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成器放弃太子之位,一生平安顺遂享尽荣华富贵

以史为鉴 2023-06-17 11:51:42

李成器放弃太子之位,一生平安顺遂享尽荣华富贵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成器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位之争都极其残酷,不少皇子们为了继承天下霸主的地位不惜弑父母杀兄弟。而在唐朝,李世民主导的”玄武门之变“使得李家后代在近百年中都因此瑟瑟发抖,不敢随便造次,使得当时的皇位可以相对平稳的交接。其中最平和的父子、兄弟就是唐睿宗李旦和他的两个儿子李成器、李隆基,这一次皇位的交接也促成了大唐的盛世局面。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竭尽全力帮助父亲李旦复位。这一次夺权李隆基的表现极佳,这也使得后世很多人都觉得李旦本人是一个受儿子和姐妹摆布的“窝囊废”。但事实上,就像李旦的庙号“睿”一样,他是一位非常睿智的皇帝。

在被武则天废位之前,李旦曾经当过6年皇帝、8年皇储,数十年间是朝堂百官唯一认可的君主,就连他的母亲武则天都忌惮他的势力,于是在武氏退位的时候没有将大权还给他,而是给了另一个皇子李显。面对母亲的打压,他先后将皇位让给兄弟李显,并且拒绝了其他任何的封赏,这使得他在群臣中的名声更加高洁。所以,一场政变之后他成为了所有人拥护的对象,就这样顺利登基。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李成器,他是李旦的嫡长子,并且早在此之前就被立为了太子。而他的弟弟李隆基不仅排行老三,并且还是庶出,按照大唐的规矩是不能优先继承皇位的。

但是,李成器却深受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位极其睿智且顾全大局的人物。他深知弟弟拥护父亲登基军功赫赫,并且有非常出色的治国之才,于是他主动向父亲提出自己要让位给弟弟。李旦面对儿子的大度却感到犹豫不决,毕竟嫡长子是朝堂上下最适合继位的皇子,而此时李成器让位的态度十分坚决。

很多人觉得,李成器让位完全是出于忌惮弟弟的势力,但事实上此时的李隆基虽然有一批心腹,但大多都是因为他在政变中的表现而刚刚投靠他的,并不牢靠。而李成器让位是看中了弟弟展现出的“杀伐果决”的帝王之力。

再说说李隆基,面对哥哥的退让,向来野心勃勃的他这次也变得谦让,在兄弟俩互相推辞的时候,父亲李旦最后敲定——让李隆基继承皇位,这也使得李隆基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父子三人最后的决定可以说是非常英明,早年间李旦一家被囚禁的时候,李隆基就比其他兄弟更有雄心壮志,对于皇位的渴望远超其他人。所以,如果李旦复位之后,李成器依旧是太子,那么李隆基很有可能会拉拢更多的人主动扩大自己的势力,然后再次掀起一场政变。事情一旦爆发,不管谁胜谁败那都是一场腥风血雨,所以李家这3人都看清了局面,以天下大局为重,最终决定做出明智的选择。在那不久之后,李旦主动让出皇位,让儿子一展宏图。

李隆基登基之后,扫除了朝堂上的毒瘤,做出了极其显赫的功绩,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表明了李家这父子三人当初的决断是非常明智的,而身居幕后的李旦、李成器也度过了富贵、安乐的一生。

尤其是对于兄长李成器,李隆基更是礼遇有加。据说哥哥过生日之时,皇帝一定会亲自到王府中为哥哥庆祝。当大臣或是周边小国进贡了珍品后,皇帝也会挑选一些稀罕难得的宝贝送到哥哥府中。当哥哥患病的时候,皇帝下令将最好的药品和补品都送给哥哥。等到哥哥痊愈,皇帝又赐珍贵的物件来庆贺。面对弟弟的厚待 ,哥哥每年都会写数百页的谢恩奏章来表达自己的感激。

742年1月5日,李成器病逝,享年63岁。皇帝听闻哥哥的死讯当即痛哭流涕。随后下令,将哥哥追封为“让皇帝”,并且经常谈到哥哥早年间主动让位于自己的恩情。后来,皇帝再次追封哥哥的妻子为“皇后”,以皇后的仪制下葬,并且将哥哥和嫂子的陵墓称为“帝陵”。这兄弟俩互相成就的举动,最终成为了历史上一段难得的佳话。

历史上的明君大多能做到“以史为鉴”,就像李旦和李成器,他们了解过玄武门之变的惨烈,也亲眼目睹了皇位之争的残酷,所以不愿让一切重演,在大局和诱惑面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确实是两位难得的智者。

唐朝时的「 ”天下第一楼”——花萼相辉楼,究竟有啥大用处?

