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蔡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朝中的大臣都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但年羹尧却是个不怕死的硬碰硬的人,最终不仅把雍正气得不行,自己也搭上了性命。扳倒他的那位大臣也好不到哪去,自以为帮雍正除了眼中钉可以升官,却被拉入黑名单。
年羹尧究竟犯了什么事得罪了雍正?那位大臣又是用什么方式扳倒了年羹尧?雍正为什么不嘉奖他,反而要收拾他呢?
清朝的康熙帝在位时间足足有61年,在位期间是一位功绩非常显赫的帝王。在他治国的最后一年里,许多人的人生都发生巨大转折,年羹尧就是人生转折发生最大的人之一。
此时的他,一方面要平定西北地区的叛乱,另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朝中动向。在朝中,皇帝的更替是最大的事情,上位的皇帝如果是自己站队的那个皇子,以后自己的仕途肯定是青云直上。
康熙皇帝驾崩后,年羹尧站队的四阿哥胤禛继位成为新皇帝。雍正皇帝是一个感情非常鲜明的人,登基之初对年羹尧非常宠信,对他可以说是比对自己亲爹还亲,就差把心都掏出来给他了。
但年羹尧却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最后还害得他丢了性命,这个错误就是太高看自己。
四皇子成为了雍正帝,意味着年羹尧站对了位置。 于是他开始变得很飘,总认为离了他,四皇子根本当不了皇帝,非常膨胀的同时,心中对皇权少了许多敬畏之心。
皇帝当然希望自己手下的臣子都是敬畏皇权的,而如今的年羹尧就让雍正帝心里对他有了杀心,于是开始物色合适的大臣,借他的手去扳倒年羹尧,这位大臣就是蔡珽。
蔡珽是一个非常上进的人,最初是通过科考考中进士入朝廷当官的,康熙61年,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川陕总督,负责接任年羹尧位置的新任四川巡抚,正是蔡珽。
看过古装剧的都知道,古时的官场培养亲信是常态,年羹尧曾经在四川当官时就大肆培养亲信。等到蔡珽一接任,也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人马,这导致年羹尧的权利受到巨大的打压,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雍正二年,年羹尧向朝中上奏建议在四川开矿铸钱,蔡珽认为,四川境内河道少山路多,漕运不发达,开矿非常不划算。
事实上,年羹尧想要开矿只是为了中饱私囊,蔡珽正面阻止他的赚钱大计,所以二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年羹尧为了打压这个政敌,一直在暗中收集蔡珽的罪证。
第二年,年羹尧的机会就来了。四川在这一年爆发了“程如丝案”。四川一位叫程如丝的布政使,利用官职便利,低价买入盐商手中的食盐后,转手高价卖出谋取利益。
为了垄断四川盐业这一块香饽饽,还派官船在长江上设立关卡,在江上就把盐收购了,盐船进川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老百姓吃不起盐,爆发了非常激烈的官民冲突,有50名百姓死在官府的大刀下。
程如丝是蔡珽的得力助手,因为怕扯到自己身上,蔡珽选择把此案隐瞒下来,并没有往上报。眼瞅着蔡珽犯错,年羹尧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
一封奏折直达朝廷,雍正看后大吃一惊,立马钦点大臣到四川严查此案,蔡珽肯定是经不住严查的,没几天就被押往京城问罪。
年羹尧心里暗喜,今后四川再无人敢与他作对,且此番蔡珽被押送京城,要么直接秋后问斩,要么永无出头之日。
那么一个犯下这么大错误的罪臣蔡珽,哪来的这么大能耐搞垮年羹尧呢?
原来是因为年羹尧在四阿哥上位后,从来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皇帝心中早有不满,只是没找到机会。蔡珽正巧是年羹尧的政敌,雍正怎么可能错过这么好的棋子呢?
