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有什么传奇的经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今天,天机易测将带大家走进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历史名将,战略家,政治家。他是很了不起的,但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存在度很低,也就影响了他这个体的历史地位。他的很多品德和智慧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他的事迹也是充满传奇的。
他就是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羊祜(hù)。笔者将用简单干练的方式逐步拨开羊祜的传奇经历!本文预计四千字,阅读时间5分钟!
羊祜剧照
01身世之谜羊祜出身在士族之家,所谓士族,就是从羊祜开始追溯他家九代都是当官的。他的父亲羊衟(dào)在曹魏时期做过军事重地上党的太守。羊祜父系的关系都是很明确的,但是,羊祜的母亲是谁?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悬案!
史书记载,羊祜的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yōng)的女儿。历史上关于蔡邕后代的记载,似乎也只有一位历史名人,这个人就是曹操的学妹,深得曹操欣赏,人生经历异常坎坷,曾被匈奴掳走,被匈奴左贤王纳为妃,又被曹操用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换回,神通音律,曾创作中国古代十大明确——《胡笳十八拍》,东汉第一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剧照
正是因为历史对羊祜的母亲只有这么一句模糊的记载,而羊祜后来的才华和成长历程又是那么的传奇,所以,人们自然会猜测羊祜的母亲会不会就是蔡文姬?
因为蔡文姬一生婚姻坎坷,一生三次嫁人,蔡文姬自己又曾多次说父亲蔡邕只有自己一个女儿。可是蔡文姬是公元174年生,而羊祜为221年生。如果羊祜的母亲真的是蔡文姬,那么,蔡文姬生羊祜时的年龄已经时45岁高龄了,在古代是绝对的高龄产妇了!但是,从羊祜的基因角度,我们还是宁愿相信他是东汉才女的儿子!
02传奇少年羊祜少年时代就留给了周围人很多传奇的印象,在此,我们仅说两件事:
传奇少年
一、神奇老人的寓言:羊祜的命也不是很好,十二岁丧父,据史书记载:羊祜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后来为叔父羊眈抚养。据说有一次小羊祜在汶水边上游玩,突然遇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老者手捻须髯,端详羊祜良久后说道:“你这孩子相貌不凡,不到六十岁,必然为天下建立大功。”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
二、前世的记忆:据说羊祜小时候还有前世记忆,在《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段:
据说羊祜五岁时候的一天,突然叫乳母去拿他玩耍的金环取来。乳母一下子有点懵圈,说道:孩子啊,我们没有这个东西啊!羊祜一脸无奈的表情,随即自己跑到邻居李家宅院东边的桑树下,摸出了一个金环来。
前世记忆
这时,李家的主人正好出来,看着羊祜手里的金环,吃惊地说道:这不是我亡儿生前的东西吗?怎么在你手里?羊祜的乳母上前解释了经过!
未想,李家主人抱着羊祜,眼含热泪,不忍松手。据说,羊祜是李家亡儿的再来啊!
我们姑且不讨论这两件事的真实性,关于羊祜类似的传奇经历,还有很多!这里我们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羊祜少年时期,在周围人眼中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少年!这为日后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氛围!
03出露锋芒,定力惊人羊祜的成功与魏晋时期的其他名人不同,三国时代,猛将如云,杀伐征战,流传后世的都是身经百战的人物。羊祜则不同,在那样一个乱世,羊祜更为突出的特点是品德和高情商。羊祜出身自泰山羊氏,家族势力很强,羊祜本身又很有传奇性,知名度一直很高。
帅哥一枚
但,羊祜并不着急做官,因为什么?他要在这个乱世纷纭的年代,看准真正能匡扶社稷的明主!这种情商和定力堪称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羊祜长大之后,绝对是一个一流大帅哥,据史书记载,羊祜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这个相貌看,没准羊祜还真是才女,美女蔡文姬的儿子啊!而且博学多才、善于写文,再加上他小时候就有种种不凡经历的舆论引导,士族的出身,传奇的少年,一表人才,博学多才,这一系列的经历和现实都会让周围的人们天然地对羊祜关注着,高看一等!
贤哉,回也
于是乎,羊祜的好运纷至沓来!泰山郡郡将夏侯霸认为羊祜非同凡响,自己没有女人,索性把哥哥家的女儿主动嫁给羊祜。当时还没有科举制度,州郡各级官员纷纷推荐羊祜出来为官。郭嘉的儿子郭奕还盛赞羊祜“这真是当代的颜回!”
