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司马懿夺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出了阴险狡诈外曹丕又是推手

以史为鉴 2023-06-17 10:47:41

司马懿夺权为什么能够成功,出了阴险狡诈外曹丕又是推手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夺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东汉末年分三国,战乱纷争几十年,最后三家归晋,华夏重归统一,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三国中的魏国,曹操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征战,终于打败了北方的其他诸侯,成为雄踞北方的枭雄,曹魏也成为最有可能统一华夏的一方。

那为什么曹魏政权最后让司马懿篡夺?司马懿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他的阴险狡诈吗?其实不是,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家族的晋和曹魏的区别之处,看看“三马食曹”是如何发生的。

寒门建立的政权:曹魏

为什么说曹魏是寒门建立的政权?因为曹操出身寒门。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属于宦官之后,出身低劣,属于寒门弟子。

科举制诞生之前,寒门弟子出人头地很困难,官府要职大多是士族和贵族把控,东汉末年的大族如袁氏(四世三公的袁绍)、司马氏(北方豪族、取代曹魏的司马懿家族)等。

不过,东汉末年的战乱,给了寒门弟子一个机会。战乱的年代,往往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只有这时,能力,才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曹操以其聪明才智,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的时代,逐渐发展壮大。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迁都许昌,把朝廷置于自己掌中,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假借天子名义行天子事,待到官渡之战、剪灭三袁后,曹操成为北方枭雄,坐拥大半个天下。

曹操出身寒门,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等曹丕即位后,正式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可以说,曹魏是寒门建立的政权。

士族的政权:司马政权(晋)

司马懿窃取曹魏实权,司马家族代曹,在历史上不受欢迎,遭到很多世人鄙视。一方面认为司马懿阴险狡诈,以阴谋诡计算计曹魏孤儿寡母;另一方面,司马家族的晋朝建立不久,发生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大地一片黑暗,无数生灵惨遭涂炭。

难道司马懿篡权仅仅是因为他的阴谋诡计吗?当然不是,司马家族的胜利,除了司马懿的自身努力,离不开整个家族、甚至是整个北方士族的支持。

司马家族是东汉末年的豪强大族,门生故吏遍布北方,很多族人门生担任政府要员,拥有庞大的势力。同时,作为士族重要一部分的司马家族,也得到北方士人阶层的支持。

可以说,司马懿的胜利,离不开家族的支持,离不开北方士族的支持,司马家族的晋政权,是士族建立的政权。

司马家族成功的推手:曹丕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陈群提出的,到曹丕称帝后,正式确认为曹魏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根据家庭出身和背景,确定品级,选拔官吏。九品中正制,是司马家族成功取代曹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

九品中正制评定品级看家世,出身寒门的人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为下品,出身豪门的人行状不佳也能位列上品,于是就有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情况。

曹操出身寒门,被很多人称为“巨奸”,但仍然有大量的人才为曹操效劳,这离不开曹操选贤任能的人才选拔制度。

曹丕上台后,为了笼络士族阶层,正式确立了九品中正制,这完全违背了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士族在曹魏政权中势力越来越庞大。

曹操出身寒门,本来就被士族看不起,觉得他是宦官之后、腌臜不堪,很多士族心眼里瞧不起曹魏。

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本来是想笼络士族,但是这种选官制度下,本来支持自己的寒门很难再发挥能量,士族子弟却可以逐渐壮大,充满官府的重要职位。

作为北方豪族的司马家族,也不断壮大。等到司马懿夺权的时候,作为士族阶层的司马家族得到士族的支持和尊敬。

在很多士族眼里,曹操这种寒门子弟没有资格领导他们,只要士族阶层才有资格当皇帝,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可以说,司马懿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士族阶层的支持,而士族的壮大,离不开曹丕九品中正制的推动。

本来想笼络士族的曹丕,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曹魏走向灭亡的推手,他如果地下有知,真不知会作何感想!

