敦群培的论断,即松赞干布三十四岁英年早逝。
本文所列举例证及分析,均有明确出处。至于能否接受,则见仁见智。
松赞干布 :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
松赞干布:卒于649年,在赞普位20余年。按照藏族的传统,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到650年,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
建国阶段
公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现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流域,是吐蕃民族的发祥地。早年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史称“鹘提悉勃野”部,或“悉勃野”部。又称“雅隆部”。雅隆河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很适宜于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中自天而降的聂赤赞普,在到达雅隆河流域后,做了六牦牛部的领袖。
被尊称为“圣神赞普鹘提悉勃野”的聂赤赞普及其后六代赞普,史称“天赤七王”,史籍记载多神奇玄怪色彩,不尽可信。
止贡赞普继“天赤七王”后登位,不久,王权为属臣攘夺。10年后,止贡赞普的次子布岱贡杰即位。此时,悉勃野部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把木头烧成木炭,熬煮皮子,取得皮胶,挖出铁、铜、银三种金属,木头上钻孔制造出犁轭,二牛共轭把平川开成田地,引湖水入渠,田里撒下种子。”当止贡赞普和布岱贡杰在位时,已有来自香雄部(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一带的本教传播,而且由名为“仲”和“德乌”的本教巫师护持国政。此二王史称“上丁二王”。
此后,吐蕃王统世系又有“中累六王”、“地带八王”、“下赞三王”的记载,史实都少于“上丁二王”。“下赞三王”下传为拉托托日宁协(《新唐书》作佗土度),传说他在位期间,有佛教、佛塔等物从天而降。拉托托日宁协约在公元4世纪中叶时在位。抛开神话传说,估计此时已有零星佛教势力传入悉勃野部。
拉托托日宁协后三传为达日聂赛(《新唐书》作讵素若),即吐蕃王朝建立者松赞干布之祖父,达日聂赛之子、松赞干布之父为囊日论赞(《新唐书》作论赞索)。当达日聂赛父子在位时,悉勃野部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度量衡和杂交牲畜犏牛和骡,畜牧业已实行储草过冬。此时,悉勃野部以武力兼并邻部,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囊日论赞亲自向作战有功的臣下,封赐了土地和奴隶。这是古藏文史籍中关于“奴隶”一词的最早记载,时当公元6世纪。当然,悉勃野部绝非此时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只是在此之前古藏文史料中未见有关奴隶制度的任何记载。
在悉勃野部兴起的同一时期,其邻近地区还有被称作“十二小邦”的地方势力,它们在现今西藏的藏北、工布(今林芝地区一带)、塔布(今山南地区东部)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拉萨河、年楚河流域等地,各据一方,分散发展,其社会发展阶段,也与悉勃野部相近,彼此之间语言相通,且有比较密切的交往。随着悉勃野部实力的发展壮大,它们与悉勃野部的关系,或联盟,或对峙,或先盟而后叛,情况各异,直到囊日论赞力挫群雄,悉勃野部才取得独占的优势地位。
囊日论赞时,悉勃野部的实力已自雅隆河流域扩展到拉萨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带。当悉勃野部兼并邻近诸部,北迁拉萨河流域时,表明吐蕃王朝的雏形已经确立。
但是,此时新建立的奴隶制吐蕃政权还很脆弱。囊日论赞对新征服或新归附地区的贵族,加以封赐和笼络,他敢于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贵族,或授予军权,麾师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旧贵族的极大不满。随后,囊日论赞自己的庶民心怀怨望,王妃所属的庶民则是公开发动叛乱,外戚如香雄、苏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继叛离,囊日论赞内外交困,最后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新唐书》作弃宗弄赞,?—650)幼年嗣位,开始了他显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松赞干布即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主,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位后,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乱,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原来叛离的属民,又都重新归入他的统辖之下。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邻近诸部往来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时,吐蕃社会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度量衡也适应生产的发展而趋于统一,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鼎盛阶段
吐蕃帝国全盛时期版图(约792年至805年)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29年,年仅十三岁的松赞干布继赞普位,他削平了叛乱,统一了西藏。松赞干布还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松赞干布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松赞干布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8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