可是,羊祜此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定力,一一拒绝!一堆小破官,老子一点点从基层做起,得几时平步青云啊!不做!
04情商高手,运筹帷幄公元239年,曹魏政权的魏明帝曹叡(ruì)去世,曹叡就是曹丕的长子,曹操的孙子。曹叡尽管有三个儿子,但都没有长大,只能将位置传给养子曹芳,曹芳当时只有八岁,当然没什么治国能力。这时曹魏政权内部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立。
曹爽剧照
一方面是曹操养子曹真的儿子大将军曹爽,一方面就是太尉司马懿。曹爽的战略是利用自己公族的身份步步紧逼,司马懿则是韬光养晦。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曹爽能取得最终的优势,周围人也是纷纷站队!
此时,曹爽也听说了青年才俊曹爽的名声,要征辟羊祜做官,羊祜身边的好友王沈也在应召之列。王沈极力劝羊祜与他一起去做官。等不了啊,有几个古代的读书人不想做官的?不仅如此,就连夏侯霸也一头倒进了曹爽的阵营,也极力劝羊祜出山。但,羊祜内心清楚,他早已运筹帷幄,他坚定地认为:曹爽绝不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此时贸然去为曹爽做官,将来必受其害!
司马懿剧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证明了羊祜独到的政治眼力和高超的预见性,谁也没有想到,蛰伏十年的司马懿在公元249年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夺回曹魏政权的实权!
政变之后,司马懿开始大肆排除异己,当年早早倒在曹爽阵营的人统统遭到株连,夏侯霸都被逼无奈投降了蜀汉政权,当年百般劝羊祜出山的好友王沈也被罢免,基本永不叙用了!夏侯霸投降了蜀国之后,亲属都与他断绝关系,以求自保,羊祜的妻子是夏侯家人,羊祜此时不仅没有嫌弃妻子,相反对夏侯家人更加关怀,此时,羊祜的母亲去世,羊祜又服丧十年。
05公车征拜,等待明君
公车征拜
羊祜尽管是一个孝子,但也不至于为母服丧十年啊,压根没有这个礼数啊。实际,表面羊祜在服丧,实际也是在继续关注夺得实权的司马懿能不能站稳脚跟。后来司马懿去世了,司马师也走了,司马昭登台了。但是名义上还是曹操的后人在当皇帝啊,只是一点实权也没有了!
司马昭再次征辟羊祜,羊祜还是拒绝。后来司马昭让皇帝下令,朝廷公车征拜,说白了就是以曹魏政权皇帝的名义下令共公车去羊祜家接来羊祜。这个够风光了!此时已经是公元255年,羊祜35岁了。羊祜为什么没有直接接受司马昭的征辟,而是等待曹魏傀儡皇帝的公车呢?是因为,羊祜一直在寻找他心目中的真正明主,他认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人肤浅,不足以成大事。所以,坚决不走他的后门!
司马炎
羊祜做官之后,官路平步青云,陈留王曹奂即位后,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此时,羊祜在寻找的明君终于快出现了!此人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06明君出现,全力辅佐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没有完成司马代魏,而是从他的儿子司马炎走上政治舞台之后才完成的。司马炎作为后来的西晋武帝,其心胸,气魄绝不是司马昭可比。而羊祜一直苦苦等待的明君也就出现在他眼前了。
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这个官职实在太重要了,统领御林军。这也宣告着羊祜彻底站在了司马炎一队,司马炎也做好了一切代替曹魏政权的准备!后来,羊祜在司马炎代替曹魏政权,建立西晋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叫什么?拥立之功,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只有两种人是最值得信赖的,一是救主,二是拥立!
拥立之功
可以说羊祜等待的就是这两件事,一是遇到明主,二是建立奇功。他都做到了!开始全力辅佐司马炎!
07统一之功,名垂千古羊祜遇到了明君司马炎,还有拥立之功,而且在晋国建国初期,羊祜从不与德高望重的老臣争夺名利,为了表彰羊祜,司马炎册封羊祜中军将军,晋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坚决请辞公爵之位,只受侯爵。从此赢得了晋武帝及满朝文武的敬佩。
羊祜心里有数,当时的晋朝还有一件大事没有完成,那就是统一全国,此时南方还有一个孙吴政权啊!这个大功还得我来完成的!
