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去清朝守陵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过《天龙八部》的人都知道,里面武功最强的,就是扫地僧。扫地僧用自己的深厚武功保护佛教的最后一片净土。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中也有一群像扫地僧这样的人。在皇陵内,也有像扫地僧这样默默无闻的高手守墓人。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自己的陵墓非常上心。皇陵陪葬品很多,是很多盗墓者眼里的肥肉,所以许多皇帝都会安排守墓人保护自己的陵墓完好无损。清朝皇帝也不例外,他们也在皇陵设置了自己的守墓人。而现在,清朝已经灭亡100余年,为什么清皇陵还有守墓人,他们工资谁给的?
在清代,那些专业的守墓被称为守灵人。他们大多是皇帝周围的侍卫。有他们把守,皇帝陵墓一般没有人敢接近。守灵人的人数每个皇帝在位时都不一致。皇室直接负责这些守灵人的一切开销,守灵人的家人也被皇室安排。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根本控制守墓人,督促他们好好守护陵墓,防止他们盗取文物。对于守灵人来说,日常开销不用愁,家人的衣食住行也无需担忧。他们看似好像无忧无虑,但守陵墓的日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很单调,就算是毅力很强的人,终日守护在陵墓面前也会感到枯燥。但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为了家人的安危和生活平稳,这些守灵人忍着孤寂与难耐,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实在值得敬佩。
那些终日待在皇陵的守墓人,没有自由,只能在皇宫守陵。他们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更没有随便出入的自由。清朝在后来,国力一天不如一天。也没有更多的资金用来供养这些守陵人。在列强入侵中国后,清王朝彻底变成了列强的傀儡。清朝皇帝自己的命都快保不住,哪有时间去管那些守灵人。到最后甚至他们不再安排专业的守陵人在进行守陵。只是找一些平常百姓进行守灵。
后来清王朝灭亡。由民国出资给皇陵的守灵人,让他们继续守墓。但当时社会政治局面混乱,民国也是自身难保。哪有那么多余的时间去真正管理好这群守灵人。这些守灵人得不到好的照顾,也就没有心思安心工作。他们的家人也不再被人控制,所以许多守陵人都开始懈怠。所以许多皇陵的守备都是形同虚设。所以后来导致一些皇陵被盗墓贼光顾。在民国时期许多军阀都是靠盗墓发家致富。
时过境迁,随后抗日战争爆发。日军侵略中国的领土,先是东北地界,后来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整个社会都陷入动荡之中。国难当头,那些守墓人也无法自己独善其身。许多守灵人逃跑的逃跑,被杀的被杀。还有一些坚守本职的守墓人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再到现在,清朝已经灭亡100余年。当时的守墓人更是早已不在人世。清东陵也被一些盗墓贼挖掘一空。但并不是所有的皇陵都是这样的。在辽宁的关外三陵依然有守墓人继续自己的责任。那么一定有人要问,他们做守墓工作的报酬在哪?他们工资谁给的?先来解释一下,所谓的关外三陵是指三个清朝时期的皇室陵墓,也就是清军入关之前的满族贵族陵墓。因为这里埋的都是满族的先祖,所以一些满族后人自愿留下守墓。还有一些想孝敬先祖,但没办法去守墓的,会凑钱雇人来守墓。就这样,守墓人代代流传,到现在还有一些守墓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守墓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世代都守在墓旁的,不过如果遇到王朝覆灭,或者守墓人家中出现了一个并不愿意继承这个事业的人,守墓恐怕就进行不下去了。但是为什么,1919年清朝灭亡一直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了,但是清朝的皇陵却一直都还有人在为他们守墓?守墓人的工资又该谁来发呢?
