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文帝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刘邦在世时吕后就在后宫横行霸道,因为她曾经对大汉的江山有功,所以刘邦也是对她百般的忍让,刘邦一死她马上将后宫肃清,唯独没有责难地位非常低的薄姬,而是将她送到儿子的封地去了代国,他的儿子已经是代国的国主,身为母亲自然也就是此国的太后。
母子二人本以为会了此一生,没成想大汉太后一死,朝中发生动荡,朝中的元老们,就想起了代国的这股子皇家血脉。当时的刘恒已经小有成就,将代国治理的非常富庶,这也要归功于他的王妃窦漪房。当时二人的儿子刘启已经很大了,而且非常的优秀,是代王最中意的接班人。
刘恒顺利登基,成为了汉文帝,他文治武功不输给父亲,天下因此形成了空前的盛世。此时的薄太后已经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大汉的正统皇太后,手中也有了掌管后宫的实权。这时的她已经不再是当初被吕后欺负都不敢声张的弱女子,也开始了后宫的政治斗争,并且也想将母族壮大。
想要壮大母族,唯一的捷径就是在族中挑选一位美丽智慧的女子入宫,辅助她成为后宫之首,一来可以光耀门楣,而来也给自己找一个得利的帮手。所以薄太后的一个远方的孙女薄氏就成了入宫的最佳人选。
但是当时的形势是汉文帝与窦氏非常的恩爱,而除了皇后以外还有几个妃子非常得宠,这样看来薄氏进宫也是铤而走险。如果不能马上得到皇帝的宠爱,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没有了兴旺家族的能力,女人的年华仅仅昙花一现,不能迅速上位最终就会前功尽弃。这时候窦漪房也因为年老色衰,对皇帝的掌控能力下降,她得知了薄太后想要在后宫壮大自己实力的想法,就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来帮助太后解决难题,让太后对她刮目相看,二来此计若成也给自己减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她的计策就是将薄氏嫁给已经是太子的儿子,这样有了薄太后在幕后支撑,为了让自己的母族亲信能够当上皇后,也会极力的保住儿子太子的位置。所以她马上找到太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太后高兴的马上答应,并亲自为太子赐婚。
那么这位有太后亲选的太子妃,怎么会在当了皇后之后就被废了呢?她其实温顺贤淑,勤俭和顺当了皇后之后,成为后宫的典范也是为贤后。被废时皇帝给的理由却是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已经厌烦。这种理由未免太过于牵强了。但是能够与皇上达到朝夕相处,可见二人感情也是比较深的,难道是皇帝的心思善变不好琢磨。
其实就是因为这门婚事是探后钦点,而且由皇帝的母亲亲自操控,这让皇帝的心里非常的不舒服,觉得这就是一个政治婚姻,一个阴谋诡计,虽然薄氏温婉贤良善解人意,但是每次与她相处都觉得是在和奸细交谈,心中顿生嫌恶之感,终于在薄太后去世后,第一个就将薄氏的皇后之位废掉了,让她最终病死在别宫之中。
历史的《大明风华》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再一次火了起来。
不得不说剧中胡皇后的扮演者邓家佳的确是很有演技,她所饰演的胡皇后不仅让人觉得阴险狡诈,又能体会得到在后宫女人想要生存、苦苦挣扎的无可奈何。
前期胡善祥与女主姐妹相认时所显露的姐妹情深,与后期在后宫中为了报仇的辣手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这些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废后胡善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胡善祥的出身真的是前朝遗臣之女吗?她是如何当选皇后的?