果不其然,司马炎早有吞吴之志,公元269年,司马炎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支持攻吴战略。
荆州这个地名大家该不陌生吧,刘备诸葛亮隆中对早有谋划,三国时期魏蜀吴争相争夺之地,羊祜到了荆州之后,发现这个几经易主的地方,民心不稳,百姓生活困苦。
而且此时的东吴立国已40年,孙氏经营东吴已近百年。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灭了东吴的。羊祜不仅是一个名将,更是一个战略家,于是羊祜选择了稳扎稳打,发展民生。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说白了,以攻心取代武力。
这一招果然奏效,很多东吴人主动来投靠羊祜,向西晋搬迁。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到后来,粮食积蓄可用十年。无论什么时代,什么样的领导会不喜欢羊祜这样的手下?不仅稳定了军心,民心,连军粮都不用国家出了!
08羊陆之交,千古美谈羊祜在荆州的作为引起了吴主孙皓的警惕,于是孙皓把陆抗排到荆州,陆抗是陆逊之子,东吴名将。羊祜一听陆抗来了,知道自己真正的对手来了。马上抓紧进行军事部署,准备武力攻伐,开始在四川地区训练水军。
陆抗
后来,羊祜与陆抗第一次交手了,就是西陵之战,由于晋军准备不足,羊祜承担了战败的责任。经历了西陵战败之后,羊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天下大势尽管对晋国有利,吴国不利,但吴国仍然很有实力,陆抗也真是不好惹。所以,羊祜采取了军事蚕食和提倡仁义攻心阴阳两策对阵陆抗。
这就留下了千古美谈的羊陆之交,所谓羊陆之交怎么可能是真正的友谊呢?说白了就是羊祜代表西晋,陆抗代表吴国,向天下百姓表演,谁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势,谁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师。
请开始二位的表演:
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
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
仁义表演
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
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
陆抗一看羊祜这明显是用仁义道德攻心之计啊,自己也不能示弱啊,否则不久自失军心民心了吗?
羊祜与陆抗对垒,双方常有使者往还。陆抗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还夸赞羊祜:“虽乐毅、孔明不能过也”。
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怎会用毒药害人呢”仰而服下。
就这样,两个人表演得都非常好,但客观上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晋国的实力在稳步上升,吴国的实力在平稳下降,一直到七年之后,羊祜把陆抗熬死了!
09人生遗憾,遗策灭吴
人生遗憾
陆抗终于死了,吴国的政局越来愈不稳了,羊祜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了,于是上《请伐吴疏》,司马炎很赞同,但木秀于林,风必吹之,羊祜的德才早就遭到了晋国很多大臣的嫉妒,此时羊祜要建立千古功勋之时,权臣贾充、荀勖等以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为由反对羊祜的正确的主张。
在《请伐吴疏》中,羊祜已经详细地制定了灭亡吴国有条不紊的步骤,每一步骤都是切实可行的,可以说是羊祜十年以来含辛茹苦的精心策划。但却被搁浅了。
直到公元278年,羊祜染病去世,攻吴大计也没有实施。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羊祜的死可以说震动了天下,司马炎亲自披麻戴孝,哭得死去活来!荆州百姓听闻后,罢市痛苦,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
就连吴国的守边将士也纷纷落泪。
可以说羊祜政治上他可比诸葛孔明,战略上可比张良,军事上更是一代儒将。他的一生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始终信任,百姓的真心爱戴,就连敌人都由衷的敬佩!
羊祜死后二年,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一部三国史就好比一部英雄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之时,群雄并起,名将辈出。硝烟弥漫的三国战场,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缔造了一段段不朽的军事传奇。三国时期虽然将才无数,但顶级名将却是屈指可数。所谓顶级名将,必须具备两个核心要素:一是超乎寻常统领全军的能力,二是区别于普通将才的战略眼光。按照这一标准,三国时期的顶级名将只有以下八位(排名不分先后):
周瑜
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最具盛名的儒将!周瑜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一把大火,更是烧出了周瑜的名声,烧出了三分天下的态势。周瑜才兼文武,精通兵法,长于统军,堪称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
关羽
三国时期东汉末年顶级名将,尊其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他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可以说,在整个三国时期,能让曹操和孙权同时感到害怕担忧的军事将领,只有关羽一人。虽然现在对关羽有了一定的神化,但关羽的军事才能在整个三国时期无疑是一流的!