被囚车押送到京城的蔡珽,并没有受到严厉的问罪,反而被皇帝升职了。消息一传出,举朝震惊。
在此之前,年羹尧引荐给雍正的人,雍正一概都是直接起用;年羹尧的政敌们,只要一纸公文弹劾就会倒大霉。现在蔡珽犯了错不仅没有倒霉,反而升职加薪了。
很明显,雍正把心中对年羹尧充满的不满表现出来了,所以态度才会有如此转变。善于见风使舵的官员们开始收集年羹尧的罪证,写成奏折放在家里,就等着什么时候吹大风,就开始一起推倒年羹尧。
就在这一年,蔡珽又出任吏部尚书,开始正式推倒年羹尧,他率先举报年羹尧搞小团体、拉帮结派,墙倒众人推,其他御史们也纷纷将手中的证据一起提交。
年羹尧被免去要职,成了没有实权的空壳将军。 为了置他于死地,蔡珽还不罢休,又找借口秘密举报他谋反。事实上,年羹尧贪污和拉帮结派都有,但是他对朝廷、对雍正却是绝对的忠诚。
蔡珽的这些举动显然符合雍正的心思,这是雍正想做却不能做的事,但是这公报私仇的做法却也被众人看在眼里。在蔡珽的努力下,年羹尧最终被赐死。蔡珽从此身兼多个要职,人生达到巅峰。
本以为自己人生从此顺风顺水,就要开始吃香喝辣了,结果没想到自己也只是雍正手里的棋子,没作用了就开始要被抛弃了。
年羹尧刚被除掉没多久,蔡珽很快就犯了年羹尧犯过的老错误,膨胀得分不清方向了,说了一大堆自以为是的话,这下雍正要开始寻思对付蔡珽了。
实际上表面无限风光的蔡珽,早就已经被雍正盯上了。雍正四年,兼任直隶总督的蔡珽被雍正皇帝翻旧账,要重审“程如丝案”,开始清算之路。
最后判决蔡珽“贪污”、“拉拢大臣”等数罪并罚,被判决秋后问斩。在准备问斩时,雍正在要问斩的罪臣名单上看到了蔡珽,心中觉得他还是有过一些“功劳”,便留下了他的性命。
本以为帮皇帝解决了年羹尧,自己可以从此位高权重了,没想到自己不被封赏,反而入狱,蔡珽悔得肠子都青了。
最后的蔡珽在狱中生活了九年,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后大赦天下,他才从狱中走出来,默默无闻的活了八年后郁郁而终。
雍正二年的十月,秋高气爽。
北京城的郊外来了一批声势浩大的车队,车队的最前面是一名骑着紫骝名马,身穿华服的朝廷大员,他就是雍正王朝时期的抚远大将军,官居朝廷太保,加封一等公爵的年羹尧。
当时的北京城都统范时捷、直隶总督李维钧等朝廷和地方大员纷纷出城迎接,跪倒在道路两旁向这位皇帝面前的重臣行礼。
没想到,年羹尧面对如此多的高官大员在路边跪迎面无表情,连看都没有看上一眼,径直从他们中间走了过去。
就连前来迎接的皇室贵胄,年羹尧也不过是微微点头,满脸骄横之色。
在雍正皇帝的宠信之下,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在面对皇帝时,年羹尧也肆无忌惮,史书云: “无人臣礼”。
风头无两的年羹尧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短短一年之后,他就从云顶狠狠地跌落下来。
雍正三年,朝廷议政大臣向皇帝上疏,列举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其中大逆罪5条,欺罔罪9条,僭越罪16条,其他大小罪行不计其数。
很快,不可一世的年羹尧被抓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代权臣从此烟消云散。
作为朝廷重臣,年羹尧有着庞大的府邸和众多的妻儿家人,那么在他死后,雍正又是如何处理他的妻子和儿女的呢?
