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岳飞被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提及岳飞之死,很多人都会对大奸臣秦桧十分愤慨,痛骂秦桧的人大有人在!
其实少有人知道,其实岳飞完全可以不必死!只是因为他做错一件事,得罪两个人,最后被孤立成一个人,死得也只有他了!
做错一件事!在谋害岳飞之前,其实秦桧等人一直是拉拢岳飞的,想弄死刘光世、韩世忠给大金国交差,因为宋金合议的条件之一就是南宋得出一名名将作为谢罪的礼物,秦桧等人先是选择了刘光世,可惜他老奸巨滑,直接辞去兵权,半年前想弄死韩世忠,没想到他更牛,听说后直接扔下军队跑回皇宫跪倒宋高宗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弄得宋高宗很尴尬,结果没事了!而岳飞呢,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还犹犹豫豫的....
得罪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秦桧,前两次找你搞刘光世、韩世忠你不搞,还通风报信,张俊又是秦桧自己人,现在的情况是要给大金国交差,谁让你岳飞不上道,直接得罪了秦桧和宋高宗,在处理岳飞的时候,这二人直接快刀斩乱麻,在群臣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杀了他了事!
被孤立成一个人!前有刘光世、韩世忠被谋害,这二人已经是风声鹤唳了,能不惹是非就不惹是非了,又有张俊是秦桧自己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岳飞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在政治上已经没有奥援(更何况岳飞在政治上很小白),秦桧和宋高宗不搞你给大金国交差还能搞谁呢?结果,悲剧的只能是岳飞了....
首先岳飞是不是军阀是不影响他是否是英雄的,军阀在古代本来就没什么丢脸的,三国时期哪个英雄不是靠养军队起家。可以说军阀到20年代才开始被人民所讨厌。当时的老百姓不会管你是地主还是军阀,你能打赢仗就行。另外民众视岳飞为英雄,还有一种对丢失江山的悲愤在里面,毕竟岳飞被杀是当时政府清理抗金将领的典型事件。让人民失去了恢复国土的希望。
岳飞死得不冤的五个理由是:精忠报国,不识时务;大公无私,排挤同僚;毁家纡难,漠视和平;岳飞不讲政治;岳飞功高震主。
1、精忠报国,不识时务
导致岳飞悲剧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岳飞的母亲,要不是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刻上那害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也不会如此拼命。
靖康之难后,自以为将北宋皇室一网打尽的金国人,突然发现一条漏网之鱼,这就是宋徽宗的九子康王赵构,于是金国人气势汹汹的南下而来。你和韩世忠这样不识时务的将领在南方抵抗金国也就算了,你居然还在河南,连续取得颖昌大捷、郾城大捷等一系列军事胜利。
2、大公无私,排挤同僚
实践证明,历史上那些一心为国的人,基本都死得很惨,因为你不会来事儿。你岳飞抗金就抗金,说什么“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方可太平”的混账话?你可知道你这一句话,让所有的官僚都下不了台。
作为文人最喜欢的朝代,宋朝的士大夫集团虽然打仗不行,但整人在行;虽然不能退敌,但是可以贪财。最匪夷所思的是,统治者居然认同高薪养廉的管理方法。这会儿你岳飞来一句“文官不爱钱”,是让所有人跟你吃糠咽菜。
3、毁家纡难,漠视和平
当然,和不会来事,不识时务等相比,岳飞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有钱了。你看历史上哪个英雄人物不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典型的穷光蛋一个。而你岳飞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却这么有钱,一定有问题。最可恶的是,岳飞居然还在繁华市区购置了大量的房产,俨然就是一个大地主,大土豪。
4、岳飞不讲政治
宋高宗的一生,内心处有两条禁忌话题容不得外人触碰,一是迎回二帝,二是择立储君。迎回徽钦二帝虽然是宋高宗一直在高调宣讲的政治口号,但内心里则根本不这样想,让二帝烂在北边才是他最希望见到的结果。
这种心理,虽然跟高宗当王爷时受父亲哥哥冷遇有关,其实更深层的则关系到二帝迎回来后自己该往哪儿摆的难题。高宗的心理,其实很多大臣都明白,即使连韩世忠、张俊这帮武将心里面也透亮,虽然口号该喊还得喊,但千万不能较真,更不能付诸实际行动。但偏偏岳飞在这件事上犯了"大混"。
5、岳飞功高震主
宋朝有制约武将的"家法",武将政治地位低,不能干政,即使行军作战也必须遵照皇帝授予的"阵图",不能自作主张,战事结束后立即要交出兵权,培植自己的势力那是想都不要想事情。我们看"中兴四将"的其他三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便做得很好,打仗时坚决服从指挥,战事结束后马上交出兵权,在朝时坚决不碰政治,让高宗内心处一百个放心,外人想诬陷都不成。
但岳飞偏偏不是如此。岳飞作为武将,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一向以高调示人,显得很"另类"。不仅如此,他还长期把持兵权,以至于他统领的兵被称为"岳家军",虽然很齐心协力,很能征善战,但对朝廷来说,却越强越危险。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成为千古绝唱。