嗨呀!相信不少喜爱唐朝影视作品的朋友,都听说过一座名楼,正是: 花萼相辉楼。 《妖猫传》里有它,那叫一个碧瓦朱檐,惊才绝艳,尤其是唐玄宗携手杨贵妃,登上花萼相辉楼,享受百姓欢呼的那一刻,整部电影达到了一个小 *** ,也象征着盛唐之下的繁荣昌盛。 《妖猫传》花萼相辉楼概念设计图 《长安十二时辰》里也有它,从开头第一集就说,「 ”圣人登花萼相辉楼赏灯宴”,然而直到最新一集,这座被无数人提及的唐朝名楼,仍然没有在剧中露出神秘面纱。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传说中的「 ”花萼相辉楼”,究竟是个啥楼? 竟然能得到唐玄宗如此的重视,但凡举行盛大活动,就都有它?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模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那就得说说花萼相辉楼的建造背景。 (以下简称花萼楼) 此楼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八年,即公元720年,这一时期,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 ”开元盛世”,被认为是唐朝的全盛时期,无论各方面均达到封建社会的巅峰,置于其中的花萼楼,也被看作是全盛之下的象征符号。 而花萼楼就建在兴庆宫的西面,与南面的「 ”勤政务本之楼”遥相呼应。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花萼楼位置示意图 此楼不仅富丽堂皇,更充满文艺气息,同时也是当时举行国宴的重要场所,比如我们熟知的上元节那天,唐玄宗便会等此楼赏灯,与百官同宴。 兴庆宫平面图,红框自上到下分别为:兴庆殿——花萼相辉楼(左)——勤政务本之楼(右) 而说起楼名,则颇具诗意,正是取自《诗经·棠棣》: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 (韡wěi:光明美丽) 大意为:花复萼,萼成花,互相辉映。 而古人将棠棣花萼,比作兄弟之情。 连枝而生的「 ”棠棣花” 所以花萼相辉楼最初的寓意,正是唐玄宗为表达与兄弟的手足情深所建之楼。 但这座楼并非只有象征意义,除了上文中所说的举行国宴外,反而还具备多种功能,既然确定了建造背景与立意,那我们就来说说该楼的具体用处。 作为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最大的宴请场所与文化艺术中心,花萼楼所具备的功能十分独特。 画家涂志伟所绘《霓裳羽衣舞》 但依照史料所载,花萼楼的功能出现过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元八年至开元十四年。(720年——726年) 这一时期的花萼楼,用处只有一个,是唐玄宗为了与亲生兄弟联络感情所建,如分封在外地的藩王回京,唐玄宗便会在此设宴,与兄弟欢畅,庆祝回归。 若有事召回兄弟,也在此处宴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这一段大意是说,花萼相辉楼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南面则是勤政务本之楼,帝,也就是唐玄宗,经常登楼与诸王作乐,或欣赏歌舞曲艺,或吟诗作对,最后还要赐给自己的兄弟金帛。 《妖猫传》剧照·花萼相辉楼内景(参考) 再通过最后一句: 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便可看出唐玄宗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在乎手足情谊的,即使登基以后,也不忘经常与亲兄弟们同玩同睡,一年到头总会抽出几天时间和兄弟们联络感情,足以看出唐玄宗对亲情的眷念。 说到亲情,我忍不住要额外说一个人,此人正是睿宗时期的太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原名李成器) 唐·「 ”让帝”李宪·惠陵墓道壁画(左) 古代能甘愿将太子之位让于他人的,如果我没记错,一双手都能数得上来,而李宪正是那个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的人。 而且他并非是害怕李隆基的权势,反而是真心觉得自己这个弟弟,未来能当大任,更能建立不朽之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这段记载,说的正是李宪(原名李成器),也就是李宪在被册立为太子后,「 ”冒死谏言”,称自己难当大任,若因为自己没有才能,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而当上皇帝,日后难免会治理不好国家,使天下失望,非社稷之福,所以今天以死请柬,将太子之位让位于三弟李隆基,然后文武大臣们也恳切奏表唐睿宗李旦,说楚王李隆基之前推翻武则天昏政有功,也纷纷力荐李隆基为太子,于是睿宗采纳了众人的建议,并对李宪能甘愿让位而感到欣喜,还因此大大赞扬一番,最后改立李隆基为太子。 唐睿宗李旦·像 而说起李隆基兄弟几人的情谊,真不是古代帝王家皇子们互相勾心斗角那般刻薄,相反的确十分深厚。 尤其是武周时期,圣历元年,皇子出阁,搬出皇宫居住,后来武则天在洛阳城积善坊找了一座宅子,赐给李隆基等五兄弟,因此这宅子便称为「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图中红框,为「 ”东都”洛阳积善坊,五王宅便坐落其中 五兄弟从此同吃同住,在武周治下的艰难时期,建立起极其深厚的兄弟情谊。 此后李隆基又获封兴庆坊一座宅邸,便在兴庆坊久居,等到推翻了武则天,再到李隆基即位,兴庆坊的这座宅子,自然就成了「 ”兴庆宫”,而李隆基即使登基为帝,依然怀念当初在积善方与五兄弟同吃同住的日子,而且在此期间,老大李宪对自己这个三弟,则是照顾有加。