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齐国复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齐国自公元前279年后,可谓是十分的低调,一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灭,历史也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为何齐国要低调半个多世纪,而不和秦赵楚逐鹿中原,争夺霸权?我想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五国攻秦的浩劫成为齐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说一下五国攻秦这件影响了齐国命运的转折点。齐国自威王、宣王、闵王三代,国力强盛,威震天下,成为这一时期当仁不让的霸主,尤其是齐闵王,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他在灭宋分赃上,想要独吞,引起了盟友的不满。再加上苏秦、孟尝君、秦国等各方势力的挑唆与运作,一支由魏、赵、韩、秦、燕五国联军组建起来,而上将军就是燕国名将乐毅,于公元前284年正式讨伐齐国。
此时齐国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和数十年后的秦国是差不多的,成为了诸侯的公敌。关键齐闵王是个不怕事儿的主儿,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是乌合之众的联军也不放在眼里。在济西摆开阵仗,结果二十万齐军大败。齐闵王自己赶紧逃命。联军攻破了齐国首都临淄,烧毁齐国的宗庙宫殿,掠夺齐国的珍宝,对于当时齐地的震慑是非常大的,对于齐国损失也是非常惨重。乐毅在齐地打了五年仗,先后攻克了齐地72城,给齐国带来了很大的伤亡。只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还在苦苦支撑,这一围就是三年。
莒城是齐闵王呆的地方,这时齐国的小弟楚国借着救援的名义来了,迅速吞并淮北之地。楚将淖齿与齐闵王会面后,一顿虚情假意地觥筹交错后,杀掉了齐闵王。这时,齐国大夫不干了,齐闵王再混蛋也轮不到你一个楚国人来杀?于是将淖齿给剁了,为闵王报了仇。随后,齐襄王即了位,但还是龟缩于一城。公元前279年,田单在即墨之战大破燕军,随后追击至黄河北岸,迅速光复齐地,迎接齐襄王回临淄。
说起齐襄王也挺惨的,父亲被杀后,隐姓埋名跑到大夫家当佣人,大夫家小姐见其奇特,与之私通,后来有了齐王田建,而这位大夫之女就是齐国著名贤德的君王后,也曾掌管齐国后期的权力。与诸侯讲诚信,与秦国交往谨慎,保证齐国不卷入战争中,这也是对齐王建的言传身教。由于田单覆灭了侵齐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地,也是齐国的王族,他的个人声望达到了极点,可以说威震天下。世人只知田单大将军,而不知齐襄王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这也造成了齐襄王的猜忌,君臣之间早生嫌隙。而此时赵国愿以三座城池换田单,田单和齐襄王都比较乐意,田单交出了兵权,去了赵国,齐襄王拿到权力,亲自治理齐国,这场君臣之斗以和平方式解决。随着田单的离去,齐国再无能统兵之将。这不过是齐国政局上的死水微澜。
田单去了赵国,曾带兵再次攻打燕国,夺取了三座城池。还与老对手乐毅、赵国名将赵奢等交往,最后老死于赵国,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
二、两代君主力保齐国安稳
国内反对争霸经历过这场浩劫,齐国元气大伤。原来精锐的齐军在之前战争中被打残,国家财富被燕国洗劫一空。满目疮痍,国破山河,急需等待齐襄王重建齐人的家园。齐国原来的部队技击之兵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军,在战场上没有契约精神,国家财政吃紧,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改革中被裁掉。齐王、宗室、贵族、百姓都不愿再经历这种国家浩劫,根本原因就是齐国霸权惹得众怒,不争霸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所以,君臣上下,骨子里已经有了偏安一隅的想法,并且将会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同时,齐国人对天下人失望了,尤其是对周边的邻居们,老死不相往来,坐上观虎斗,可能是齐人最高兴的状态,全国人民都有极强的厌战心理。比如华阳、长平、邯郸这些大战,魏赵损失惨重,齐人心里偷着乐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救援呢。比如赵国长平之战缺粮,向齐国求救,齐国直接爱搭不理。可恶的赵国还频频骚扰齐国边境,打打秋风,抢抢东西,最后这些人都挂了。楚人不守信诺,趁火打劫,杀害齐王,已经被列入死敌。韩国是以前的小弟,也跟着大众节变,直接断了来往。当六国中,秦、赵、楚、魏、韩在后期如火如荼地战争中。齐国在干嘛?齐国一在看天下诸侯大戏,二在稷下学宫搞学术,尤其是阴阳家开始盛行,比如邹衍的大九州说、阴阳五行说等等。