陆逊
三国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历史已经证明: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其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蜀国五虎上将之一。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
张飞自跟随刘备后,屡立奇功,深得刘备器重。具体战绩如下: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但不能否认的是,张飞的军事才能同样是一流的,具备着独当一面的军事能力!
吕蒙
三国时期东吴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儒将!吕蒙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他以胆气著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虽然战事紧张,并不忘学习,并致诸实用可以说他一生战功赫赫,先后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
张辽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魏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早期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吕布下邳败亡后,归顺曹操。此后,他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
曹丕登基后,仍然派张辽抵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兵驻扎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可以说,在整个曹魏政权乃至整个三国时期,张辽的军事才能都是一流的。能让孙权闻风丧胆的曹魏将领,只有张辽一人!
陆抗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丞相陆逊次子。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
可以说,陆抗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邓艾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双全,熟读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在作战中,邓艾擅长料敌先机,始终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中未尝败绩。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
可以说,曹魏政权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军事和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将排名:
1.吕布 独战关羽+张飞40回合 单挑100回合把张飞打鸣金 这就天下第一的吕布
2.赵云 长坂独战曹军83万 四更杀到天明 斩名将50员 镶山独战许诸+于禁+李典 杀高缆 退张合
3.典韦 没有任何装备的醉酒状态下 一人独战张绣整个军团 硬是拖了大半夜 死后都没人敢近身
4.关羽 土山打退徐晃+许诸 或许是诱敌 古城关羽轻易化解张飞全力一击 张飞还是属于偷袭行为 关羽满心欢喜来迎 很难料到张飞会下杀手 斩颜良文丑 虽说有偷袭和马快的嫌疑 但不是人人都能偷袭得手的 颜文都是猛将
5.马超 战张飞200回合不分胜负 2人实力很接近 但张飞被诸葛亮使了激将法 最后还是张飞那边鸣金的 所以马超略强于张飞
6.张飞 战马超200回合不分胜负 张飞是被诸葛亮激过的 最后也是张飞那边鸣金的 所以张飞只能排张马超后面 从战张合的回合数看 马超用20回合 张飞要100回合
7.黄忠 战关羽150回合 黄忠丝毫不露败像 马失前蹄是马太差 不影响对黄忠的武力评价
8.许诸 战马超 战典韦 都是持久战 许诸还能活着 但是许诸战马超200回合后 许诸双手中箭 因该是许诸没力气闪避乱箭才会用手去挡 马超把许诸打到力竭了 许诸的劣势太明显 就这原因许诸排在黄忠后面 而且许诸群殴别人的记录太多
9.姜维 令赵云感到恐惧的家伙 秒杀西凉名将郭淮 郭淮能战平魏延
10.庞德 战许诸 战徐晃 战张合 车轮战不倒 这是曹操的试探 战关羽战关平 也没明显败像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1.文丑 瞬间打败公孙赞麾下4将 战赵云50回合 与曹军的交战中 文丑刚打败张辽+徐晃组合 关羽又来挑战 先后出动3员猛将 文丑难免胆怯 逃跑时关羽以马快的优势斩了文丑 可惜
12.孙策 横扫江东 除太史慈以外 斩将都是5回合之内的事
13.甘宁 打败徐晃 打败曹洪+李典
14.颜良 20回合战退徐晃 攻击犀利无比 一时之间连许诸也不敢贸然挑战
15.张合 战张飞100回合 实力不差 只是胆子太小 被马超赵云打几下 就先跑了
16.曹彰 30回合战退魏延 徒手杀猛虎
17.太史慈 战平孙策18.夏侯敦 把高顺打的满地找牙 可惜被曹性放箭射中眼睛 救走高顺
19.文鸳 1挑多 没死
