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豫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妃嫔打骂宫女的场景,通过翻阅史料发现,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汪氏,就曾亲手将一名宫女杖毙,除此之外,道光年间同样出现了一位打骂宫女的妃嫔,她就是尚答应,不过,这个女子比较幸运,历经五朝熬成了豫嫔。
豫嫔姓尚佳氏,生于嘉庆二十一年十一月,家世不详。
清朝道光十年,年仅15岁的尚佳氏被封为玲常在。从这个初封来看,我们可以判断尚佳氏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女子,家世比较一般,而且,从道光十年入宫,一直到道光二十年,尚佳氏始终都停留在常在的位子上,因此,可以推断这个女人并不得皇帝的宠爱。
按理来说,出身内务府包衣的妃嫔应该是比较懂规矩的,但尚佳氏却不具备这个属性,她的脾气看起来有点火爆。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二,道光帝下旨将尚佳氏降为尚答应,原因是其责打宫女。
根据《奏为查验延禧宫交出女子一名情形事》记载,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一,内务府敬事房将延禧宫的一名宫女(名为大妞)给辞退了,这个宫女才16岁,并没有到出宫的年龄,因此需要经过内务府官员的查验。在查验中发现,宫女大妞身上有被责打的痕迹,通过查询得知,大妞因手脚笨拙多次将猫打伤或踩死,因此才受到了主子玲常在(尚佳氏)的责打,想必这正是尚佳氏被降级的原因。
这件事情对尚佳氏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从此之后终道光一朝,尚佳氏再也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始终都是后妃群体中最底下的一种存在,不过,幸运的是,尚佳氏的生命力足够强大。
道光帝去世后,尚佳氏度过了咸丰、同治和光绪三朝,先后被这三位皇帝尊封为皇考尚常在、皇祖尚贵人和皇祖豫嫔,如此,尚佳氏竟然完成了华丽的逆袭,成了大清后宫的一名主位,不过,此时的尚佳氏却已风华不再,她已经是一名老妇人了。
光绪二十三年八月,豫嫔尚佳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82岁,道光帝后宫一共有二十三位妃嫔,谁也不会想到,最长寿的竟然是这位曾被降为答应的女人,只能是世事难料了。如是,豫嫔尚佳氏便成了道光帝后宫最长寿的女人了。
道光皇帝共有妃子7位,其中皇贵妃1位,贵妃3位,妃子3位,分别是:
皇贵妃(一位):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1866年) 。
贵妃(三位):
彤贵妃舒穆鲁氏(1817—1875年)?
佳贵妃郭佳氏(1816—1890年)
成贵妃钮祜禄氏(1813—1888年)。
妃子(三位):
和妃纳喇氏(?—1836年)
祥妃钮祜禄氏(1808——1861年), 初事宣宗为贵人。?
道光一生后妃众多,光是皇后就有过四个,其中第一个皇后是钮钴禄氏,她是道光皇帝的原配夫人,早在道光还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的时候两人就结了婚,婚后的生活也算是恩爱,但是很不幸的还没等到道光登基她就去世了。
在她过世之后道光一直很怀念她,所以在道光元年的时候,道光册封她为孝穆皇后,她的陵寝也是一再被修葺,后来孝慎成皇后也被葬在了皇后陵墓之中。
第二个皇后是佟佳氏,佟佳氏作为名门之后,在钮钴禄氏去世之后,就在嘉庆皇帝的指婚之下成为了道光的妻子,后来因为道光在嘉庆出城,北京北围攻的癸酉之变中展现了过人的风采被封为秦王,佟佳氏也跟着水涨船高。
和孝穆皇后不同的是,佟佳氏在生前就被封为了皇后,直到道光十三年的时候佟佳氏因病去世,道光皇帝非常伤心,多次亲临祭酒。
第三个皇后是孝全成皇后,也是钮钴禄氏人,她比起道光皇帝要小了26岁,刚进宫的时候只有14岁,后来在佟佳氏病逝之后,钮钴禄氏就成为了后宫之主,被封为了皇后,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少年,孝全成皇后就去世,之后道光皇帝本人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上文说道道光皇帝再没立皇后,那么这第四个皇后是怎么来的呢?第四个皇后是孝静成皇后,并不是道光立的,她是咸丰帝的养母,所以在咸丰继位之后,就将至尊为皇太妃,在她病逝之后,被追封为皇太后,也就成了道光的皇后。
道光皇帝的前半生因为子嗣稀少所以大肆的纳妾,招了很多的妃子,除了道光在世时候封的三个皇后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日后的孝静成皇后,当时的静妃。
说起来静妃也是一个挺可怜的人,她比道光小了30岁,在她进宫的时候,道光已经是年过四十了,她进宫之后没有多久就生下了第二个皇子,但是之后没多久二皇子就夭折了,然后又生下了三皇子,然而三皇子又早夭了。
除了静妃之外,著名的还有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她也是深受道光皇帝的喜爱,先后生下了道光皇帝后三个儿子,而且活得也挺久,一直活到了同治年间。
还有佟贵妃也是为道光生下了好几个女儿。道光的妃子之中获得最久的应该算是成贵妃,她一生总共经历了四朝,一直从道光年间活到了光绪时期,知道光绪十四年才溘然长逝。
扩展资料
皇后(四位):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1781—1808年)。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0—1833年) 。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年)? ,咸丰帝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 。
嫔(五位):
珍嫔(1804-1829年)赫舍里氏,父容海,母伊尔根觉罗氏
恬嫔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封恬嫔,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卒。
顺嫔那拉氏,初为常在,历咸丰、同治二朝累晋封为顺嫔。同治七年(1868年)卒。?