齐国虽然经历了亡国浩劫,但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加上盐海之利,商业发达,土地广阔,城池林立,人口众多,迅速恢复了国力,数十万人马还是有的,所以秦国对此也比较忌惮,周围国家对此想抱大腿,尤其是被秦国揍得半死不活了。可惜,齐国纵然有有识之士,齐王建也不会采纳其意见。公元前265年,齐襄王在复国的14年后去世,儿子田建即位,成为了齐国最后一代君主。
三、秦齐联盟的建立,与合纵联盟渐行渐远
公元前266年,秦国政坛大变局,因为这场变局直接影响了秦国与齐国的关系。该年,秦昭襄王任命范睢为相,将魏冉等四大家族赶到函谷关外。魏冉是五国伐齐的秦军主帅,他的封地陶丘就是伐齐的战利品。到了封地后就挂了,后来封地被魏国吞了,标志着秦国的飞地,齐国心脏上的一根钉子被拔除了。同时,范睢主张“远交近攻”大战略,而齐国与秦国不交界,没有直接利益纠纷。不能像以前再打齐国,应当与之交好,结盟一直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而近攻就是阻挡在秦军东方路上的韩赵魏,一步步蚕食其领土。韩赵魏不幸地为齐国专业挡了半个世纪的刀。尤其是赵国,从公元前270年开始拖住了秦国。从而,使齐国在整体热战的情况下抽身置外。
公元前241年,齐国因为是秦国的盟友,哪怕是不出兵攻打合纵联盟,还是被以赵国庞瑗为首的五国联军揍了一顿,被占了座城池。而这伙联军,就是刚刚从函谷关下狼狈而逃的残兵败将。公元前237年,齐王田建千里迢迢跑到咸阳访问秦国,秦始皇盛情款待。两国重温交往历史,再次申明继续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而这时,李斯掌管的间谍们成功策反了齐王的宾客、大臣,达到齐国不进入合纵联盟,不帮助五国打秦国、不修军备等三大目的。
对于齐王田建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父亲齐襄王,一生坎坷,只求安定。母亲君王后,素有贤名,只求自保。而第三个便是舅舅后胜,做了几十年的相国,不幸也被秦国策反了,直接带着外甥投降秦国,可谓是齐国第一大坑货。对于齐国人来说,亡国之后才明白置身事外的恶果。
1、五国伐齐后,田齐国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齐国才得以复国。
2、五国合纵攻击齐国,楚相昭阳却从中搞鬼,所以合纵一下就解体了。韩相国公仲轻易改变了行动,可见利益的诱惑、武力的威慑对人的行为影响多么巨大,所以要抵住他人对你的算计,就一定要作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齐国是周朝的老牌诸侯国,从周初分封到被秦所灭,前后持续了八百余年。
不仅国祚贯穿整个周代,其实力也始终雄厚非常。
齐国临近东海,拥有鱼盐之利,其第一任国君是辅佐武王灭商的姜太公,被成王授予征伐他国之权。春秋时期,齐僖公多次主持诸侯会盟,而桓公时期齐国率先称霸,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战国时代,田氏取代姜氏成为统治者。齐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下辖城市七十余座,曾两次合纵攻秦,迫使秦国求和,更消灭了宋国并一度占领了同为七雄之一的燕国。
如此强大的齐国,却在战国末期对秦国的吞并他国的行为置之不理,甚至在最后仍有几十座城池个几十万军队的情况下,不作任何抵抗便举手投降,宣告自己的灭亡。
齐国为何亡得如此窝囊?答案就在它的 历史 之中。
齐国灭亡的种子,在齐宣王时期就已经种下。
宣王时期,燕国发生内乱。燕王哙受到臣下蛊惑,竟然废除太子平,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
太子平心中不服,齐宣王暗中与之联络,答应出兵助其夺位,于是太子平起兵讨伐子之。
但齐国并没有马上出手,而是待太子平战死后方才派出军队,以协助太子平为由北上进入燕国。
燕国百姓非常讨厌子之,他们对齐军的到来不做任何抵抗,反而双手欢迎。齐军因此顺利攻入燕国国都,杀死了燕国哙和子之,占领了燕国全境。
到此为止齐宣王的操作都非常成功,既占领了土地,又赢得了人心。但之后他却放任军队在燕地烧杀抢掠,胡作非为。
