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汉初三杰为什么那么死心塌地的替刘邦卖命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17 07:11:52

汉初三杰为什么那么死心塌地的替刘邦卖命原因是什么

汉初三杰为什么那么死心塌地的替刘邦卖命?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一个集团或者公司里面,如果有的业务人员的贡献特别大能够自己的竞争对手造成致命的打击,那么你作为一个老板你感觉给他开多少钱的工资合适呢?显然给多少钱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永远有人比你给的更多,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于这样的人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公司给股权,皇帝给地盘!

刘邦之所以能够开创建国这样的丰功伟绩而名流千古,其实就是靠的这三种人,也是这三种人功劳最大!第一就是张良这一类的谋士,你让他单干他肯定不行,没有平台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你如果给他舞台那么他就能大放异彩,刘邦给他提供平台所以他能够大放异彩,如果离开这个平台你一生所学毫无用处,这就是刘邦和张良相互依附的关系!

第二类人就是韩信,这样的人一开始也是天下群雄之一被刘邦说服来和项羽做斗争,(许诺封地爵位之类的,)但是后来成功了刘邦撕票了,翻脸不认人了,然而当时并没有什么法律能够制裁刘邦!

第三就是萧何,咱们都是同乡你刘邦的公司你就是集团董事长,我们当执行总裁反正都是自己的公司,赚钱了大家都有好处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组成的利益团体,如果你想得到上级的绝对信任,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组成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为你总不能害自己吧?

刘邦、吕雉、朱元璋这么毒辣,为什么那么多人死心塌地为他们卖命呢?

要知道一个政治高手绝,应该是恩威并施,恩怨分明,对手下的人不仅要表现出友好仁慈的一面,更要有很辣的一面,也要让下面的人有忌惮之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手下的人臣并服。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当你的职位越高时,度量就要越大。作为一个帝王其度量就要更大,要有能够容得下天下的胸襟,古代那些著名帝王都是如此。

拿刘邦来说,他之所以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拥戴,就是能容下别人的缺点,用人之长,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刘邦能够逆转局势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在《史记?陈平世家》,陈平起初是魏王豹的谋士,看到项羽强大又投靠项羽。在项羽处一段时间,发现项羽自身有严重的帝王政治缺憾,在一次出出错后,趁机逃到了刘邦的地盘。陈平为人刻薄,贪财贪利,刘邦的很多旧故都不喜欢他。夏侯婴、灌婴等曾经在刘邦的面告陈平的状,说:?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列举了陈平的几宗罪状。名声不好,和嫂子有奸情。陈平自幼父母双亡,是他的哥哥把他抚养成人,他和嫂子有奸情,其为不孝。陈平刚出世时是魏王豹谋士,不能重用,他就改投了项羽;如今又来投刘邦,说明陈平这个人不讲忠义。刘邦不计前嫌用了陈平, 他却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就这些事实来说,陈平真的不是什么好人,就是放在现在这样的道德水准也是被人摒弃和厌恶的。

面对这样的人,刘邦和常人不同,他先叫过来陈平询问,要陈平陈述了其间的原因。在知道这些真相后不但没有苛责,反而更加信赖。才有了后面陈平六出奇计,在刘邦最危难的时候,帮助刘邦渡过难关扭转战局。

吕雉虽然很辣,杀韩信、剁彭越,并杀了刘邦的几个儿孙。对待刘邦的那些旧臣如夏侯婴,周勃,陈平等却是很好的,而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民生上也一直延续了汉初时的政策,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进一步富强起来。刘邦的这些旧臣对吕雉是有所畏惧的,其实也是有几分敬重的。

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差点要了刘邦的性命?

说起汉初,那真是英雄辈出,群星璀璨,光是汉初三杰,几乎都可以令日月无光、天地失色。但其实,除了这些留名千古的英雄,这段历史还有一些被淹没的英雄。比如:赵相贯高。

一、所谓赵相

所谓赵相贯高,也就是汉初赵国的国相。



在此简单解释一下:汉初的诸侯王和汉末的诸侯王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那时候的诸侯王是真正的诸侯,有点像周王朝的各种公、侯,他们不但地盘大,而且拥有财政、人事权,甚至可以拥有军队。

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推恩令”出现之前,汉朝的诸侯王都是风光无限、无比强大的存在,他们通常也都是受人尊敬的荣耀“王者”。

而贯高则是一方荣耀“王者”的国相,论地位,起码在赵国这片半独立王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拿今天的事类比,就大体相当于拼多多北美分区CEO。

按说,张敖荣耀,贯高也荣耀,没啥过不去的。尤其这赵王张敖,还是刘邦唯一的女婿,这都已经算是半个亲王了,他们本该在赵国这块封地逍遥快活一辈子。

二、刘邦来了

可是人不惹红尘,不等于红尘不惹人!惹事的“阎王”马上就来了:

