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吴起一生从来没有败绩,吴起为什么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以史为鉴 2023-06-17 02:23:31

吴起一生从来没有败绩,吴起为什么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还不知道:吴起和战国四大名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名将,他们在不同时期做出了很多不同的事情,但是说起来都是十分令人敬佩,拥有很多战绩的大将。不过在战国时期,人们常说有“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王翦、白起、廉颇、李牧四人,但是在战国时期,还有一个吴起,他一生从来没有败绩,甚至曾经以五万人战胜五十万人,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人却没有办法成为四大名将之一呢?

1.吴起生平简介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吴起到底有多牛

我们都知道战国七雄,那么谁才是战国第一霸,谁铸就了战国第一霸呢?答案就是吴起。

公元前412年,齐鲁爆发大战,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但因为鲁国内部不稳,吴起遭到猜忌,且他的主公季孙氏被杀,所以吴起就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铸就了战国第一霸。

吴起来到魏国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连战连捷攻克秦国河西地区,最终占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陕西黄河沿岸地),设立河西郡,缺少了这一块战略要地,秦国就永无出头之日,二是吴起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战国第一支精锐,最终在公元前389年,吴起用新练之兵5万人,大败秦惠公的50万人,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自此之后,魏国成为战国第一霸,起源在于魏国李悝变法,但关键起点在于吴起。

我们熟知的庞涓孙膑斗法,庞涓率领的就是魏武卒,曾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当时齐国、秦国、楚国都不敢轻易与魏国交战。当然,魏武卒最终覆灭于马陵之战,10余万人死去,导致魏国一下子变成了二流国家。

不过,魏文侯去世之后,吴起遭到魏国内部猜忌,于是又来到楚国。

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所谓令尹,就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一般是楚国贵族担任,吴起能担任令尹,显示了他的能力。

担任令尹之后,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简单的说就是依法治国、精简贵族官员、禁止私人请托、纠正官场不良风气等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之后,楚国迅速强大,率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率军向北能与不可一世的魏武卒扳手腕,甚至楚、赵两国联军还曾大败魏军。但毫无疑问,吴起变法得罪了一大批贵族,最终楚悼王去世当天,吴起就被楚国贵族刺杀,同时宣告楚国变法失败。

从以上介绍中可见,吴起是战国时代的一个超级军神。根据史料记载,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精通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成就惊人。尤其军事上,著作有《吴子兵法》,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

既然如此,为何吴起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3.吴起为什么不是四大名将之一

一,在个人私德上,吴起有二大缺陷。吴起曾在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但他母亲去世之后,却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而被曾申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妻子是齐国人,齐鲁大战时,为了表示不会偏向齐国而杀妻,显示吴起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

白居易评价这一段时指出,“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二,除了兵家之外,吴起最大的身份是法家,这一点非常关键。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用的都是法家这一套,思想源于魏国李悝。这就涉及到了道统之争,儒家对法家恨之入骨,自然不会给吴起好评价,所以可以看到后世对他恶评如潮,比如汉朝班固评价他“彼孙、吴者,上势利而贵变诈,施于暴乱昏嫚之国,君臣有间,上下离心,政谋不良”等等。

2000年来,儒家一直掌握着舆论阵地,尽管军事上一生不败战绩辉煌,但私德有亏、法家身份的吴起,自然不如战国四大名将纯粹,也自然不会得到后世好评,不被儒家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也就不足为奇了。(儒法思想分歧很大,儒家厚古薄今,法家厚今薄古)

其实,以笔者观之,相比战国四大名将,吴起能力明显更胜一筹,不被列入反而是正确的,后世有人将他与兵圣孙武并列,这反而才体现出了吴起的真正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之际的改革派,基本都是法家,三位著名改革家李悝、吴起、商鞅,都是法家代表,且都实现了强国目的。商鞅变法的思想成就,与此前的李悝、吴起密不可分。

战国四大名将,怎么没有吴起?他一生可是没有打过败仗的呢?

关于战国时期,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司马迁记叙六国的分法,选取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开始记叙六国史事;

另一种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把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分封韩魏赵为诸侯,作为战国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

一、战国四将之说,最早见于学生识字课本《千字文》

战国四将的称谓,来自于南梁周兴嗣(?--公元521年)的《千字文》: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

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白起生卒年为:?-公元前257年。

王翦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

廉颇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

李牧生卒年为:?-公元前229年。

从《千字文》选取的四将,都是战国末期秦灭六国时期的将领。而吴起生卒年为: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比上述四将要早将近200年。

战国初期的吴起、孙膑、乐毅、田单等将领的军事才能不一定比末期四将差。但《千字文》是古代学生的识字课本,注重押韵、对仗、不重字即可,而非历史教科书。所以在总结历史将领的才干、军功等方面不具有权威性。

二、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采用了司马光的分法,即前403年为战国。

这样,起翦颇牧,就成了战国四将。

三、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意味着战国最杰出的四位将领,而只是秦灭六国时期的名将。

如春秋末战国初的吴起,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多次打败秦军和魏军,吴起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是平手,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吴起还著有《吴起兵法》一部,可算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军事天才;还是有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大家,受到历代好评,并被列为"武庙十哲"。

