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对朱元璋帮助颇多的刘伯温为何只封了一个中等伯爵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2:50:29

对朱元璋帮助颇多的刘伯温为何只封了一个中等伯爵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伯温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先后为150位功臣封爵,而对朱元璋帮助颇多的刘伯温却只封了一个中等的伯爵,要知道刘伯温是以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而为世人熟知,可为何如此著名的他,却只被封了一个伯爵,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刘基,字伯温,1311年出生于浙江青田,现浙江温州。十二岁时考中秀才,被村里人称为神童,十四岁入府学读书,十七岁时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府录事郑元善。二十三岁时赴京会试,考中进士。三年后,任职江西高安县丞五年,这五年内刘伯温体恤民情,不畏强权,深得当地民心,但同时也得罪了当地豪强。

1343年,因元朝官场腐败,辞官回家。后与好友欧阳苏隐居丹徒。1352年,又被朝廷任命为浙江省元帅府都事,平定盗贼,后因对盗贼的处理方式不满,一怒之下再次辞官。

1360年,被朱元璋请到南京,做了谋臣,首先,刘伯温针对时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逐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采纳了,最终成功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后又提出脱离小明王自立势力,并以“大明”为国号招揽义师。为朱称帝赢得了政治、军事上的基础。

1367年,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太史。1368年,朱元璋称帝,授其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又上奏,请求设立军卫法,整肃纲纪。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以刘伯温的功绩来看,确应有更高的封赏,但首先,明朝有“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其次,朱元璋曾在称帝后多次想要给刘伯温进爵,但都被刘伯温推辞了。所以最后才有了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伯爵之首刘伯温。

朱元璋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为何只封诚意伯而没封侯呢?

朱元璋能够统一全国,建立明朝,刘伯温作为谋士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朱元璋自己就曾称赞说,刘伯温是“吾之子房也”。但在建国后分封功臣时,刘伯温却只封了个伯爵,不仅远低于朱元璋分封的开国六国公,而且也低于很多普通将领的侯爵,只封了个伯爵,而且还是没有封地的诚意伯。

一般都认为,刘伯温之所以如此,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刘伯温虽然贡献不小,但是他不属于朱元璋创基立业的淮西功臣,追随朱元璋是比较晚的,资历比较浅;第二个则是,分封的时候授予公侯爵位的,主要是武将,而刘伯温只是文官,所以贡献不如其他人。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从文官的角度看,除了作用和贡献相当于刘邦的萧何的李善长之外,开过时期的其他文官只有刘伯温被封了诚意伯,其他人都是没有得到分封的。包括朱元璋非常敬重、刘伯温也承认是当时文学第一的宋濂,也没有被分封爵位,始终只是翰林学士。

到唐朝以后,尤其是到了宋朝,随着文官和武将逐渐分途,区分越来越明显,爵位对文官和武将的意义也完全不同了。比如宋朝也给文官授予爵位,比如司马光被封为温国公,王安石被封为舒国公,但他们这种爵位和秦汉魏晋时期那种爵位已经完全不同了,是不能世袭的,只能让一个子弟得到不通过科举考试就直接做官的资格,而且都是从低级官员做起。

而且,他们作为文人,显然也更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通过科举逐步获得更好的前途,不用过分依赖自己的封妻荫子。尤其是淮西勋贵在得到荣华富贵之后,横行无忌,欺压百姓,让朱元璋很头疼,刘伯温和宋濂这些人当然也是看不起那些勋贵的。

其实,除了李善长之外,整个明朝文官得到分封爵位的,只有刘伯温和王阳明两个人。而王阳明是亲自率军作战,以军功得到封爵的,也只是伯爵,一直到死后的隆庆帝时期,才被追赠为新建侯。而在开国功臣中,李善长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而且他就如同萧何、赵普一样,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官。而刘伯温则是纯粹的文官,也没有独立带兵打仗的经历,主要是出谋划策,能够得到伯爵,实际上已经不算低了,算是破格奖励。

朱元璋封104人公侯,公爵25侯爵79,为何只给刘伯温一伯爵呢?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150位功臣之中,徐达位列武将第一,封为魏国公,李善长位居文臣第一,封为韩国公。

我们熟知的有神鬼莫测之能的刘伯温,民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传说,但在爵位上却不仅不是公爵,也没能位列数量最庞大的侯爵行列,而是只得了一个诚意伯的伯爵爵位。

是朱元璋封爵不公,还是刘伯温名不符实,或者另有隐情?

刘伯温是浙江温州人,生于1311年,自小就有神童之名。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且能过目而识其要。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17岁时,刘伯温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断言?刘伯温未来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光大门楣?。

除了儒学之外,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这应该是刘伯温此后能够辅佐朱元璋的知识储备。

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伯温赴元朝京城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但元朝文人地位低下,也不太注重科举考试,于是刘伯温在家闲居三年,直到1336年才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正八品),协助县令处理政务。在任官五年内,刘伯温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深受当地百姓爱戴,深受当地豪强痛恨。

与元末明初朱升等诸多名仕一样,由于元朝官场过于腐败黑暗,汉官难以掌权,升迁基本无望,1346年刘伯温辞官隐居。但透过刘伯温的经历来看,这是一个能力惊人的名仕,之所以归隐,只是不愿在官场沆瀣一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5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