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禅重用黄皓为什么会受人诟病,刘禅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众妙之门 2023-06-17 07:45:46

刘禅重用黄皓为什么会受人诟病,刘禅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刘禅和黄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为大将,卫瓘为监军,带领20万大军,从关中南下直扑汉中,掀开了伐蜀之战的序幕。面对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的魏国大军,蜀汉脆弱的防御体系一击即溃,土崩瓦解。后主刘禅眼看大势已去,主动开门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刘禅被押送到洛阳后,受到司马昭盛情款待,举行盛大酒宴为他接风,席间司马昭故意戏谑刘禅:“颇思蜀否?”是否想念你的故国蜀汉?刘禅憨态可掬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刘禅也由此被世人视为昏君的代名词,千百年来饱受非议。

刘禅还有一个饱受后人诟病的错误:重用宦官黄皓。东汉末年,一度出现了宦官“十常侍”专权擅政的祸患,成为导致汉朝急速衰落的重要因素。因此三国时期的各国君主,都对此引以为戒,着意打压限制宦官的权力,使得三国时期极少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但到了刘禅时期,这一现象却死灰复燃。刘禅重用宦官黄皓,打破刘备时代的清规戒律,让黄皓直接参与朝政,干预蜀国的军政大事、朝廷重要人事安排,三国之中,唯独蜀国出现了宦官专权的抬头趋势。这一点也成为刘禅的重要“罪状”之一。

实际上,细细分析当时的形势,就会明白刘禅的一番苦心,他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他为了巩固皇权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体现了他极为高明的驭下之道。

刘禅在位期间的蜀汉权力架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诸葛亮在世期间,诸葛亮一手遮天,刘禅成为有名无实的国家首脑,还在诸葛亮的忠诚度毋庸置疑,刘禅尽可放心当甩手掌柜。第二个阶段是诸葛亮死后,蜀国高层出现一文一武分而治之的权力架构,文臣先后由蒋琬、费祎、董允、董厥等人处理内政,武将则由姜维主持军事和对外战争。一文一武互相监视互相制衡,刘禅的地位得以稳如泰山。

但到了蜀国后期,这种局面发生微妙变化。董允病故后,继任的董厥、陈祗等人,以及卫将军诸葛瞻等人,威望不高,能力一般,无法与姜维抗衡,导致蜀汉朝廷的权力架构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大将军姜维隐然成为一家独大、手握重兵的实力派。这种局面对于刘禅显然是不安全的。姜维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和蜀国国小力弱的现状,一意孤行频繁兴兵发动北伐,蜀国上下居然无人能阻止。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苗头。如果刘禅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出现魏国司马昭那样的权臣专权的现象,导致皇权旁落。为了达到制约姜维的目的,而蜀汉大臣中又没有人足以和姜维抗衡,刘禅才不得已启用了宦官黄皓,有意培植黄皓势力,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代言人,让黄皓成为制约姜维的“安全阀”。

纵观历代王朝,权臣专权擅政、一手遮天,都会导致出现皇权旁落的严重恶果。刘禅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他成为第二个汉献帝,果断采取了有效手段以制衡姜维,重新调节蜀汉权力架构,不失一种非常必要也非常明智的措施,显示了他极为高明的驭下之道。

后世很多皇帝,都善用这一招,都会借助宦官势力来作为皇权的延伸与拓展,以达到乾纲独断、皇权不旁落的目的,刘禅可称是先行者。了解更多刘禅的史实,敬请关注《三国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 真的那么昏庸吗

  对于刘禅这个人,如果,他真像正史上说的昏庸无能,又怎么能执掌蜀地政权多年?显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诸葛亮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礼待下士,虽说,诸葛亮的话不能尽信,但是,也能看出刘禅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昏庸愚蠢。蜀国覆灭的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刘禅自己的才能不够吗?显然不是。

  刘禅很聪明,只是他生错了年代,在蜀国走向末路,魏国空前强大的情况下,他只有选择这种方法。也许他有一些问题,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如果,非要说一个恰当点的说法的话,他只是一个没有野心很热爱自己生命的聪明人。

  《出师表》中就写明了,益州疲敝,说明刘禅接手蜀地之时,蜀地的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在局势恶劣的背景下,他能够守着蜀地那么长一段时间,让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侵扰,已经很不错了。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能够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有一些能力的。让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的事情,大抵就只有一件“乐不思蜀”比较着名了吧?但是,我们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呢?