年羹尧引起雍正的不满早有预兆。
雍正二年十一月,时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进京述职,受到雍正皇帝的接见。
君臣相见时,年羹尧自以为在之前的平叛战争中居功至伟,竟然当面向雍正邀功请赏。
雍正虽然答应了年羹尧的请求,却对近臣说道年羹尧“功高自悖”,对他的无礼行为产生了不满。
几个月前,年羹尧曾经弹劾朝廷官员蔡珽贪赃枉法,经过刑部审议,蔡珽原本已经被判“斩监候”。
但雍正却亲自召见了蔡珽,在这次会见中,蔡珽向雍正陈述了自己的冤屈,并揭发了年羹尧的种种不法行为。
这次召见过后,蔡珽从一名死囚犯摇身一变,被雍正提拔为左都御史,身列朝廷一品大员。
种种迹象都表明,年羹尧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但此时年羹尧本人却仍在西北执掌兵权,对自己的险境一无所知。
雍正三年正月,皇帝给几位地方大员伊都立和袁立相等人发去密旨,让他们与年羹尧保持距离,不要过分走近。
这些人都在朝廷做了十几年官,如何不明白皇帝的意思?他们纷纷向皇帝上疏,表示自己与年羹尧没有来往,当时的云贵总督高其倬还给皇上奏请,建议将年羹尧调离边陲,削去他的军权。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雍正已经成功分化了朝廷官员和年羹尧的关系,剩下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了。
一次节日中,身处西北的年羹尧向雍正上奏了一道贺章,里面把“朝乾夕惕”误写为了“夕惕朝乾”,雍正以此为借口,暗示朝廷官员上书弹劾,一连将年羹尧的官职降了十八级,罚他到杭州看守城门。
雍正三年九月份,看守了几个月城门的年羹尧在一道圣旨下被押往北京,迎接他的是长达三个月的刑部审判。
议政大臣罗列了年羹尧92条大罪,光是死罪就有十几条。年羹尧随即被捕下狱,短短十一天后,年羹尧在狱中被雍正赐死,一度位极人臣的年羹尧就这样如同流星一般陨灭了。
正所谓爱有多深,恨就有多切。雍正当年对年羹尧的宠信无人能及,甚至连调动他手下的一个官员都要亲自询问他的意见。而如今,雍正却决意将年羹尧置之死地而后快。
那么,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下场如何,而这样一位风光一时的辅国重臣又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呢?
年羹尧祖上世代为官,在明朝时就深受朝廷重用。清兵入关后,年家因为出身遭到朝廷清洗,家族一度沦为奴隶。
但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却是一个不世出的英才人物,他靠着参加科举硬是改变了家族的命运,不仅去除了奴籍,还成为了一位不大不小的地方官。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更是官运亨通,从一介秀才一直做到了刑部郎中,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年家从此彻底翻身,成为了北京城的世家大族。
年羹尧身犯92条大罪,被雍正赐死后,按照 历史 的发展不出意外的话,年家一定会被连根拔起,满门抄斩都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但人们想象中的局面并没有发生,除了家产被抄,年家被处死的人只有寥寥几个,全家上下一百七十多口人大部分都逃过了处斩的命运。这是皇帝的仁慈吗?
其实这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她是雍正皇帝身边的贵妃,一直深受皇帝的宠爱。年羹尧一案后,正是年贵妃在皇帝面前求情,保全了家族大多数人的性命。
对于如何处理年羹尧的家人,雍正一度十分苦恼,如果全部释放则难以立威,不能起到震慑朝臣的效果,但若满门抄斩,则不免引来臣民的非议,毕竟年家的妇女和小孩子们又有什么错呢?经过仔细考虑,雍正终于打定了主意。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已经退休,作为一名前朝老臣,雍正并没有过分为难他,只不过是革去了他的头衔和俸禄,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也受到了皇帝的宽赦,只是免去官职了事,而且在短短一年之后,年希尧又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工部侍郎。
但年羹尧的儿子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根据史料记载,年羹尧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但临死前只有年熙、年富、年斌等几个儿子年纪较大,其他的儿子都尚在襁褓之中。
