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包拯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据《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包拯声名远扬,世人皆知“包青天”
对于包拯,相信各位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作为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父母官,在他的审判下,使得无数的冤案得以真相大白。
据《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记载: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包拯一生为官清廉,且不附权贵,他官至开封府尹,授龙图阁直学士的荣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为官时,他公正严明刚直不阿,敢于同皇亲权贵斗争。
那三口铡刀,下可斩市斤恶徒,上可斩皇族高官,为无数的穷苦百姓申不平,所以民间称其为“包青天”。
宋朝清官众多,原因在于宋朝经济繁荣
作为宋朝著名的大臣,虽然包拯不是宋朝最大的官员,但是因为后世流传的他的故事,使得他成为了宋朝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同时他也是清廉刚正的代表。
其实,包括包拯在内,宋朝的清官实在不少。而他们为什么不贪污,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工资本来就很高。
在军事方面,宋朝的确是比较弱的,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宋朝的文化以及经济迎来了大发展。宋朝在当时的时代,绝对可以说是富的流油的。
后世有人估计,宋朝的GDP要占当时世界GDP总量的22%,此外也有说法是65%和80%的。总之,无论是哪一个,都足以看出宋朝的富庶。而国家富裕了,对于手底下的官员也是毫不吝啬。
包拯工资惊人,根本没有贪的必要
那么,宋朝的官员的工资与福利到底有多少呢?真相令人叹为观止。包括正禄、禄栗、职钱、春冬服,还有从人衣粮、茶水钱、厨料钱、以及牲畜饲料等等。官员的衣食住行,甚至是家眷侍从的花费,几乎都是由国家报销的。
就拿包拯举例,包拯坐到了开封府一把手的职位,除此之外他还有些其他的职位,包括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以及权知开封府事。
而据宋仁宗时期的《嘉佑禄令》记载,龙图阁直学士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656贯,绫10匹,绢34匹,罗2匹以及棉100两。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9200贯(公使钱18000贯,添支钱1200贯),粮360石(米、麦各一半),柴禾240捆以及干草480捆。
还因为保证是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因此朝廷还划给他良田2000亩!别的不说,这2000亩良田就够包拯一生无忧了,不仅如此,这些田地包拯可以自行耕种,也可以出租,而且还并不需要缴纳钱粮。
这些零零种种的加起来,包拯的年收入一共有: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外加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以及480捆干草,还有加上他那2000亩良田的收入,这比有些州一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而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就相当于现在的250元,将这些换算成今日的人民币,计算下来包拯的年薪达到了惊人的1300多万人民币!
年收入上千万,而且包拯还不是最高长官。如此丰厚的薪资,在加上古代并没有现在那么方便,真的是有钱没地花,因此当时会贪污的人的确很少。
“高薪养廉”起大作用,但却仍有弊端
由此可见,清官的出现,不仅只是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高薪养廉”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有这样的国力,这也难怪宋朝君臣能够面不改色的同意北方的和议赔款条约了,每年都给他们送去数额庞大的钱财了。
这是因为这笔钱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情,还不如和平来的好,所以臣子们都没有了主战的心思,一心求和,最终被步步紧逼而丢了江山。
虽然说,高薪使得包拯没有必要贪,但是他为国为民的举动,也充分的说明了他是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父母官,相信即便在没有如此丰厚的薪资下,他也依然能够保持本心,做好自己为官的本分。
因此,我们也没用必要因此而对包拯有什么改观,他的事迹,依然为人所称道。
在古代历史上,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位皇帝统治下,官吏的贪污腐败问题始终都普遍存在。也正因为贪官的盛行,使得与之相反的清官更深入人心,名垂千古。
说起清官,人们印象中都是两袖清风、食不果腹,生活比穷苦百姓还要惨。但是真实情况都是这样吗?有些朝代也许是,比如明朝的于谦,被抄家的时候家徒四壁,抄家的官员无不肃然起敬。
但是如果你在宋朝当官,情况就截然不同了。拿我们最熟悉的包拯包青天来说吧!
