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三藩之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拥有雄才大略的康熙,之所以迟迟不敢拿吴三桂开刀,实际上说明了对方的实力,确实是让皇帝不敢掉以轻心。然而在康熙最终下达削藩令后的一段时间,吴三桂的大军打得清军甚至没有还手之力,一度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然而看似实力占优的三藩之乱,最终还是败在了摇摇欲坠的大清手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吴三桂的野心暴露过早。一开始他打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很有关系,当时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应者云集,这也保证了他在战场上势如破竹、占据上风。然而过了好长时间,他却迟迟不肯立明朝宗室为皇帝,到后来竟然自己选择了称帝,原本很多支持他的人,这时就选择了倒戈相向,这时的他已经不得民心了。
其次,吴三桂的胸襟不够开阔。看到他把事情搞得这么大,就连朝鲜都在那里蠢蠢欲动。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有两大强援,分别就是蒙古贵族,还有盘踞在台湾的郑成功后裔。如果这些势力运用得当的话,几路夹攻、里应外合,康熙会很狼狈。然而他在这方面的统战工作,其实是很失败的。
第三,吴三桂也有很多的无奈。虽然他的三藩声势浩大,但事实上他能够掌控在手中的,也只有他自己那一支部队,其它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各怀鬼胎的盟军,这在军事调度方面是相当不利的。当时康熙看到无法抵挡吴三桂的进攻,就对另两家藩王进行了及时的分化。
第四,吴三桂在军事上犯了大错。即使有上面这些不利因素,但在起事之初,他的大军还是迅速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地盘。这时候他最应该做的,就是趁清兵惶恐惊惧还没有回过神的功夫,迅速地发动闪电战打到北京。虽然这里有很大的风险,但"兵行险着",原本就是取胜的应有之义。
就连他的军师,也多次敦促他尽快挥师北上,然而这时的他却有点举棋不定。其实他不肯跨过长江,反而给清兵提供了喘息之机。那些在北方地区,原本想要起事的士大夫阶层,看到越来越多的清兵,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吴三桂也失去了最大的助力。
事实上如果吴三桂不想北上的话,他完全可以一路向东进发,把江南富庶之地收归己有。然而在他鼎盛时期,甚至连武昌都没有夺取下来,仅仅靠着西南地区的人口和粮饷,是不足以支持他长时期作战的。在他离世之后,吴氏后人更是难堪大用,自然不是康熙的对手。
在清朝镇压农民起义和消灭南明政权的过程中,吴三桂、尚可喜和耿仲明的功劳最大。随着南方局势的稳定,清廷命令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之子耿继茂镇守福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藩”。
理论上,他们虽然被称为“藩王”但是不能像以前封建诸侯那样自由管理领地内的土地和人民,行政事务与其他省份一样由朝廷委派的行政官员负责。但是实际上,这三个藩王以其崇高的身份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在地方上征收私税、越权指挥官吏、开展海外贸易、强行征用百姓,与之前的封建诸侯别无二致。
随着南方局势的稳定,三藩逐渐失去了价值,再加上他们的军费数额巨大,对当时财政并不富裕的清朝政府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开支,随着他们在地方的作威作福,与朝廷的矛盾越来越紧张。
康熙十二年,年过七旬的尚可喜因为和儿子不合,便上奏皇帝现在南方局势已稳,想要撤军回老家辽东安度晚年。康熙帝早就想处理三藩事宜了,就同意了;接着另外两藩也不得不提出撤军的请求,其实实力最强的吴三桂是不想撤军的,可结果得到的回复也是同意。大失所望的吴三桂于是决定造反,三藩之乱就此开始。
吴三桂换上明朝的衣冠,以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控制了云南和贵州,由于当时清朝的统治根基还不稳定,对于吴三桂的号召,以耿精忠为首的地方叛军一呼百应,纷纷起事。但是吴三桂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了,尽管初战告捷,但是并没有进击北京的打算,只是想守住一方,成为一方统治者,但是在他刚刚“登基”不就,吴三桂便死去。此后三藩的势力也日渐衰弱,最终为康熙帝所平。
清朝入关后,封明朝三位降将吴三桂、尚可喜(后为其子尚之信)、耿继茂(后为其子耿精忠)为王。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令撤藩,结束其各拥兵自重、独霸封地的局面。
朝廷的撤藩令下达后,“三藩”之首的吴三桂非常气愤,便密谋叛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月,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吏后,自称周王,并向湖南进兵,清兵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随即,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等部纷纷起来呼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强的,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并没有乘势追击,贻误战机。康熙帝从容迎敌,并清楚地认识到三藩之中吴三桂是祸首,三桂灭、诸藩散。战斗进行了两年多,战场形势逐渐发生逆转,西面叛军王辅臣投降;东面耿精忠作战不力,势穷乞降;不久广东、广西的尚之信也放下武器。在这期间,吴三桂病死,其子吴世藩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昆明被清军攻陷,吴世藩自杀。尚之信在1680年被赐死,耿精忠被俘后解至京师处死。这场历时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元朝权臣燕铁木儿有多牛直接公开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