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敲响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丧钟,虽然当时清政府还有很大的力量但是也挡不住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经过袁世凯的左右施压,革命党和清政府进行行了著名的南北和谈。通过谈判清政府宣布清帝逊位南北统一,正式建立民国由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清朝正式灭亡。
中国自古新朝建立对前朝皇陵保护祭祀的传统,以期香火不绝后继有人。何况根据民国政府和清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里面有专门的规定。“大皇帝辞位以后,其皇室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共和国选设卫兵妥慎保护。”由于清朝以后的北洋政府大多是满清旧臣,自袁世凯以后可以说还是比较尽心的。此后历经多次军阀混战北洋政府政局混乱无力管理保护清朝陵寝,关外局势相对稳定关外三陵保护较好。保护皇室陵寝的责任就主要靠逊清皇室满清遗民来管理保护。
清朝灭亡之前皇陵附近都有挑选的八旗子弟组成的护陵村落,政府对他们实行很多优惠政策内务府工部礼部也有专门的驻扎机构。平时也有丰厚的赏赐,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待遇不菲也算肥差了。清朝灭亡以后赏赐断绝政府拨款也越来越少,守陵人的生计都很少全靠清室接济。有很多人被迫外出谋生,由于守陵人是满族八旗皇陵也算是自己祖坟大多数还是尽心尽力的。随着溥仪被驱逐皇宫皇室经费拮据,只能是雇佣几个人象征的守护皇陵安全。北伐战争以后北方局势混乱土匪遍地,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清室代表一直向政府申诉但是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根本无力得到公道。此后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虽然条件艰苦还是有护陵人父子相继守护着皇陵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年代就成立文物保护所对清朝皇陵进行管理保护。后来又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承担保护修缮管理的工作。再也不会有破坏盗掘的事情发生,护陵人也开始了新生活一部分的人也参与到对皇陵的保护工作中。其他人依靠皇陵的旅游业发展也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清初期,北京城外还没有清陵墓,只有在东北地区才有满族的三个祖陵,埋的也是之前的满族皇帝,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派人守陵了,而且竟是爱新觉罗氏人,这说明当时守陵是一种荣耀,一种身份的象征,并不是随便谁都能守陵的。大清朝建立后,守陵人数增加,就不能像之前安排一些皇族来守陵,也没有那么多皇族,所以对守陵人要求门槛就降低了,而他们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看守陵墓,还担负着筹备各个时期的祭祖活动的任务,但这是的守陵对于守陵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种情怀了。为清朝守陵,工资当然由清政府出资,每年都要拨出一笔特殊经费用于发工资,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如田地、住房、交易市场、学校等,当时的守陵人待遇好,工作简单,过的是退休后的生活,遛鸟、听戏、下棋,也是快哉。
宣统皇帝退位,清灭亡后,守陵人就没有人管理了,大清都没有了,为谁守陵呢?。不过仍然留下来了一批守陵人,因为当时清政府在灭亡之前和民国政府签的有关于守陵方面的协议,提到民国政府每年单独拨出一部分银子用于守陵日常花销,所以守陵人的工资由民国政府发放,但是和清朝比这个待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工资少的可怜,更谈不上配套设施了,最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干这活,没有人担负守陵的责任和工作,仅存的守陵人成为了摆设,清陵维护管理也就形同虚设了。
清朝灭亡之后,为帝陵守墓的人是有工资的,都是由国家支付的。大家都知道,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顺治皇帝,作为第一个入关的皇帝,在他死后自然也是被埋葬在这个帝陵里。这个墓穴的空间非常大,里面放置的东西也是一些相对有价值的东西。
据说在那个时候,当代的人们为了保护陵墓的完整性,人们一直都在小心地保护着它。由此可以看出,皇陵在清朝灭亡之前的地位就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了,所以到如今国家对这个肯定是更加重视了,自然就会派人看守皇陵了。
清朝的等级制度一直非常严格,自清朝以来,皇陵就一直有专人看守,而且看守它的人还是代代相传的。每个人都觉得能够看守皇陵,是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事情,更是一种匹夫有责的责任,所以他们的工资自然也是由朝廷支付的。到了现代社会,没有了封建制度,所以也就变成是由国家发放工资了。这些人中,甚至有些人是祖祖辈辈都已经守护陵墓好多年了。他们的工作虽然很简单,但是责任却很重大,主要是负责陵墓的日常维护和防止有人来盗墓。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也是个很复杂的工作。