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得曹氏江山?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一生辅佐了曹氏家族三代成员,可谓是曹魏的三朝元老。他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的北伐,以及征辽东取得的全面胜利。为曹魏势力的有利巩固付出过卓越的贡献。随着后期司马懿逐渐走上权利巅峰,其内心深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倾斜了。

三国早期的曹魏阵营中,司马懿的资历,地位都不是很高,也没有获得过曹操的重用,相反却受到曹操的猜忌,为了能在曹魏阵营中继续生存,那时的司马懿基本上是处于心静如水,蓄势待发的状态,在曹操面前扮演着韬光养晦的角色,总是小心翼翼做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曹操病故。曹丕的继位给司马懿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曹丕在位期间非常重用司马懿,和司马懿的个人关系也是特别要好。当初曹操选接班人的时候,司马懿更是给曹丕提供了很多有建树的帮助,君臣两个可以说在曹丕时期合作的非常和谐,与此同时作为回报,曹丕也赋予了司马懿很高的权利。不幸的是曹丕在位仅仅七年就命丧黄泉。这对国家的建设也是一种损失吧。

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后,延续了他父亲的做法,继续重用司马懿。原来他父亲

制定的很多政策基本没变,司马懿也是尽力辅佐曹睿,应该说此时的司马懿和曹睿的关系也是非常融洽的。可是上天就是对曹魏家族这么不公平,曹睿执政了十年多的光景后也英年早逝。新上来的皇帝曹芳年龄还小,于是司马懿就成了托孤大臣,权利进一步集于一身。

在曹芳继位期间,司马懿多次受到曹室宗亲曹爽的排挤,于是对他怀恨在心。借机曹爽兄弟陪曹芳祭扫明帝的时候,发动高平陵事件。所谓高平陵事件就是司马懿通过兵变控制了京城,逮捕曹爽兄弟,迫使曹爽主动交出兵权。从此以后,司马懿家族掌握了曹魏的所有大权,曹爽这个皇帝到最后只不过成了一个空架子。