包拯为官清廉,不附权贵,官至开封府尹,授龙图阁直学士的荣誉,可以说是位极人臣。而且他公正严明,刚直不阿,敢于同皇亲权贵斗争。三口铡刀下可斩市斤恶徒,上可斩皇族高官,为无数的穷苦百姓申不平,所以民间称其“包青天”。
包拯可以说是清官的代表,但包拯的真实生活却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清官那样穷困潦倒。既然包拯不贪污,那么收入是从哪来的呢?包拯的收入来源于他的为官俸禄。
官职的不同,俸禄的高低自然也不相同,我们就看看包拯坐镇开封府时的收入。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同时身兼三个官职,分别是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据宋仁宗时期的《嘉佑禄令》记载,龙图阁直学士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656贯,绫10匹,绢34匹,罗2匹,棉100两。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每年的俸禄是:铜钱19200贯(公使钱18000贯,添支钱1200贯),粮360石(米、麦各一半),柴禾240捆,干草480捆。
除此之外,包拯还分到朝廷无偿划拨的耕地两千亩,而且允许收租,不缴国税。按每年收租一石米算,一年就是2000石。
最后我们算算包拯一年的总收入。实物收入按照当时的物价换算成钱大概是1000贯,再加上现金收入20856贯,总收入是铜钱21856贯,比有些州一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250元,计算下来包拯的年薪达到了惊人的1300多万人民币。
由此可见,清官的出现,不仅在于官员本身,宋朝的这种“高薪养廉”的制度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宋朝给官员发高薪,在盛世可以,一旦国力衰退,再遇上天灾战乱,政府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就会加重百姓的赋役,激化矛盾,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我们都心知肚明,从过去到现在,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始终都存在。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尊重那些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人。也正因为与贪官的对比,那些历史上的清官才会更加的深入人心,为我们所记住。
相信我们大家心中最典型的一个清官就是包拯。在历史上,包拯是一个清廉的官员,而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敢于同皇权富贵之人斗争,也不对市井小民徇私舞弊,在宋朝的京师之地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包青天?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他为官执法严明,和阎罗一样。
在我们后世则是将他的形象神化了,因为民间传包拯为黑面,而神话中的奎星又以黑面形象出现,所以人们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也称他为包青天。
或许我们都听说过包公断案的故事,因为他公正无私,我们可能会认为他的俸禄不像其他官员那么多。毕竟我们大家心中清官的形象都是那种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生活状况甚至还不如寻常的百姓。如果大家真的这样想,那可就错了!
要知道宋朝是经济最发达的时代,宋朝官员日子过得也是最舒坦的,而且包拯还属于高官,在他任职开封府尹的时候,同时还身兼其它三个官职,分别是权知开封府事、尚书省右司郎中和龙图阁直学士,可以说在宋朝这样的官职,是很高的荣誉了。
宋代《嘉佑禄令》记载了包拯所任职的龙图阁直学士每年的俸禄是多少,其中有铜钱1656贯,不仅有铜钱,还有其他生活用品,例如绫10匹,绢34匹,罗2匹和棉100两。
在《宋史?职官志》记载了包拯做开封府尹的每年的俸禄是:铜钱大约是19200贯,180石米,180石麦,240捆柴禾和干草480捆。
如果将他的俸禄都换算成铜钱,那么大约是,22000贯铜钱,古代一贯钱就是一两白银,1000文钱,22000两白银,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数目,我们看电视剧就知道古代去饭店吃顿饭就几文钱,二两银子都够开个小本生意的本钱了。
以大米为参照物,包拯的年薪可以折合成人民币就是一千三百多万元,妥妥的年薪千万。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权威,也不精准,毕竟生产力、物价水平和通胀都时刻在变,纵横是历史爱好者,不是经济学家,只是参考前人的数据,大概的数值。
不过就算计算白银的价值,这也一笔不小的数目,22000两白银,白银克价7元左右,虽然古代的?两?不同于今天的?两?,古人一斤等于16两,大概是31克,这么算大概是480万,古代的银子含量肯定低,价值低一些,重量换算可能也有误差,不过怎么看都是高收入人群了。
俸禄高也不是包拯的个人现象,北宋官员都很富裕,要知道宋代官员的工资是古代最高的了,宋代百官的俸禄在历朝历代中最好。
在北魏,官员是真惨,为什么惨呢,因为北魏创建之初,制订了好多制度,其中一个制度就是官员没有俸禄。
明朝政府则实行?薄俸?制度,可以说,明代官员的工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了,而各个官员又需要钱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因此明代这样的制度引起了大量官员腐败的现象。
这样来看,宋代的官员还是很幸福的,仅仅依靠自己的工资就可以养活一家人,甚至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