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军师郭嘉为什么预测都那么准,因为他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众妙之门 2023-06-17 06:36:20

军师郭嘉为什么预测都那么准,因为他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军师郭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有人说,郭嘉是曹操身边的第一军师,不过我认为郭嘉并不是第一军师,因为他不只是个军师,更像是一个看透世事的人间观察师。

一、郭嘉和曹操是怎么认识的

将郭嘉推荐给曹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荀彧。当曹操奉迎天子、迁都许都后,这时候荀彧担任尚书令,大家尊称他为“荀令君”,在朝廷主掌军政大事。

荀彧坐镇后方,但曹操出去打仗需要谋主怎么办?曹操早期有个重要的参谋叫做戏志才,通常喜欢郭嘉的朋友,都会对这位军师非常感兴趣,可惜的是关于戏志才的记载实在太少了。

东汉末年数一数二的谋士,却像流星般稍纵即逝

我们只知道两件事:

第一,戏志才擅长奇谋诡计。他为曹操出过许多谋略,有许多贡献;

第二,戏志才有负俗之名。或许是因为手段或行为不检,一般世人无法认同他接受他。

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非常喜欢戏志才这种黑暗系军师。在曹操心中,品德并不重要,实力才是一切。由于戏志才早逝,曹操就和荀彧说,自从志才过世以后,我空虚寂寞觉得冷。这怎么办呢?

于是,荀彧就推荐了郭嘉。曹操和郭嘉谈论天下事,一谈之下十分满意,曹操认定说,“使我成就霸业的就是这个人了”;郭嘉也说到,“这才是我愿意跟随的君主啊”!

郭嘉这句话暗藏玄机,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参加面试。郭嘉年轻时,就曾经北上见过袁绍。袁绍也对他表现出礼遇和重视,但郭嘉认为这不是他心目中的主公。

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郭嘉有多么不正常:一个社会新人,受到当代最大企业袁绍袁老板赏识,这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事,应该赶快去上班了!

但郭嘉在短短的试用期中,就看出了袁大老板的缺点,郭嘉认为袁绍虽然想效法周公礼贤下士,但他不懂得用人之道;有再多谋略却不能作出决断,并不是能够成就霸业之人!于是离开袁绍。

有趣的是,荀彧和郭嘉最初都待过袁绍阵营。当时论势力论资源,袁绍是群雄中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们却舍弃袁绍选择曹操,这就是一流的谋士。他们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未来。

二、基于人性的种种神预言

①主公你有“十胜”,袁绍有“十败”,放心,稳赢

后来曹操与袁绍即将展开决战,但曹操的心中仍有些不安。曹操对荀彧说,“现在我要出兵讨伐不义之贼,但我军的力量不如对方,你说该怎么办呢”?

荀彧回答,“曹公有四胜,用人的度量胜过袁绍,这是度胜;应变与决断胜过袁绍,这是谋胜;用兵和治军胜过袁绍,这是武胜;有才能的将士都愿意为曹公效力,这是德胜”。

我们印象中曹操就是个强悍的枭雄,其实他也会犹豫也会动摇。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实在没什么胜利的把握,荀彧说他有四胜就像是一颗定心丸,但曹操还是有些不安,他又找郭嘉讨论。郭嘉就更浮夸了,郭嘉直接说曹操十胜,袁绍有十败(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总之,郭嘉表示不必犹豫了,这一仗非打不可,非胜不可,听我的,我们一定赢!说真的,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好几倍,郭嘉竟然可以讲出10胜10败!

老夫放心多了

好像胜利一面倒,曹操躺赢袁绍似的,这里他敢说我都不敢听啊。奇妙的是,郭嘉就是敢说,而曹操就是敢听他的。

②听我的准没错,先打刘备,袁绍不敢动的

曹操与袁绍交战前有个小插曲。袁术自称天子,当时刘备依附曹操,曹操千方百计对刘备示好,上表封刘备左将军、豫州牧。但刘备借口说,要攻打袁术带兵出征。程昱和郭嘉听到曹操派刘备出去,连忙说道,“千万不能放走刘备啊”!

刘备这个“负心汉”果然趁机逃跑,让曹操后悔莫及。刘备逃走之后,曹操面临了一个难题:接下来应该主打正宫袁绍,还是棒打薄情小三?