司马懿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诸葛亮被罗贯中刻画得神乎其神,简直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但是这位诸葛半仙也有着一个最忌惮的天敌,那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人,诸葛亮是半仙,一个人竟能跟一个半仙周旋到最后,并把这半仙弄得无计可施而在愁闷中星陨五丈原。不仅如此,他还带领两个儿子把曹魏政权给逐步蚕食,为他司马氏对曹家的取而代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司马懿的本事绝非常人所能企及。那么他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什么呢?
司马懿成功的第一要诀恐怕就是一个忍字。忍字心上一把刀,说来容易,要真做起来却绝非易事。
司马懿虽然机谋过人,却能一直保持沉默,锋芒不露,直到《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七回才出场。那个时候曹操已经快要撒手人寰了。他为何一直保持沉默?怕的就是曹操识破他的心机。如果他很早就表现得高人一等,那曹操恐怕就要对他怀疑,因为曹操本来就有多疑的毛病。曹操不但多疑,而且有时候也妒忌别人的才干,杀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司马懿一直忍着,先俯下身子在曹操手下做个下小小的主簿。主簿之职大概就相当与现在的文秘吧,管理档案之类的,没什么实权。
他很会掩饰自己,竟然把一代奸雄曹操都瞒了过去。曹操到死也没想到曹家的天下后来会被司马家取代。曹操临死前做过一个梦,梦见三马同槽而食,便对贾诩说:“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操因此不疑。槽,正好与曹同音。三匹马正好影射着司马懿与其二子。这个梦境已经明显暗示了曹操,司马氏必将代魏。曹操居然只是怀疑与马腾父子有关,却不想身边之人是否可疑,可怜曹孟德聪明一世多疑一世,到最后却如此愚钝。后人有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司马师倒还不是最关键的,主要是他爹司马懿给他们兄弟俩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等曹操一归天,司马懿就开始显露出他的才干,为的是取得曹丕的赏识,好把兵权抓在手里。得了兵权后他也没有马上就表现出野心,而是好好尽忠,多多立功,以争取得到曹丕更大的赏识与信任。因为当时的时机还远不成熟。第一,曹丕的才智并不亚于其父曹操,众人都很拥护他。第二,曹氏集团人多势重,其中还不乏一些有才干者。第三,司马懿毕生侍魏,不能到后来落个篡位的恶名。还有,若兵变一旦失败,连他的九族都要受到株连,司马家非遭灭门之灾不可,那样还何谈对未来大事的图谋。他必须得一步步稳扎稳打,先奠定好自己的实力再说。所以他一直那样忍着
曹丕临终托付司马懿与曹真还有陈群三人做辅政大臣,来辅佐新君曹睿。既然曹丕能将大任托付司马懿,可见尚未发现他有篡位野心,否则怎敢如此拖大。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做了辅政大臣,非常心惊,便想除掉司马懿,用反奸计使曹睿怀疑司马懿有异心,曹睿罢免了司马懿的官职,司马懿却老老实实交了兵权,没有借机造反,而是去宛城闲居,以待天时。如果他当时造反未必不能成功,但是那样一来,不但朝廷要讨伐他,蜀吴两国就会趁机进攻中原,到时候他就无法控制局面,恐怕什么都得不到,只落个篡位的骂名而已。所以他一咬牙又忍了,潜心等待朝廷的再度起用。后来曹真被诸葛亮打得损兵折将,太傅钟繇保奏司马懿可退蜀兵,于是司马懿官复原职,又把兵权抓在了手里。
司马懿官复原职后,开始了与诸葛亮的那场马拉松式的生死对决。司马懿自知才干不如诸葛亮,所以他以守为主。任你诸葛亮如何侮辱我,我司马仲达就是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你半仙诸葛亮也拿我无计可施。就算是你诸葛亮给我送来了女妆,视我为妇人,我也把气吞下去,笑着自我解嘲,还能重赏下书人。不管怎么样,我就是忍着不和你打,直到把你诸葛亮拖得没了粮草或是出了其他变故为止。表现出了超强的“忍功”。 这一“忍”字诀果然奏了奇效,把诸葛亮弄得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才胜了司马懿几场,还算不上太大的胜利。有几次反被司马懿打得溃不成军。六出祁山虽然看似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是寸土未得。这在诸葛亮的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其实当时司马懿要忍的不只是诸葛亮对他的侮辱,还有众将对他的鄙视和朝廷众人对他的猜忌。众将见他屡守不战,都觉得他怯懦,心存不满。他得苦口婆心地安抚众将不要贸然出兵。朝廷众人都怕他造反,时刻在背后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还得表现得非常忠君,又不能功高盖主。一旦功高盖主,必然自取灭亡。所以司马懿的“忍”有着多重意义,里面隐含着太多苦楚。就这样忍到最后,他把诸葛亮熬死了,来了不战而胜。

司马懿为何成功呢?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曹操和曹丕时代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最后锋芒毕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场筹划已久的政变发生了,史称高平陵政变。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然而,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

司马懿的这次政变,彻底的消除了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这么容易成功,而且没有人起兵反抗,其实原因很简单。

曹丕篡汉建魏,面对文武英才济济的兄弟子侄们,心理十分怯懦,这可能与争储时对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所以他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却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防范政策,力图阻止末强害本、尾大不掉,危及他摘脉子孙皇位的现象发生。

曹丕及其继承者限制、虐待宗室有很多措施,先是不贤者不王,而且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国,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夺兵等方式对诸王实行精神折磨。最后是不许他们统兵治民。因为曹魏宗族势力过度的被打压,导致司马氏亡魏建晋的时候,都无宗氏起兵反抗。

在曹操时代,曹操喜欢启用寒门弟子,唯才是用,对士族,既利用,也打压、而曹丕父子就逐渐抛弃了这优点,对士族开始大面积启用,信任。甚至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通过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人才选用上完全向士族倾斜,导致门阀统治兴起,甚至连与曹氏宗亲关系最好的夏后氏,都开始由宗亲向门阀转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