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孝宗赵昚平反岳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141年除夕,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岳飞。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162年,赵构养子赵昚被立为太子,随即赵构禅让传位赵昚,史称“宋孝宗”,赵构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宋孝宗赵昚一即位,立即就给岳飞冤狱平反。
赵昚为岳飞平反,这实际是对养父赵构决策的否定,如果赵构已经去世,为了抗金大业鼓舞人心,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但在历史上,赵构56岁退位,一直活到81岁,做了25年的太上皇,1162年时还能活蹦乱跳,而且赵构刚刚退位,并未完全丢掉权力。既然如此,为何赵昚敢于给岳飞平反,为何赵构还没有出面阻止?
1140年,发动政变掌握金国大权的完颜兀术,废除了对宋和议,撕毁和议南侵,亲统大军,分三路大举南下,重占东京。但与以往对宋战争不同,经过多年战争,南宋逐渐稳定,且涌现了一批战神级统帅,最广为人知的是岳飞。
面对金国南侵,南宋不仅抵挡住了,而且岳飞还趁势发动第四次北伐,进兵距离开封只有45里的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逼得金兀术逃出开封,金国这一次南侵完败。岳家军势如破竹,让金兵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收复故土即将成为现实。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1141年,金国以宋高宗生母和生父的遗体、与两国议和等为交换条件,要求赵构杀掉岳飞。这一年除夕夜,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岳云、张宪,制造了一个千古奇冤。
梳理史料不难发现:岳飞之死,赵构是主谋人,秦桧是执行人。
无论是为尊者讳,还是孝道考虑,前一个皇帝犯下的错误,继任的皇帝往往都会为之掩饰,让冤者难以昭雪;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继任皇帝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得不为冤者平反,但往往也不应该一即位就给岳飞平反。但真实历史却颠覆认知,庙号定为“孝”的宋孝宗一即位就为岳飞平反,几乎是直言赵构错了,赵昚为何如此不孝,赵构又为何没有出面反对,其中隐藏了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是非?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背景,赵构是赵光义一脉,赵昚是赵匡胤一脉,熟悉宋朝历史的都知道,宋初赵匡胤与赵光义关系复杂,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最后应该要把皇位再还给赵匡胤儿子的,但实际上却没有,整个北宋期间,一直是赵光义后代为帝。因此,赵构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不说有多伟大,但对赵昚而言绝对恩重如山。既然如此,赵昚为何还要“打脸”赵构?
笔者认为,赵构、赵昚这一反常举动,既与当时宋金形势有关,还与赵构、赵昚性格与志向有关,也与赵构、赵昚、岳飞、秦桧四人关系有关。
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撕毁了《绍兴和议》,这让赵构非常郁闷,一度准备逃离临安府。宋孝宗当时还是太子,但是态度非常明确,要领兵和金军决战。幸运的是,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打败金兵,金海陵王渡江失败,随后又被部下所杀。
这一次战争对赵构产生巨大影响,当初为了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赵构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杀死岳飞等,但在1161年却被金人无情的撕毁了。其实,在与金人交往过程中,金人一次又一次随意撕毁条约,毫无信用可言,除了有损赵构威望之外,更让赵构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由于金人过于失信,反衬岳飞的正确和赵构的错误,而赵构与赵昚在此战中的表现,又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第二年赵构退休之后,对赵昚为岳飞平反,或许因为理屈就采取了一种默认态度。
金帝海陵王完颜亮的结局,也让赵构警醒。完颜亮渡江失败,是被反对自己的部下杀死的,这让胆小的赵构非常担心自己结局。
1,当时皇太子赵昚已经36岁,一直主张对金战争,在朝廷有众多支持者。尤其是金国屡次背信弃义,让南宋朝廷非常愤怒。赵昚继位第二年,就发动了隆兴北伐,显示出当时南宋朝廷的对金态度。