脑壳痛

曹操身边的将士都说,就算刘备是个英杰,根本还不成气候,袁绍才是首要敌人。何况如果打刘备时,要是袁绍大军袭来,那就糟糕了。

但曹操说,我就是爱刘备,我就是要打刘备。郭嘉附和说,袁绍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关键时刻往往犹豫不决,他不会率大军打过来,放心吧。

曹操东征刘备的时候,事实上袁绍有发兵攻击,但被曹操的将领于禁挡了下来。于禁仅用2000人死守,一方面是于禁治军的本领过人,另一方面则是袁绍并没有把握机会全力出击。

郭嘉的预言还是说对了一半。我想这正是郭嘉的特别之处,他常常提出和别人不同的看法。而且他就是喜欢这种高风险高报酬的谋略。

恕在下直言,你们都是菜鸡

不攻袁绍先打刘备当然会冒风险,但曹操这次大破刘备还收服了关羽,关羽更是在之后的官渡之战立下大功。郭嘉这一手豪赌有他的价值。

③孙策是猛,但是他会被匹夫之人干掉,不慌

曹操与袁绍正式开战,但这时候江东孙策崛起。听说他要渡江攻击许都,这头猛虎比刘备恐怖多了。曹操身边的将士都惊惧不已。

这时候赌徒郭嘉又开口了,他冷静回应,在你们看来孙策英勇无敌,但在我看来孙策必死于匹夫之手。郭嘉说,不用管孙策。

这话简直莫名其妙,但更莫名其妙的是,不久之后,传来孙策被刺客杀死,这个预言也太扯了吧。

我是阎王爷派来的

郭嘉解释说,我们都知道孙策在短时间内席卷江东,他的武力值是惊人,但这就是他的弱点。孙策常凭借自己的英勇轻骑外出,而他灭掉许多势力,底下都有一群人想报仇,孙策死于刺客手中也不意外。

这个神预言后来也有许多人吐槽,如果孙策没死或是死的更晚一点,曹操难道挡得住河北和江东的两面夹攻吗?

其实我觉得,重点并不在于郭嘉预言孙策什么时候死,而是大家都认为说孙策太猛了吧,短时间灭掉江东群雄太恐怖了,郭嘉却看出迅速夺得江东,其实是个致命伤。

因为孙策的根基不稳,到处树敌必有后患,如果想北上更不会有好下场。与其说是神预言,郭嘉对人性对局势的解读才是最神的地方。

④不打了不打了,曹老板,我们回家吧

曹军一路打胜仗,眼看袁绍败亡,郭嘉这时候却调皮了,郭嘉对曹操说,“不打了不打了,我们回家吧”。郭嘉知道袁谭、袁尚不合,底下各有派系,今天出兵攻打他们两人,反而会促使他们团结起来。

如果假装南下,静观其变,两方肯定会再次闹翻,后来果然如郭嘉所预料。现在我们多半知道这个隔山观虎斗的妙计,但这件事你不想还好,越想越恐怖啊!

郭嘉只是在刚出社会的时候,去袁老板家待了一阵子,居然就把人家的家底看光光!他对袁绍、对袁绍儿子的预言,全部命中,简直是恶魔。后来袁家势力减弱,袁熙、袁尚大兵投奔公孙康。

公孙康原本就不服从曹操,众人都担心他们联合起来作乱,曹操却说,“不打了,不打了,回家吧”,公孙康刚自己会把这两个人头送过来的。咦,好熟悉的感觉,好像上一次袁家兄弟,这一次曹操退兵反而让公孙康除掉袁熙袁尚。

因为这时候曹操一统北方,正是最强盛的时候。公孙康献上人头,向曹操示好,并不意外。

史书中说这是曹操自己的谋略,但这实在太像郭嘉上次的手笔,所以《三国演义》说郭嘉遗计定辽东,把这个功劳颁给了郭嘉。

为什么说是遗计,因为这年是公元207年,曹操成功平定北方,郭嘉过世的一年。郭嘉从27岁开始,跟随曹操,37岁离开人间。

三、非第一军师,但却是第一决策顾问

描绘三国的漫画《火凤燎原》,让郭嘉在官渡之战抢尽分头。因为这样,有人就说郭嘉是曹操身边的第一军师。不过历史记载中,荀攸的职位才是中军师,官渡之战的战术谋略多半出自荀攸。

