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开杀戒他们跟历代帝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6:18:06

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开杀戒他们跟历代帝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要大开杀戒?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但是,其中真正由汉人实现统一的,便是秦、汉、隋、唐、宋、明。其余的多数时期,都处于混战之中,不然,便是由少数民族统领。但是,对于宋朝则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尽管在相对强盛的北宋,国土面积也大概只有同时期辽国的一半左右。南宋时期更加不堪,只能在东南临海一角偏安一隅,谈不上统一,更不要说开国了。

秦国之后,隋、唐和宋朝的建立者,都是旧王朝的贵族。隋文帝杨坚在受禅之前就已是身居高位,位居上柱国公大司马;唐高祖李渊更是出身大家,起兵之前已经是独守一方的统领,任“太原留守”;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已经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职,其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黄袍加身”,只不过是走了个过场罢了。

故而,在所有的汉族人开国皇帝之中,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两位属于真正的草根出身。

两人一个出身贫农,一个当过乞丐,其中,刘邦小时候还被人称为刘季、刘三或者刘四,连个大号都没有,凭借着一身无赖本领混了个泗水的亭长。

有人可能会说,亭长一职看上去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至少也算是一个官。其实,并不是这样,亭长在当时的地位,连乡一级政府都算不上。按现在来说,大概也只是一个大村的“片书记”或小村的“治保主任”。说是官职,其实,连俸禄都不一定能拿得到,只能靠着一身无赖行径从中偷取油水。

朱元璋的处境比刘邦更加艰难,由于年少时家境贫寒,多数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只能跑去庙里当和尚。说好听点是个和尚,其实,就是披着袈裟的乞丐罢了。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平民出身,但都不是什么良家平民,身上都多少带着点豪气或匪气,与前面那些贵族出身之人根本不能相比。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汉和三国蜀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刘备两人,虽然,从小家境贫苦,却算不上是草根出身。刘秀的家族本就是汉朝宗室,况且,他的父亲刘钦也曾担任过县令,算起来,刘秀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革命干部家庭出身。

然而,刘备虽然曾流落到“织鞋贩履”的地步,但是,却有着“中山靖王之后”这一层身份的存在,刘备便不能算是草根出身。尽管这一层身份一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愿意拉拢他的人来说,其真实性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况且,在那个十分注重出身门第的年代,假冒皇室宗亲几乎没有可能,更不用说是冒充当今皇上的皇叔。而刘备,在认亲的时候也是受过考察的,其宗族族谱上写得明明白白。再者,刘备年轻时家里也并非完全揭不开锅,甚至,还能筹钱让他外出游学。

在求学途中与公孙瓒、刘德然一同拜卢植为师,后来,更是与公孙瓒相识相交,结为好友。那时候的贵族子弟,在结交朋友的时候,往往要看对方的出身,刘备能够得到公孙瓒这些人的认可,也可知其贵族门风尚存。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会发现,上述几位开国皇帝中,出身皇亲贵族的刘秀、刘备和原本执掌大权的杨坚、李渊、赵匡胤等人,在对待开国元勋的问题上都表现的非常礼敬宽容。

但是,草根出身的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却大开杀戒,几乎将功臣屠戮殆尽。

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在皇帝当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不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品信相貌,刘秀都几乎达到了无人能比的地步。

同时,他另一个最明显的优点便是仁德,不管是对待自己的子民百姓,还是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刘秀都做到了以德服人。在对待开国功勋这件事情上,刘秀大概是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做的最好的一个,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高的标准,政治上也给予了他们很多权力,生前死后都让他们享受到了诸多荣誉。

除此之外,刘秀还让手下为二十八位功臣画下肖像并悬于凌云阁中,称为“云台二十八将”。而且,这些功臣也没有辜负刘秀的美意,最后大都能够善始善终。刘备则更不必说,他的仁德之名一直广受赞誉,对待从自己落魄时候就一直跟随在身边的关羽张飞二人,他将之视为兄弟,更是说出“视兄弟如手足,视妻子如衣服”的名句。

后来,关羽兵败身死,刘备悲痛之下,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义子刘封,更不惜违逆当时的局势,发兵攻打吴国,最终,死在复仇的烈焰中。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一直是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对待诸葛亮,刘备几乎做到了完全听信的地步。

即使最后身死白帝城的时候,刘备还是将后事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告诉对方,如果看到自己儿子刘禅不能成事,便取而代之。