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报国,另一方面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但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岳飞会身死功灭?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在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实凶手。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二、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朝廷采用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吕祉接管了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部队。他的部将后来在要求归岳飞节制而不得的情况下,发生哗变,杀了吕祉,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淮西事变,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北伐收复中原在赵构看来是不行了,急令岳飞转入防御,保住长江防线。淮西事变,使赵构认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首脑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家的军队,但实质上,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私家军队。要不,老百姓为什么叫他们作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刘家军?没有一支皇家军?四大主力军全是这些首领们自已拉扯出来拚杀出来的部队,这些兵将只认多少年来带领他们出生入死的首领,而不怎么认朝廷的。如果再来一次“淮西事变”,甚至回过头来打朝廷,该如何是好呀?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把这些军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整军,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谈。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第一步是和谈。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刘光世早已交过军权了)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已的部队。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三、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据说有一次岳飞为感谢皇上对他的重用,向皇帝表忠心表过了头,他说皇帝您放心吧,我一定要攻克黄龙府,迎二圣回朝。并把此作为北伐的口号。黄龙是金军老窝,捣了也罢。迎回朝的二圣是谁呢?一个是皇帝老爸徽宗,一个是皇帝哥哥钦宗,大家想想,如果他的父亲跟他的哥哥回来,那他的位子还能坐得稳吗?后来秦桧还跑到皇帝那去打小报告,声情并茂的说了一番,还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啊。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口号这东西似乎颇为国人所钟爱,它简洁明了,便于凝聚人心,同心协力。如早些年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如近些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无不简洁有力,颇具奇效。可口号这东西也不能乱提,弄不好就会涣散人心,模糊目标,甚至会丢掉身家性命。
四、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1137年,岳飞听说金人想在汴京立饮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请立太子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高宗本来就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战乱败亡,泥马渡江,受了惊吓而不举,本就是大烦恼,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现在的两个皇子还是过继来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认为,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只要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就行了。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五、性格固执以致意气用事。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这一点秦桧在遗嘱中也提到说,岳飞和宋高宗因为一件事发生了根本的分歧,以后皇帝便不再喜欢岳飞了。其实,宋高宗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只是从军事上、经济上苦于没有大举兴兵反击金国的本钱。当时金国几乎每三年就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在内忧外患之中的高宗皇帝可以说焦头烂额,高宗一方面重用岳飞等武将四处扑火,高举北伐大旗,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让秦桧牵头一次次对金“议和”,以便得到喘息之机。