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马超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韩遂)乃点手下八部军马,一同进发。那八部?乃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也。八将随着韩遂,合马超手下庞德、马岱,共起二十万大兵,杀奔长安来。长安郡守钟繇,飞报曹操;一面引军拒敌,布阵于野。
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岱提刀赶来。马超、韩遂引大军都到,围住长安。钟繇上城守护。长安乃西汉建都之处,城郭坚固。壕堑险深,急切攻打不下。一连围了十日,不能攻破。
庞德进计曰:“长安城中土硬水碱,甚不堪食,更兼无柴。今围十日,军民饥荒。不如暂且收军,只须如此如此,长安唾手可得。”马超曰:“此计大妙!”即时差“令”字旗传与各部,尽教退军,马超亲自断后。各部军马渐渐退去。钟繇次日登城看时,军皆退了,只恐有计;令人哨探,果然远去,方才放心。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大开城门,放人出入。至第五日,人报马超兵又到,军民竞奔入城,钟繇仍复闭城坚守。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马腾被曹操杀害后,马超的弟弟的马岱躲过了曹操的追杀返回西凉,将马腾遇害的消息告诉了马超。此后,马超与韩遂联系,出兵攻打长安。长安郡守钟繇坚守不出,战事陷入僵持。马超部将庞德献策,佯装撤军,自己秘密率部进入长安。最终,庞德在长安西门斩杀钟繇的弟弟钟进,与城外的马超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了长安城。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庞德口中的“唾手可得”, 意为向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后汉书公孙瓒传》注引《九州春秋》中的“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小说中妙处的马超与韩遂起兵叛乱,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原因和过程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按照小说的描述,马超起兵是因为父亲马腾被曹操杀害所致,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马超起兵时马腾还在许昌担任卫尉,并没有被杀。按照《三国志马超传》载,马超起兵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而马腾则是在献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所杀。小说作者之所以将马腾被杀的时间提前到马超起兵之前,目的是为了体现马超起兵叛乱的正义性,毕竟马超是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岂能为了按照真实的历史记载为了一己私利而起兵谋反呢?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马超采纳庞德的建议拿下长安,也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小说作者的虚构。按照《三国志钟繇传》的记载,尽管此时的钟繇的确坐镇长安,并参与了后来的关中之战。但马超、韩遂的叛乱,仅限于关中地区,并没有危及长安。因此,这个情节只是为了突出庞德的谋略和马超的勇猛而虚构出来的情节。
小说中还提到了跟随马超、韩遂一起叛乱的十位将领,他们分别是庞德、马岱、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这十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据《三国志马超传》注引《典略》载:“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韩遂等,凡十部,俱反,其众十万,同据河、潼,建列营陈。”而庞德和马岱原本就是马超的部将。
此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曹操亲征关中,击败韩遂和马超。最终,马超逃往汉中,后来又投靠了刘备。韩遂则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被杀。庞德和马岱的结局大家比较熟悉,前者后来在汉中归顺了曹操,最终在樊城之战中被关羽所杀。马岱则跟随马超投靠了刘备,成为诸葛亮北伐大军中的一员将领。那么,其余的八人结局又是怎样的呢?综合《三国志》相关传记的记载,这些人的结局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关中之战中战死,如李堪、梁兴、成宜和庞德;第二类是投降曹操。这类人有三位:侯选、程银和杨秋;第三类则是下落不明。这类人有两位:张横和马玩。
渭南之战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传令,让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此时,夏侯渊和徐晃刚刚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乱,大军可以沿汾河出河东。讨伐张鲁,将有可能经过关中诸将马超等人的防地。对此,关中各将果然产生怀疑,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合称“关中十将”)等十多位诸侯起兵反抗,从而和曹操爆发了渭南之战。
此战,曹操使用了离间计。在离间计的基础上,曹操立即与马超、韩遂等约期会战,而马超、韩遂等也急于结束对峙状态。曹操先以轻兵前往挑战,大战了很久,曹军以虎豹骑夹击联军,联军大败,曹军斩杀了成宜、李堪等人。结果韩遂、马超、梁兴败走凉州,杨秋则前往安定,程银、侯选南入汉中投靠张鲁。渭南之战到此结束。那么,问题来了,渭南之战:马超、韩遂被曹操击败后,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方面,就马超来说,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也即渭南之战后不久,马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今甘肃甘谷县南)。同年五月,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和两个弟弟马休、马铁等),共计三族人,全部斩杀。另一方面,曹操又派夏侯渊为首的征西部队前去冀城救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马超败给了曹操,但是,面对夏侯渊这位武将,马超却和对方相持接近两年。
对于马超来说,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到了公元213年,因为腹背受敌,马超进退狼狈,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张鲁后的马超,很受张鲁的欣赏,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还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谏下,反悔了。因此,对于马超来说,也认识汉中张鲁不是能成大事的诸侯。不久之后,刘备派人招揽马超,这让后者决定归降刘备。
在益州之战,马超率军包围成都,刘璋随即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刘备派马超与刚刚在巴西大胜张郃的张飞、吴兰、雷同等将领屯兵于下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也即汉中之战取得胜利后,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吏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
对于马超来说,曾经的官职都是东汉王朝册封的,加上又是一方诸侯,所以劝进刘备称王的文臣武将中,马超排名第一,位列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黄忠、魏延等人之前。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彼时,马超作为骠骑将军,成为蜀汉武将之首,也即马超在蜀汉拥有比较特殊的地位。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对于马超来说,虽然败给了曹操,最终还是在刘备麾下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互相兼并,刘备白手起家,经过不懈奋斗,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手下五员大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勇猛善战,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因为《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其五人共同列为一传,可以视为“五虎上将”。
那么,这五人谁最先死的?谁最后死的?都是怎么死的呢?死因是什么?在正史和演义中,有什么不同呢?
