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南宋大将韩世忠有哪些战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宣和二年(1120)十月, 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而后起义军一度所向披靡,巅峰时期曾占领杭州,最后被朝廷镇压。在《水浒传》中,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曾砍断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单臂擒方腊”,将方腊生擒。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活捉方腊的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生于陕西省绥德县,经历北宋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和南宋高宗赵构三朝。在重文轻武的宋朝,韩世忠是为数不多的从社会地位低微的士兵一路晋升到将军,乃至枢密使的将领,而另一位可以跟他匹敌的则是同样卓有成就的大将狄青。韩世忠十七岁入伍,先后参加了与西夏、辽、金的战争,因为作战勇猛,屡次优良战绩,被世人并同刘光世、张俊、岳飞称为“中兴四将”。
北宋徽宗赵佶时期,北宋的黑暗和腐朽达到了顶峰,宋徽宗虽然在书法上有所造诣,但在他的统治下的北宋却一步步走向衰败。宋徽宗宠信蔡京、王漏、童贯、李彦、梁师成、朱耐等人,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六贼”,他们在朝中培养亲信党羽,狼狈为奸。为了讨好宋徽宗,在将宋神宗积累的家底挥霍一空后,他们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搜刮民脂民膏。当时有这样一首童谣“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可见这些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对百姓的压榨之程度。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率众起义,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随后起义军废除了宋徽宗的年号,另立“永乐”为年号,干脆以当时的十一月为“永乐元年”正月,还一并确立的太子和丞相。当时的百姓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加上起义军的蛊惑,不到十天时间起义军就发展到数万人。十一月打下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克衢州,北占新城、桐庐、富阳各县,兵峰直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而逃,将杭州城拱手送给了起义军。
杭州是宋王朝在东南的重镇,它的得失不仅关系着两浙的局面,更牵动着宋王朝在东南的统治。占领杭州后,起义军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一度造成了“东南大震”,“声摇京师”的局面。宋徽宗惊恐之余先后七次招安,企图用招抚的方式平定此次起义。被方腊数次拒绝后,宋徽宗召回了准备根据“海上之盟”与金联合灭辽的重兵,再加上守卫京城的禁军,十五万人日夜兼程南下镇压方腊的起义。
《宋会要辑稿》这样记载:“徽宗宣和二年十一月,睦州青溪县妖贼方腊据帮源洞僧号改元,妄称妖幻,招聚凶党,分道剽劫,本路将蔡遵、颜坦以兵五千死之,势愈猖撅。……二十一日,诏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制置使,王禀为统制,将兵讨之。”时年三十三岁的韩世忠就是其中的一员,当时他是王禀的裨将,跟随童贯一同南下参加战斗。
对于这段历史,宋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宣和二年,方腊反,江、浙震动,调兵四方,世忠以偏将从王渊讨之。……时有诏能得腊首者,授两镇节钺。世忠穷追至睦州清溪峒,贼深据岩屋为三窟,诸将继至,莫知所入。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
也就是说在宋军生擒方腊的战斗中,是韩世忠身先士卒,根据当地百姓的指引,找到了方腊藏身的地点。又以一当十格杀了数十人,最终活捉方腊,但功劳却被等在一旁的大将辛兴宗抢去,辛兴宗也因此受到了奖赏,这段历史在《宋史》和《忠武王碑》等史书中都有记载。当时韩世忠的上司王禀也没有站出来为韩世忠说话,还是另一个叫杨惟忠的将领为韩世忠向朝廷申诉,才拿回奖赏。
有人将宋朝的武将分为四类,分别是武将世家、军班行伍、潜邸亲随和外戚官员。出身农民家庭的韩世忠是典型的“军班行伍”出身的武将,年轻时虽然作战勇猛,但功劳不免被人忽视和抢占。由士兵崛起成为将军之后,在以求和为生存手段的南宋,韩世忠是最坚决的主战派。黄天荡之战、大仪镇之战,韩世忠在抗金战争中的一次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宋百姓的斗志。用《宋史》韩世忠本传中的一句话结尾:“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早已流传,大家在赞誉武松勇武的同时又感叹这位独臂英雄,同时又为梁山与方腊“自相残杀”而感到惋惜。其实,武松单臂擒方腊是影视剧所改的,《水浒传》原著中擒获方腊的人并不是武松。
原著中擒获方腊的人是花和尚鲁智深!方腊最后兵败,逃到山林中,被鲁智深撞见一杖打翻,将他捉住。这是原著的交代,而且之前五台山的智真长老也给了他四句批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逢夏而擒是说鲁智深擒获了方腊手下的将领夏侯成,遇腊而执便是说擒方腊。所以,原著中捉获方腊的是鲁智深!