公元前200年,从平城败退的汉高祖刘邦就来到了赵国的信都(今邢台),赵王张敖听说老丈人兼顶头大领导来了,那真是精神抖擞、毕恭毕敬,发誓一定要把老丈人伺候得舒舒服服、五体通透。



张敖既是这么想的,也真是这么做的,但偏偏,他这番低姿态却拍到了刘邦的马蹄子上:刘邦一看这女婿,对自己除了恭敬还是恭敬,这哪是雄霸一方的王者,这分明就是个小家仆嘛!气都不打一处来,不但把张敖当小厮呼来唤去,还跟训孙子似的一顿骂:我说你张敖真没出息,一点都不像你英明神武的爹张耳。如果不是有个好爹,凭你,能当赵王?能娶我闺女?指不定还在哪玩泥巴呢?

其实,这刘邦也是窝着火呢:不久前,他刚在白登山被匈奴人围了七天七夜,差点没被困死在山上。而老刘自己已是垂垂老矣,转回头却看女婿又这么弱,再加上他自己嘴上从来不把门,所以这一通无名火就冲着张敖劈头盖脸来了。

三、窝囊的赵王,硬气的赵相

而张敖呢?就在一边听着,不争也不辩,完全一副没出息的窝囊样。

但问题是,赵王能忍,赵相却忍不了:赵相贯高、赵午看自家的赵王这么被辱,虽然表面上敢怒不敢言,但在内心里,他们战国时期的老前辈蔺相如已经开始附体了——好个老刘,你等着瞧!



回过头来,贯高、赵午就跟赵王说:这老小子太不是东西,我们准备弄死他!

张敖一听就直摇头:不行,不行,我老张家有今天都是人家刘邦给的,再说人家是长辈,说两句就说两句呗。

贯高、赵午却接着说:赵王您放心,这事成了是你的,如果不成,我俩担着,绝不拖累你!

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替人打牌、打麻将:赢了都归你,输了算我的!

四、谋刺刘邦

但是,刺杀和打牌可不一样。这活精密多了,难度也高多了!起码,得等机会。

而机会很快就来了: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北伐,准备一举扫灭造反的韩王信,而结果又是无功而返,当他从东桓县(石家庄东)南下返回时,再次经过了赵国。听说这消息,贯高、赵午觉得时不我待,机会来了!

贯高、赵午想着老刘此次必然经过柏人县,算算时间,也必然在这里留宿过夜,于是贯赵这俩老头子便准备埋伏在驿站的茅房里,等老刘上厕所的档口,让他惨死茅厕。

计划多周密、多好啊,如果成功了,老刘可就真的英名尽去、晚节不保了:不但阴沟里翻船,而且死相难看。



可偏偏,刘邦在经过柏人县时,一听:啥?柏人县?这名字太不吉利,不行不住了!

老刘居然就换地方了。只是可怜贯高、赵午俩老头子,在厕所忍受了一夜的味道洗礼。

虽然是正确的时间,但擦身而过的地点,让这场“完美”的刺杀行动彻底成了“刺杀未遂”。既然未遂,那么刺杀就等于没发生吗?

五、铁骨铮铮

嘿,有道是“不管干没干,就怕人惦记”,不久,贯赵俩人的刺杀小计划就被人(仇家)捅给了汉高祖刘邦。

老刘一听就火大了:我看你张敖蔫儿吧唧的,但实际上胆挺大啊,还敢刺杀我?立刻就下令收押张敖、贯高、赵午等人。

一听事情败露,赵午和其他密谋人员二话不说——舍身成仁、拔剑自刎:哥们玩的就是死无对证!

可是,贯高却没选择自杀:咱哥几个都死了,那不把赵王给拖累死了吗?如果死无对证,那谋逆这口锅就只能赵王背了!不行,我还不能死!

不得不说,有些情况下,选择死远比选择生要容易得多,而明知道前路黑暗,还要选择坚强的活着,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贯高虽然没死被收押,但他的经历比死还不如。《汉书》记载:“吏榜笞数千……身无完者”。贯高也就一口气还吊着能说话,浑身上下已经没好地方了。可即便被打成这样,贯高仍然一口咬定:刺杀这事,从头到尾都是我干的,导演、编剧、演员都是我,跟赵王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消息传到刘邦耳朵里,老刘嘴上不说,但心里已经开始琢磨:真是条汉子!于是,便派了贯高的同乡兼好友泄公去探监,务必摸清实际情况。



泄公也简单直接:老贯,你就老实说,谋逆这事,赵王到底有没有份?