年熙是年羹尧的长子,在康熙五十年就考中了举人,后来父亲年羹尧出钱为年熙捐了个“副使”的闲职,到了雍正年间,年熙已经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雍正帝曾一度非常喜爱年羹尧的这个长子。年熙从小就身体虚弱,经常生病,雍正还特地找了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给年熙算了一卦。
算命先生给年熙的卦象是 “(年羹尧)命中言刑,克长子” ,意思是年羹尧将来会有刑法之事,会妨碍到长子年熙。
为了给年熙转运,雍正还亲自做主,把年熙过继给隆科多做继子,还把他改了个名字叫“德柱”。
没想到,算命先生的预言不幸一一言中,年熙在年羹尧出事一年前就发病而亡,没有见到年家一夜败亡的惨状,也不知道这是年熙的幸运还是不幸。
次子年富是年羹尧儿子中下场最惨的一个。
年羹尧在西北掌握大权之时,年富是年羹尧当时唯一成年的儿子。
年富和年羹尧的性格十分相像,为人高调,不知收敛,但在年羹尧的庇护下仍然一路擢升,在年羹尧平叛论功之时,年富已经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男爵)。
后来,年富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为年羹尧出谋划策,成为了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年羹尧最初被贬到杭州看守城门的几个月里,年富一直东奔西走,拜访各路官员,希望他们能上书求情,给年羹尧免罪。
但当时的朝廷百官自顾不暇,雍正要扳倒年羹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敢去捋皇帝的虎须?反而把年富的行径一一向雍正作了汇报。
朝堂无情,大抵如此。
雍正知道了年富的所作所为后十分恼怒,认为他“为伊父探听音信,且怨愤见于颜色”,暗中对他起了杀心。
年羹尧被赐死后,雍正亲自点名,也将年富处死。而年富也成了年羹尧众多儿子中唯一被判处死刑的一个。
年羹尧死后,雍正曾针对他的儿子下了一道圣旨,称 “十五岁以上之子,发配广西云贵边境充军” ,而除了病死的长子年熙和处死的次子年富,十五岁以上的儿子就只剩下了年兴和年寿。
年羹尧的其他幼子都被祖父年遐龄和伯父年希尧收养,并没有被雍正赶尽杀绝。
就连被发配充军的年兴和年寿,也只不过在广西边境待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念起年羹尧当年平定边境叛乱的大功,又把在广西充军的年兴和年寿招了回来,同样交给祖父年遐龄照看。
由此可见,雍正并不是一个残忍好杀的皇帝,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历史 中,能够做到不多杀,不滥杀,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那么年羹尧的妻子又是怎样的下场呢?
年羹尧一共有过两位正妻。
他的第一位妻子是纳兰氏,正是出于清朝大名鼎鼎的纳兰容若家族。
年羹尧青年时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与出身豪门的纳兰氏结合可谓门当户对,羡煞了当时整个京城。
但不幸的是,纳兰氏在两人婚后没多久就生了一场重病,因为医治无效去世了。
随后,年羹尧又娶了第二位妻子觉罗氏。
这位妻子的身世更是不简单,她的父亲是当时的辅国公苏燕,和当时的皇帝同属爱新觉罗一姓,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家贵胄。
年羹尧死后,雍正自然不可能为难这位同室宗亲,让她“遣还母家去”,此后觉罗氏便在娘家度过了余生, 历史 上再也没有了她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还有一个及笄的女儿。
年羹尧获罪之前,已经和山东孔家定下了一门亲事,准备把女儿嫁给孔毓圻的儿子,孔毓圻是孔子的第六十六代嫡长孙,有着显赫的身世背景,他的儿子也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这本来是一门极为般配的婚事。
但在年羹尧被捕下狱后,孔家唯恐受到牵连,连夜派人退掉了这门亲事,从这以后,年羹尧的女儿虽然没有被降罪,却一直孤独终老,因为谁也不敢冒天地之大不韪去娶一个罪臣的女儿。
虽然年羹尧被列了92条大罪,按理说应是万死难恕,但雍正皇帝却对年羹尧的妻儿老小展现出了极大的仁慈,仅仅处死了他的次子年富。
