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宋杨家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当时在都城的宋朝皇族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在内的几乎所有人被金军俘获,只有康王赵构幸免。金军带着这些皇族一路北上,这也标志着北宋的灭亡,同一年仅存的皇族赵构登基建元,南宋建立。
我们都知道,北宋初期的时候名将辈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于杨家将了。杨氏一门父亲杨业和子嗣七兄弟面对北方的契丹人一直在奋力拼杀,大部分都死在了征辽的战场之上。那么当年的“杨家将”杨氏的后人都去了哪里,他们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呢,这还要从北宋的历史来说了。
在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先后建立了五个比较大的王朝。这五个王朝先后更迭,到了第五个王朝后周的时候,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辅助后周的小皇帝们辅政。在当时,一些部下为了自己的富贵,便想要让赵匡胤改朝换代,于是悄悄的散布流言,说契丹人来犯中原。后周当时的皇帝年少,辅理朝政的大臣也不加详查,便匆匆派赵匡胤领兵出战。
当走到陈桥驿的时候,早有准备的部下们拿出一件皇袍加于赵匡胤的身上,然后众人皆山呼万岁,赵匡胤于是在无奈之下接受的大家的喝号。带兵返回了后周都城,逼迫小皇帝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北宋。
但是建立北宋之后,赵匡胤对皇权极度痴迷,担心陈桥事件被复制,于是对武将极度不放心,在一天赵匡胤想了一个主意,于是把所有的武将召唤来,和武将大倒苦水,诉说自己的不容易,然后话锋一转,就说你们的手下将来会不会和你们一样来一个皇袍加身呢。这可吓坏了当时的武将,于是赵匡胤就说我给你们财富,你们就不要带兵了。于是第二天,将领们纷纷上折子要求辞去军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但是兵权收回了,但当时天下还没有统一,赵匡胤采取了文官领兵的制度。这样无形之中便削弱了军队战力,不过一开始还没有显现。当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灭掉了北汉。进而想要收复被契丹占据的土地的时候,弊病开始显现,由于文官不知兵,而武将大多不掌权,致使和契丹的战役一直是胜少负多。而杨家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被葬送了。
到了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和辽国达成澶渊之盟后,北方边境便相安无事。武将的重要性便再次削弱,自然杨家的后人也就得不到什么参军的机会。到了100年后的北宋末期,杨氏一门在军队中也只是很小的官职,并不入流,自然也就有了杨氏一门消失的传闻。
首先你要知道北宋灭亡的时候,整个杨家将可以说没有什么能带兵打仗的人,而且经历过此前的辉煌,此时的杨家是非常衰败的,毕竟能打仗的人在之前都已经战死了,七子去六子归的惨剧并不是说说而已,当然这也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更何况此时在朝廷当中他们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可以说已经彻底的沦为了那种边缘化的人物,甚至这个时候连天波府都不给他们住了,因为在当朝皇帝的眼里,现在以他们的级别根本不配住天波府,从侧面也证明了古代皇帝是多么的冷血,所以在他的眼里,一旦你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打入到地狱。
所以一旦发生战事的时候,北宋的皇帝也不可能想到杨家将,更别说让杨家将挂帅去抵御金朝,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那个时候金朝的国力非常的强大,并且在这种大势之下想要靠个人的力量是扭转不了的,而且杨家将在这种大势面前就跟弱小的蚂蚁一样,有可能瞬间会被踩死,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逃跑,毕竟只有逃出去了,才有一线生存的机会,要不然只能沦为金朝的俘虏。
之后当宋朝的国都被攻克的时候,还真有一只杨家将逃了出去。据历史资料记载,山西的代县目前就有杨家将的后代在这里生活,并且这里还建了一个杨氏的祠堂,可以算是一个明面上的证据了。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为何不再出来救国?说出来我都不敢相信!杨业,又名杨继业,早年又叫重贵,是太原人。他本是北汉的一员大将,被赐姓刘,国人称其为?无敌?。