贯高接下来的话,是这样的,我希望正直的朋友务必牢记:“人情岂不各爱其父母妻子哉?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

笔者在此直接转译一下:人生自古谁无死,让我说谎那不行!

有了泄公的第一手资料,加上吕后的求情,刘邦便下令赦免了赵王,同时还准备赦免贯高——这么个硬骨头人才,不好找啊!遇到一个,那都是运气,必须不能杀!

看到没,这就是刘邦:刺杀我,那不过是私怨。但为了这个天下,我就是要用这种敢担当、不推诿的硬骨头!

可是,当贯高听说这个消息,没有喜悦,反而长叹一声:当初我没有选择一死了之,那是因为我要还赵王清白,如今赵王已然清白,那我的使命就完成了。而我背负弑君这种大罪,纵使皇帝不杀我,我又哪还有脸活着?

说罢,贯高一挺脖子,撞墙而死。

“汉初三杰”为刘邦立下大功,张良萧何善终,韩信为何最后被杀呢?

独木不成林,孤雁难高飞,成就大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秦代末年,风云变幻,风雨飘摇。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各路英雄豪杰尽展其才。而刘邦之所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离不开他的大度宽仁、收人之智、科学决策,更离不开他驭人之术。

今天,我们说说刘邦的团队的三个著名人物张良、萧何、韩信,人们称之为?汉初三杰?。在刘邦立国的过程中,张良、萧何、韩信在不同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功不可没。但他们结局却不同,张良萧何善终,韩信却惨死队友之手。

按照《史记》的说法,刘邦评价张良、萧何和韩信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看中了张良的战略统筹能力,萧何的后勤保障能力和韩信的攻城略地能力。

在刘邦看来,这三个人都堪称人杰,能为我所用,这才是自己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

其实,刘邦懂得用人之长。以韬略见长的张良曾经是个想刺杀秦始皇的热血青年。后来,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参加义军,逐步走向了历史前台。

遇见什么样的人往往会成就什么样的事。和刘邦的相遇,张良深得信任和重用。在关键节点,总是张良给刘邦出主意、想办法。鸿门宴上,刘邦逃离虎口,楚汉相争,刘邦获胜,背后闪射着张良的智慧。

西汉立国不久,张良被封为留侯。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始终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合适。在刘邦产生废立太子念头的时刻,张良支持吕后,策划?商山四皓?救场的关键细节,熄灭了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

知荣辱,是常人之道。而知进退,才是高人之道。张良在最为华彩的时刻选择了退出江湖,他云游四海,把功名利禄撇到了身后,把一片好声名留在了历史

作为刘邦帐下的内政人才,自刘邦起兵起,萧何就坚定地跟随左右。刘邦攻入咸阳后,萧何不为金钱美女所动,却把秦的典章制度、户籍地理等基础资料收集起来,为刘邦日后打理天下默默准备。楚汉战争中,萧何负责内政,解除刘邦的后顾之忧。

西汉建立后,萧何被刘邦指定为首功,受封酂侯,还得到了?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殊礼遇。作为西汉开国第一臣,萧何担任宰相后,为刘邦定都安邦铺平道路,组织实施了西汉长安城的规划和建设。

用对了一个人,救活了一大片。萧何始终维护刘邦,尊崇刘邦。他善于做具体工作,敢当铺路石。然而,萧何在协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英布之后选择了自污名节。

经得起硝烟弥漫,却经不起风花雪月。多少曾经并肩战斗的好朋友最后毁在了安逸的日子里。萧何选择了故意枉法,消弭自己的声望,以求安全。最终,他在汉惠帝时代年老逝世。

和张良、萧何相比,韩信的人生应该是一曲慷慨悲歌。

垓下之战,韩信成功化解了刘邦统一的最后一道障碍,楚汉战争终于以项羽自刎而结束。韩信受封楚王。

管理自己的能力,其实是人最大的能力。韩信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却在人生的竞技场上节节败退。

刘邦为了防止他拥兵自重,逐步剥夺了他的兵权,希望他能够安心于封地。

然而,刘邦和他走得越来越远了。旧交钟离眛逃往韩信门下,而刘邦记着昔日败于钟离眛的旧账,派人向韩信索要钟离眛。

草根出身的韩信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刘邦?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军事才能杰出,几乎帮刘邦打下半个中国,如果刘邦没有韩信,难以在楚汉之争中取得胜利。其实韩信最开始是项羽叔父项梁的部下,项梁战死后,韩信自然而然地转到项羽手下,跟着项羽干,那么为什么韩信最终会选择追随地痞流氓刘邦,而不是贵族出身的项羽呢?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韩信悲惨的早年生活