在这其中,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她不但极得雍正的宠爱,还给雍正生下了数个儿女,可谓宠极一时。而年羹尧的家人即是年妃的家人,雍正也不好对他们赶尽杀绝。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政治上的考量。年羹尧作为清朝重臣,在多次战争中领兵出征,镇压了各地的叛军,曾为朝廷立下了大功。如果对他的家人痛下杀手,不免会让其他臣子齿冷,生出唇亡齿寒之感。
最重要的因素则是雍正并非残暴好杀之人。虽然雍正经历了皇家惨烈的九子夺嫡之争,不但性格果决,必要时更是能不择手段,将异己坚决铲除。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朝廷的稳定。从这一点看,不得不说雍正帝也有着他宽容仁慈的一面。
但辅佐年羹尧的一众官员却下场凄惨,他身边的谋士汪景祺、邹鲁等人都在年羹尧一案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狼狈为奸的作用,被雍正毫不犹豫地加以处死,另有一大批人被流放充军。 他们是这起案件的牺牲品,但却并不无辜。
如果你了解年羹尧最初是多么受到雍正的宠信和喜爱,就会对他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受忌被杀感到疑惑。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朝堂重臣了。
康熙五十六年时,准格尔部入侵西藏杀掉了西藏的拉藏汗,对清朝的边境产生了重大威胁。
就在百官束手无策的时候,年羹尧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不但提出了征兵备战的一系列建议,还主动请缨前往西藏平叛。
康熙为年羹尧的勇气打动,任命他为四川总督,而年羹尧也果然没让皇帝失望,在后来的平藏事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参与夺位的十四皇子在陕西手握重兵,对还没有即位的雍正产生了重大威胁。
这时候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在陕西总督的职位上控制了十四皇子的军队粮草,让十四皇子有兵而不能用,为雍正成功登基立下了重大功劳。
雍正即位后感念年羹尧的拥立之功,对他加以重赏,不但把“西路军粮饷及地方诸事”交给年羹尧管理,还封他为三等公爵,加太保衔。
雍正即位当年的九月份,青海省的厄鲁特部又发生了叛乱。对于刚刚登基,皇位尚且不稳的雍正来说,这是一件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大事,他急需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带兵出征,平定这次叛乱。
这时又是年羹尧挺身而出,他率领清兵亲上前线,在西宁一带与叛军交战。
双方经过四个月的大战,年羹尧将叛军彻底击溃。捷报传到北京后,雍正皇帝“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评年为首功,加封一等公爵,赏赐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就连年羹尧的父亲兄弟,乃至家里的奴仆婢女都被皇上大加封赏,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时的年大将军已经是威震朝廷,功盖天下了。在议事时,雍正每次下决定前都要询问年羹尧的意见,不仅号召大臣们向年羹尧学习,还经常把年羹尧拉到自己的寝宫密谈。
而在年羹尧的妹妹成为雍正的贵妃之后,君臣二人又成为了姑舅亲家,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皇亲国戚见了他都要笑脸相迎,丝毫不敢露出不敬之色。要知道,年羹尧可是汉族人,后来才改隶汉军“镶黄旗”,这在看重出身的清朝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正所谓 “阴阳之道,盛极必衰” ,年羹尧位极人臣的时候,就是他败亡之路的开始。
如果一个人正处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还能时刻保持清醒和谦逊,那么这种人不是至圣,就是大贤。
显然,年羹尧不是这种人。
辉煌的功绩和皇帝的宠信逐渐冲昏了年羹尧的头脑,他一天天变得蛮横自大起来。
在给平级的将军通信时,他发去的函件不是表示地位相等的“咨文”,而是用的令谕。在陕西负责保家卫国的精英战士,被他当做自己的仪仗队和仆从一样使唤。
更耸人听闻的是,即便是朝廷钦封的蒙古诸王和前来劳军的中央大员,见到年羹尧时必须下跪,而他送给下属的物事则称为“赐”,接见部下时称为“引见”,要知道,这些都是臣子觐见皇帝时才会用到的礼节。
年羹尧虽然身处国家边境,但他的所作所为还是被有心之人告发给了皇帝。
雍正大为恼怒,身为臣子却用着皇帝的礼节,你年羹尧到底想干什么!