按去世的先后顺序。
第一位: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猛将,是货真价实的一哥,武将中,关羽的地位谁也比不了。
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在袁绍数万人马中,一战将敌军主将颜良斩杀,袁绍诸将无人能抵挡,是名副其实的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关羽也是三国正史中,唯一在敌军万马军中,斩杀敌军主帅,且是猛将的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围困樊城,打败曹仁,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
关羽也是三国正史中,唯一的威震华夏的人。
只可惜,关羽后来被孙权偷袭,孙权在背后捅刀子,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大概死于公元220年的年初,是五虎上将中,第一个死去的,同时,关羽的儿子关平,也一同被杀。关羽的儿子关兴,很有才名,诸葛亮很器重他,但关兴早夭。
在正史和演义中,关羽的结局都差不多。
第二位,黄忠。
黄忠(?-220年),字汉升,南阳郡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黄忠自从跟随刘备以后,屡建战功,特别是汉中之战,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老当益壮,突袭夏侯渊军,推锋必进,勇冠三军,一战斩杀了虎步关右的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西部军事战线的统帅,是打运动战的高手,黄忠此战,含金量非常之高。
《三国志 黄忠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应该是病死的。黄忠有一个儿子,名叫黄叙,英年早逝,因此无后。
黄忠在演义中,跟随刘备伐吴,中了吴军的埋伏,被马忠射了一冷箭,回营后死去。
第三位,张飞。
张飞(?-221),字益德(《三国演义》为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
张飞是刘备手下仅次于关羽的猛将,长坂之战,刘备被曹军追杀,张飞率二十骑断后,曹军诸将无人敢上前。
《三国志 张飞传》记载: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羽被杀后,刘备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出兵攻打孙权,让张飞率一万精兵从阆中出发,到江州会和,张飞在出发前,被叛徒范强和张达刺杀。
张飞的死因在演义中和正史中都差不多。
第四位,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
马超本来是凉州的割据势力,马超作战勇猛,潼关之战,杀得曹操落花流水,差点死了,幸亏许褚保护,曹操才脱险。
后来,马超战败,依附张鲁,因不受张鲁信任,马超随即投降了刘备,并为刘备攻取了成都,立下大功。
《三国志 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马超被刘备封为骠骑将军,位在张飞之上。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年仅47岁。
马超的死因,在演义中和正史中差不多。
第五位,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赵云最开始投奔公孙瓒,不受重用,后来,投奔了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先后参加了长坂之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
赵云在长坂之战中,在曹军的追击中,救了刘备的妻子和儿子,立下了大功。
《三国志 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
赵云是病死的,死因在演义中和正史中都差不多。
赵云是刘备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宋宪、魏续、侯成;马超的麾下八健将分别是梁兴、侯选、程银、李湛、张横、成宜、马玩、杨秋。这两组武将只要列举出来,压根就不用对比就知道吕布麾下八健将稳赢。
吕布麾下八健将,武艺最高的是张辽、臧霸两人。张辽是一流武将,臧霸是准一流武将。其他六位大概都是强二流。
张辽是三国时期名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武艺高强,曾八百勇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致使孙权闻张丧胆,江东小儿不敢夜啼哭。除此之外,张辽的单挑斗将记录也非常的精彩。
官渡之战,张辽与河北将张郃单挑,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合肥之战,张辽与东莱太史慈单挑,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濡须口之战,单挑东吴大将凌统,五十余合不分胜负。
以上张辽的这些对手,都是一流水平的猛将。而太史慈的综合水平,甚至在强一流队列,张辽能七八十合打平太史慈,足见其武艺非常了得。
虽然臧霸加入曹营之后,基本上都是留守后方,统领禁卫军,很少有随军记录。但是在此之前,他也有三十合战平乐进的战绩。乐进、于禁等人是公认的准一流武将。因此臧霸也应该有准一流水平。
再看其他这几位。郝萌、曹性、成廉、宋宪、魏续、侯成
郝萌+曹性+宋宪+成廉Vs典韦→典韦完胜
侯成Vs典韦→典韦完胜
高顺+侯成Vs典韦→典韦完胜
曹性Vs夏侯惇→曹性被一枪戳死
郝萌Vs张飞→活捉
宋宪+魏续Vs张飞→张飞完胜
宋宪Vs颜良→三合斩杀
魏续Vs颜良→一合斩杀
综合以上战绩,吕布八健将中,除了张辽是一流武将,臧霸是准一流武将。其他的都只有二流水平。
再看马超的八健将
成宜Vs夏侯渊→斩杀
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Vs马超→死二逃三
于禁暗箭射杀马超,李湛正面吸引马超注意力,被马超听得弓弦响,急忙躲过,一箭射中李湛。
马超的八健将,在“演义”中露脸极少,其战绩与魏续、宋宪等人相比,尚且差之甚远。如果两边混杀,估计吕布八健将中只出张辽、臧霸两人,就可以搞定马超的八健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元朝权臣燕铁木儿有多牛直接公开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