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长安十二时辰》中长安舆图,图中红框为「 ”兴庆坊” 所以这五兄弟也算是正儿八经同患难过,虽说也是无比尊贵的皇子身份,可是联想到武则天针对李唐皇族的手段,就能大概想到当时他们的困顿处境。 尤其是在身边手足都各种枉死的情况下,李隆基就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兄弟之情,而大哥李宪对于李隆基的了解,自然也是非常之深,同时李宪这个人一生只爱唱歌音律,从不与人纷争,所以在唐睿宗李旦,也就是李宪和李隆基的父亲,虽然按照「 ”立长不立幼”的古法,册立李宪为太子,但李宪此后却多次上表,称自己才能与智慧均不如三弟李隆基,硬是慷慨让位,此举也令李隆基大为感动,所以在登基以后,他总是不厌其烦的赏赐给李宪各种名贵乐器与金银珠宝,竭尽所能感恩李宪当年的让位之举,即使朝中有人谗言说李宪有异心,但李隆基从始至终都对大哥李宪恩信有加,后来其他几个兄弟先后辞世,只剩大哥李宪,每到生日,李隆基都会亲自登门拜访,与大哥共同庆生。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而这花萼楼,正是李隆基为了能和兄弟们维持手足之情所建,至于为何会选择建在兴庆宫的西面,则是因为李隆基登基以后,赐给李宪一座宅邸,而这藩王宅邸,就在胜业东南角,而胜业东南角旁边,正是兴庆坊,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兴庆宫,所以在此地建一座花萼楼,为的就是方便与兄弟们叙情饮乐。 西安兴庆宫花园,在唐代兴庆宫遗址上重建而成 每当站在花萼楼上,唐玄宗李隆基总是能听到大哥李宪的奏乐声,便会邀其登楼一同饮酒作乐,共赏歌舞。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于此也能看出,唐玄宗李隆基与李宪等人的手足情深。 所以从开元八年到开元十四年,这整整六年时间内,花萼楼的主要功能,就是唐玄宗与兄弟们的欢饮之处,每当思念兄弟,或者有兄弟在外归来,唐玄宗李隆基便会在花萼楼内宴请一番,哥几个聊聊当年,说说现在,最后醉酒微醺,尽兴而归。 但随着大唐国力在开元年间的进一步增强,花萼楼的具体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于是就有了: 第二个阶段,开元十四年以后。(726年) 这一时期,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大唐百业昌盛,社会一片铮铮向荣的繁荣气象,针对花萼楼的用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主要一大原因,通过翻找史书,我个人认为应是由于申王李捴等兄弟的相继离世,导致唐玄宗再没心情从花萼楼宴饮作乐。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来看看李隆基其余兄弟的离世时间: 李捴(zǒng,又名李?wéi),即唐睿宗第二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哥,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的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捴(红衣) 李范,即唐睿宗第四子,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公元726年,即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其实从「 ”帝哭之恸”能看出,唐玄宗对李范的死很伤心。) (注:薨hōng,古时代指藩王或大臣死。)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范 李业,即唐睿宗第五子,也就是唐玄宗的五弟,虽然他并未在开元十四年辞世,然而在开元十三年,却因为王妃的弟弟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 ”私议(玄宗)休咎”而获罪,韦宾事发之后,被玄宗下令杖杀,既然是王妃的弟弟,身为韦宾姐夫的李业,自然也受到牵连,因此不敢再入宫,所以这个时期的李业,实际上与李隆基之间产生了隔阂,兄弟情分受到一定影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的岐王李业 这段史料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业妃弟”,说的就是李业王妃的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与皇甫恂妄言私议,然后连坐而死,王妃自然是害怕了,李业也不敢入宫谒见。 另外,李隆基等兄弟,其实早年间还有个隋王李隆悌,这是唐睿宗李旦最小的儿子,但年仅十岁便早夭了,因此不算在内。(隋王李隆悌:692——702) 所以我相信到此事情就很明朗了,开元十四年,对于李隆基来说,其实是非常伤心,乃至非常痛苦的一年。 元·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 首先是自己的二哥李捴(开元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 然而一年以后,也就是开元十三年,五弟李业的王妃弟弟,也就是李业的小舅子韦宾,又搞出来「 ”私议玄宗休咎”的丑闻,导致李业和李隆基的关系又闹僵。 又过一年,四弟李范(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 此时五兄弟已去其二,仅剩大哥李宪与五弟李业,还有唐玄宗李隆基,可是上文也说了,此时李业已经不入宫了,远走外地,避开李隆基的问责,虽然李隆基从始至终没有责罚他,可毕竟这事儿出在自己的王妃身上,李业即使想回宫,也不敢回,因此实际上二人已经日渐疏远。 所以到了开元十四年,原本手足情深的五兄弟,能陪在身边,还能说上真心话的,就只剩下大哥李宪了。 这也是我认为,李隆基为何在开元十四年以后,不再从花萼楼宴请兄弟的主要原因。 