尽管如此,雍正还是念他立有大功,曾几次私下给他去信,忠告他收敛一点。没想到,年羹尧非但没有领会皇帝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即便在进京面见皇帝时,也大摇大摆地“箕踞而坐,无人臣礼”。
交横跋扈的年羹尧最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他在朝堂被日渐孤立,最后一朝下狱,曾经不可一世的年大将军最后落得了惨死狱中的可悲下场
从很大程度上讲,年羹尧的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雍正皇帝并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当年夺嫡之时,雍正的处境一度十分艰难,大部分都不看好他能最终取胜。
而在他登上皇位之后,当初追随他的那批人无一例外都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赏赐。年羹尧既有拥立之功,又平定了边境之乱,本应有着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却日益骄纵,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这种下场正是他所应得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泱泱华夏人才辈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历史真实的年羹尧结局是:被赐狱中自尽。
雍正登位之后,年羹尧深受器重,成为了军中的一号人物。后来,在雍正三年的时候,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象,所有官员都上书以表恭敬,年羹尧在上书的时候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这让雍正很不满,认为年羹尧自恃功高,拥兵自重,就将要将他从陕甘总督这个位置上赶下来,调往别处。
但是年羹尧还新村侥幸,上奏希望继续留在陕甘一带,这让雍正大怒,斥责他有造反之心。雍正这一表态,下面的人就纷纷上奏弹劾怒斥年羹尧。
就这样年羹尧被抓到了京城,临死前,年羹尧还苦苦哀求“希望留下这条小命,可以继续为皇帝效力”然而雍正已经下定决心,命其在监狱中自尽,无奈之下年羹尧只好上吊自杀。
轶事典故
闻声识贼
年羹尧征战西藏的时候,一天晚上三更时分,忽然听到疾风西来,过了一会儿就安静了。年羹尧急忙叫某参将率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然尽歼贼人。
有人问其故,年羹尧回答:“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群鸟惊起也。”
年羹尧并不是至死都没认错,在当了25天杭州将军后,雍正派钦差大臣拉锡强制抓捕了年羹尧一家290余口,年羹尧向雍正递交了一个自我救赎的折子,字里行间已经到了摇首乞怜的程度。所以年羹尧之前所有的执着用不见棺材不落泪来形容比较恰当,在赐自尽时,年羹尧还对监督的官员乞求再见皇帝一眼,要当面向皇帝求饶,可监督的官员中有一位叫蔡珽,那个曾经被年羹尧死死踩在脚下的四川总督。
雍正帝的“海誓山盟”宠坏了年羹尧
当今有历史学者评价雍正皇帝与年羹尧前期的君臣关系为“肉麻”,这一点确实不为过,雍正皇帝即位之初,不顾君臣礼节的称年羹尧为恩人,并许下“永不负卿”的诺言。之所以有这种甜蜜的君臣关系,主要是因为年羹尧对雍正皇帝的拥立之功,以及帮助雍正皇帝平稳地度过了振荡期,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皇十四子胤禵的成功牵制。他与皇九子胤禟都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康熙皇帝储位之争的“九子夺嫡”中,胤禵在后期成为八爷党的最大希望,雍正皇帝即位最受争议的也是因为这位十四阿哥。年羹尧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被任命川陕总督之后,便开始了对抚远大将军胤禵的暗中监视,在康熙去世前的几个月年羹尧一直身在肃州(甘肃),而胤禵在同年五月就已经将大营扎在肃州,雍亲王得报的所有消息皆由年羹尧传回。所以雍正在军事上获得的支持,在内有他的舅舅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外则有年羹尧。从胤禵被调回京的时间节点上看,年羹尧对于朝廷内的动向具有极强的敏感度,雍正皇帝刚即位就派延信前往甘肃接掌了胤禵的抚远大将军印,这种兵不血刃的接管军权,完全是由于年羹尧的强大牵制,以及谍报系统提供的信息足够精准。
