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苏麻喇姑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可以看到,在《康熙王朝》中,电视剧的演绎是这样的,苏麻喇姑对康熙的爱让人十分动容。在苏麻喇姑年轻的时候,原本被赐予康熙为妃,可是她却坚决不嫁,甚至断发明志,要求出家。在临终的时候,她才承认自己爱了康熙一辈子,可是没法嫁给他,看够了宫廷中的尔虞我诈,只愿意以丫头、姐姐的身份守护他。
事实和这大相径庭,事实是,苏麻喇姑一生未婚,而且她比康熙大了42岁,是祖母孝庄太后的侍女,两人根本不可能产生爱情。若说有什么感情,那也只是纯粹的祖孙情,绝非男女之情,毕竟大了这么多。
苏麻喇姑原名本叫苏茉儿,蒙古族人,大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年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因为生活穷困,10多岁苏茉儿便入科尔沁贝勒府当丫鬟,被分给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做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人人皆知的孝庄太后,这位二小姐日后会名震天下,成为清初最有权力的女人,而苏麻喇姑自己也踏上了成为传奇的道路。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仅六岁的福临在孝庄太后的筹划下顺利继位,实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当时制度规定母子每月只见一次,其他时间,苏麻喇姑便充当了他们的“秘密信使”,在中间传递消息,从无差错,对于她母子俩说,苏麻喇姑十分的重要。
顺治十一年(1654年),玄烨出生。后来,宫中天花肆虐,玄烨尚未染病。为了保护他,孝庄太后便将他移到西华门外的宅邸居住,可是,他仍然没有逃脱天花的魔掌,还是染上了天花。后宫众人害怕天花,不愿意照顾他,苏麻喇姑自告奋勇,在她的精心照料玄烨,没想到玄烨竟然痊愈了,只在脸上留下了一些小麻子。若是没有苏麻喇姑的细心照顾,玄烨很有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或许中国历史上也不会出现一代明君——康熙大帝了。
孝庄太后与苏麻喇姑两人一起相守近60余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在公共场合以主仆相称,私下却以姐妹相称。正因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地位非常高的,康熙称苏麻喇姑为额娘,就是母亲的意思。康熙的子女称她为祖母。但是苏麻喇姑有自知之明,在康熙面前 总是自称奴才。
最让人遗憾的是苏麻喇姑一生未嫁人,把一生都献给了清朝,在康熙登基的第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逝,全朝上下都沉浸在哀悼之中,苏麻喇姑也陷入深深的伤感中。两人关系这么好,可以说无话不说,现在孝庄走了,这对她来说打击真的不少,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70多岁了,陷入了寂寞、孤独、无聊之中,随后康熙看到苏麻喇姑这样无聊,于是把皇十二子胤裪交于她教养,此举更是开创了非嫔妃不能养育皇子的先河,这足以说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和重视。
善良温柔的苏麻喇姑扶助孝庄帮顺治上位、精心照料教育康熙,晚年教导康熙皇十二子胤裪,使他成为唯一没有涉及皇位之争的王爷,安享晚年。康熙四十四年,苏麻喇姑病逝,为报答这位伟大母亲对大清的付出,和多日的教育之恩。康熙按嫔礼安葬了苏麻喇姑,深知道她与孝庄太后感情十分要好,形同姐妹,于是将她与孝庄太后安葬在一处。
由以上的种种来看,苏麻喇姑在清宫中的地位绝对不是一般侍女所能匹敌的,甚至连一般的妃嫔、皇子也无法与之相比。有人说伴君如伴虎,在危机四伏、尔虞我诈的皇宫内,她能生存下来又可以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其家人尊重的老人。这其中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认为苏麻喇姑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件事,才使她赢得了清朝皇室上上下下的尊重,一是她救过康熙皇帝,并且从小陪伴和照顾他长大;二是她效忠太皇太后,对她以及康熙皇帝没有二心;三是她不参与任何的争斗,一心只知道礼佛为清朝皇室祈福。苏麻喇姑按照当时清朝的尊卑制度来说,她只是一个奴婢,但是她却受到了皇室的尊重甚至是爱戴,这与她为人处世的做法有着莫大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苏麻喇姑之所以备受尊重的原因。
苏麻喇姑对于清朝皇室是有功的,当时康熙皇帝幼年患上天花,是她想出来办法救了皇帝的命。她听从太皇太后的话,把康熙皇帝当弟弟看,用心陪伴和照顾他,更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就这份情谊,也足以让康熙皇帝对她另眼看待,他们真的像亲人一样,没有任何的隔阂,感情深厚。
一个能在深宫中获得皇室尊重的人,肯定是受到皇帝庇佑的人,连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都对苏麻喇姑尊重有加,其他的人更不会轻视她。这都源于苏麻喇姑誓死效忠太皇太后,她对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没有二心,她的一生可以说就是在为了这两个人而活。她一生没有婚嫁,就在深宫中陪伴和守护着他们。
苏麻喇姑虽然得到太皇太后和皇帝的器重,但是她从没有私心,不问世事,不参与任何的争斗,她在拒绝了做皇帝的妃子之后,出家为尼,一心只知道礼佛,为清朝皇室祈福。这样一个聪慧的女子,怎么可能得不到皇室之人的尊重。她足够冷静,把对皇帝的爱放在心里,她不去争宠,只想安静的待在皇宫里陪伴康熙皇帝。
人物生平 苏麻喇姑生在科尔沁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
苏麻喇姑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孝庄文皇后。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布木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当时皇太极34岁。苏麻喇姑作为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她在清宫陪伴布木布泰学习过程,凭着刻苦努力和聪明的头脑,精确地掌握了满语,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并提高了整体文化素养。以致后来能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她在布木布泰身边,将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她的才干和忠诚,足以使布木布泰信任,经常放手大胆地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
崇德元年(1636年)在着手厘定清朝上下冠服诸制,物色人选时,庄妃推荐苏麻喇参与其事。苏麻喇擅长女红,除了熟习蒙古族服饰,又饶有兴趣地对比研究汉族和满族的服饰。根据朝廷的要求,她领会服制内涵,参与设计,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满、蒙、汉等北方各族服饰之长,精制,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世认可。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庄皇后到达北京,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崇德八年(1643年8月9日),皇太极驾崩。当时孝庄文皇太后年仅三十一岁,其子福临刚刚六岁。经过孝庄文太后的精心谋划,福临当上了皇帝,但朝中大权却掌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年幼的顺治皇帝,时时需要母后孝庄的扶持和指点。但按当时的规矩,他们母子二人每月只能有一次见面机会,这样,孝庄与顺治皇帝之间的秘密联络便全由苏麻喇姑来担任。