但是这也只是小说家之言,历史上真正捉获方腊的人既不是鲁智深,也不是武松,而是韩世忠!据《宋史·韩世忠卷》所载:“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擒腊以出。”宋史上记载得很明白了,方腊是韩世忠捉获的,只不过此时韩世忠可不是抗金名将,而是一名裨将(副将),因为此时距金兵入侵还有五年左右的时间。
如果按历史说是韩世忠,即便按小说也是鲁智深,但是为什么影视剧都改成了武松呢?大概是因为鲁智深这样捉获方腊显得太平淡了,为了增加看点,所以改成武松,恰好武松又断了一臂,于是就安排了单臂擒方腊。这样效果更好,所以电视剧上关于这个故事,每个作品都是将武松单臂擒方腊演的淋漓尽致!
只是这样一来,韩世忠的功劳被被人给领取了,但好在大家对韩世忠还是很敬佩的!武松虽然“冒领了”韩世忠和鲁智深的功绩,但是好在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这一功绩送给武松,也绝对对得起武松!
中兴四将是指宋室南渡之后,朝中将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战功最为卓著,他们在抵抗金兵、保证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被誉为“中兴四将”。
据史书记载,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一有诏令让他到前线,他就设法退避。由于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反而投靠他,他的部队在当时人数众多,成为高宗依靠的主力部队之一,他死后被追封鄜王。由于名声不好,在“中兴四将”的另一种说法中,刘光世被名将刘锜替代。
韩世忠,18岁就应募入乡兵。北宋末年方腊起义,他曾率人擒获方腊,此后在北宋末及南宋初的抗金战斗中,逐渐升为高级将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曾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他临终前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仍然念念不忘,后被追封为蕲王。
张俊,16岁入乡兵,从一名普通的弓箭手逐渐成长为高级军官。南宋初年,金军不断大举南下,高宗时常仓皇出逃。张俊多次率部将顽强抵御,功绩卓著。后来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死后被追封为循王。
岳飞,北宋末入行伍,南宋初经过大大小小的战役,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他是“中兴四将”中最年轻、资历最浅、最晚建节的高级将领。岳飞指挥郾城、朱仙镇大捷后,宋军逐渐掌握战争主动权,一路追击金军,而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首都开封收复在即时,宋高宗、秦桧却要岳飞班师回朝。据说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要求必须杀岳飞然后才能议和。这个条件可能真有其事,也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决心杀岳飞。结果一代名将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年仅39岁,死后被追谥为武穆,追封鄂王。
方腊是真实存在的,方腊起义也是事实,规模挺大,攻占了东南大片地区,包括江南第一大城市杭州。武松、鲁智深不是真实历史人物,擒方腊不可能。据正史记载,擒方腊的人选有三个。
官方给出的说法是辛兴宗,当时韩世忠的上司。据说韩世忠擒得方腊以后,刚走到山下,上司辛兴宗早已等候多时,说:“韩将军干得好,留下方腊就可以走了。”这很容易理解,即便是韩世忠抓的,辛兴宗也可以说是他抓的。
还有一个竞争者是折可存,杨家将折老太君一族后人,出身名将家族。折可存的墓志里说:“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保守估计,折可存的部队参加了平灭方腊之战,但并不能证明他的部队擒得方腊。折可存作为高级军官,亲自冒险搏杀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最可信的就是韩世忠亲手擒得方腊。《宋史》中记载:“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这是正史,写的场景又非常真实,韩世忠当时是一裨将,冲杀在前是职责所在,亲手擒得方腊合情合理。
结合韩世忠的个人风格,擒得方腊的可能性很大。两宋之交的名将里,韩世忠出身最低,18岁当兵,身材雄伟,勇冠三军。入伍后,宋夏战争暴发,第一战是进攻银州,一个人冲上城头,斩关杀将,把敌将人头扔出城外,宋军一拥而入。第二战是奉命去蒿平岭解围,他完成任务按说就得撤退,这时大批敌军开过来,韩世忠以极少兵力击败敌人,问俘虏说,那个骑兵很厉害,是谁?俘虏说是西夏驸马。韩世忠单人单骑,一刀砍倒驸马。
韩世忠是将军中的异类,他总是表演个人英雄主义。全国兵马大元帅童贯,要论功行赏的时候,看了韩世忠的履历,根本就不相信。这样一个人,发现了方腊的巢穴,杀了几十人,擒得方腊,才是合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5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