其次,对皇九子胤禟的成功看守。八爷党的两位核心人物文武不一,胤禵能征善战,所以领兵在外,雍正即位之后便宣入京城,实行了实际意义上的软禁。而胤禟是喜文不喜武,非常有才华,也是八爷党在京的风向标,所以对待他的处置以外放为佳。外放的地点也是选择在西宁,这个差事也交给了年羹尧,命他在军事堡垒西大通修建房屋,以安置胤禟,后将其在京家眷全部迁至此处,成为京外软禁的一位王爷。对于八爷党的文武核心一进一出,导致政治威胁清除,雍正皇帝的皇位才得以坐稳。
“正当危急之时,朕原存一念,即便事不能善结,朕不肯认此大过,何也?当不起!原是圣祖所遗之事。”——《雍正朱批》
最后,对于青海叛乱的成功平定。雍正帝在即位之初面临的不仅仅是兄弟们的威胁,更是夺嫡党派背后政治官僚的威胁,所以即位之初的国家稳定也是平稳过渡的重中之重。在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这是雍正即位后的最大政治考验,雍正帝打破了汉人不得统领八旗兵的传统,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并下旨告诉年羹尧,青海平叛是康熙朝的遗留问题,这个锅我背不起,打输了是你年羹尧和康熙爷的责任,打赢了是我的政绩。可见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信任,但也反应了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这可能也是年羹尧轻视雍正帝的一个原因。最终,年羹尧以过人的军事天赋平叛成功,并在西宁上演了一场真人版空城计,传为雍正一朝的军事神话,雍正也从此树立了政治微信,坐稳了皇帝宝座。
有此三件大事,年羹尧便成为雍正帝心中的恩人,因此也就恩宠过盛。在平叛成功之后,雍正帝在对年羹尧的朱批中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君臣如此肉麻的也可谓古之罕见。年羹尧也由此受召进京,时为雍正二年(1724)十月,进京时百官居然对其行跪拜礼,这里包括直隶总督与陕西巡抚等封疆大吏,这种跪拜也曾见于边疆时的蒙古王公,已然是僭越至尊之礼,雍正帝起初对此并未在意。在觐见之后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其本人及其父亲年遐龄封一等公爵,其子年斌也已封爵,又赏加一等男爵给予年羹尧次子年富,可谓是一荣俱荣。与此同时,雍正帝宣称自己和年羹尧是古之君臣典范,要求百官要学习年羹尧。
“年羹尧之才为大将军,总督则有余,安能具天子之聪明才智乎。外人遂造作浮言,加年羹尧以断不可受之名,一似恩威赏罚,非自朕出者。”——《雍正朝起居注册》
年羹尧不仅在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在有关重要官员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以年羹尧的推荐为主要参考,当时的入仕门径除了科举、战功以外,流传出“年选”一项。只要是年羹尧推荐,入仕当官绝不在话下,除了川陕地区的独断任命,各地封疆大吏的推荐任用也大都出自年选,甚至连其家奴桑成鼎、魏之耀都分别当上了直隶布政使和署理副将的官职。在京面圣时,雍正帝所有军功赏赐皆来自年羹尧所列,在整治八爷胤禩时也是与年羹尧商议的结果,加之雍正说年羹尧“能宣朕言”,将年羹尧当作圣谕的代言人,这种宠信也成为朝中风言风语的把柄,流传雍正皇帝为年羹尧的傀儡。
雍正对年羹尧是真的宠,年羹尧也是真的被宠坏了,最明显的是“无人臣礼”。除了令蒙古王公跪拜,年羹尧向雍正帝索要御前侍卫从军,为其牵马坠蹬。御前侍卫一般都是由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优选拔出来的,从一等侍卫到蓝翎侍卫都是正三品到正六品级别,年羹尧将御前侍卫当作奴仆一样使唤。据《永宪录》记载,年羹尧在与雍正见面时常盘腿而坐,毫无人臣体态。古之皇帝御旨属于正大光明之事,若有圣旨,臣下需三跪九叩,跪拜听宣,雍正皇帝御旨曾两次到达西宁后,年羹尧“不行宣读晓谕”,仿佛圣旨如阴谋一般。
“朕察其言辞举动,奸伪毕露,屡次面加切责,使无容身之地。”——《雍正朝起居注册》