20.周泰 秒杀蛮王摩沙可 保护孙权 徒步杀出重围
21.张辽 虽然战绩不错 但张辽+徐晃被文丑弄翻 实在接受不了 战关羽50回合 也可能是关羽放水 他们有交情的
22.魏延 斩魏国名将王双
23.邓艾 后期猛将少 只能拿姜维参照了
24.高缆 战许诸50回合不分胜负 被赵云秒杀 有偷袭嫌疑
25.张绣 董卓麾下4将之首 人称“枪王”
26.夏侯渊 战黄忠30回合不分胜负 后来一时疏忽被黄忠秒了
27.华雄 斩了上将潘风 汜水关一时无人能破 后来莫名其妙的被关羽秒了 孙坚是败在没粮 与华雄的直接关系不大
28.孙坚 秒杀刘表麾下3将
29.徐晃 出场几率够多 和众多名将挑过 但没有胜的 没死已经很不错了 战关羽80回合 可能是关羽右手有伤 也可能是关羽不忍心杀好友
30.关平 战庞德50回合 或许是庞德战关羽时体力消耗过多
谋士排名:
第十位:徐庶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一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刘备在新野任命徐庶当军师,以弱胜强,帮助刘备取得对曹军的胜利,并且击败曹军名将曹仁。在军事上生存为刘备赢得了生存的空间。徐庶的才能堪比诸葛亮,曹操的大谋士程昱谦虚地说徐庶的才能是他自己的十倍。曹操了解倒徐庶为人至孝,把他的母亲带到许都并模仿了徐母的字迹,将徐庶骗到了许都,结果徐庶的母亲自杀身亡,徐庶从此也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满身才气不得施展,湮没在人才辈出的三国历史中。徐庶的结果是令人惋惜的,曹操是真的求贤若渴。令人痛心的是,他在这之后没有任何的作为,仿佛远离了三国时代,违背了曹操的本意,他的才华也象流水一样慢慢消逝。
第九位:沮授
袁绍的首席谋士,然而沮授的才能仿佛没有得到任何的施展,他自己也在官渡之站后沦为曹操的阶下囚,当然这一切都不能怪他,因为他追随了袁绍。袁绍并非没有才能,数年时间从一个渤海太守发展到北方最大的军事集团,决不是一般人能办得到的,但他有一个最大弱点:“好谋无断”,在最关键时刻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前,沮授就向袁绍提出了“协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正确的建议。同时他也告戒袁绍不要任人唯亲,但没有任何效果。颜良不能独任,官渡决战采用持久策略等一系列正确建议不得采纳,可以说沮授的命运是悲惨的,像他那样一个有才能得人,非但未能辅佐明主争霸天下,连身家性命也陪了进去,实在让人叹息。 站错了队,是他排名较低的主要原因
第八位:郭嘉
曹操深通用人之道,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大才者不拘小节”,而郭嘉就是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大才”。 郭嘉行为平时较为放纵,陈群多次向曹操“汇报”,曹操在嘉奖陈群的同时,非但未对郭嘉毫无责罚,反而更加重用。事实证明,郭嘉并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在他以后的从军生涯中,郭嘉屡出奇计,为曹操逐鹿天下,平定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勋。郭嘉的才能是很高的,在他从袁绍处转投曹操时,曹操与他谈论天下事。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这时三国志里的评价。的确,郭嘉思维敏锐,见地超人。特别是对当时局势及人物动机分析相当准确。他视江东猛虎孙策为“一人之敌”,孙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判断之准简直有如神助;袁绍死后,二袁兄弟还有一定实力,郭嘉建议: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以及刘表对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等事实都证实了郭嘉的先见之明。在平定河北后,劝曹操轻兵径袭,彻底消灭了当时割据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三国演义为了表现郭嘉,还有一个“遗计定辽东”,其实这是曹操自己的计策,不过这也比较符合郭嘉以思维见长的特点。
郭嘉在三十八岁病死,曹操常说:难奉孝为能知孤意。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如三国志中记载: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赤壁之败,曹操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见在曹操的内心深处,是真的对英年早逝郭嘉的深切缅怀。
第七位:荀攸
荀攸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可以说荀攸在曹操谋士集团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荀?推荐荀攸后,曹操即刻招来了荀攸,并对荀?、钟繇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荀攸开始任太守,后升任尚书,以后曹操任他为军师,在左右出谋画策。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被关羽所杀,突出了关羽的勇猛,事实上这二人是中荀攸之计后军败才被杀的。曹操擒吕布,灭袁术,破袁绍,都有荀攸的计谋,曹操为张绣所败之前,攸言于太祖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败后回去就向荀攸表示了歉意。