在《大明风华》这部剧中,胡善祥原名蔓茵,乃是建文朝御史景清的小女儿,在靖难之变中,不幸惨遭灭门。胡善祥被心存善念的朱瞻基救下,并送到宫中的胡尚仪那里抚养,胡尚仪见她幼小可怜,便将她留在了身边并改名为胡善祥。
但历史上真实的胡善祥出身不错、家世清白,她的曾祖父是候官县丞,父亲胡荣是锦衣卫百户,也算是天子身边的近臣了。毕竟是给太子选老婆,那可是一件大事,就算不是王侯将相之女,也得是家室清白的女孩子,像剧中那样选的太子妃竟然还是皇室一族的仇人就不太靠谱了。
永乐十五年,年轻的胡善祥容貌不凡,性情温和,以贤德宽厚而闻名乡里,因此被选为朱瞻基的皇太孙妃。后来朱瞻基成为了太子,胡善祥也随之成为了皇太子妃。朱瞻基登基后,便将胡善祥封为了皇后。
根据史料记载,在选皇太妃时,有大臣汇报说,象征着皇后的后星在山东一带,于是就派太监去山东选后。胡善祥被选中,独居在小楼时,打开窗户,有红白两色的气从窗户中溢出,几个月都没有散开,贵人自有奇瑞,众人都觉得胡善祥必是贵人,胡善祥后来果真成为了皇后。
胡氏当了皇后之后,依然待人一团和气,举止优雅庄重,从不曲意迎奉,而且十分能干,将后宫中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在众人看来,胡善祥可谓是样样都好,连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也十分喜爱她,常常召胡善祥陪她聊天说话。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位庄重自持的好皇后却意外被废了。
因为胡善祥并不像剧中那样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甚至犯了私通大罪,所以也并不存在胡善祥因错被废的情形,好端端的胡皇后没犯任何过错,但是朱瞻基却因为胡善祥无子苛责于她,命令胡善祥自请辞去皇后之位。
胡善祥为朱瞻基生下了两个女儿,却没能生下一个男孩。古代人重视子嗣繁衍,对于生男生女格外看重,更别说是有皇位要继承的皇室了。当时朱瞻基最宠爱的孙贵妃,给朱瞻基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这让朱瞻基惊喜异常,对孙贵妃更加宠爱了,同时对胡善祥也多了几分不喜。
当然无子只是借口,最主要的还是朱瞻基偏爱孙贵妃,因为孙贵妃能言善道,很对朱瞻基的心思,废后不过是为了给心爱的孙贵妃腾位子罢了。
在朱瞻基成为皇帝后的第三个年头,朱瞻基就以胡氏无子为由,让胡善祥辞去皇后之位,并将孙贵妃封为皇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胡善祥被废后就住在了长春宫,出家为尼,法号为静慈仙师。
张太后怜悯这个可怜的皇后,经常将胡氏召到身边,和她一起居住。在后宫摆设宴席时,也让胡氏列于孙皇后的上位,孙皇后因此十分不快,却也无可奈何。可见张太后是非常喜欢胡氏了。
但是好景不长,明正统七年时,张太后崩世,胡善祥十分伤心,痛哭不止。张太后去世后,胡善祥心中抑郁,闷闷不乐,第二年也就去世了。因为胡善祥是废后,所以去世后也不能按照皇后之礼安葬,就按照妃嫔之礼下葬了。
天下百姓都同情胡氏皇后,这句话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据《明史·列传—后妃》记载,“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其实就是说,胡善祥皇后没有任何过错就被废了,天下百姓听说之后,都对她感到同情。
不仅如此,还有大臣也对明宣宗朱瞻基上奏,说废后一事并不应当,明宣宗不大高兴,又问了其他大臣,其他大臣也是持此观点。宣宗无话可说,也觉得有些后悔,觉得不应当如此,但也别无他法,只能说那是自己年少时不懂事时做下的错事。
后来一直到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才为胡善祥恢复了皇后的身份,又为其添加了谥号,还重新修筑了陵寝,但为了不违反先帝的意愿,并没有将胡善祥放在先祖之庙进行祭祀。
有关胡善祥的一生,历史上留下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但根据这些史料我们也可以看出,真正的胡善祥绝对是一位贤德的皇后,并非电视剧所展现的那个阴险狡诈的女人,这样一个仁厚宽和的皇后,却落得这样一个落魄的下场,也真是可怜。
多方面的原因。
明朝的皇后大部分都是比较贤良淑德的,可以说马皇后开了一个好头。明朝皇帝基本是不会废皇后的,只听过废皇帝、争夺皇位的事情发生,废皇后的事情是很少见的。但是在明朝皇帝明宣宗皇帝即位后,不顾朝廷百官的阻挠,废除了当时的皇后胡善祥,由此引起热议。胡善祥作为皇后,是比较贤良淑德,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么胡善祥为什么会被废呢?