2,赵构一味主和,却屡次被金国撕毁条约戏弄,加之赵构非常胆小,金国南侵时曾一度躲到海船上。因此,赵昚和朝廷对赵构形成巨大压力,让赵构担心会被自己部下杀死或囚禁。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第二年就主动退休养老,宣布不问政事。右相朱倬认为“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认为靖康耻就是因为传位太仓促,反对赵构仓促禅让,但赵构直言“老且病,久欲闲退”!最终,赵构退休之后,尽管并未100%放权,但对赵昚为岳飞平反之事,也没有横加干涉。
赵构、岳飞、秦桧、赵昚四人关系比较复杂,总的来说赵构与秦桧不和谐,岳飞有恩于赵昚,秦桧与赵昚有仇,赵昚为岳飞平反,既有主战的政治需要,又有报恩和否定秦桧的需要,赵构不好直接干涉。
岳飞与赵构的其中一个矛盾,就在赵昚身上。赵构唯一儿子赵旉,早在1129年就去世了,对江山社稷而言,无后代表不稳。岳飞曾向赵构建议,立赵昚为皇太子,以稳定国家人心,当时赵构对此非常不满,岳飞这是干涉皇家内部事宜,宋高宗就严厉斥退了岳飞,君臣关系不复当初。
相反,秦桧与赵昚关系就比较差了,尽管史书上没有直接说,但在赵构封赵伯琮(赵昚)、赵伯玖(赵构另一养子,也是赵匡胤一脉)为国公与节度使时,赵鼎、王庶等人强烈反对封赵伯玖这一官职,“并后匹嫡,此不可行”,但这两人问秦桧时,秦桧却“无一语”,意思是同意赵构决定,赞成对赵伯玖的分封。赵伯琮、赵伯玖虽然同是赵匡胤一脉,但在皇位问题上却是政敌,秦桧尽管没有明确反对赵伯琮,却支持了赵伯玖。而且,秦桧在世时,不仅几乎是权倾天下,更对主战派一直强势打击,必然引起赵昚反感,双方政治路线完全相悖。
赵构与秦桧的关系,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秦桧在世时权倾天下,赵构不可能不反感不警惕,1155年秦桧病重提出让儿子秦熺继任相位,却被赵构否决;秦桧去世之后,宋高宗平反大批冤案,又对秦桧一党严厉打击。
最为重要的是,岳飞实在太冤,南宋支持者众多,让赵构根本压制不住。
1142年,《绍兴和议》签订之后,韦太后从金国返回南宋时迎接大典中,金使刘祹见面头一句话就是“岳飞以何罪而死?”让南宋群臣无比尴尬,此后韦太后见过韩世忠后问“岳飞呢?”一大臣悄悄告诉她:“岳飞已死狱中”。据说韦氏脸色大变,转身斥责宋高宗:“岳飞是国家栋梁,威名远播,打得金人望风而逃!你为什么杀他?”之后愤然表示要出家。
1154,南宋状元是张孝祥,他中状元后即上奏:“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要求给岳飞平反,捅了一个马蜂窝。但奇怪的是,赵构并未治罪张孝祥,对岳飞态度保持原状。
1161,完颜亮南侵,御史杜莘(杜甫13世孙)老上奏说“岳飞,良将也,以决意用兵.......文致极法,家属尽徙岭表。至今人言其冤,往往为之出涕”,强烈请求为岳飞平反“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随后,赵构将杜莘贬到四川遂宁。
因此,尽管赵构一直不愿为岳飞平反,但南宋都知道岳飞之冤,甚至不少人强烈要求为岳飞平反,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于是赵构在1162年退位,让接任者赵昚为岳飞平反。
不过,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却没有直接否定宋高宗,只是说岳飞之杀是秦桧原因,将罪名推到秦桧身上。而且,在行文上比较讲究,“会中原方议于櫜弓,而当路力成于投杼,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用西汉周勃、周亚夫父子冤狱暗指岳飞之冤,虽暗示岳案是冤案,却又没有明说,而在给岳云复官的圣旨中说岳飞“困于谗诬”被杀。总之,赵昚为了照顾各方态度,又为了达到目的,很是为难,只能遮遮掩掩的为岳飞平反,对秦桧也没有过多谴责。直到宋高宗去世之后,秦桧恶名才逐渐彰显。
参考资料:《宋史》
公元1127年11月27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的府里,人声嘈杂。不久,就听到从夫人的房间里传出了婴儿“哇哇”的啼哭声,原来是赵子偁第二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如日正中。让赵子偁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孩在六岁那年,碰到了宋高宗选嗣,在数千人中被挑选上了,成为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他就是后来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昚。
宋高宗的无奈宋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众所周知,大宋江山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据野史记载,赵光义在“烛影斧声”弑兄夺位后,不仅谋害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还炮制了“金匮之盟”的谎言。从此以后,北宋的皇帝便没再从赵匡胤的后人中出现过,按理说,赵昚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这个天大的狗屎运是如何砸到他头上的呢?