至于郭嘉的官职,则是“司空军师祭酒”,这是曹操自己创置的职位。曹操是司空,郭嘉就像是他特别设立的决策顾问。

我们一路看下来的故事其实也是相符。郭嘉是战术高手,但其实他真正的强项在于决策。曹操军师何其多,谁是第一不好说,但如果说是“第一决策顾问”,我想那就是非郭嘉莫属,难怪《火凤》说郭嘉是决策之王。

他总是敢提出看似匪夷所思的提案,而事后来看他所说的预言,都符合人性。他不只是个军师,更像是一个看透世间的人间观察家。

仅仅用了10年时间,他帮助曹操擒吕布,破刘备,用兵官渡,并且预言孙策的动向,歼灭袁绍之后,设计袁家兄弟终于占尽了北方之地,其中听郭嘉所言做出的每个决策,几乎是无往不利。

当然曹操崛起之路不可能只依靠一个人,只是这时期的曹操简直是无人能敌。然而在郭嘉刚逝世的隔年赤壁大败,难怪曹操赤壁战败后会说出这句经典名言,“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不过这句话听听就好,其实贾诩曾经提醒过曹操不必急于南征,但曹操却没有听从。曹操曾经说过,只有奉先能够知道我的心意。如果你太过聪明,总是能猜中曹操的心中想法,曹操反而不喜欢,郭嘉根本不用特别去猜,他本来的个性就和曹操非常相似。

两人都是有胆识有谋略,都有很强的赌性,都是不拘小节的任性之人。后来制定九品官人法的陈群,常常告状说郭嘉行为不检,曹操不但不怪罪,反而更爱率性的郭嘉,但他同时也嘉奖了直言检举的陈群。

四、小编有话说

史册没有明确记载郭嘉做了哪些坏事,其实郭嘉是荀彧推荐的人选,品德大概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以我猜测,由于汉代有禁酒令,郭嘉可能常常喝酒开趴、彻夜狂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导致身体不好。

我仿佛听见有人在说我坏话

或者说,他年纪轻轻对人性看得太过透彻,这种善于解读人性的恶魔,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必须限制他的天命。从各个角度来看郭嘉,这就是郭嘉最迷人的地方,更有一种坏坏惹人爱的魅力。

直到今天,大家仍忘不了这位早逝的天才,大胆的谋略,率直的个性,这就是郭嘉最迷人的地方吧。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郭嘉?三国中的郭嘉有何表现?

郭嘉,传说中三国的第一鬼才,那么多人喜欢郭嘉,首先是因为《三国演义》以及周边小说游戏,先入为主之后,爱屋及乌,连正史中曹操集团的两大谋士荀的清雅、荀攸的忠厚,都比不上郭嘉的不拘小节,那么正史中的郭嘉,究竟是怎么样的呢?随着三国题材的文学作品,不断升温,鬼才郭嘉的受欢迎程度开始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历史崔从小就喜欢看三国演义,而当时长辈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诸葛亮的出山,和郭嘉的死有关系,因为诸葛亮觉得自己不是郭奉孝的对手,那么郭嘉真有这么厉害吗?现代社会,我们评价一位员工有多厉害,首先需要看的是,他在公司或者某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这反映了他在公司中的地位,能力强的人,就算在原公司干的不如意,自己出来闯,也能做一番事业,相反,像历史崔这样靠脸吃饭的,你让我去坐马云的位置,我也hold不住。

其次,就是看他究竟主持过哪些项目,做出过哪些业绩,无论是求职还是找VC,之前的经历都非常重要。那么,郭奉孝在曹操集团担任的什么职务?军师祭酒!这是一个由曹操首创,享有知识版权,职位相当于高级军事参谋,在曹营中属于中等偏下的官位。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与郭嘉同时跳槽的荀攸,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这是曹操说的,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刘晔、董昭、程昱。再来看,郭奉孝的战绩,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郭嘉是一个心理学高手,揣摩别人的心理往往入木三分,最著名的案例,就是进攻刘备和预测孙策的死亡。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声望、实力都处于优势的袁绍,为了这场战争,准备充分,打从战役开始阶段,就联络刘备,从徐州夹击曹操,于是就有了郭嘉那番著名的刘备必败论: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当然,最神奇的就是预测孙策的死亡,袁绍在刘备失败后,联络旧部孙策,约定孙策从江东出发,直取许都,当时孙策已经在江东站稳脚跟,已经不是曹操突袭就可以解决的对手了。本身实力就偏弱的曹老大,现在还要面临分兵对敌的风险,曹营人心惶惶,很多在曹操集团的打工族开始投简历、准备换东家了,后来,曹操打败袁绍后,烧毁的大部分书信就是,这些人暗中与袁绍联络的信件