为了回报刘备的信任,诸葛亮一直为蜀国尽心尽力,最终,病逝在五丈原。

再看看隋、唐两位开国之主,他们对待开国元勋也是极为优待。

其中,李世民还效仿刘秀,命人在皇宫凌烟阁内,悬挂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常常仰望怀旧。后来,“凌烟留名”更是成为了臣子建功立业,皇帝封侯拜将的代称。

到了宋朝,赵匡胤为了防止部下像自己一样黄袍加身造反,按理来说应该是杀尽功臣,但是,赵匡胤却于心不忍,便想出了“杯酒释兵权”的高招,不仅化解了潜在的危险,还保全了功臣的性命。另外,对功臣们养老钱财的奖赏,更是做到了君主的最后一点仁义。

然而,不同于上面这些贵族出身的皇帝,这两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则可以称得上是心狠手辣。其中,刘邦几乎是将所有的功臣都屠戮殆尽,以诛杀居功至伟的韩信最具代表性,刘邦的天下几乎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

韩信自从领兵以来,很少打过败仗,每次面对强敌都能攻克,如果没有韩信,刘邦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为了赏赐韩信的功绩,刘邦还答应对方“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意思是只要能看见天地铁器,刘邦便不能杀死韩信。

但是,后来吕后却污蔑韩信想要造反,对韩信下了毒手。她将韩信悬挂在一个笼子里,让对方看不见地,又用白布蒙上对方的双眼使他看不见天。最后,用削尖的木头将对方活活捅死,连“不见铁”这一条也没有违反,使天下人自然不能说刘邦言而无信。

由此可见,只要得罪了皇帝,就算是有无数的诺言又有什么用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连韩信这样的功臣都惨遭这般杀害,那其他臣子又哪能躲过劫难呢?

朱元璋比起刘邦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天下刚刚安定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了诛杀功臣的计划。他不仅杀死了华云龙和廖永忠这样的名将,并且,连急流勇退、早早就辞官还家的刘伯温,都没能幸免。真正令人心寒的是,胡惟庸和蓝玉两人的冤狱。这次冤案的涉及范围之广,甚至,波及到了数万人,此次案件之后,朱元璋的开国元勋几乎被彻底清洗干净。

朱元璋先是以谋反罪诛杀了宰相胡惟庸等一系列旧将功臣,其中,包括大小官员一万五千余人。紧接着,他又追杀胡党,先后灭了唐胜宗、李善长等开国功臣。开国之初,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分封赏赐不可谓不丰厚,高官厚禄子辈世袭、俸禄四千、人臣之极。但是,最终的下场,却是如此令人唏嘘,而唯一能够享受的恩典,也只是留了一个全尸。

后来,朱元璋的屠刀一直高举,直到再也看不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在功臣中,只有两人能够保全性命,那就是汤和、沐英。汤和看到朱元璋这样对待功臣,连忙自卸兵权,对朱元璋谦卑顺从,最终,才得以寿终正寝。而沐英,之所以能够活下,也只不过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人帮他征收西南地区罢了。

对于这些皇帝的不同行为,笔者认为,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性格的关系。刘秀、杨坚、李渊、李世民、赵匡胤等人出身贵族,在权力面前能够保持平常心态,愿意和别人一起享受太平天下。而出身平民的开国皇帝,其心态就好像暴发户一般,甚至更严重。

因为他们之前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后来,一下子却成了九五之尊,其中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而且,越是对权力的热衷,便越是担心权力会失去。所以,为了防止被别人染指,他们必须要排除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看到大臣的杯子,为何说君王要大开杀戒?

封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君权神授的思想基础之上,利用宗教建立等级关系,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在古代的时候,许多国家的君王都采用这种方式管理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范围。古代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但凡是在社会上,有一些脸面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家庭背景。


各个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很差,一个家族好几辈子都固定在一个阶层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之内能够突破一个阶层,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明代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从底层的乞丐,一路突破了阶层的限制,坐上了威严的皇帝,在历史上都非常的罕见。

与朱元璋相似情况的还有刘邦,但是刘邦的身份稍微比他强一点。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残酷和多疑的人,他对百姓很好,但对仇人和他认为的敌人却是很严厉的。朱元璋自己后来也说,如果不是有这么好的元朝动乱的机会,自己也不会做皇帝,朱元璋也有着小农的思想。