守卫皇陵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是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常年保护皇陵的完整性。在清朝的繁荣时期,守卫陵墓的人数就已经高达3000人左右了。今天,这些皇陵都已经被纳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为了保持皇陵的完整性,这些地方大多不对公众开放。无论清朝灭亡与否,保护陵墓都是百姓们的责任。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自此完。”这首将我国各个朝代串联起来的顺口溜,是许多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作为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王朝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王朝。一方面清朝自鸦片战争开始不断丧权辱国,使得中国近代遭受了百年屈辱,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期间被严重挫伤;另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后,奠定了如今的版图基础,对我国的领土也确实是有贡献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谕中原檄》中指出“胡虏无百年之运”,然而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在吸收借鉴元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学习汉文化。甚至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本人也精通汉文化,对《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等书更是爱不释手,对于汉人王朝的各项制度他也积极效仿,其中就包括汉王朝的宗庙制度。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为自己的祖先们修建陵寝,并学着汉人帝王追尊自己的先祖。与此同时,他也在为自己修建陵寝,以备将来之用。皇太极登基后改国号为“大清”,继承了努尔哈赤建立的相关制度。
顺治帝在位时期,清朝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中原,从割据一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转变为统一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一统王朝。统一全国后,清王朝以正统自居,有选择性地在中原地区重新选址修建皇陵,经过勘测最终选定了今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后事称之为“清东陵”。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也让这一前朝皇陵和他“东陵大盗”的名号一起名声大噪。与清东陵相比,位于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的清西陵也就相对不那么出名了。处处效仿汉人王朝的清朝,入关后为何在两个地方修建皇陵呢?
事实上,从顺治帝开始到康熙帝,清朝入关后的两代帝王都遵照着汉人王朝“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然而雍正帝即位后,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想百年之后与其父康熙皇帝葬在一处,便重新选址为自己修陵,且有意让后继之君都葬在西陵这边。但是继位的乾隆是康熙帝的崇拜者,打破了雍正帝另起炉灶的想法。为了不至于让父亲的陵墓显得太过孤单,乾隆又定下规矩打破“子随父葬”的传统,父子两代人在两地交替建陵,于是在清朝便形成了“一个王朝,三处皇陵”的现象。
从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到今天的2020年,清朝已经灭亡了108年了。然而时至今日,却依旧还有人在守护着清朝的皇陵。和各种志怪小说中的“守墓人”不同,现实中的“守墓人”也是普通人,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清朝时期守陵官兵的子孙后人。凡帝王陵寝,大多陪葬品丰厚,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宝物。为了避免有人铤而走险为了宝物盗掘皇陵以至于破坏风水,历朝历代都会派兵保护本朝的皇陵,清朝也不例外。为了保护皇陵,清朝还设立了专门的衙门。
这些负责看守保护皇陵的官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他们的待遇和福利一流,并且大多子承父业世代定居于此。清朝两百多年的国祚,初代守陵人一代又一代地在皇陵周边繁衍生息,早就形成了较大的村落。时至今日,这些守陵人的后人仍有不少定居在这些村子里,虽然不再是以守陵为生的专职人员,但出于各种情节也会自发地保护这些皇陵。第二类守陵人和第一类略有不同,大多为曾经遗老遗少的后人,其中也不乏爱新觉罗皇室的后人。和普通的守陵官兵被迫守陵不同,他们更多的是主动守陵的。
清帝退位前夕,南北双方就清室的待遇问题有过谈判,其中民国政府明确承诺了将会肩负起清朝皇陵的保护工作。然而民国时期各派军阀混战无休无止,大乱之世谁有顾得上一堆前朝陵寝的安危呢?于是乎,地痞流氓出身的军阀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盗掘了清东陵。消息传到天津后,以溥仪为首的遗老遗少们义愤填膺,溥仪甚至画了《杀孙殿英图》以泄愤。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一批无处可去的遗老遗少索性举家迁到了皇陵周边,主动承担起了护陵重任。他们和附近的村民们一起生活,一起守护自己祖先的陵墓。
第三类“守陵人”是文物保护以及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新中国成立后,清朝皇陵也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和文物,因此也得到了国家的保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里工作的工作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陵人”,和前两类自发守陵的普通老百姓不同,他们是有工资可以拿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4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糜芳为什么要背叛刘备他后来去投靠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