本已顺从的燕国国民群起反抗,使齐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两年后不得不撤离燕国,其后在燕人和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公子职继承燕王王位,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招募到了剧辛、乐毅等良将,他日夜等待着时机,准备向齐国复仇。
但齐国并未吸取教训,齐湣王继位后野心进一步膨胀,吞并了相邻的宋国。
得到土地的同时,齐国也为自己迎来了一场劫难。
富庶的宋国也是韩赵魏三国觊觎的肥肉,齐国独吞宋国的做法让三国非常不满,却让秦燕两国十分高兴。
秦国希望找到机会削弱强劲的对手,燕国则一心想向齐国复仇,两家都想让齐国得罪三晋以孤立齐国,实际上齐国灭宋的背后就有燕国和秦国的鼓动。
而吞并宋国后,齐湣王愈发膨胀起来,他居然在短时间内同时对赵魏韩楚四国发动侵略,同时还打算吞并周王室,由他自己来做天子。
齐国的一系列行为终于惹恼了所有人,于是秦燕趁势召集诸侯共同举兵,秦、燕、韩、赵、魏均挑选精锐部队组成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湣王大败逃走。
秦和三晋在得胜后均收兵而归,唯独燕国不肯罢手,为了一雪前耻,上将军乐毅率军深入齐地,攻破齐都临淄,将齐国的宝物全部掠走,并纵火焚烧其宗庙和宫殿,一时间,除了莒和即墨两座城外,齐地尽陷于燕人之手。
齐湣王狼狈逃窜至卫国,卫国国君对其礼遇备至,甚至将王宫让给他居住,誓与其共进退。可已成丧家之犬的齐湣王却依旧狂妄无礼,态度十分不逊,卫国人恼怒,想要杀掉他,于是湣王再度逃跑。
之后湣王又来到邹国和鲁国,可两地抖因为其傲慢的态度拒绝接纳他,最终他只得逃亡到莒地。
此刻楚国却派出将军淖齿军队前来救援齐国,齐湣王大喜过望,他任命淖齿为相国,想用楚国的军队来讨伐燕国。但楚国同样被齐国欺压已久,之所以派出军队不过是为了骗取齐王的信任,当见到齐王之后,淖齿便果断要了他的老命。
国君已死,国境大部分沦陷,齐国转眼间就处在了灭亡的边缘。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却发生了一段传奇的故事,深深影响了齐国未来的政治走向。
太史小姐最近心神不宁。
她是莒城大夫太史敫的女儿,这莒城之中数一数二的大小姐,可是家中一个新来的佣人却让她十分在意。
那个给菜园灌水的佣人似乎完全不像做过粗活样子。他身形瘦弱,笨手笨脚,提水倒水都十分吃力,没一会便气喘吁吁,模样十分可怜。
小姐心生怜悯,便叫他过来休息,凑近一看发现这个人虽然衣着粗陋,但一双纤细的手看上去却未曾经历风霜。而且他谈吐文雅,相貌不凡,眉宇之间透露着一股英气,竟让她心动不已。
此后,太史小姐经常来找他,并偷偷拿给他衣服和饭食。经过一段日子的交流之后,小姐发现他有着好令人惊讶的见识与才华,更发现自己已经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身为大小姐却爱上一个家奴,这件事曾一度让她心中很纠结。但经过一番心理斗争之后,她毅然决定抛弃那些身份隔阂,勇敢追寻自己的真爱,于是她找到了那个佣人,与他私定了终身。
齐国被燕军攻陷,幸存的朝臣都逃进了莒城。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急切地寻找王室之后,以便再立新君以振士气,在大家的苦苦找寻之下,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承认自己是齐湣王的儿子,公子法章。
而这个人,正是太史家的那个给菜园灌水的佣人。亡国之后他逃到莒城,为了躲避追杀而隐姓埋名,来到太史敫家中做了一名家奴。
不久田单大破燕军,齐国复国。公子法章被拥立为齐王,是为齐襄王。
而太史小姐则被襄王立为王后,这便是 历史 上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君王后。
齐襄王死后,他与君王后生下的儿子田建即位,而君王后执掌朝政将近二十年。她死后,齐王建继续执行她的政治策略,使齐国享受了前后四十余年的和平时光。
但这份和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或许是吸取了齐湣王四处攻伐导致亡国的教训,君王后执政期间,采取了“事秦谨,与诸侯信”的七字外交方针。
这个方针的大意是信守与各诸侯之间的承诺,但唯独对秦国要恭敬谨慎地进行相处。
这实质上就是奉行不招惹秦国,不理睬其他各国,凡事都与己无关的孤立主义政策。
在她死后,齐王建亲政,继续执行母后的政策。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缺粮向齐求救,齐国不发一粒粮食,最终赵国大败,都城被围。
诸侯合纵攻秦,齐国事不关己,避而远之。
不参与诸侯间的战事就算了,齐王建甚至还打算去秦国朝拜秦王,最终被大臣劝下未能成行。
这次劝谏让即墨大夫看到了希望,他也去找齐王献策对抗秦国,但齐王置之不理。
齐国就这样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着韩、赵、魏、楚、燕相继灭亡,秦军来到了家门口。