豫嫔尚佳氏(1816—1897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晋尊为皇祖豫嫔,光绪年间卒。
恒嫔蔡佳氏,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晋尊为恒嫔,光绪二年(1876年)卒 。
贵人(四位):
平贵人赵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
定贵人孙氏,初入侍宣宗潜邸为格格。
李贵人李氏(1827—1872年),内务府六库郎中善保女 。
那贵人那氏(1825—1865年),正白旗托永武管领下,原蓝翎长那俊之女 。
常在(一位):
蔓常在姓氏未知。
答应(一位):
睦答应姓氏未知,满洲正黄旗。
官女子(一位):
官女子刘氏,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光帝
道光皇帝的本名是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皇帝,那么道光皇帝后宫的妃子有谁?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道光皇帝的妃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光皇帝的妃子
道光皇帝的前半生因为子嗣稀少所以大肆的纳妾,招了很多的妃子,除了道光在世时候封的三个皇后之外,最有名的就是日后的孝静成皇后,当时的静妃。说起来静妃也是一个挺可怜的人,她比道光小了30岁,在她进宫的时候,道光已经是年过四十了,她进宫之后没有多久就生下了第二个皇子,但是之后没多久二皇子就夭折了,然后又生下了三皇子,然而三皇子又早夭了。
后来在孝全成皇后去世之后,后宫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由她来掌控的,但是终道光一生都没有立她为后,这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首先道光皇帝和孝全成皇后的感情确实非常深厚,不愿意再立皇后,再来也是因为当时道光有意立咸丰为帝,要是立了静妃为后,咸丰几乎就不可能击败比他出色的恭亲王成为皇帝了。
除了静妃之外,著名的还有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她也是深受道光皇帝的喜爱,先后生下了道光皇帝后三个儿子,而且活得也挺久,一直活到了同治年间。还有佟贵妃也是为道光生下了好几个女儿。道光的妃子之中获得最久的应该算是成贵妃,她一生总共经历了四朝,一直从道光年间活到了光绪时期,知道光绪十四年才溘然长逝。还有赫舍里氏、富察氏等等总共大约有十几至二十位。
道光皇帝的皇后
(1)孝穆成皇后:她是道光皇帝的原配,别名是钮祜禄氏。 历史 上对于她出生的日期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有一个年份1781年。她的一生非常短暂,在1808年2月17日她仅27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她没有为道光皇帝诞下子嗣,可是道光皇帝在她死后还是很怀念她,她孝穆皇后的称谓就是在她死后道光皇帝为她追封的。
(2)孝慎成皇后:她是道光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别名是佟佳氏。她出生的年份是1790年,去世的年份是1833年,年仅37岁。她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侧福晋,后来慢慢靠自己的贤淑获得了道光的认可,死后被追封为?孝慎皇后?。
(3)孝全成皇后:她的别名是钮钴禄氏,是继孝慎成皇后后道光的第二个皇后。她出生的日期是1808年3月24日,逝世的日期是1840年2月13日。她曾为道光皇帝生育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可是?母凭子贵?这个 成语 在她这里并不成立,因为她没有靠自己的孩子晋升。由此可见她是一位有能力、自强不息的皇后,可是她最终却不知原因的死去了,成了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4)孝静成皇后:她的别名是康慈皇贵太妃,当时她进入皇宫后只是一位静贵人,后来她一步步地成为了贵妃、皇贵妃。她是咸丰的养母,咸丰皇帝登基后封她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等她在44岁那年去世之后被封为了康慈皇太后。
道光皇帝简介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为绵宁,即位后才改成旻宁,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嘉庆的第二个儿子,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在位年号为道光,故又称道光帝。
公元1782年,旻文出生于紫禁城撷芳殿,嘉庆帝的长子早夭,而旻文又是嘉庆的嫡妻所生,所以旻文可以说说是嘉庆的嫡长子。公允1791年,旻文跟着乾隆帝行猎,收获了一头鹿,乾隆很开心,赐了他黄马褂与花翎,这一年旻文不过十岁。公元1796年,旻文娶嫡福晋钮祜禄氏,为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公元1799年,嘉庆帝写下密诏立旻文为皇太子。公元1813年,旻文因击毙天理教徒而获封和硕智亲王。
公元1820年,嘉庆病重,正式宣布将旻文立为皇太子,嘉庆驾崩后,旻文即位,改年哈道光,是为道光帝。旻文在位期间,清朝已经由盛转衰,为了挽救日益衰败的清朝,旻文整顿吏治,严禁鸦片,通海运等做了一些努力,虽然没能使清朝复兴,但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旻文勤于朝政,为人也勤俭节约,但身为帝王的资质不是很高,而那时的社会矛盾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即便旻文做了一系列 措施 ,清王朝还是不可避免地进一步衰落。
公元1840年,中英 鸦片战争 爆发,清军不敌,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此后旻文一蹶不振,没有向西方学习,也没有任何振兴王朝的措施,而选择得过且过,苟安姑息。公元1850年,旻文病重,将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立为皇太子,病逝后,奕詝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咸丰,是为咸丰帝。道光帝旻文被葬于慕陵,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猜你感 兴趣 :
1. 道光皇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2. 清朝后宫的历史
3. 道光帝为什么喜爱孝全成
中国有过67个大小王朝(包括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等小王朝)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至于妃子: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周礼规定的编制是:王之妃百二十人,后一人,夫人三人,嫔九人,世妇二十七人,女御八十一人.但是,历朝历代没有不超编的.皇帝老婆多的有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晋司马炎也有宫女逾万;然而冠军当属石虎,掠夺美女十万余人,终于被累死了.
如果这个老婆是指有记载、有名份的话,那么是康熙皇帝,有55个有名有份的嫔妃
下面我把所有朝代皇帝名字列出来:
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9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