花萼相辉楼复原建筑 因为兄弟们离世的离世,离宫的离宫,可以说这时候的李隆基,肯定非常思念曾经兄弟几人荣辱与共的美好时光,所谓睹物思人,李隆基登上花萼楼想起以前五兄弟如何如何美好,肯定心里会非常难受,因为这是人的共情,根本无法避免,索性就不再从花萼楼上宴请大哥李宪。 那么开元十四年以后的花萼相辉楼,又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呢? 答案正是宴请文武百官,唐玄宗本人过生日,以及每逢佳节例行举办庆祝活动。 其余的时间,若有国外使团来访,也在此楼设宴欢请。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万国来朝》图中的「 ”花萼相辉楼” 但若说花萼楼的用途出现如此之大的转变,只是归结于玄宗其余兄弟的相继离世,我仍旧感到有些不严谨,在思考过后,认为还应结合当时的时局变化,于此另外总结出四点宏观层面的原因: 第一,大唐国力臻于巅峰,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均达到唐朝历史最顶点,因此在「 ”开元盛世”的影响下,致使大量外国使臣与游牧民族的首领慕名前来,所以为了招待并宴请这些外国宾客,满足对外交流的政治需要,总归要有一处合适的场所,富丽堂皇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首选之处。 第二,自从李隆基登基以后,此前的兴庆坊,便成为兴庆宫,而在李隆基执政的四十余年里,兴庆宫始终作为整个大唐的政治中心而存在,因此距离兴庆宫最近的花萼相辉楼,自然就成为了对于玄宗而言最为便利,同时也是最为合适的宴请外国友人的场所。 第三,玄宗执政中后期,由于设立节度使,使得大唐的军事布局产生变化,而为了犒赏守护边关的节度使,玄宗便邀请有功之臣前往花萼相辉楼,这也可看作是政治需要。 第四,玄宗执政期间,尤为重视科举,乃至曾亲自殿试多达八次,登基以后,曾有超过五次殿试,是在花萼楼中举办,这也是对天下文人设立的勉励,以及将考试场所设置为紧挨兴庆宫的花萼楼,足以看出玄宗想要表达对于科举的重视,以及对于人才的鼓励。 唐玄宗·李隆基 总而言之,花萼相辉楼作为唐玄宗时期极为特殊的宴请场所,在不同时期也承担起不同的政治作用,前期可以看作是唐玄宗宴请兄弟的家宴场所,中后期则承担起更多的政治职能,为欢迎外邦友人,以及勉励科举,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唐末的黄巢之乱,历经上百年风雨,作为大唐盛世独特象征的花萼相辉楼,也被尽数焚毁,就此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时至如今,仍有许多文人雅士,将此楼视为魂牵梦萦之地,遥想当年,玄宗牵着杨玉环的手,站在花萼相辉楼上共赏大唐盛景,想来必是独有一番风情。 只可惜,历史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千百年后,尽付东流。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 参考文献: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天子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 ”花萼相辉之楼”,南曰「 ”勤政务本之楼”,帝时时登之,闻诸王作乐,必亟召升楼,与同榻坐,或就幸第,赋诗燕嬉,赐金帛侑欢。诸王日朝侧门,既归,即具乐纵饮,击球、斗鸡、驰鹰犬为乐,如是岁月不绝,所至辄中使劳赐相踵,世谓天子友悌,古无有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将建储贰,以成器嫡长,而玄宗有讨平韦氏之功,意久不定。成器辞曰:「 ”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累日涕泣固让,言甚切至。时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储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许之。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玄宗兄弟圣历初出阁,列第于东都积善坊,五人分院同居,号「 ”五王宅”。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亦号「 ”五王宅”。及先天之后,兴庆是龙潜旧邸,因以为宫。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五》:时申王等皆先薨,唯宪独在,上尤加恩贷。每年至宪生日,必幸其宅,移时宴乐。居常无日不赐酒酪及异馔等,尚食总监及四方有所进献,食之稍甘,即皆分以赐之。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玄宗时登楼,闻诸王音乐之声,咸召登楼同榻宴谑,或便幸其第,赐金分帛,厚其欢赏。 《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开元)十二年,病薨,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惠文太子范,始名(李)隆范。玄宗立,与薛王隆业避帝讳去二名……从玄宗诛太平公主,以功赐封……【开元十四年薨】……帝哭之恸,彻常膳至累旬,群臣勉请乃复。 《新唐书?列传第六·三宗诸子》:帝尝不豫,业妃弟内直郎韦宾与殿中监皇甫恂妄言休咎事,宾坐死,恂贬锦州刺史。妃恐,降服待罪,业亦不敢入谒,帝闻,遽召之,业伏殿下请罪,帝趋就执其手曰:"吾所猜于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 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已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二十三年八月五日千秋节御花萼楼宴群臣。