但只因《千字文》的影响和局限,反而战国四将中无名。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吴起?因为“名将”这个头衔根本配不上他

“战国四大名将”这个说法,起源于南北朝时,梁武帝命侍郎周兴嗣编著的《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因为千字文上白纸黑字的描述,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从此作为四大名将流传于世,而不是像“战国四大刺客”一样,出现了聂政、专诸、要离、豫让、荆轲五个人来争四个名额的情况。

四大名将都称得上战功赫赫。“人屠”白起,先后打残“三晋”韩、赵、魏和楚国,一生攻克城池70余座,歼灭和俘虏(基本都坑杀了)的军队超过160万人,令六国惊惧的同时,也让秦昭王忌惮,最终功高震主,黯然自杀。

白起打残了四个国家,王翦则带着儿子王贲灭掉了五个国家,六国中除了韩国,其他齐、楚、燕、赵、魏都是被王翦父子灭掉,论功绩冠绝战国。王翦打仗讲究稳扎稳打,不打无把握之战,这也是后期秦国国力强盛,才能供应得起动辄数十万的大军。

因为小学课本上“将相和”的课文,赵国的廉颇应当是大家最早知道的战国名将。廉颇的战绩主要是对齐国、魏国和燕国刷出来的,对秦国作战的时候,以守势为主。后来遭人陷害,被迫投靠魏国,留下了“廉颇老矣”的遗憾。

李牧前期在北方边境对匈奴作战,曾经以奇兵包抄入侵的匈奴大军,歼灭十余万,令匈奴单于十多年不敢接近赵国;后期对抗秦国,在赵国国力衰弱,远不如秦国的情况下,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连胜秦军,收复大片失地。后来同样遭人陷害,被赵王冤杀,李牧死后赵国很快灭亡。

四大名将虽然战绩成就都很高,但依然有人质疑,因为战国时期,还有一位一生未有败绩的神将吴起,吴起先后在鲁、魏、楚三个国家出仕,在每个国家都立下赫赫战功,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二战未尝一败,论战绩决不比四大名将差,为什么吴起没有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呢?

笔者认为吴起如果真的与那些名将并列,才是辱没了吴起,四大名将的成就都是在战场上取得的,吴起的功绩则远远超越了战场本身。吴起在魏国,改革魏国兵制,创建了赫赫有名的“魏武卒”,是战国时代的王牌部队。吴起在楚国担任的是令尹,也就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吴起担任楚国令尹期间,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制定和修改法律,并公之于众;限制贵族权力、减少对他们的供给;裁减官员、削减俸禄,将省下来的财富用于军队;移风易俗、纠正不良风气等。

经过吴起的改革,楚国从被六国排挤的“蛮夷”一跃成为当时的强国,向南攻击百越扩充疆土,向北打败魏国夺取城池,成为当时各国都畏惧的国家。吴起还留下了兵书《吴子》,此书记录了吴起的军事思想,那就是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对内重视政治教化,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教化民众。

吴起文武双全,作为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取得的成就,远不是四大名将能比拟的,更不是一个“名将”头衔就能涵盖的,吴起到了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迅速变强,这种能力,就算是“兵圣”孙武也有不及。个人认为,整个周朝(西周、春秋、战国),吴起的能力足以与“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相提并论。

吴起一生不败,曾5万打败50万秦军,为何无缘战国四大名将呢?

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秦国和魏国在武城开战,秦国想夺回河西故地,魏国军队严防死守压制住秦军的报复。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看河西攻不下,于是调集50万秦军。

开始进攻秦国东边的重要城市阴晋,秦军就驻扎在阴晋城外。一场大战一触即发,这个时候的魏国,在河西只驻守着一支精锐部队。面对秦军大规模侵犯,吴起请求魏武侯派5万名,没有战功的步兵,自己亲自率领反击秦军。

两军大战前夕,吴起就通过情报判断出,秦军虽然50万人马,不过虚张声势。吴起便对三军说:"大家和我一块去战斗,无论车兵、骑兵、步兵,"《吴子·励士》记载:"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秦军虽然人多,毕竟大多数都是没有打过仗的农民,再加上严重缺乏武装。在吴起率领的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魏军士兵面前,秦军显得不堪一击。战争的结果,魏国不但保卫了河西之地,因此引发了"诸侯卑视秦丑莫大焉"。

吴起除了这场战争,他先后在三国国家待过,只要到了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吴起一生打了72场打仗,从来没有败过,吴起不仅会打仗,他还是一位改革家,真正的出将入相。

既然吴起战功卓著,为何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这个战国四大名将,是从周兴嗣编篡的《千字文》中流传来的,周兴嗣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当时南北朝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吴起的很多做法,和儒家思想有违背,所以吴起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吴起主要是不孝,才无缘战国四大名将,因为不孝违背儒家的思想。

吴起小的时候家庭条件特别好,吴起为了有更好的发展,曾到处找门路、托关系,结果没有混个一官半职。还遭到了邻居的嘲笑、诽谤。吴起非常气愤,就把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给杀了。

在逃跑之前吴起就对母亲发誓,《史记》记载:"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于是吴起就投奔到孔门弟子曾参的儿子曾申的门下,到了母亲去世以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