这时候,郭嘉作为谋士,肯定要发表点意见啊,他是这样说的: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国志 魏书》郭嘉传这话没说多久,小霸王孙策死了,关于孙策的死,也是个历史谜案,按照当时的竞争环境,曹操的嫌疑最大,但是最官方的说法,是被许贡的门客所杀,无论如何,根据现有资料,郭嘉预测小霸王之死,只能算是一种巧合。郭嘉是一名军师,也就是参谋,战场上的出谋划策最能反映他的真实水平,但是对于拥有豪华智囊团的曹操来说,郭嘉的官位仅仅只是军师祭酒,由他主导、而且有名的战役不多,翻遍了整本三国志,能拿出来说的,就只有生平的最后一战:乌桓之战。

介绍下背景,官渡之战后,袁绍吐了三斗血,气绝身亡,曹老大开始逐步吞并袁绍势力,此时袁绍的旧部,散落四方,而他的俩儿子袁谭和袁尚,被迫跑到了乌桓,大约就是现在的辽东一带。乌桓族听名字就知道,属于古代的少数民族,是东胡的一支,草原部落。曹操要彻底吞并袁氏地盘,袁谭和袁尚就必须死,于是曹操决定亲征乌桓,劳师远征、又是打两个落魄的世家子弟,更担心投奔荆州的刘备会偷袭许都,所以曹操的智囊团一直反对,这时候,郭嘉站出来说,不行,咱还是要打,于是曹操带着大军出发了。为什么郭嘉如此自信,首先是对刘备的担忧,刘备大家都知道,郭嘉对他的评价是: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

而皇亲刘表也不是吃素的,虽然接纳了刘备,但是更多的是,希望依靠这位刘皇叔来抵御北方的威胁。这样的一对组合,肯定不可能同心同德,刘表也怕一不留神,辛辛苦苦挣下的地盘,被刘备一口给吞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郭嘉预判的正确,虽然刘备多次找刘表提议,偷袭许都,刘表就是没同意。何况,郭嘉如此建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曹操非常看重郭嘉的理由,就是郭嘉懂得揣摩曹老大的心理,被袁绍压了半辈子的曹孟德,终于打败了这个生平最大的对手,睡觉都会笑醒,对于他的后代,当然需要斩草除根。公元207年5月,大军雄纠纠气昂昂的出发了,走了一半,郭嘉说:兵贵神速,于是曹操丢下辎重,带着骑兵继续赶路,没想到大军走到今天的天津一带,遇到了好几十年一遇的大雨(还没到汛期),在天津滞留了一个多月,士气低迷。

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个当地的向导,隐士田畴,避开滨海道,北出二百年人迹罕至的卢龙塞小道,走了四百多公里,直入乌桓的后方,出其不意的进攻辽西乌桓的大本营柳城。8月,在柳城白狼山,遭遇仓促集结的蹋顿单于大军,大胜,斩蹋顿单于,袁谭、袁尚再次开启逃跑模式,投奔辽东公孙康,此后公孙康杀二袁后,投降曹操,这次北征取得圆满结局,班师回朝。从柳城回许都的路上,郭嘉因为操劳过度,身体吃不消,患疾病去世,此时郭嘉37岁。郭嘉的死,主要原因是这次北征乌桓的条件实在太恶劣,乌桓之战历时3个月,在天津遇到大雨后,又强行军了近一个月,行程400余公里。

郭嘉军事才能如何?与诸葛亮相比谁强谁弱?为何郭嘉一去世诸葛亮就出山?