可岳飞岳飞一味主战、反对议和的想法根深蒂固,没有一点回旋余地,认为皇上如此重用我,就要把金国打出中原,有时甚至不惜和皇帝对着干。高宗为了取得武将对“议和”的支持,特别赐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将新的封号和官爵,并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升迁本来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然而固执的岳飞连上四折表示不接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不容乐观,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他要求皇上追回成命,以便“保全臣节”。这样,迫使赵构在三下诏令之外,又好言宽慰。更有甚者有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时,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六、据说当时还有两个小道消息促成了皇帝杀岳的决心。第一是说,岳飞三十出头就当上了节度使,岳飞有一句话,说在我朝这些大将里面,能三十出头当节度使的,除了太祖,只有我岳飞一个人;第二是说,岳飞解了兵权之后,岳云和张宪在湖北襄阳举兵要拥岳飞,武力要挟朝廷恢复岳飞的兵权,结果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表,言词激烈,要求恢复自己的兵权。做法实属太傻,所以授小人以柄,让皇帝更加疑心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岳飞的死因,并不完全是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了的,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杀害了他,也是屡犯忌讳的个性杀害了他。岳飞的所作所为,在有了所谓“杯酒释兵权”的宋朝,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而事实证明,自岳飞死后宋朝又存活了138年,所以说议和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投降。倒是秦桧在自己的遗嘱中让他的后世一定要“远离政治”。
说到岳飞,大家就会想到精忠报国,当然还有想到秦侩的。而当时无论是能力还是名声都比岳飞要大的韩世忠却很少人提起。而韩世忠作为岳飞的老朋友,两个人其实感情是非常好的,即使是相差十多岁,但是两个人的志向都一致,那就是恢复中原。而为什么这两个感情似铁般坚固的好朋友,没有互相帮忙呢?在岳飞遇害的时候韩世忠为啥不帮他一把?
其实说到韩世忠,其实他才是秦侩最想除掉的人,在宋朝,他太耀眼了。而众人皆知的,宋朝皇帝一向对武将抱有或多或少的戒心,而韩世忠实在太过耀眼,自然就成为了皇帝和秦侩要收拾的对象。所以秦侩就去找和韩世忠关系很好的岳飞,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或者是制造出什么,以此来定韩世忠的罪名,但是没想到的是岳飞不肯听秦侩的话,不但没跟他多说话还提前跟韩世忠打了招呼。而正因为如此,岳飞才得罪了秦侩。也成为了皇帝和秦侩心中最想除掉的第一对象。
回到本文重点,为什么韩世忠不救岳飞。答案是,不是不想救,而是没能力。不要以为韩世忠领兵打仗很厉害就有能力去对抗宋朝,因为南宋的武将地位是何其低下,虽然说统军确实是这些武将,但是实际控制权却是文官。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后勤等所有物资都在文官手上,光有人有什么用,光从这点韩世忠就无能为力。
作为岳飞的好朋友,韩世忠又能做什么呢?他能做的只是为岳飞抱不平,但是这种抱怨又有什么用呢?即使韩世忠是当时四大名将之首,但是很可惜,这是宋朝,所以再厉害他的地位也是很低的。在这种国策下,韩世忠再厉害,与岳飞之间的感情再深,也没有能力去为他做点什么。
当然也有人认为韩世忠是个胆小鬼,不能为兄弟拼命。影子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人,对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也许不太了解。岳飞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那种没有生存的可能性的地步了,韩世忠自然也非常明白,在知道了自己没有能力保住岳飞,又没有能力带兵对抗宋朝之后,如果还选择去拼命,那么就显得有点傻了。即使是岳飞所带的岳家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领头的含冤而死。又能做些什么呢?
而在岳飞死后,韩世忠就被削了兵权,别说为岳飞报仇,自己要不是为人比较圆滑自己都活不了。好在韩世忠是个精明之人,他十分了解皇帝赵构,知道自己表现的越好越危险,所以他干脆就回家纵情酒色不问政事。而他的做法是成功的,不仅让自己活了下来,也让皇帝免除了对他的戒心。
最终韩世忠还是在家中郁郁而终,他是十分憋屈的,自己明明战绩累累,却因为战绩差点死了,自己兄弟含冤而死,自己却无能为力。看到这里,你是否理解了这件事。有的时候不是自己想不想,而是自己没有办法,面对绝对的权利,只能选择妥协。影子今天大胆做个假设,如果岳飞没死,赵构依旧让他带兵征讨金国,结局又会是怎么样呢?创作实艰难,喜欢请收藏,如果不介意,点赞别客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曹髦,曹魏第四位皇帝,他最后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