靖康二年(1127年)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一鼓作气,南下攻破了北宋首都东京,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全部俘虏,同时还抓走了宗室子弟、后宫嫔妃、大臣共计30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当时侥幸逃过一劫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赵构虽然后宫嫔妃众多,但是只有潘贤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即为元懿太子赵旉。
公元1129年,金兵夜袭扬州城,正在行宫与嫔妃淫乐的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受到了惊吓,从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不久,宋高宗又碰上了苗傅与刘正彦密谋叛乱。苗傅逼迫宋高宗退位,立年仅三岁的赵旉为傀儡皇帝。宰相张浚举兵讨伐苗刘叛军,维持了二十多天的苗刘兵变失败,赵旉由此受到惊吓而生病。有一天,有一个宫人在赵旉房中一不小心将金香炉碰倒,落地声把赵旉吓得全身抽搐,病情每况愈下,不久就夭折了。
赵旉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的宋高宗年轻气盛,加上后宫嫔妃无数,刚开始没把皇嗣问题当成大事。可是过了两年,始终不见哪个嫔妃传出喜讯,这就不能不引起朝臣的猜测。而宋高宗也似乎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每天愁眉不展,密诏太医诊治,三餐补药不断,但是,想重振往日雄风的愿望依旧渺茫。
宋高宗不能生育之事也让群臣们感到不安起来,为了保证大宋江山后继有人,于是就有人上书皇帝,提议从宗室后裔中挑选品行贤良的人暂时摄皇太子位,以待宋高宗的子嗣出生。如果宋高宗将来生出皇子,到时候再废除皇太子之位,行封蕃处理,这样既可以告慰太祖的在天之灵,又可以堵住众人之口。
就在这个时候,隆祐太后做了一个怪梦,惊了她一身的冷汗。隆祐太后思前想后,仍觉得事态严重,还是告诉宋高宗为好。隆祐太后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祖了。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他的后裔更是凋零离散,实属不易。当今皇帝无嗣,应当把皇位归还。”宋高宗听到,沉默不语,虽然不悦,可是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又摆在面前。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宋高宗也认为形势所趋,如今之计只能依群臣的建议,从宗室子弟中选出一个人暂时作为储君培养。
于是,宋高宗就找来朝臣商议此事,朝臣看到宋高宗亲提此事,也就不再避讳,纷纷上书皇帝,或称赞太祖高风亮节,胜过尧舜百倍,或请宋高宗尽快挑选宗室贤良之人作为皇储培养。
于是,在绍兴二年(1132年),赵匡胤的第七世孙,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被宋高宗选中,将其收养于宫中。30年后,赵昚在宋高宗退位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了宋太祖一系。
皇太子的考验赵昚被宋高宗收为养子,绝非偶然。公元1132年,朝廷正式派人选嗣。经过统计,宋太祖七世孙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五人。在这些人中,七岁以下小孩共有十人,最终选出两个相貌、才学、品德出众的孩子供宋高宗定夺。两个孩子一个胖,一个瘦,宋高宗认为胖小孩容易养活,决定留下胖小孩。于是,命人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瘦小孩,打发他回去。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只野猫从跟前经过,瘦小孩纹丝未动,而那个胖小孩飞起一脚,将野猫踢了出去。宋高宗觉得胖小孩太过于轻狂,心有不善,将来对社稷不利,于是,宋高宗临时决定,留下了瘦小孩。