  当时,蜀国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无法与日益强大的魏国抗衡。再加上,吴蜀关系日渐紧张,若是强行与魏国开战,结果肯定是生灵涂炭。蜀国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行为,是为了蜀国的百姓好吗?显然不是的。

  再说,魏国派来的是司马昭,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

  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有人说,蜀国的内忧很大的原因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

  但是,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事迹中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几个宠信的宦官。有些皇帝过于宠信宦官,确实会导致朝廷腐败,但是,相比之下,刘禅宠信黄皓是比较有分寸的。

  他的确给了黄皓一些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又不会动摇蜀国朝廷的政权。表面看来黄皓深受宠信,权利极大,实际上,刘禅给予他的权利远没有明朝皇帝给宦官的权利大,还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的。

  这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宠信宦官,比不上明朝,甚至,连汉朝的后几位皇帝对宦官的宠信都比不上,又何谈内忧的最大原因?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是一个具备充分的自知之明的帝王。

  综上所述,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

在史书上被多次称赞的刘禅为何在民间口碑却不好?

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至少如今的绝大部分人是这么认为的,为何呢?因为蜀汉灭亡后,一次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就因为乐不思蜀这句话,彻底将刘禅钉在了耻辱柱上,数千年来,从未翻身过;可是刘禅真的是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忠厚愚蠢”吗?不尽然也。

刘禅一生坎坷,公元208年,曹操派曹纯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弃其妻子而逃,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至于究竟刘备有没有摔阿斗收买人心,那就不知道了。

公元212年,刘禅的后母孙夫人,欲携带刘禅去东吴,如果这一去,估计相见就此遥遥无期了;幸好被张飞和赵云截住了;刘禅早年坎坷,也导致了刘禅的危机恐惧感。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进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学习,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刘备驾崩后,刘禅继位,时年十七岁。刘禅继位初期,根据刘备遗诏,由丞相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同年,刘禅册张飞之女张氏为皇后。这无疑是相当精明的,刘备和刘禅都知道,诸葛亮权势滔天,此时一定要安抚好诸葛亮,要权给权;至于娶张飞的女儿,是为了稳定军队。

刘禅继位这一年,蜀汉国内叛乱四起,先有牂牁郡太守朱褒占据本郡反叛,后有夷王高定起兵。诸葛亮为稳定形势,派尚书郎邓芝出使吴国,与孙权修好。后诸葛亮南平叛乱,北伐中原,刘禅皆全力支持。

诸葛亮死后,刘禅亲政,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因争夺权力不和,领兵互相攻打,魏延兵败逃走;杨仪斩杀魏延,统率各路兵马撤回成都。刘禅大赦天下,任命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镇守汉中。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理国家政事。

而且还将中军师杨仪贬为庶民并迁住汉嘉郡并升蒋琬为大将军;236年,武都氐王苻健请求投降蜀汉,刘禅派遣大将军蒋琬及张尉前往接应,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不见苻健前来,蒋琬对此非常担忧。

张嶷估计说:“苻健请求归降很真诚,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平时听说苻健的弟弟很狡诈,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来归附,恐怕有叛变的情况,所以滞留在半路上。”几天后,苻健弟弟果然带四百户人众投奔魏国,只有苻健前来归顺,刘禅将他们全部迁往广都居住。

这也是帝王常用的手段,将胡人迁往广都,广都是蜀中腹地,迁进来后,在想反叛或叛逃,基本就不再有可能,只能成为蜀汉的顺民;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刘禅召集朝中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朝议以为,水路出兵虽然容易,但若是失败不容易撤退。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汉中对蒋琬进行劝说。

蒋琬与费祎、姜维商议后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以与其连结,于是又给刘禅上书。这次刘禅同意了蒋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军马忠前往汉中传圣旨,封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的事情。马忠回超后,刘禅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

按照历史上对于帝王的标准来说,刘禅这就是从善如流,而且能谋断;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

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这句话说的是相当有水准,夏侯霸为曹魏名将,虽已过巅峰,但是却为人才枯竭的蜀汉总算带来了一丝新鲜血液,关键是千金买马啊!

至于后来的宦官黄皓干政,就不多说了;至于后来有人说,刘禅不应该投降,如果坚持抵抗,蜀汉不一定灭亡;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

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后来刘禅力主投降,为呢?真的是因为邓艾兵临城下吗?显然没那么简单。

蜀汉灭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至于“乐不思蜀”,难道一开始,刘禅就按照郤正所进言的“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那刘禅还有命在吗?

刘备不止刘禅一个儿子,却大力培养刘禅,刘备看人之准,可是有名的;而且诸葛亮也曾评价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