荀攸在军中号为曹操的“谋主”,共献奇谋妙策十二条,为曹操统一北方做了很大贡献。荀攸并未像三国演义那样反对曹操为魏王,而是成了当时曹操手下一号谋臣,官任尚书令。荀攸死后,曹操提到荀攸就痛哭流涕,可见这位“谋主”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他发挥得不错了,取得了这个排位
第六位:鲁肃
可能一提到鲁肃就有一种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把鲁肃塑造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鲁肃家庭富裕,与周瑜相厚,袁术想起用鲁肃,但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就迁居到居巢,后从于孙权。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破曹操后鲁肃归来,孙权持鞍下马相迎表示对鲁肃的尊重。赤壁之战胜利后,又是鲁肃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周瑜有一个吞并张鲁进而吞并荆州的长远计划,不过这好象不太可能,刘备绝不会让东吴打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违背了孙刘联合的大局。周瑜死后,鲁肃代他之任,但刘备强借荆州不还,惹怒了孙权,双方几乎兵戎相见,鲁肃努力维持这个大局,与关羽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厉声呵斥,辞色甚切,关羽无言可答。并不是象演义那样吓得魂不附体,简直有点降低鲁肃形象。
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鲁肃真知天下大事之英才
第五位:庞统
三国演义中庞统与诸葛亮齐名,事实上这绝非言过其实。也许庞统排在第五有点低,也许他比诸葛亮更能辅助刘备完成霸业,然而庞统留给我们的印象太过短暂了,从投奔刘备到卒于雒县,只有短短数年,他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庞统开始为功曹,以他的才能这是小菜一叠。庞统名声远扬,周瑜死后,送丧入吴,纵论吴国权贵,显示出他的确是志大才高。投靠刘备后为县令,后经鲁肃诸葛亮推荐得到重用,亲待仅次于诸葛亮。后随刘备进军益州。以刘备的知人之明可以预见至少他的军事才能要在诸葛亮之上。庞统作为刘备二大谋士之一,在三十六岁中箭而死,刘备十分痛惜,言则流涕。
和郭嘉一样,死得有点早
第四位:司马懿
喜欢诸葛亮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因为在三国后期中他们是一对冤家对头,司马懿跟曹操有些相似,都是架空了一个朝代的权力,让自己的儿子去完成霸业,这使他成为了一个朝代的创始人。就像诸葛亮一样,他的才能得到了公认,曹操看出了他有野心,只让他做一个“文学掾”的职位,曹丕时期司马懿受到重用,显赫一时,但还是处于曹丕的控制之下。曹睿是一个明白的皇帝,将他罢归田里,后来还是不得不起用他。克日擒孟达,智赚曹爽等显示了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平定辽东,对付诸葛亮让他牢牢地控制了军权,既增加他自己的功绩,又加大了他的权力,为他日后夺权奠定的基础。当然司马懿智谋无疑极高,在汉中他劝曹操一鼓作气拿下立足未稳的刘备,可惜曹操没采纳;关羽败于禁后力劝曹操打消迁都念头,并成功利用孙刘矛盾击败了关羽,让曹操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因为曹操不但扭转了局势,而且挑起了其余二家矛盾,直接加快了三国统一的步伐。 有野心的谋士不算真的谋士,其实是魏武一类,他要是没有野心,排名估计要在荀攸之后
第三位:贾诩(--------我喜欢)
从三国前期到后期,贾诩都活跃在不同的场合,开始在董卓手下效力,后劝李催等进兵洛阳,使当时都城饱受战乱之苦,贾诩较为自责;后又辅助张绣,对抗曹操,取得了部分胜利,尤其是他对追击曹操胜负的判断让人拍案叫绝,因为他的对手同是智计过人的曹操,更显贾诩计谋高人一筹。官渡之战时,他力劝张绣投靠曹操,分析入情入理,曹操果然不计前嫌厚待张绣,对贾诩更是格外重视,封他为执金吾,从此贾诩成为了曹操最重要最信任的谋士之一。曹操对贾诩几乎言听计从,唯一一次不听劝告在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曹操不从,损失惨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好机会;战马超时的离间计达到了分化瓦解的目的。
贾诩是曹营后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曹丕都对他信任倍至,在立魏王太子的事情上他巧妙地引用袁绍刘表的例子达到了立曹丕为世子的目的,虽然贾诩是曹丕的心腹,但立曹丕确实是当时合适的选择。曹丕称帝后自然对贾诩感激万分,立刻封他为太尉,三公之一。在后期他也为曹丕出了很多计策,成为魏国的元老。