这个瘦小孩就是赵昚。宋高宗为了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不仅为他安排了天下最好的老师,还在赵昚成年后,不断加封,可是就是不肯将他封为太子。其实,宋高宗也有自己的想法,宋高宗当时才二十五六岁,不管是放在今天,还是在古代,这个年龄都不算太大。他对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仍不死心,他觉得经过太医院的调理和自己的努力,也许有朝一日,还会生一个儿子。
与此同时,在宫中颇感孤独的吴才子提出也想抚养一个孩子,宋高宗就把当初淘汰的小胖孩重新召进宫中,这个小胖孩就是赵琢。赵琢长得胖乎乎的,颇有帝王福相,所以深受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的喜欢。这样一来,赵昚就不是唯一的储君候选人了,由此引起了朝廷内外群臣议论不断。大将张浚于是上书皇帝,让皇帝早日正式册立储君,以平朝臣口舌。宋高宗支支吾吾解释,现在宫中收养了太祖后代二人,当今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至于将来立谁为储,还需仔细考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孩子逐渐都长大了。赵昚也经常就时政发表一些看法,多数还与宰相秦桧不同,所以,跟秦桧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秦桧于是就趁着病重之际撂了挑子,企图让其子代替自己继续执政。赵昚听说后,就向宋高宗反映。
秦桧死后,群臣又一次将立储提了出来。宋高宗这个时候,也觉得自己生子无望,就顺应了朝臣的请求,确定在赵昚和赵琢之间选择一位立为皇太子。宋高宗为了弄清楚两人之间谁更有帝王之才,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他同时赐给两人宫女各十名,看看他们在女色面前的表现。赵昚的老师看穿了宋高宗的用意,于是就提醒赵昚不要动宫女的主意。果然,没过多久,宋高宗又将宫女全部召回,派人一检查,发现赐给赵琢的十名宫女,全部失去了处女之身,而赐给赵昚的十名宫女完璧如初。
就这样,赵昚通过了宋高宗的考验,于1160年2月,宫廷内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皇子册封仪式。赵昚,历尽艰难,终于成为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1161年,金国再次南下侵宋。宋高宗在赵昚的陪同下,亲率宋军前往建康督战。金国退兵后,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军民的一致声讨。于是,宋高宗在第二年的5月,颁布了一道诏书,说自己年龄大了,而皇太子贤圣仁孝,共下共知,久得民心,皇太子可即帝位,自己称太上皇。到此,赵昚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宋孝宗。
后世普遍认为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期间,不仅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还大胆启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对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
打脸是小,功效是大,为岳飞平反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宋高宗既然贵为太上皇,但无权插足政权管理,孝宗为岳飞平凡不过是利用岳飞,以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
历史上赵构在位35年之后就退位给赵眘,自己就做一个逍遥的太上皇,自由自在,尽情享受就好了,不用考虑国家大事,但是赵眘,也是就是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时候,岳飞是赵构处死的,为什么会同意,而不是反对呢?
