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武则天年号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年号其实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年号这一说法始于汉武帝刘彻,在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儿乎都有自己的年号。有的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有的一生要用上十几甚至几十个,比如武则天公元690年改唐为周,到公元705年去世,在位15年,就用了15个年号,平均一年改换一次。
正式称帝前,临朝称制时用过3个年号,高宗时,武则天就14次改元,前后加起来,共更换年号32次,其数量之多,是历代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那么,武则天为何如此频繁地更换年号呢?撇开高宗时的14个年号不谈,我们就武则天亲自更换的18个年号来看看这位一代女皇的心路历程。
武则天临朝称制第一年起的第一个年号是"光宅"。
临朝,就是上朝处理政事;所谓称制,就是自称为"朕",以皇帝制诏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是太后代君执政的合法形式。
"光宅"这个年号给人的感觉并不大气,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尚书·尧典》里有一个序,是说"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西晋才子左思的《魏都赋》里面,则有"暨圣武之龙飞,肇受命而光宅"之句。
"光宅"的意思,是指"使所居住的地方光彩熠熠"。《尧典》里说的是尧禅位的事,而《魏都赋》说的那个"圣武"是指"魏太祖武皇帝"曹操。看到这个词的渊源,就可以窥见武则天想当皇帝的念头,在此时已经相当明确了。
但是这个年号武则天用了三个多月,就废掉了。
在她做皇帝的第四年里,重新修订了姓氏目录,把武姓列为第一等,彰显身份的高贵。
可这样的做法是没有人信服的, 找来找去,找到了"周"这个姓氏,不过显得很牵强。据她说武姓的祖宗是周平王的小儿子,有这么一个说法,周平王小儿子出生的时候,手上有纹路,是一个"武"字,所以武姓就是周姓,说起来,关系并不大。
后来从武则天改国号就可以看出她这样做的用意,她内心深处并不认为女性是柔弱的,是可以和男人一样干成一番大事业的。
当时还是唐朝,为了凸显自己的才能,经过思想上的挣扎,最后决定建立新的朝代,周朝。
在那个处处弥漫着男权主义的社会里,女性称帝势必遭到李唐宗室朝臣的强烈反对,武则天不得不为武周的前途担忧,频繁更换年号正是武则天在政坛上与李唐宗室朝臣、封建势力较量迂回锋转的过程。
虽然年号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它们在武周政坛上无不显示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号是指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 -”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
武则天用太后名义临朝时期起了4个年号,在自己称帝以后又起了13个年号。可能是武则天对自己所起的年号都不太满意,所以在出现一些事件的时候就会想到来改年号,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想法和希望。
一、改年号表达出了武则天内心的真实想法
武则天在掌控朝政以后所改的第一个年号是“光宅”。可能“光宅”这个年号在我们看来都特别的匪夷所思,光宅这个年号让我想起来了一种日本的香水“三宅一生”,显然武则天是名副其实的古代人,她肯定是因为其他原因才选择“光宅”作为年号的。
根据一些学者的推测,“光宅”是武则天在表达自己想当皇帝的念头,因为“光宅”有一个很早时期的典故,说的是尧禅位的事。由此可见武则天内心是渴望和憧憬着当皇帝的。后来武则天又换了“垂拱”和“永昌”这个两个年号,可惜的是这两个年号武则天都不太满意。
二、武则天换年号成为了一种习惯
可能是因为武则天换年号上瘾了吧,再改了年号为永昌之后,武则天又觉得永昌这个年号不太好。因为永昌永远的两个太阳不就相当于永远有两位皇帝吗?所以武则天她又产生了其他的想法,武武则天又把永昌改年号为“载初”。
后来武则天改年号为载初以后,又觉得载初为年号不好,陆陆续续又改了很多,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最后用的一个年号叫做“长安”。
但武则天的统治并没有像她的年号一样“长安”。武则天在改年号为长安以后。没有过多长时间就被迫放出权力,还皇位于李氏家族了。
中国历代王朝自明清后都是一世一元制,经常改年号意味着皇帝换得勤。例如明仁宗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登基,次年改年号为洪熙,洪熙元年5月驾崩,次年他的儿子朱瞻基又改年号为宣德。再比如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年号为正统,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年号为景泰,后英宗复位,又改元天顺。
年号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如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晋文公多少年,秦襄王多少年来纪年,汉景帝在位的时候是以其中某一年为元年纪年,所以就有了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在这种纪年法上进行改革发明了年号来区分前后改元纪年。
