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高平陵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高平陵之变是三国后期最重要的事件,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一族最终篡位成功。而在这次政变中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参与了此事,其中司马孚和司马师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高平陵之变前夕,司马师担任的职务是中护军。中护军是三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官职,不仅控制着禁军中的护军营,还能监管低级武官。魏蜀吴三国中担任过这个职务的有赵云、陈到、李严、费祎、周瑜、蒋济、夏侯玄、司马师等人,都是朝中重臣。
当然,对于司马懿来说,在政变中司马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手中的护军营。要政变就要有军队,司马懿虽然私养死士三千,但是这毕竟不是正规军,战斗力有限,如何控制洛阳的禁军才是政变成功最重要的环节。
此前因为曹爽排挤,禁军大部都是在曹爽的兄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的控制之下。司马懿借着曹爽兄弟几人不在洛阳,前往高平陵的机会请出了曾经执掌禁军多年的蒋济去夺取禁军军权。
蒋济在禁军中任职多年,有很多旧部在禁军中任职,加上司马师的帮助,就可以控制住禁军。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司马懿举事前可以瞒着司马昭,防止他沉不住气路出马脚,但是却和司马师商量了行动时的每一个细节。
司马师也没有让他爹失望,在集结部队时,司马师本人神态镇定,手下士兵阵型整齐,士气高昂。事变时他和蒋济及时控制了禁军,奠定了胜利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而司马孚当时任尚书令,也是朝中重臣。司马孚在政变当天戎装出场,和其他朝中大臣一起稳定朝堂秩序,帮助司马懿控制局势。
相比之下司马昭要弱一点,听到司马懿说要造反后就没睡好觉,因此在政变中主要充当一些辅助角色。
616位粉丝
司马懿这个人其实也是比较谨慎的一个人。他做事情习惯性的思前想后,他会考虑周全。像这么大的事情,政变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从他私底下的步数也可以知道,他这是多年的筹划,所以在多年筹划的情况下他会做到尽善尽美。
而且司马懿他之前可能并不想发动政变。当他晚年的时候,他发现这个皇帝曹爽当时是手握兵权,但是已经丧失了进取之心。而且生活极度的奢华腐化。这样的一个领导者不能带领大家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且在那个时间曹爽他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战略眼光。每天除了吃喝玩乐,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干,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糊涂虫。
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没有司马懿的政变,司马懿的子孙后代或者是司马懿培植的势力。重大以后肯定也会推翻曹爽的领导。这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在他老年时候他还想着为后代最后再做一件事情。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下定决心他要政变。高平陵政变之后的两年,司马懿就在洛阳病死,享年73岁。其实作为这个年纪的人,他不去做这件事情也是可以的。但是当时的曹爽,实在是难堪大用。未来如果把所有的政权这些东西放在曹爽的手里,那只有一个亡国的结果。
司马懿不想他这么多年努力付诸于流水。司马懿从他年轻时候就一直是一个有雄韬伟略伟大想法的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人,他其实接受不了,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编辑于 2019-10-02
查看全部9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qq同步助手,官方版!
qq同步助手,帮你一键同步通讯录,相册等信息,换机无忧!点击立即下载!
广告2020-10-02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为什么就没有人带兵对他进行反抗?