其原因一是因为赵构已经退位了,不用担心国家大事,多多少少也知道自己处死岳飞是做错了,但是那个时候听信奸臣的话,以为处死岳飞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江山,收回岳飞手上的军权,毕竟赵构一直都采用中庸之道,只要国家军权在就好了,其他什么人都不重要,都是垫脚石。同时岳飞一直建议赵构立太子,这个打击到不能生育的赵构,导致后来赵构杀岳飞时不手软,直接下死手。一点余地都不留。
原因二是赵眘平反岳飞的时候,没有说赵构的一丝错处,加上赵眘上位,迫切需要收复民心,从赵眘上位之后,就一直有人替岳飞喊冤,希望为他平反,还岳飞清白。这么好机会,赵眘肯定不会错过,为了自己为了国家,肯定会着手为岳飞平反。
让自己收复中原奠定基础,鼓舞军心,也收复了民心,为自己得到一个明君的称号。所以赵眘平反岳飞,又不会损坏赵构他自己的名声,又借新皇帝的手,把陷害岳飞的黑锅全甩给秦桧,彻底洗白自己,肯定不会反对了。会大力支持呢。
所以综上所说,我们可以发现岳飞就是赵构和赵眘皇位权利的垫脚石,一生都给这两位皇帝利用,重用的时候是因为需要岳飞,威胁到他们江山地位的时候,就马上杀之,就算后来为岳飞平反的时候也是利用他来收复民心,稳住大臣的心。不过不管怎么样,岳飞都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岳飞,国人心中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和韩世忠等其他将领一起,抗击金国侵略的伟大功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公元1142年1月,岳飞因“莫须有”的冤案被奸臣秦桧迫害致死,到了1162年,赵构主动退位,将皇位传给宋太祖后代宋孝宗赵昚。满怀爱国之心的宋孝宗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为岳飞平反,还将岳飞的遗骸葬入西湖岳飞墓。
此后,南宋政府对岳飞的评价不断提升,韩侂胄对岳飞上谥号为“岳穆”,封鄂王。宋理宗对岳飞上谥号为“忠武”。总而言之,除了赵构一朝对岳飞是彻底否定评价外,赵构以后的其他历代皇帝都对岳飞持肯定评价。
然而,南宋时期对岳飞的定调却让外人看来有些矛盾。虽然宋孝宗对岳飞平反,宋宁宗时期的韩侂胄和宋理宗本人又对岳飞不断地加封爵位,但南宋朝廷没有把岳飞列入昭勋阁,和韩世忠同享哀荣。
上图_ 岳鄂王像(《南陵无双谱》) 岳飞像
宋理宗和昭勋阁 提到昭勋阁,我们不得不提到南宋的君主,宋理宗赵昀。
和宋孝宗一样,赵昀也是一位出生平民阶层的南宋帝王。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儿子赵德芳的后代,而赵昀是赵匡胤二儿子赵德昭的后代。公元1221年,赵昀被权相史弥远送入皇宫。公元1224年,宋宁宗驾崩,史弥远和杨皇后矫诏,拥立赵昀继承皇位。
赵昀登基后的前10年都在史弥远的控制之下,毫无作为。公元1233年,权相史弥远去世,宋理宗掌握实权。为了显示自己重振大宋江山的决心,宋理宗派人修建了昭勋阁,用来表彰对宋朝做出重大贡献的文臣武将。
说到昭勋阁,我们自然会想到汉朝的麒麟阁和唐朝的凌烟阁。汉宣帝执政后期,为了表彰为汉帝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大臣,汉宣帝在皇宫内派人修建了麒麟阁,将霍光等11位大臣的画像挂在了麒麟阁的墙上。到了唐朝,一代英主李世民将包括魏征、房玄龄在内的大唐24位功臣的画像列入凌烟阁,以体现皇帝和国家对功臣的肯定。此后,唐朝历代皇帝都把自己的功臣画像挂入凌烟阁。而宋理宗昭勋阁的性质自然等于麒麟阁和凌烟阁。
上图_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进入昭勋阁的文臣武将 那么,宋理宗将哪些大臣列入了昭勋阁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理宗制定的功臣进入昭勋阁的三个硬性条件。
第一,文臣有优先进入昭勋阁的权利。这一点可以理解,宋朝本身靠军事政变起家,戒备武将一直是宋朝政治的主旋律。
第二,入选的文臣必须担任宰相级别或相当于宰相级别的职务,并配享帝王太庙。
第三,对于做出重大贡献的,级别相当于宰相一级的武将也应该配享太庙。
上图_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
经过挑选,宋理宗选出了24人进入昭勋阁。其中文臣19人,武将5人。
文臣19人包括宋帝国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赵普、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著名历史学家,宋哲宗时期的宰相司马光等人,他们都为宋帝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武将5人有:曹彬、潘美、曹玮、李继隆和韩世忠。这5位名将都在宋朝享有很高的评价!
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曹彬就凸显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颇受赵匡胤重视。赵匡胤登基后,曹彬在赵匡胤的领导下南征南唐和蜀国,北伐北汉和辽国。到了宋太宗时期,曹彬又率领大军参加雍熙北伐。尽管雍熙北伐以失败而告终,但宋太宗对曹彬的才能仍然是相当肯定的。他的孙女就是宋仁宗时期的曹皇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