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细数明清以前,皇帝在位期改年号的不多。汉元帝时,为了纪念边关无战事,改年号为“竟宁”,汉灵帝时,为了庆祝平定黄巾起义,改年号为“中平”。唐高宗时,武后的儿子李显出生,改年号为“显庆”。
而皇帝在位期间经常改年号的更少,汉武帝作为年号的创始者,在位时一共有11个年号;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热衷改年号,称帝15年,用了13个年号。
汉武帝改年号二三事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今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要说历史上哪个皇帝最自信,非汉武帝莫属,从他的年号上可以窥见一二。汉武帝在位时一共有11个年号,分别是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每个年号都有它背后的意义所在。《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汉武帝改年号无非就是天降祥瑞了,喜庆,改!天灾大旱了,祈求雨水,改!业绩做得不错,奖励下自己,改!总而言之,年号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可不是闹着玩的。
记录生活
影视剧中的武则天
如果说,汉武帝改年号立意高,那么武则天改年号更随性,更接地气。“天授”,武则天称帝的第一个年号,可能是有些心虚吧,所以用这个年号表明皇权天授,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天授三年(692)三月,五天竺国一齐遣使朝贡,武则天极为高兴,感觉一切都如她所愿,称心如意,于是改元“如意”;生病康复了,心情好了,于是改元“久视”,这里猜测是得了白内障之类的眼疾,想必一定被折磨得不清,不然也不必改年号来纪念;最有意思的是“大足”这个年号,来自民间一个传说。公元701年,民间谣传有天神降世,并留下巨大的足印。于是武则天立即改元为“大足”。
结语:皇帝想改年号,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谁让人家是皇帝呢,天下都是他说了算。另一方面,在古代,一般改年号也意味着大赦天下,这对政权的稳固也是极其重要的。
武则天参与大唐朝政是公元655年,从她被立为皇后开始的。她假手性格懦弱、体弱多病的唐高宗,开始在枕边上左右政局,事实上逐渐造成了“政归中宫”的局面。
到公元664年(唐麟德元年),善于应变的武则天在政治斗争中使唐高宗不仅没能废掉自己的皇后之位,并且反而抓住了高宗的把柄,从而牢牢握住了朝政大权,开始垂帘听政,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
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唐高宗重病在身,以致于头晕目眩,到了目不能视的程度。这期间朝廷所有的军国大事,均由武则天以高宗的名义代为处理,武则天便自然成了高宗皇帝的全权代表了。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从此李唐江山成了武周天下。从这一天起到公元705年,武则天称帝16年,开始亲自执政。
因此,尽管武则天是从公元690年开始当皇帝的,但她实际执政却应从“政归中宫”的公元659年算起,就是说武则天执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公元690年重阳节,在神都洛阳金碧辉煌的万象神宫前,是万头攒动、人潮汹涌、仪仗如林。这一天,大周女皇帝的登基典礼,也是武周的开国大典将在这里举行。
气宇轩昂的圣母神皇武则天,前呼后拥的出现在装饰的极为富丽堂皇的则天门楼上。
当武则天宣布顺应天意民心建立大周国时,门楼上“呼喇”一声,一面绣着“周”字形的红色旗帜迎风展开,十分引人注目;楼下,上千名手挥绫罗彩带的舞伎在舒缓柔曼的音乐声中边舞边跳,不一会儿,一个巨大的“周”字赫然出现在万象神宫前的广场上,场面是如此的壮观震撼。
站在高耸则天门楼上的武则天,望着楼下广场上巨大的“周”字,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言归正传,武则天为什么对“周”字有着这么浓厚的兴趣呢?这里面还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传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不久,就被入侵的犬戎所杀,京城镐京也遭到了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仓惶出逃,后来在河南南阳即位,不久后迁到洛阳,史称为东周。
这个宜臼就是东周的第一个皇帝周平王,周平王的小儿子姬武出生后手掌纹路呈现出“武”字形状,于是他的后代就用“武”作为自己的姓氏。
聪明绝顶的武则天知道自己公开称帝,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武则天出身寒微、门第低下,在当时的 社会 风气又非常讲究这一点的情况下,她的出身门第便是反对者的一个重要攻击目标。
大家都知道的两句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就是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家和谢家。
这两个姓在当时属于极有名望的两个大姓,公侯将相十有七八都出自这两姓。到了隋唐时,名门世族虽屡受打击,但姓氏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这种印象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武则天当然深谙此理,于是故技重演,她抓住这个周平王小儿子那则子虚乌有,并且无法考证的传说不放,煞有介事的推算出自己是周家的第40代子孙。同时,又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周平王的小儿子姬武为睿祖康皇帝,追封自己的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