可以说,贾诩谋人、谋己、谋天下都达到了很高境界,贾诩在封为三公之后毫不张扬,而是明哲保身、不结交权贵。曹丕为人阴险狠毒,连叔父曹洪都要处死,贾诩这一行动在当时十分明智,在魏国的高级谋臣中,贾诩善始善终,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真正的谋士,像唐朝的房玄龄
第二位:荀? (-----------我喜欢)
荀?出生在颍川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他风采雅量,年轻时就已名播遐迩,当时知名的人物鉴赏家何?,很早就对荀?下了"王佐才"的评价。荀?先从袁绍,见其不能成事,随即投靠了曹操,曹操得到荀?大喜过望,称他为“吾之子房”。
荀?作为曹操的头号谋士,无论从地位、作用还是贡献上都无人能出其右。他为曹操建立的功绩无可计数。首先,他自己名重天下,影响了一大批智谋之士为曹操效力,在识别人才上,荀?显示出高出群侪的眼光,举荐了包括荀攸、郭嘉、程昱、钟繇、司马懿在内的智囊,这个班底几乎囊括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同时,荀?赖以服人的,还有自己风高节亮的道德风范。他为人谦和,折节下士,居高不傲,一心为公。著名谋士钟繇,对荀?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为颜渊再生,所谓"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然"。司马懿更不避美言地认为: "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
荀?的才能实在是很难描述:他平身为曹操六出奇计,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曹操对他几乎言听计从,“深根固本以争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灭吕布后灭袁绍、四胜四败之说力劝曹操对决袁绍、官渡之战劝坚守以待敌之变、胜利之后建议平定河北以免二袁养成气候、阴出阳、业迫使刘琮投降”等,这些计策极具长远战略眼光,全是举一足而动全身,对今后局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建议是他力排终议而最终曹操采纳。可以说,曹操从一个弱小割据势力发展到与袁绍争锋的军事集团,进而成为北方统治者,与荀?是息息相关的。在那种复杂情况下,曹操随时都有“一着有误,满盘皆输”的危险,袁术、吕布、张绣,陶谦、刘备、袁绍、公孙瓒任何一个都有争雄天下的可能,然而为什么是他们失败曹操胜利?就因为曹操能采纳荀?正确意见,按照荀?战略策划一步步走向成功,这期间的时局复杂多变,在我看来,荀?的任何一计都不逊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之论,荀?的思虑之深,眼光之远决不是其他人可以替代。就像曹操所说的那样:侍中守尚书令荀?,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臣自始与举兵,周游征伐,与?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月。……天下之定,?之功也。这段话的大意就是按照荀?的计策行事,没有不成功的,我之所以能平定天下,全是荀?的功劳。当然曹操的话有些夸大,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作为统治者的曹操,能有这样的心胸,也是难得。
曹操称荀?为“吾之子房”,多数时候曹操远征在外,荀?镇守后方,治理朝政,总管军粮人事调度,代曹操行使权力,很多事情都是全权管理,这很像萧何。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张良的功劳,也是荀?的风格,可以说,荀?集张良萧何的才能于一身,的确是“略不世出”的大才。出于种种原因,诸葛亮的地位不可超越,将他排在了第二位。然而荀?阻碍曹操为魏公,不管他出于何种考虑,却触犯了曹操的大忌,由于曹操急于架空汉帝权力,考虑倒荀?在曹营中特殊地位,在那之前他对荀?言听计从,不打倒他的话估计曹操难以如愿以偿,造成了荀?不得善终的悲剧。可惜的是荀?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大才,却仿佛远在天外的流星,不能像张良那样照耀千古啊。
曹公最重要的手下,像唐朝的杜如晦,发挥了自己的最大能力,所以排名靠前,人品更是一流。他和李斯、萧何、杜如晦、李善长、赵普、范文程一样重要,估计没有尉缭、张良、陈平、贾诩、房玄龄、刘伯温等人聪明,但极端聪明的人往往建立不了这样的功业
第一位:诸葛亮
诸葛亮琅邪阳都人,十七岁迁居到襄阳,他自己十分自信,经常自比管仲、乐毅,二十七岁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辅佐刘备,受到亲待,刘备得到他喜不自胜,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在初见刘备之时,诸葛亮就提出了跨有荆、益,外结孙权,以待天下有变的三分战略大计,为刘备的霸业指明了方向。