在胡善祥嫁给宣宗后,并未给宣宗生下皇子。在皇室中,母凭子贵这个道理几乎是人尽皆知的,没有为皇帝生下男孩的妃子基本不会有太高的地位,皇后也不例外。胡善祥为皇后还是明成祖在世册封的。宣宗登基后自然没有道理违背先皇的意愿,于是胡善祥得以坐上皇后的位子。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胡善祥能够成功登上的皇后位子是因为明成祖的缘故,但是这个位子坐的稳不稳还是得要看胡善祥自己。没有给皇帝,也就是宣宗生下男孩不是她的错,但是没有给宣宗生下男孩的胡善祥因此没有过多多高的地位,时间一长,宣宗就有了废胡善祥的打算。
胡善祥虽没有给宣宗生下皇子,但生下了两个女儿,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宣宗的弥补吧。宣宗也是看在这个份上,在废了胡善祥皇后的职位之后,保留了胡善祥原本的待遇。可在史书中记载却不一样,当年胡善祥因为自己无子,所以自己要求让孙氏做皇后,后来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保留了胡善祥原本的待遇,让她住在长安宫。
宣宗皇帝当时的宠妃不是只有胡善祥,还有孙贵妃,而宣宗皇帝更喜欢孙贵妃。明成祖在位时,非常宠爱朱瞻基,还亲自为其选妃。当年经过占卜之后,胡荣的女儿幸运的被选中,胡荣又是皇宫中的锦衣卫。后胡善祥进宫,相貌标致,十分贤淑,受到明成祖朱棣的肯定,被封为太孙妃。但明宣宗朱瞻基却不喜欢胡善祥,所以在朱瞻基即位后,胡善祥被冷落也在意料之中。
胡善祥十分贤惠,她得到明成祖朱棣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贤惠。朱棣知道朱瞻基喜欢的人是孙贵妃,不想卷入后宫争斗中的胡善祥最终接受了被朱瞻基废的现实。
胡善祥是明媒正娶的皇太孙妃,也是名正言顺的胡皇后,然后她的深爱却一直得不到对等的回应。多年的求不得,在姐姐的筹谋下,她一次一次地陷害若微,把自己和朱瞻基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她被困在皇宫里,寂寞地荒废了一生。孙若微越得宠,她就越可悲,就更别提那些白头的嫔妃。
孙若微出身书香世家,九岁便被送入宫中,名为咸宁公主伴读,实则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妃子人选。所有人都以为,就连他们二人也是,最终他们会成婚,她会成为他的妃。七年后,明成祖朱棣赐婚皇太孙,新娘不是孙若微,而是济宁胡氏。
胡善祥墓志铭对于其被废的原因是这样说的,“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退居长乐宫,事黄老清静之说。“遂更立贵妃孙氏为皇后,事在国史。”
从这段墓志铭中,我们可以看到, “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也就是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无嗣,二是多疾。而且貌似皇后之所以被废,是她自己请辞的原因。这当然是皇帝为了不沾染恶名,而命其自己上表。既然皇帝都这样命令了,胡善祥又如何能反抗呢?
第二个原因多疾,自然也就可以排除掉了。毕竟历史上,大多数皇后,到了后来都常生病,没见过哪个人因为身体多病被废的。第一个原因,倒是一个重大的原因。明宣宗已经三十多岁了,却没有一个儿子,无论是皇后还是妃嫔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皇后生了两个公主,虽然不算无后,但是皇位需要儿子继承。所以依照礼法,确实有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4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