齐王建终于慌了,他急忙将军队派往西部国境进行防范,但此时齐国除了东方大海以外三方皆已是秦国领土,秦军并未从西方进攻,而是从原来的燕国地区领兵南下,使驻扎在西部的齐军成了马奇诺防线。
就在齐王建不知所措之际,秦国派出使者前来,许诺齐王如果答应出降,那么秦可为他划出五百里土地作为封地,让他继续当一个领主。即墨大夫再次试图劝阻,但齐王建却欣然接受了这一条件。
于是从周武王时期便存在的东方大国齐国,就这样被秦国兵不血刃地消灭了。
齐国的失误,在于前期过度征伐,导致树敌太多,后期又矫枉过正,对他国之事不予理睬。
树敌过多导致自己被孤立,而不理睬他国其结果同样导致自己被孤立。其笼络秦国的行为看似为求自保,实则为虎作伥,将身边的伙伴都送入虎口之后,自己的结果也只是比其他人活的时间稍长而已。
投降后的齐王建如愿得到了五百里封地,但这里却没有一个人给他作为子民。
因为这五百里是一片松柏林,别说人,就连房子都没有。
最终,没有学过野外生存知识的齐王被活活饿死在这里。
而齐地之人怨恨齐王的糊涂,于是流传下来一首歌:“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让齐王建住在共(秦国答应给他的封地名)那里的是松柏吗?是劝齐王出降的那些宾客吧!
齐国走完了八百多年的生命历程,但齐国虽亡,田氏不灭。在之后的楚汉时期,两汉之交甚至三国时代都可以找到田氏后人的身影。
关于这些故事,我们以后再谈。
周朝是我国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它前后存在了八百余年,而周又被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时因为天子的威信和统治力下降,曾经被分封的诸侯们开始了自己发展和互相攻伐,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提到春秋时期,就不得不提?春秋五霸?,他们是当时最为杰出的五大国君,而其中,齐国的齐桓公因为第一个称霸而被誉为?首霸?。
提到齐桓公,可能人们眼中他做的最对的事情就是任用管仲了,其实,他本人虽然能力一般,但雄才大略还是有的。在他的治理下,齐国不但实力强劲,还成为了最早保护周天子,并会盟诸侯的大国。不过 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很快不复当年之勇,诸侯中霸主的地位也被晋文公所抢走。那么,为什么齐桓公死后,齐国的霸业很快就衰歇了呢?
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中,第一大原因便是齐桓公本身的问题。上文已经说到,齐桓公本人的能力并不算强,在贤臣鲍叔牙等人以及运气的帮助下,他才得以继位。当上国君后,鲍叔牙与管仲一同辅佐他,从齐国的对内治理和对外交往,都有他们协助,齐桓公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甩手掌柜。
等到鲍叔牙、管仲相继去世后,齐桓公身边没有了贤臣辅助,他便不听管仲生前劝告,重用了易牙、开方、竖刁等奸臣。当年,这三大奸臣曾经为了齐桓公杀掉自己的孩子、背弃自己的亲人,以及将自己阉割来讨好他,管仲认为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果给予重用,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但桓公执意宠信这三人,最终尝到苦果。
三大奸臣得到了重用后,齐国的朝政被他们肆意扰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此外,齐桓公也因年老多病被逐渐架空。等到桓公四十三年(前643)时,因为桓公的重病,朝中终于爆发了动乱,他的儿子们因为争夺继承权而各自为战,大臣们则是纷纷站队,齐国国内上演了一出闹剧。人们忙着争权,完全忽视了桓公,最终,他凄惨病逝。
第一大原因是桓公识人不明、荒废朝政;第二大原因是奸臣篡权、祸乱朝政;这第三大原因,便是诸子夺权、败坏朝政。最初,齐桓公和管仲一同立了公子昭为太子,但桓公病重后,以易牙为首的一派拥立了公子无亏继位,公子无亏继位三月后,便被当年受过桓公嘱托的宋、曹、卫、邾等国联合推翻,公子昭得以上位。
不过,公子昭虽然成功继位,但引来了新的敌人,那就是他的四个弟弟。于是,很快齐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诸子争斗,被逼无奈下,身为齐国君主的公子昭还要躲到宋国避难。公子昭虽然生前抵挡住了其它公子的进攻,但他死后,其子便被弟弟公子潘杀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9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在位14年的隋炀帝,他的一生有何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