不久刘备被曹操击败,诸葛亮出使东吴,他的分析解除了孙权疑虑,孙刘联盟正式形成,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孙刘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之后刘备抚平荆州,命他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刘备与庞统入蜀,庞统战死后军力不足,调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平定州县,而后合围成都,升任军师将军。以后很长时间他镇守成都,负责国事治理与后方调度,有力地支持了前线的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劝刘备登上帝位,封为丞相。而后刘备发动了对东吴战争,败于陆逊之手,托孤于诸葛亮。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并没有劝戒不要伐吴,估计主要原因在于他跨有荆、益的战略构想,不过关羽的大意和刘备精锐部队的失败让他不得不重新修正自己的战略路线,再次与东吴联合。此后他掌握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南征孟获攻心为上,有力地巩固了后方的稳定,随后几度北伐,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五十四岁病死于北征途中,葬于汉中定军山。
诸葛亮几次北征无功而返,大部分原因在于蜀国国力不如魏国,他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正如贾诩所说: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再从刘备的知人之明和对诸葛亮的使用情况来看,诸葛亮的治国才能高于他的军事才能。三国志也如此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不过从他毙王双,射杀张合以及司马懿巡视他军营对他天下奇才的评价来看,其军事能力也是一绝。诸葛亮的才能十分全面,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三国演义神化他困东吴大将陆逊于阵中;还作书二十四篇。
诸葛亮是全才,也是天才。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诸葛亮苛于求全的性格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蜀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跟他有很大的关系。魏延长于谋略,但诸葛亮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对魏延任用但不重用;李严押运粮草出了一些毛病,诸葛亮把他罢归田里;马谡有才,在南征时提出了“兵战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谋士,诸葛亮却让他为将镇守街亭,后又在本缺人才的情况下斩了马谡。其实诸葛亮更擅长在刘备这样一位明主手下做事,他在掌权后用人上有着不小的缺陷,纵观他的用人,由于他自己本身过于谨慎,对下属要求很是严格,使得这些人在他手下做事小心翼翼,畏首畏尾,久而久之,这些人只会听命行事,才能不得发挥。而且诸葛亮事必躬亲既浪费了自己的才能,也从一定程度上打压的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性。早在新野的时候,他和徐庶共事了刘备一段时间,后曹操获得了徐母,对徐庶的离去他没有强留,为母尽孝还可以说得过去,而下面的事则有点不近情理:刘封为刘备养子,非常有才能,史书记载他勇力过人,平定郡县,攻拔上庸等地所战皆克,是一员难得的年轻优秀将领,比刘禅不知强了多少倍,但刘封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他不救关羽有错误,但孟达的反叛和魏军的交战可以看出他对刘备还是忠心耿耿,刘封败回成都后,诸葛亮以封刚猛难治、刘备百年之后无人可治为由劝刘备把他了……;彭漾是一位很有才的人,得到庞统的认可和刘备赏识,平定成都后被提拔为“治中从事”,但他为人狂妄,登上高位后更是如此,得罪了诸葛亮,诸葛亮立刻进言把他贬到外地做太守,彭漾有些不满,酒后向马超发牢骚,结果马超向刘备做了报告,将彭漾下狱。彭漾酒醒后十分后悔,向诸葛亮写了很长一封道歉信,说身受刘备知遇之恩,无以为报,绝不是像马超说的那样要谋反,并隆重像诸葛亮道歉,表示要悔过自新,让诸葛亮代他向刘备进言。照理来讲诸葛亮该认真考虑才是,也许诸葛亮对彭漾印象太坏,反而劝刘备赐死彭漾于狱中……。当然人无完人,诸葛亮有着一定的性格缺陷,但诸葛亮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他身上散发出太多让人佩服让人学习让人崇敬的东西,让他的英名流芳千古。
其实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更多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以”的光辉形象。他在位期间尽力辅佐,亲历亲为,为蜀汉政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乃至对手的尊重。数千年来他一直被视为智慧的代名词,这一形象活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历朝历代不乏贤才良相,然而不管他们有多么大的贡献多么高的才能,诸葛亮却超然于他们之上,成为智慧不可替代的化生。
诸葛亮排第一还用说吗,单说名气就够了,和关羽一样,已经被神化了,其他人只好委屈一点了,人毕竟不能和神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0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