反而年羹尧向下属赏赐后“令北向叩头谢恩”,这不仅是无臣礼,且是有大逆之嫌,在发给平级总督、将军的文书上擅称“令谕”,将同级别官员视为下属。再得到雍正帝宠信以后,年羹尧自居白虎转世,一次夜观天象后,向幕僚邹鲁讲天下将大变,并引《玄象赋》“赤云飞上陇头山,此日江分九鼎逢,纪岁木火,毕当承运”。说此天象象征天下要九分,其中一块就在陕西,纪岁代表“年”,木火代表雍正三年、四年。言外之意就是雍正三年、四年的时候会发生变故,最后年羹尧会在陕西成就霸业。要说这事儿在幕僚面前吹嘘一番也就罢了,年羹尧还要在雍正帝面前搬弄是非。雍正二年时,康熙皇帝功德碑修好,来年春天需要雍正帝前往景陵揭幕,年羹尧就劝雍正不要前往,呆在紫荆城最安全,外边会有大事发生,雍正皇帝也是由此感觉到了巨大威胁,开始怀疑年羹尧。
君臣甜蜜期后的翻脸
年羹尧进京虽然得到了雍正帝的赏赐和褒奖,但他的行为也开始引起雍正帝的猜忌。这种猜忌也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
首先,君臣之间的权利冲突。年羹尧进京风光无限,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功劳,这种功劳也为他带来了极速扩张的权力。年大将军在西北掌握了八旗精锐,同时身肩川陕总督,集军权与疆臣身份于一身,年羹尧所推荐的官员几乎在西北形成坚不可摧的派系,并逐步渗透到各省督抚、中央各部。在雍正帝皇位不稳时,年羹尧的这种势力可以帮助雍正维护统治,但在皇位趋于稳定之后,年羹尧的势力就形成了对皇位的威胁。所以京城流传雍正为傀儡时,雍正皇帝是最受震动的。且在雍正试图安插眼线监视年羹尧时,这些眼线无一例外都被年羹尧的谍报体系反侦察出来,并逐一收买,所以才有了雍正帝对其“奸伪毕露”的评价。
其次,君臣之间的隐衷冲突。这里所说的隐衷其实就是夺得皇位时的秘密行动,这种见不得光的秘密合作只能有君臣二人知道,但雍正帝有苦难言的是年羹尧并没有完全按照君臣二人设定的计划执行。雍正帝想要年羹尧牵制大将军胤禵,但雍正是想在外部牵制,哪知道年羹尧向康熙上奏了胤禵的“谋逆”之心,胤禵被调往京城虽达到了牵制目的,但把雍正架起来后不得不在京软禁,这与皇太后伤心离世不无关系,而最大的获利者却是后来接任大将军的年羹尧。而对于胤禟的处理上,雍正帝是想将其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而年羹尧听取胡期恒的建议,在西北好吃好喝的供着胤禟,反而用以牵制雍正帝,这就是说我年羹尧可以扶起你雍正帝,也能再把胤禟送回去换下你,这又使雍正帝吃了哑巴亏。
“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雍正朱批》
当年羹尧离京时,雍正帝就口谕“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以此言敲打了年羹尧,年羹尧也是第一次听到雍正皇帝这种语调的口谕,因此回到陕西后也乖乖地上折子认错。哪知雍正皇帝在折子上的朱批更加刺耳,年羹尧此时已经回到了西北,对于雍正帝的指责也是摸不着头脑,这与在京时的态度转变太大。正当年羹尧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雍正帝开始了对西北军政集团的瓦解,能够拉拢的官员一并秘密策反,拉拢无望的逐个解决。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命延信回西北重新接任抚远大将军印,将八旗精锐调动权收回,并授延信密旨日:“朕将遣尔回尔任所西安,朕所以遣尔去者,其意颇深。年羹尧必甚恐惧,著尔知而留意之,将此旨甚秘之,不可再令一人知晓。”
除了对军权的动作以外,雍正帝火速调亲信广东布政使图里琛到陕西任布政使,专门盯着年羹尧心腹岳钟琪,并伺机将其策反。并将年羹尧的死对头蔡珽升任左都御史,专职弹劾年羹尧,为舆论造势。找来了年羹尧的死对头弹劾多少有抨击之嫌,所以雍正帝又亲自下旨策反年羹尧亲手栽培的直隶巡抚李维钧,李维钧不敢违抗圣命,只得不痛不痒的弹劾一番,这引得雍正帝大怒,再次口谕要求李维钧“尽情攻讦”,达到“羹尧恨尔如仇”的地步才行,否则将以同党治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4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晚清四大名臣中谁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下一篇: 太子丹为何善待荆轲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