顺治十一年(1654年)康熙帝出生,玄烨降生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孙儿。孝庄选她为玄烨“手教国书”。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顺治十二年(1655年)十一月,清宫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玄烨住在宫城西华门外今北长街路东一所宅第(雍正时改名为福佑寺)。这期间,苏麻喇姑每天骑着马往来于慈宁宫(孝庄文皇后住所)和玄烨避痘所之间,按照孝庄文皇后的要求对玄烨施教。康熙帝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帝幼小在宫外避痘,到皇父逝世前不久,出痘痊愈,重返皇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苏麻喇姑受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70多岁,长此以往对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为此,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主要贡献 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胤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胤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教诲有直接的关系。
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作为孝庄太后的陪侍,历经四朝,身为侍女,却与清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时,孝庄和苏麻喇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麻喇姑冒险见多尔衮,多尔衮最终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苏麻喇姑更是“赖其训迪,手教国书”,最终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
人物评价 清宫史研究会理事桂连平、徐广源(清代陵寝和后妃的研究学者)(《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初历史上一位罕见的特殊人物,一生与清皇室有着不解之缘。她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亲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曾参与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 《新华网》
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德。 《人民网》
清史专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大故宫3》):苏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宫女。她是庄妃结婚时的陪嫁女,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参与其事。
《啸亭续录》载: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啸亭杂录》:胜好佛法,暮年持素”。
《清史稿》载: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国初衣冠饰样,皆其手制。
爱新觉罗·胤: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
轶事典故 生活方式
苏麻喇姑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她终身未嫁,始终生活在皇宫大内,陪伴主人60余年。孝庄文皇后离世后,她又在宫内度过了18个春秋。胤长大以后,不再需要她的抚养,使她得到了彻底解脱,从此开始过着舒适而恬淡的生活。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可能是受孝庄、顺治笃信佛教的影响。不过苏麻喇姑信奉佛教与别人明显不同,她既不是完全出于消遣、排解寂寞,也不是为了祈求佛祖保佑自己,而是把信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还说,自己存活一世“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尽力为主子祈祷,祝愿主子万万岁”。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位尊九五的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死后受到康熙厚葬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90多岁。出殡那一天,除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苏麻喇姑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子们都各自回府,唯独皇十二子胤却提出要求:“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按照惯例,为像苏麻喇姑这样仆人身份的人办丧事,没有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事情被康熙知悉,康熙答复:“十二阿哥之言甚是,著依其所请。”胤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其他皇子则每天一人轮流着给胤做伴。
康熙帝曾指示皇子:祖母事出,留七日再净身入殓。目的是想回宫后再亲眼看一看额娘,向其遗体告别。但后来他计算十五日才能回宫,于是再次降谕,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定。为了回报苏麻喇姑对大清所做出的贡献,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和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亲属成员 养子:爱新觉罗·胤。
史籍记载 《清史稿》
《啸亭续录》
后世纪念 墓地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七日(1705年),苏麻喇姑逝世,康熙予以嫔妃之礼重葬,当时孝庄的梓宫停放在遵化昌瑞山下的暂安奉殿内,康熙皇帝决定将苏麻喇姑的灵柩也停放于此。十月十三日,苏麻喇姑的灵柩移入暂安奉殿。改建工程于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十日,孝庄文皇后正式入葬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嫔御,风水攸关,名份所限, 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雍正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官员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
这座园寝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由北到南有:地宫上建宝顶,前建园寝门3座、亭堂3间、大门3间,环以朱垣。门外建东西值房、东西厢房。宝顶位于园寝纵向中轴线上。苏麻喇姑的地宫很小,人在里面站不起来,四面墙壁是用砖砌的。地宫顶都是用大平石板棚起来的。地面也是平石板,中心部位凸起。顶部是平的,面上有一个深十几厘米的平底圆形凹槽。苏麻喇姑是火化的,地宫里只有一口缸。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京西逃。当地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国灭亡了,于是一哄而起,就把苏麻喇姑园寝给拆了。在日本投降前苏麻喇姑的地宫被盗,地宫盗口长期敞开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9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