李成器为何主动把皇位让给弟弟呢?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皇帝被人们看作是权力的象征,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他不但拥有着人人都渴望的无穷的财富,还拥有着数不清的妃嫔侍女,可以供他夜夜笙歌。所以贪婪的人们都渴望像他一样,所以人们都为了皇位而不择手段,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出了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他是太子,本来是可以顺利成为皇帝,登上皇位的,但是这个太子,却拒绝了。因为他是嫡长子,而古代基本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所以他按道理说当上皇帝是十分顺利的事情,当时他一直坚持,就是不当皇帝,要把皇位给了他的弟弟,他的弟弟最后也的确当上了皇帝,而这个弟弟就是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给李隆基皇位的嫡长子,他叫做李成器。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太子不是好太子,李成器作为皇帝李旦的第一个儿子,要说他对皇位没有一点觊觎之心肯定是没人相信的,但是李成器是个聪明人,他太熟悉自己的弟弟李隆基了,知道自己"玩不过"弟弟李隆基的,李隆基虽然是次子,但是他懂得拉拢人心,还是王子的时候,军中不少将领就以他马首是瞻,就算他将皇位争取到手之后,也无法保住自己的地位。



因此李成器让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胜任皇位,二是他知道自己各个方面都比不过弟弟,将皇位让给弟弟李隆基才是最好的,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又能为唐朝谋取一个明朗的未来,何乐而为不为呢。

果然,李隆基登基之后,在国家的治理上尽心尽力,任用忠臣为朝廷之后欣欣向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在这点之外,还大力的整顿朝廷中的大臣,削减了不少庸官的官位,大大的减少了国家的负担。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历法等等,开创了唐朝的盛世。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成器的退位让贤,让李隆基备受感动,在他继位后,从来没有为难过李成器,给了他足够的权势,而且还赐封他五千五百户的食邑,并且让他居住在长安五王宅。李隆基在有空的时候还常常来李宪家里,俩人对酒聊天,而且每次来都会赏赐很多的东西,兄弟两人融洽的关系也成了历史上一段美谈。


其实皇位对李成器来说就是一个烫手山芋,拿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因此丧命,而将皇位让出去,自己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7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