郭嘉是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之一,另外四个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但陈寿在《三国志》中把郭嘉和程昱、董昭、刘晔、蒋济等人合为一传,而把荀彧、荀攸、贾诩三人合为一传,这说明在陈寿眼中,郭嘉、程昱两人与荀彧、荀攸、贾诩三人是有区别的。

曹操手下这五大谋士其实是各有特色,荀彧是曹操的战略管家,为曹操主持后方政务,提供战略规划,代表性事件包括劝曹操迎立汉献帝,官渡之战时劝曹操坚持到底,为曹操在大政方针上提供战略性的意见,大多为曹操所接受。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和战术大师,曹操打仗时的战术演练基本是荀攸制定的,比如白马之战,都知道是关羽斩了颜良,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荀攸的计谋,荀攸建议曹操声东击西,假装攻打延津,然后在半路派出骑兵突袭白马,关羽和张辽当时是曹操的前锋,关羽直接在战场上斩杀颜良,关羽能立功,那是荀攸的计谋得当,曹操的执行正确。

贾诩是曹操最聪明的谋士,号称毒士,轻易不献计,一献计必定石破天惊,贾诩的第一计导致李傕与郭汜打败吕布攻下长安,贾诩的第二计导致张绣打败曹操,贾诩为曹操献计离间马超与韩遂,协助曹操打败了马超与韩遂。

程昱本质上是一个将军,偶尔为曹操出出计谋,也可以算做曹操的谋士,大多数时候,程昱是率军在外作战的,比如兖州之战时,程昱与荀彧、夏侯惇守住三城,官渡之战时,程昱是振威将军,率领七百兵守着鄄城,还拒绝曹操的援兵,两年后,程昱纠集了一批亡命之徒,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氏,直到赤壁之战前,程昱才交出兵权。

郭嘉算是五大谋士中最特别的一个,如果以官职来看,荀彧是尚书令,朝廷政务高官,荀攸是中军师,算是参谋长,贾诩是太中大夫,算是闲职,偶尔出出谋略,程昱是将军,善于守城打仗,郭嘉是军师祭酒,算是首席谋士

郭嘉在曹操五大谋士中的地位只是中等,低于荀彧与荀攸,高于贾诩与程昱,但以曹操的眼光来看,郭嘉是最懂曹操的人,曹操曾经有一句评价郭嘉的话: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这话的意思是说:只有郭嘉才知道我的心意。曹操身为一方势力的主将,考虑军事谋略时,考虑的问题和角度相当来说比较多,大多数时候反复考虑利益所得,就容易拿不定主意,每当曹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喜欢听郭嘉的谋略,因为郭嘉作为谋士,看透了曹操的心意,喜欢顺着曹操的心意出谋划策。

举个例子,曹操想远征乌桓,以曹操本人的意向来看,他倾向于北征,但是曹操又担心南方的刘备、刘表等人会趁他北上时偷袭后方,所以拿不定主意 ,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意,就告诉曹操,你可以放心地远征,刘表会阻止刘备偷袭中原的。

你说郭嘉这样的谋士谁不喜欢,顺着主公的思路出谋略,又排除了主公的担忧,所以曹操才会说只有郭嘉最懂我的心,郭嘉能够看出曹操的心思,从某些方面来看,他俩就是知己,所以曹操最喜欢郭嘉,尽管郭嘉在五大谋士中不是最出色的,但却是曹操最喜欢的。

除此之外,曹操对郭嘉还有这样的评价:

《傅子》: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三国志》: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大五大谋士中,都是少见的,可见曹操对郭嘉的喜爱,当然了,郭嘉的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郭嘉的能力主要是军事谋略,其军事能力主要表现在谋略上,他的特点是:喜欢大胆冒险、善用奇计,擅长人物性格分析

比如建议曹操北征乌桓就是奇计,很冒险,后来虽然成功了,但是曹操却表彰了那些阻止他北征的人,再比如郭嘉准确预测孙策的死亡,这是利用分析人物性格而做出的预测,很准确,这就是郭嘉的特长,包括他分析曹操的意思也是一样。

再比如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这是郭嘉为提振曹操打败袁绍的信心,所作的一个全方面的政治军事谋略,全面分析了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这更像是一篇讨伐袁绍的檄文,提振己方的信心,但没有具体的战术,也没有具体打败袁绍的谋略。

郭嘉的定位就是谋士,他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出谋划策上,那么郭嘉与诸葛亮相比,谁强谁弱呢?