在一次朱元璋邀请文武大臣们进宫吃饭的时候,其他人没有感觉到什么不一样,刘伯温看到了,有爵位的人用的是瓷器杯子,普通的大臣用的是金属的杯子。刘伯温这就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年赵匡胤用过的方法吗?让掌控国家权力的人主动交出自己的权力,不然的话就会大开杀戒。宴会之后,刘伯温就主动向朱元璋请辞。

草根出生的刘邦和朱元璋为何都会杀功臣?有什么巧合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实开国皇帝杀功臣这件事儿,除了宋朝赵匡胤黄袍加身和平演变之外,剩下的几乎历朝历代都是会有发生的,毕竟江山不能靠一个人打下来,开国权臣难免功高震主,甚至是功高盖主,然而山无二虎,国无二主,过河拆桥在所难免。

之所以题目把朱元璋和刘邦拿出来说,可能是因为他们杀功臣杀得最任性,杀得最典型,也杀得最明目张胆,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下这两位的共同点,这二位都是草根皇帝,刘邦是社会小混混出身,朱元璋就是个要饭的小和尚出身,家里没有矿不说,也没有什么背景和势力,人脉的话早起认识的也同样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可以说整个一屌丝出身。

他们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致命性问题,那就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你也许没有人脉和背景,对不起,你的手下认识的人可能比你狠,他们的家族比你厉害,威望比你还高。

这样的权臣,换做是你,你能安心坐住那把龙椅?那个时候不可能出现什么君主立宪,或者三权分立什么的,国家只能有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权力只能都集中在你一个人的手上。

既然要这么想,是不是得找个理由直接送他们去世?——别说什么他们怎么那么冷血,连过去的恩情都不讲之类的幼稚话,你要是在那个天天打打杀杀争权夺利的环境存活那么久,你也会这样的,自古帝王皆无情,也不能有情,有情的话也就不配持有国之重器,也不配当皇上了。

上述是两位草根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共同原因,接下来简单讲下两位杀功臣的不同原因。

刘邦杀掉功臣也许大家还能稍微理解一下,毕竟那些功臣有的都仗着自己是功臣,一个个都飘了拿不动刀了,心态膨胀,不听指挥,兵权封地啥都想要,就不想要命了。

朱元璋大开杀戒的理由就比较过分了,纯粹是出于儿时的要饭生活给他带来的自卑的暗黑心理,和对贪官的憎恨所演变的变态人格。刘邦在刚刚开国的时候,可以说游戏体验比他跟项羽pk的时候还差,最起码对战项羽的时候,至少面对的是项羽一个敌人。

项羽一死,正所谓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曾经的合作伙伴彭越,英布,韩信(这里说的是韩王信,而不是那个国士无双的韩信,兵仙韩信下文单拿出来说)都成了异性王,一个个领着自己的封地,这要想裂土分疆发动叛乱那都是分分钟的事儿(可以参考一下汉初的七国之乱,同姓王分封都能出乱子,异姓王你就能确定不能搞事情?)。

这种情况刘邦是不能忍的,也是不能留着他们的。兵仙韩信的死,纯粹是自作自受,还真不是因为要叛变,他要真叛变的话,早在项羽还活着,韩信在齐地的时候,就完全可以自立,跟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了。

就连韩信的谋士蒯通都是这么劝他的,可是天真的韩信就想要个名,让刘邦封他为齐王,然后还帮着刘邦,这不就是活活等着刘邦卸磨杀驴吗?自掘坟墓的行为。

还是张良比较精明,汉朝建国之后,张良马上就辞官隐居了,躲得远远的,最后才得以善终,萧何也不傻的,他也怕自己功高盖主,故意想办法给自己抹黑,于是乎开始贪图钱财,给刘邦一种他只爱钱的错觉,可见他们的求生欲啊。

接下来说说朱元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过这样的话:

“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 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赵翼的这种评价虽有过激之处,却指出了朱元璋滥杀的事实。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兴起了几个大案,杀了许多人比如。胡蓝案,空印案,郭桓案等等吧,除此之外,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

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因为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为人仁厚,性格软弱,为了所谓的,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他当然不会容忍在他死后,还留下一帮老臣危害他的皇位,而且还对对朱氏江山指手画脚。

因而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能幸免。可是他死后都不会想到,最后朱棣发动政变,打败并取缔了朱允炆,未能如朱元璋所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0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