司马懿靠得3000死士成功发动高陵政变,司马懿只有区区3000人为什么没有其他的人来反抗司马懿?原因很简单司马懿不是篡位,而是清君侧。 当时的曹爽也确实是一个比较无能的人,在他的辅政期间,可以说是没有干过什么有作用的事情,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排挤司马懿了。 当时曹爽无论是对吴国还是对蜀国的战争,都是战败居多,这也让魏军的损失很大,让他在魏国很不得人心,而这个司马懿的高陵政变可以说是得到了郭太后和很多的大臣的支持。再加上这时的曹爽也投降了,也就没有人和没有必要来反抗司马懿了。 司马懿和曹爽两人一开始还相处得不错,司马懿在外领兵作战,曹爽独霸朝廷,然后曹爽也是控制着整个朝廷。他发动过改革,阉割了很多的贵族的利益。 还有一个改革就是修改法令,皇帝想改法令都得询问群臣的意见,而这时的曹爽可以说是把几乎的所有的朝臣的得罪了。就在曹爽陪同曹芳去高陵魏明帝之墓的时候,装疯卖傻了很久的司马懿突然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整个洛阳。 还有在政变的时候,曹爽的意思不够明确,他一开始是没有反对司马懿,反而是投向了司马懿,这也使得没有得到曹爽命令的夏侯玄不敢擅自攻打司马懿。还有就是夏侯玄是以大局为重的,夏侯玄的叔叔曾经就劝说他归降蜀国,但是他没有原因,而且夏侯玄自己也不想背负叛变,逃兵的骂名。
3赞·285浏览2019-08-09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套用一句足球解说词就是:留给司马懿的时间不多了。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1岁,机会错过不会再有。而从他夺权之后的行为来看,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子孙篡魏清障铺路。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焦急中耐心等来的一个绝佳机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此次行动应该酝酿了很久,至少在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时候就有了定夺——3000死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招募、训练、隐匿、运作绝非朝夕之功。司马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他在曹爽集团的排挤下正在失去权力。而他失去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子孙不能承继大业。 曹爽与司马懿最初并无冲突,还拿他当爹一样供着——“恒父事之,不敢转行”。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手段,不一定出自真心,但他对司马懿也的确没有明显抑制。曹?蓖泄率彼韭碥彩翘?荆?挥小奥忌惺槭隆钡男姓?权。少帝曹芳继位后其职务变更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绝对的实力派。曹爽是曹?蓖泄碌牡谝桓ǔ迹?耸辈芊疾?岁,司马懿的任命肯定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不反对即是说明戒心不大。 后来曹爽想掌控尚书台,不想再让司马懿录尚书事,便奏请天子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这里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曹爽建议的职务是大司马而不是后来任命的太傅。大司马位高权重,此前历任该职的是曹仁、曹休以及曹爽他爹曹真,都是曹魏的宗亲股肱,不应视为排斥。至于大司马为何又成了皇帝的老师太傅,《晋书》中有明确交代,即“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也就是朝臣们都认为大司马是个累人的活,出于关怀才建议60出头的司马懿出任太傅的,不是曹爽的个人行为。 曹爽此举的目的,是打算任用何晏、邓?、丁谧等人进行后世称为“正始改制”的行政改革。也正是这项改革危害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正始改制”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厉行节俭不用说,司马懿也没反对的理由,取消州、郡、县行政体系中郡一级设置的简政政策也没来得及实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何晏主持的选举,也就是改革九品中正制用人上的弊端,限制“中正”对人事的过多干涉,将权力集中到尚书台。中正多由世家大族掌控,其代表和代言人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排挤对象。司马懿权力边缘化,于是在家装病等待奋力一博。 曹爽其实没打算杀司马懿,毕竟他没了实权,只要老老实实就行。司马懿装病后就更没必要了,他没采取任何监视措施就是证明——期间只让李胜探听过一次虚实,还找了个履新辞行的正当理由。司马懿就没那么客气了,曹爽弃权后即被软禁,监视可谓密不透风。而司马懿最终食言,将曹爽兄弟以及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夷灭三族、斩草除根,就完全是为子孙铺路的态势了。
2赞·64浏览2018-01-30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三千死士是从何而来,结局又如何?
高平陵政变是一个转折点,是司马懿隐忍多年的全力一击,也是最后一击,从此之后曹魏江山就改姓司马了,那他发动政变的关键力量三千死士从哪来的呢,答案很简单:自己花钱养的。 古时候每个朝代都有豢养死士这种说法,一般都是帝王养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不用说让人给你卖命,所以皇家养着这些人以备后患,因为他们是高度忠诚的,没有思想,仿佛就是个只会打架的尸体,按照主人的吩咐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自杀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视里那些一被抓住就吞药自尽的勇士,他们就是死士。 那司马懿是怎么在曹家眼皮子底下豢养自己的力量的呢,毕竟那时候豢养死士是死罪,司马懿也一直装疯装病的不让人看出他的野心,据史料上记载应该是司马懿的儿子们养的,儿子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是个人物,上阵父子兵,司马家族在军队里也有不少崇拜者,愿意为司马家族做敢死队,所以他们就暗地里汇集了这些人,安排在暗处训练,所以才能在发动政变的时候,三千死士突然出现,迅速占领洛阳,曹爽看到这场面,反抗都不想反抗,只能乖乖投降。 死士们除了去战斗,其余时间都是见不得光的,他们不像正规军队,可以大大方方走在阳光下,那这三千人后来怎样了呢,被司马懿杀人灭口了吗,我估计不会,好不容易养出来的精锐部队,估计还是安排在隐秘之处,等待继续为司马家族效力的机会吧!