实话说,两人的地位是不对等的,郭嘉充其量是曹操的谋士,而诸葛亮的定位则是著名军事家与政治家,两人不是一个档次的

论军事谋略,郭嘉的特点是善于奇谋妙计,敢于冒险,诸葛亮却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郭嘉激进,诸葛亮保守,所有谋略最终的目的是保证胜利,不管是奇谋还是阳谋都是如此,郭嘉协助曹操立了很多功劳,成就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大业,这是因为郭嘉所处的时代,正是曹操处于四处扩张的时期。

郭嘉给曹操出的谋略基本上都获胜了,比如协助曹操打败吕布,在官渡之战期间建议曹操先攻打占据徐州的刘备,官渡之战后,建议曹操让袁谭和袁熙先手足相残,再进攻北方,建议曹操北征乌桓,并且舍弃辎重,快速突袭,等等,全都成功了。

诸葛亮在一生的用兵中,很少有奇谋妙计,本来第一次北伐有很大的希望成功,但是因为用错了马谡,导致失败,所以,论奇谋妙计,郭嘉超过了诸葛亮,但除了军事谋略之外,郭嘉其他方面都不如诸葛亮

先拿郭嘉十胜十败论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做一个对比,首先是目的,十胜十败论的目的是提升曹操的信心,隆中对战略的目的为刘备提出全盘的政治军事战略,最终目的是统一天下,十胜十败没有具体的做法,而只有鼓励,隆中对有具体的战略规划,还有明确的形势分析,十胜十败论相当于告诉你曹操,你一定行,但是如何打败袁绍,曹操得自己去想法办,诸葛亮告诉刘备,你能统一天下,前提是如何做,方法都告诉刘备,具体的执行你去做吧。

十胜十败论最终协助曹操成功打败袁绍,虽然曹操在最后关头有所动摇,还写信问荀彧能否退兵,明显曹操还是信心不足,看来十胜十败的作用有限,而隆中对最终协助刘备建立了地跨荆益二州的政权,但是没有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但这并非诸葛亮的错,因为决策权在于刘备。

但是,隆中对对刘备的作用,远远大于十胜十败论对曹操的作用,刘备依靠隆中对开始咸鱼翻身,建立政权,并一步步做大,而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与十胜十败没有必然联系,比较起来,隆中对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十胜十败论,也可以说,在战略方面,诸葛亮远强于郭嘉

论军事思想,诸葛亮远超郭嘉,诸葛亮有很多军事著作流传于世,比如《便宜十六策》、《将苑》、《南征》、《北伐》等等,其中的军事思想为后人所称道,比如近代军事家高锐就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视为三国时期与曹操军事思想并列的,并且整个三国只提到了这两人的军事思想,而郭嘉没有任何军事思想流传下来,五大谋士中唯有荀攸有军事思想,但是也没有流传下来。

论带兵和练兵能力,诸葛亮远超郭嘉,诸葛亮的带兵与练兵能力是三国一流的,《三国志》作者也说诸葛亮治戎能力一流,治戎就是治兵,也就是带兵和练兵能力,司马懿在视察诸葛亮的营地后,也有类似的评价,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指的也是带兵和练兵能力,郭嘉一生都没有带过兵,也不具备带兵和练兵能力,郭嘉只负责提出谋略,至于执行,他不管的,诸葛亮则完全不同,不仅要管谋略,还要负责带兵和练兵。

诸葛亮是全才,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能提出战略、分析战略、执行战略,郭嘉是谋士,只能提出谋略,至于如何执行,如何达到目的,郭嘉是不管的,是甩手掌柜,这就是诸葛亮与郭嘉的区别,两人不是一个级别的。

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回军的路上,曹操这个时候已经平定了整个北方,接下来,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曹操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南方的荆州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亮必须要出山辅佐刘备了,因为诸葛亮再不出山,曹操就有可能对荆州出手了,到时候诸葛亮出山就晚了。

当曹操平定北方的消息传到了南方的荆州后,诸葛亮肯定也觉察到形势的紧迫,于是诸葛亮托徐庶等人向刘备推荐自己,从而促成了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的出山与郭嘉的去世没有关系,而与曹操平定北方的大局势有关,是天下形势的发展,促使诸葛亮不能再等待了,从而提前出山。至于为何郭嘉之死与诸葛亮出山一前一后,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罢了,没有特别的意义

三国志11推荐剧本——曹操举兵战争中,郭嘉为何一直流言失败,拿不下虎牢关?