这么一来,武则天就俨然成了周家正宗的后代,由她当皇帝,就似乎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了。
因此,武则天之所以用心良苦的将国号定为“周”,其奥妙正在这里。
唐代的长安城,是在隋朝首都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不仅有高大的城墙、雄伟的城门,以及宽阔的街道、整齐的坊市,还有壮美的宫殿皇苑、宗庙社稷和众多的庵堂寺观等等建筑。当时长安城的人口已近百万,所以它也是闻名世界的第一大城市。
那么,武则天称帝时,放着现成的长安城不用,却改洛阳为“神都”,并以此做为大周帝国的首都,使久负盛名的长安城降到了陪都的地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武则天之所以要把洛阳做为首都,是因为长安曾经发生过几次灾荒,而洛阳靠近洛河,有水路可通南方各省,遇到灾年时可以陆路、水路一齐上,及时将粮食运到都城来,不至于发生缺粮断炊之上虞。
也有人认为: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曾入感业寺为尼,这是她最感到耻辱的一段生活,为了尽量减少对那段难堪而痛苦生活的回忆,武则天才放弃了长安,以洛阳为都。
还有一种说法,虽不太流行,但也不无道理:说是武则天当年为了和王皇后争夺皇后之位,曾将自己心爱的大女儿亲手掐死,虽然武则天后来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后,但却为此事常常感到难过与内疚。为了避免触景生情,武则天才不惜大兴土木在洛阳建都。
除了以上三种说法外,还有一个恐怖的传说:武则天在杀王皇后和萧淑妃时,萧淑妃曾咬牙切齿的诅咒武则天,祈愿武则天来生转世为鼠,她转世为猫,将永远咬住武则天的喉咙不放,让其痛苦一生。
武则天的确属相为鼠,后来她常常做恶梦,梦见萧淑妃披头散发像一个凶鬼,又像一只恶猫来找她报仇,搅得武则天一天天胆战心惊、难以安眠。以至于武则天不得不下令,严禁宫中养猫。说正是出于这种恐惧的心理,武则天才无可奈何的躲开长安,另择新都。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洛阳曾经是东周王朝的建都之地,而武则天又以周为国号,并生拉硬扯的把自己说成是周王室的后代,以求得名正言顺当皇帝。将都城迁至洛阳,有利于平稳实现从唐到周的过渡。
应该说,武则天放弃长安以洛阳为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武则天作为中国古代一位比较成功的政治家,在选择新都上,真可谓是费尽心机;其用心之良苦,手法之高明,审时度势之精微细致,所做所为之谨慎小心,由此也可见一斑。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 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
历史 上自汉武帝刘彻开始使用年号起,到最后一个皇帝宣统为止,无论是正统的封建王朝,还是割剧一方的所谓“僭窃”政权,除个别者之外,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
这其中所不同的是,有的皇帝一生只用了一个年号,有的皇帝则用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年号。比如,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就用了11个年号,明、清两代的皇帝一般都是一个年号。
但武则天从公元690年改唐为周,到公元705年去世,在位16年竟用了15个年号;加上她正式称帝前,临朝称制时用过的3个年号,共用了18个年号。
而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又14次改元,这样合起来前后共更换年号32次,其数量之多,是历代帝王所望尘莫及的。
由此可见,不断更换年号,确实是武则天的一个特别嗜好。武则天为什么会产生这么一种奇怪的心理呢?撇开唐高宗时的14个年号不谈,我们仅就对武则天亲自更换的18个年号做一番探讨,就能窥知这其中的奥妙。
公元684年,唐高宗撒手归天,临终遗诏曰“有军国大事不决者,兼听天后进止”。从此,武则天有了这把尚方宝剑更是如虎添翼,开始任所欲为起来。
唐中宗李显在龙座上尚未坐稳,武则天就找了一个借口把中宗赶下台,改立睿宗,并宣布年号为“文明”。时隔仅仅8个月,武则天又别出心裁更换了部分官署的名称,改旗帜为金色,换年号为“光宅”。
第二年,在平定了徐敬业的扬州之乱后,武则天又大赦天下,并颁布了一种新刑法《垂拱格》,于是就更换年号为“垂拱”。四年之后,武则天侄儿武承嗣为了讨武则天欢心,进献了一块所谓的“瑞石”,石上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武则天便又换年号为“永昌”。相隔数月后,又改夏历为周历,再换年号为“载初”。
公元690年9月9日,武则天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改国号为周。由于在此之前大臣薛怀义与僧人法明伪托武则天为弥勒佛转生,所以换年号为“天授”。
天授三年4月,为了进一步表示对佛的尊重,武则天下令禁止屠杀生灵,并改元为“如意”。这一年后期,已经73岁的武则天却新长了二颗牙齿,于是又改元为“长寿”。