北汉亡后,宋太宗识人惜才,将其收入麾下。归顺北宋后,他改回姓氏。北宋初年,宋太宗认为他熟悉边防,就命杨业前去驻守代州(大致位于今山西)。
在这期间,杨业延续了往日的骁勇。太平兴国五年,杨业在雁门关一带大破辽军,威名远播。这是杨家的第一代将领。
杨家的第二代就是杨延昭,杨延昭也是杨家声名赫赫的一代将领,可是,他所处的时代,没有他父亲杨业那时候动荡,所以,他和契丹族的开战,远没有杨业那时候,那么激烈。
杨延昭是接替了自己父亲的职位,继续为大宋防守边界对抗契丹的。到了宋真宗继位之后,更是和契丹签订了友好协议《檀渊之盟》,也就是这个协议的签订,契丹和宋之间基本上没有了战事。
随后宋和契丹后来是和平共处了,但是打仗的时候杨延昭其实也是一点不逊色于他的父亲杨业的。
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在遂城遭遇契丹军,围城数天。萧太后亲自督战,宋兵害怕,杨延昭命全全城壮丁登城持兵器守城。
因遇天寒,令人取水破城墙,次日城墙全是冰,光滑坚硬,敌兵无法爬上来,只好退去。
契丹又南下,杨延昭设精兵埋伏在洋山西,先是袭击敌人,边战边退,退到西山时伏兵 杀出,契丹大败,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给皇帝。杨延昭升任本州团练使,与煲粥杨嗣同时受奖。
宋真宗曾说,杨嗣与杨延昭,忠心勇猛,很多人妒忌他们,但我会庇护的。
然而,在对于杨家将在正史中的记载在杨广文之后就中断了,可以判断,随着战争形式的日益复杂,杨家后人的作战范围日益扩大,而家族却没有可以传承家业的后人可以恢弘祖先师爷,因而在北宋后期逐渐名声不显。
再说一点,北宋时期是重文轻武的。因为当时的人们都希望国泰民安,没有人愿意流血牺牲上阵打仗,所以大家一心都想好好学习,考取功名,早日升官发财。而且文官的收益是非常丰富的。
三是武将却不同,名门杨家将在北宋时期其实已经到了家族没落的时候,后代也大多沦为平民或者弃武从文了。
而且就算真的有人坚持,那么从军之后也只能我下等军官,何为下等军官,下等军官就是放到现在的话就是一个片区派出所的大队长。
就像水浒传里的杨志,作为杨令公的后代,却始终不得志,而且在他们的那个圈子里还备受排挤,最后被逼无奈之后上梁山做了土匪。
所以,北宋时期不是杨家将没有去救驾,而是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害了他们自己,也害了杨家将。
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传了三代,到北宋灭亡时,赫赫有名的天波杨府早已销声匿迹。
当时杨家将从前的风光已经不复存在了,就是因为当时的皇帝重文轻武,所以说当时的杨家将都混得很惨啊,大部分杨家将的后代都是平民,只有一小部分在朝廷上任职,但是担任的都只是特别小的职位,杨家将的后代都很郁闷啊,得不到重用,空有一身用武之地却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所以,即使他们想报效国家,想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没办法,因为皇帝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去报答国家。
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中,确实有杨家将的存在,但史实与我们所看到的,包括演绎或者小说中,却有着极大的差距,之所以在北宋灭亡时,没有杨家将的身影,则是因为真正的杨家将,早已不是赵匡胤时期那个神勇无比的杨家。历史中真实的杨家将,并没有佘太君、穆桂英,也没有杨宗保,至于老令公杨继业,真实的名字叫做杨业。
然而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杨家也是这样。其实说到底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但是仁宗朝后,杨家就没有再出现什么将帅之才了。在徽宗时期,杨家基本上退出了军队,自然不能与金人争锋。
杨家将本就没有民间传说的那样神奇,三代以后也在无名将了。况且澶渊之盟后,北宋几十年的和平,虽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富庶的朝代,以及艺术造诣最鼎盛的时期,却也让它疆域最小,武功是最弱的。靖康之耻,金人占领汴京,掠走宋徽宗和宋钦宗,让大宋王朝留下千古之耻。也让鼎盛一时北宋王朝在瞬间覆灭。“居安思危”,是留给后人的警示,也是现在我们坚持走强军国策的重要历史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