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曹操偏爱郭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郭嘉很多网友都知道,其实有人说他比诸葛亮是还要厉害的,还有就是他如果不死的话,那诸葛亮是不敢出山的,所以这个事情看来也还是很有话说的,其实从曹操这边来看的话,曹操这边也是谋士众多的,但是他也还是非常的偏爱郭嘉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吧!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谋臣极多,荀彧、贾诩 、程昱、荀攸、董昭、刘晔、蒋济等等都是一时的人杰。然而,众所周知,曹操最为信任也是最喜欢的谋士还是英年早逝的郭嘉,那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对于《三国志》中郭嘉评价确实挺高,特别在其传中提到了攻取下邳、孙策之死、二袁内讧、兵贵神速这四件事,将郭嘉算无遗策、神通广大、料事如神的一面展现出来。然而,最让郭嘉走向神坛的还是本传中曹操所说的三句话:“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和“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三句话基本将郭嘉推向了三国谋士中顶尖级的水平,而且也一举奠定了曹操心目中首席谋臣,最完美谋臣的形象。《三国演义》更是将这三句话精炼为一句“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为什么郭嘉会得到曹操这么高的评价和这么重要的地位呢?
第一、郭嘉的到来,让曹操迎来了黄金时代
在刚刚起兵的时候,曹操并不顺利,一度连老巢都让人偷袭了。那时候他手下谋臣虽然多,但总没有能够一针见血说明问题的。直到郭嘉来了之后,曹操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黄金时代。接连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这让曹操进入了最为得意的时候。
然而,郭嘉死后,曹操又开始面临不顺,曾经打过多次败仗,连自己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死在军中。征讨东吴的赤壁之战失败后,这种情绪达到了顶点。曹操认为郭嘉在的话,断然不会让他吃亏。也有可能,这是一种运气,但这种运气和某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让曹操也变得迷信起来。
第二,郭嘉确实有一定能力,特别是情报收集能力。
在当时,信息比较闭塞,情报工作就更为重要了。很多所谓未卜先知的事情,后来证明都是在情报战上下足了功夫。郭嘉连江东孙策的性格、矛盾都了然如胸,算到他必然会因为轻车简行而被刺客杀死,说明他的情报网真的很广。曹操到后期也确实需要他的有力支撑。
我们都知道在三国时期要属曹操军师最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郭嘉为人风流倜傥,所以很受大众们的欢迎,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郭嘉就成了我们喜欢的谋士,并且也慢慢成为了曹操手下头号谋士。可以说在曹操部下中那么多的谋士当中,最喜欢的就是郭嘉。
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最讲究的就是相识相知,拥有一个知己简直是人生一大幸事,所谓的知己其实就是在心灵上有一种共鸣。郭嘉就是曹操唯一的知己,二人志趣相投互为知己,所以曹操对郭嘉非常的宠爱。郭嘉确实是有本事的人才,而曹操也是人中豪杰,自然而然的曹操和郭嘉之间的情谊就加深了。
?我们都知道要属军师最多的一个就是曹操了,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郭嘉为人风流倜傥,很受大众们的欢迎,于是在不知不觉中郭嘉就成了我们喜欢的谋士,并且也慢慢成为了曹操手下头号谋士。可以说在曹操部下中那么多的但郭嘉也具备所有马屁精的优点,让曹操觉得很舒服,谈不上最喜欢,可能是个心理学专家,但却是典型的有想法没办法,没有一场战役是郭嘉统兵作战的,只是一个参谋型人才。而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有想法还有办法,所以郭参谋与周总司令以及诸葛总理兼军委主席比,实在差了两个档次。郭嘉放浪形骸,洒脱不羁,感觉与曹老板相性很合,又忠心耿耿,会拍马屁。
郭嘉最受曹操喜欢的原因也就是最像曹操。来看郭嘉,有神机妙算,还有几次大出风头技惊四座的表现,生活作风不检点,可这说起来可还跟曹操还有点异曲同工。最主要是郭嘉有过人的本事还不自傲,这才是曹操那么喜欢他的原因吧。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荀彧、荀攸、程昱、贾诩个个都不会比郭嘉差,但曹操为何对郭嘉特别偏爱?每逢征战,必选郭嘉随军?讨论这个问题虽然是史学家的事情,但是为了澄清一些问题,还是值得讨论的。我个人觉得他们的感情并非真的有什么断背情节(即使有,也是次要因素),而是性格相投而产生的君臣之谊,他们是完美拍档!(perfect partner)
我认为,曹操偏爱郭嘉,主要是郭嘉和曹操性格等方面的“合拍”。
* 性情相近,两者皆“潇洒率性,不墨守陈规”。 “相似相容”,人其实都喜欢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曹操少时也是好“游侠”,而郭嘉也是经常不守规矩,随性而至。)
* 智谋相近,两者皆聪明机警,谋略深远。 两者智商不消说,而谋略和决断力郭嘉还在曹操之上。(曹操的智谋不消说,奸臣之所以奸,就是因为聪明;郭嘉的征吕布、袭辽东、以及曹操大的战略方针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智谋绝对不下诸葛亮)
* 决策力互补。曹操是个性格多面的人,因为本质也是个犹豫的人。 但是,每当曹操犹豫不决的时候,郭嘉便会选择方案的基本原则供曹操决断,而曹操按照郭嘉的原则评估之后就能立即做出事后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贾诩虽聪明,但过于圆滑,把自己保护得很好,和曹操难免有距离感;而荀彧、荀攸、程昱虽聪明,但因性格不合曹操,曹操不知其底,不敢过分信任。在功高时更是容易引起曹操内心的嫉妒和不安。(荀彧的悲惨下场可见。)
三国演义中,曹操回到南郡后“哭郭嘉”,有人说是为了令其他谋士羞愧。但我却站在另一派观点一方:我觉得这是曹操的真诚情感流露。赤壁大败,曹操总结的宏观失败原因之一是:没有郭嘉。
程昱和贾诩在赤壁之前曾劝诫曹操,如果曹操听从了他们的计谋,则不会有赤壁大败。但曹操没有听从。因为比起程昱和贾诩,曹操更相信自己,那时骄傲的他只会凭借手上的优势和他们暗中“斗智较劲”:你们提出来的建议都是小问题,我有这么多的优势难道就不能克服这些小问题吗?换作他人,在节节胜利的气氛和绝对的军事优势的氛围下,再聪明的人都未必能保持理智。
但是同样的问题,如果是郭嘉提出来,曹操或许就会听从。因为曹操对郭嘉十几年的共事的默契和友谊,他看得透郭嘉。曹操的信任可以说是百分百的。郭嘉觉得不能做的事情,曹操即使觉得心里想做,也会选择信任郭嘉而不去做。
综上所述,我觉得郭嘉和曹操,更多的是君臣之间的友谊,是惺惺相惜,是共事的默契。至于类似断背的说法,或许大家现在可以一笑了之了吧!作者:路宛兮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4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