不知道lz你玩的是什么难度,我就当你玩的是超级难度吧:
首先,你的军师肯定是郭嘉,你让他去流言的话,如果他自己判断说应该能够成功(就是郭嘉说流言某某城池或者某某港口关隘要让某某去),那么不出意外是可以成功的,因为军师的智力越高,预测就越准,郭嘉智力已经接近100了,所以很准。不知道lz你是否是在郭嘉预测会能够成功的前提下去的,如果不是,那么失败是正常的。如果是的,那么就是有前面说过的出现意外了,意外情况主要有这些:首先,该城市的治安值本来某个值,当时郭嘉预测能成功是基于这个治安值的前提下。如果当你的郭嘉经过若干天到达该城该城的治安值上升,那么国家有可能失败;如果在你前往某城市途中,该国的君主到达该城,你也有可能失败的。

说说打虎牢关的方法,超级难度下你刚开始的钱粮部队军器都比别人少,这个时候建议你安心发展,不要去搞流言这种费钱费时直接效果还不明显的事,董卓来攻你不要怕,董卓手里没有几个高智商的(这个剧本比较靠前,应该是有贾诩荀攸李儒吧),排到前线的就更少了。来的军队最强的几个主将无非是吕布华雄张辽之流,你有一个曹操一个郭嘉就能完爆他们了,带个1000兵出去搞计策,慢慢玩死他就行了,还不行就在对方武将出战后留言他所在城市或者关隘,掉忠诚后招揽他;如果实在不行就造个太鼓台活用单挑,这个你总会吧。

开头说过,超级难度下游戏开始时,由于你的钱粮部队军器都占劣势,所以要发展内政,而不是急于求战(当然也有利用武将特性来速推流的)。孙子兵法有云:全军为上,破军为次。可见保存自己的实力是最重要的。再所以主要精力放在内政上先去想办法搞一两座空城,站着不用发展,就为了让你有更多的点数行动。,曹操一出场有那么多手下,发展内政和人才搜索完全可以兼而有之(前期是能够搜索到很多数量的优秀的文臣武将的)。

积累资金和粮食要做好很多细节工作,拿许昌为例,建筑的摆放就很有讲究,我记忆中许昌好像有十八块地吧,一定要保证五个三级市场围住一个造币厂,五个三级农场围住一个谷仓。其他的建筑像募兵所,锻造厂和军马场是必须的,工房有条件最好也来一个。如果是许昌这种大城市,那么大市场也可以造一个。这就占据了十六七格,还有一两个格子建议造符节台和计略府,前者让俘虏们投降快点,少些逃走什么的变数;后者让你流言成功率上升,对付董卓这种势力正好合适。说说节约钱粮的小贴士。俗话说,不会赚就要会省,省了就等于赚了。
省钱小贴士:在非战时让不要让任何手下担任官职,这样省俸禄,战时为了让他们多带兵才让出战武将任职。
节粮小贴士:派军队出去修建建筑时要注意人数,不要直接派武将能带领军队的上限,而要根据军队的修建能力算好要带的军队人数,这样节约粮食的。

看你的描述你好像是去流言虎牢关了,这没什么必要的,流言的作用就是让城池的治安下降和该城的武将的忠诚度下降,城池治安过低有可能会在某个季节伊始时出现盗贼(城池所属的地域不同,出现的异军也不同,有可能是盗贼,山越什么的),如果你流言是港口或者关隘,因为它们没有治安这个值,所以在这方面是没用的。武将忠诚度下降可以让其他势力容易招揽他。但是除非一些特殊情况,一般君主看到自己武将忠诚度下降就会及时褒奖他来提升忠臣,除非你可以派出大量手下同时流言某城让对方褒奖不过来才行。一般想招揽对方武将而流言都是在对方武将出征的情况下才会做的,因为武将出征时是无法对其褒奖的。基于以上情况,你留言虎牢关基本是无用功。等他来攻打你了你再去流言比较好,因为董卓在游戏里设定的相性很极端,基本上手下都离心离德,很好利用流言招揽的。

暂时写这么多了,如果还有什么想了解的请追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