到了公元694年,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建起明堂铸成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又加号自己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为了纪念这两件事,又改元为“延载”。不出一年,武则天又在自己的尊号前加上了“慈氏”两个字,便更换年号为“证圣”。
后来一场大火将明堂烧成灰烬,天枢顶上的金凤凰也被烧成了铁水。武则天内心十分惊恐,以为是上天在惩罚她,于是便去掉了尊号前的“慈氏越古”四个字。到了9月,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礼祀社稷,改尊号为“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改元为“天册万岁”。
公元696年,武则天祭封中岳嵩山之神,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同年,新建明堂落成,改名字为通天宫,改元为“万岁通天”。次年,因平息了契丹族李尽忠的叛乱,改元为“神功”。
公元698年,又改年号为“圣历”。隔了不到二年,武则天生了一场大病,后来痊愈又大赦天下,改元为“久视”。
公元699年,一伙知道武则天崇尚佛教的囚徒在司刑寺里伪造了一个五尺多长的大脚印,说是有一位圣佛告诉他们一句话:“尔等蒙冤,明日将赦”,说完后就隐身不见了。武则天听闻后不仅相信了,还释放了这一伙囚徒,并因此改年号为“大足”。
这一年的10月,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还师京城长安,并举行了许多祭祀活动,同时改元为“长安”。这个“长安”年号是所有年号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但也只有4年而已。
列举了武则天更换的这么多年号,大家是不是都看累了?但是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武则天不断更换年号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武则天以女性称帝而改唐为周,势必遭到李唐宗室朝臣的顽固抵抗,她不得不为武周政权的命运而时时担惊受怕,频繁改元正是武则天焦虑不安心情的一种反映。
我们从年号的由来和选用的字眼上也能看出,武则天用过的年号除了纪事(如、神功)和纪物(如、天册万岁)之外,更多的则含有祈求上苍和神佛保佑的含义。但年号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本身与王朝的荣衰兴替毫无关系。
总之,武则天煞费苦心的连接更换年号,与她希望国运昌盛、政权万世长存的本意丝毫无补。同时,这也透露出武则天对文字具有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崇拜。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67岁时,在神都洛阳则天楼上宣布改唐为周,自称为“圣神皇帝”,改元为“天授”,并将儿子唐中宗李显降为皇嗣,赐姓武氏。从此,“武周”取代了“李唐。”
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她由参政、辅政到执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政治目标。
武则天改唐为周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为了显姓氏,掌根本。据史书记载:“武氏出自姬姓。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所以,武则天也以周氏后裔自居。
唐显庆初年,唐高宗曾封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为周国公。因此,以“周”为国号,显然有尊崇和显示根本的含意。
二是表示要效法古时盛业,从而创造新的奇迹的意思。
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唐代人看来唯有周、汉而已,而唐太宗治世推崇汉法。但武则天却对此颇不以为然,她向来坚持应该继承周朝的观点,所以以“大周”为号,这也是为了表明自己承周律、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已经82岁了。这一年的正月22日,张柬之等人发动了政变,带兵直袭武则天居住的迎仙宫,斩杀了武则天身边的男宠“面首”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恢复了李氏的宗庙、社稷,而武氏的宗庙事实上已被废弃,“大周”实际上已宣告结束了。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认为继续保留帝号是有害无益的。而去帝号称皇后显得与李氏亲近,留帝号则会增加李氏子孙对武氏的敌意。因此,武则天遗旨取消帝号,并以皇后的身份“附庙”、“归陵”。
武则天改唐为周、后又复周为唐,这正是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的明智之处。从公元655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来,她在政坛上活跃了大约半个世纪,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很善于审时度势。
不得不说,武则天以卓越的政治斗争艺术,在武周与李唐之间建立了必要而适度的关系,从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创造了奇迹。同时,武则天杰出的政治家形象,也没有因改朝换代而受到大的损害。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2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