153浏览2019-08-07
魏臣司马仲达,究竟为何要发动高平陵政变,是野心还是迫于无奈?
司马仲达之所以发生政变,其实是因为当时别人把他妻子杀死了,搞得他家破人亡,而且还一直找司马仲达的麻烦,最后逼得司马仲达发起了兵变,而司马仲达真正的实力也被逼迫出来了,最后的结局就是那些人都挂了。 在三国时期,有很多谋士,当然最出名的就是诸葛亮,但是还有一位谋士也是非常的厉害,他跟诸葛亮的才智不分上下,那就是司马懿,当时曹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认识了司马懿,于是就请人让司马懿来帐中谈谈,希望司马懿可以来帮助他,当时曹操虽然十分的强大,但是还没有办法震慑当时的三国,魏国蜀国之间的局势一直都不是很稳定,社会也是动荡不安的,而司马懿起初是不愿意冒险帮助曹操的,但是在巧合下跟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好朋友,当时的曹操一心收拢天下的人才,司马懿只好一直说自己生病来躲避曹操。 但是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被曹操知道了,司马懿也就不好再装病了,而且也是曹操儿子的朋友,所以决定帮助曹操了,后来有人跟曹操上报司马懿的眼神像鹰的眼睛,后来曹操也试探过一次,果然入别人所说的那样,后来曹操便有了杀心,后来曹操不敢用司马懿了,但是曹丕还是非常信任司马懿的,在后来曹丕上位宗亲开始找事,对司马懿下手, 都被司马懿给消灭了。 可是那些宗亲还是非要找死,找司马懿各种的麻烦,而司马懿当时根本无心朝堂的事情,可是自己的妻子被人害死,这下刺激到了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后来选择了兵变,也算是迫不得已。
93浏览2019-10-08
司马懿 为什么 公元249年 才 决定 发动 高平陵之变?
提到三国,我们都不陌生,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争霸,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的争霸史。与三国有关的书籍、游戏、影视作品不胜枚举,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广为流传。曹操于乱世之中崛起,一代枭雄,被许邵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然而,他创下的基业却毁在了司马懿手里,曹魏政权后期,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权力。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战争,灭掉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位,建立了西晋。司马懿反水后,曹操的追随者为什么会袖手旁观呢?只要他们有所行动,司马懿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掌握实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冷眼旁观、不管不顾呢?公元249年,曹芳在众多护卫的保护下,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前脚刚刚踏出洛阳,司马懿后脚就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集合了一批死士,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后来,他又拿下了武库和军营,掌握了曹爽的兵权,整个洛阳都被牢牢地掌握在司马懿手里。之后,他又向曹芳上书,阐明曹爽的罪证。曹爽作为曹芳身边的一名大将,掌握着军队,本不该畏惧,他完全可以率兵奋起抵抗,但他却选择了妥协。他主动投降后,被免去了官职,后来又被下狱处死,曹魏宗室也逐渐被清理殆尽。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疑惑,为什么曹操的追随者没有站出来呢?虽然曹操已经过世很多年了,但他的老部下很多都还健在。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曹操老部下为何不反抗?2个字揭露真相,这便是利益。 首先,曹爽重用与自己关系亲近之人,曹操的老部下虽说立下大功但却不受重视。曹爽重用自己的亲信,任由他们排挤老臣,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寒心。因此,司马懿发动政变时,这些人不仅不愿意站出来帮助,甚至还帮助司马懿夺取兵权,劝说曹爽投降。其次就是士族利益的影响。曹操掌权时,任人唯贤,任用了很多寒门学子,虽说得到了很多有才之人,但使得士族利益大大受损。曹操的老部下与士族或多或少都有些渊源,他们自然会与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站在一起,这场政变可以说是士族的一场联合反抗。此外,司马懿成功后,这些人还可以以得到大量的财宝和权力,何乐而不为呢? 大司农桓范曾提出让曹爽带兵去许昌,却遭到了曹爽的拒绝,如果他当时能听桓范的话,结局可能大不一样。在高平陵之变中,除去大司农桓范,其余的人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司马懿在同一战线上,正因如此,这场政变才会进行的如此顺利。笔者认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只是控制了洛阳,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当时的天下还是曹氏的天下,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却做出如此令人不齿的事情,实在无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伯温反对杨宪当丞相,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