韩信平民出身,由于他放纵不羁的性格,没有被推举为官,加上他也不是经商的料,最终并没有谋得一分正经的工作,仅依靠寄食维生,受到众人的排斥,大家都不喜欢他。

韩信常常到亭长家里蹭吃蹭喝,时间长了,亭长夫人非常厌恶他。一次亭长夫人故意早早地把饭吃完。等到韩信来时,亭长夫人不给他盛饭吃,韩信一气之下离开了亭长家,后来再也没有去亭长家蹭饭吃。

韩信常常背着一把佩剑出门,便招到别人的嘲笑,说他年纪轻轻,人高马大,却是个胆小鬼。后来一位无赖对韩信说:?你要是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听后并没有生气,真的从无赖的胯下爬过,周围围观的人都耻笑韩信是个懦夫,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胯下之辱。

二、韩信志向远大,为了实现自己的军事抱负投靠项梁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事反秦,成为秦末农民起义大规模爆发的导火线。短短几个月后,各地反秦势力揭竿而起,六国再现,天下再次大乱。项梁也在吴中(今苏州)起兵反秦。项梁是抗秦民族英雄项燕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灭楚时,项燕是楚国最后一位抗秦大将。项燕本是楚国贵族,又是抗秦民族英雄,所以项氏一族在楚地很有名望。

韩信有理想有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带着一把佩剑投靠项梁,加入项梁的反秦队伍中。韩信认为项梁一代名将之后,威望极高,跟随项梁日后一定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惜的是,韩信在项梁手下并没有得到重用,项梁战死后,韩信便归属到项羽手下。

三、项羽没有识人之才,放走军事天才韩信

项羽灭秦后,将刘邦封在蛮荒之地巴蜀,刘邦非常气愤,这跟流放又有什么区别呢?刘邦便有了找项羽决战的念头,萧何劝诫说:?以你现在的兵力怎么能与项羽抗衡,现在不如善待百姓,招贤纳士,等时机成熟之际再收复关中?,刘邦听后心里舒坦多了,从闷闷不乐变得豁达开朗。项羽见到刘邦,发现刘邦不但没有对封地之事抱怨,反而嘻嘻哈哈,喜笑颜开,项羽心里越发的感到愧疚,随即赠送刘邦3万精兵,同时昭告天下,谁要是愿意跟随刘邦,他便大大有赏,就这样又有几万人从各地赶来投靠刘邦。

此时韩信在项羽手下担任郎中一职,郎中就是项羽的侍从,官职很低。韩信很有才华,当然不甘心只做个郎中,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不理睬。

韩信在项羽这儿是很难实现自己的军事抱负,正好这个时候,项羽发出动员令,愿意跟随刘邦的赏赐金银珠宝,于是韩信离开了项羽投靠刘邦。韩信走时,项羽非常开心,终于送走一位整天唠唠叨叨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

项羽失去韩信所带来的后果,几年之后才明白,项羽便派出使者劝韩信叛汉归楚,韩信却说:?我当初侍奉项羽,官职不过是个郎中,对项羽忠心耿耿,屡次向他献计策,他都不听,所以我叛楚归汉。?(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无非是想表达当初自己在楚营人微言轻,在项羽面前没有话语权,此时项羽想挽回韩信,为时晚矣。

四、萧何有识人之才,向刘邦举荐不受器重的韩信

韩信投靠刘邦后,也没有得到重用,刘邦给了他一个管理粮库的小官。刘邦手下太仆夏侯婴觉得韩信谈吐不凡,而且相貌极其勇武,夏侯婴便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却没有看出韩信的与众不同,便让韩信管理粮饷。

韩信在刘邦手下仍然得不到信任,再次感叹自己怀才不遇,韩信便逃离汉营,准备另投贤主。刘邦手下谋士萧何曾经与韩信交谈过,他觉得韩信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韩信一走,萧何立即将韩信追了回来。刘邦经过萧何的再三劝说,任命韩信为上将军,从此以后,韩信真正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

总而言之,从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开始,就与项羽抢夺人才,当然那么多贤才良将追随刘邦,跟刘邦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刘邦从谏如流,礼贤下士,而项羽刚愎自用,只相信自己,这样的领导又有谁愿意为他效力呢?本来项羽手下有位得力的谋士,就是因为给项羽出谋划策,得罪了项羽,项羽转身把人家给煮了,谁还敢给他提意见?而且刘邦不一样,遇到棘手的问题,不用等到自己的手下出谋划策,很主动的问?为之奈何??。

刘邦很豁达,一次周昌向他汇报工作,很不巧碰到刘邦正与戚夫人亲热,周昌很尴尬地往回走。刘邦立刻追上周昌,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他:?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说:?你是昏君?。刘邦听后开怀大笑,并没有处罚周昌。如果是项羽周昌不知道死了几百回了,这就是大家原因追随刘邦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1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