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说历史 2023-06-07 09:29:20

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真的草包吗?为何汉武帝还要重用他

李广利其实并不是一个草包,如果是一个纯粹的草包,那么说不定也不可能会让他一直去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其实也曾经会有高光时刻,只不过是闪光点,真的并不是很多,

李广利在出师西域之后,不出意外早就已经战败,不仅战败,而且还出现非常明显的损兵折将现象,过去的时候有好几万人,但是最后居然仅仅只剩下1/10,当然这也并非完全是李广利的责任,毕竟李广利之前也没有任何的带兵经验,而且对于西域这一边的认知也同样是一片空白,让这么一个人去率领几万军队,然后选择远征西征。获胜的机会真的并不是很大,失败这简直是90%的,所以这也不能够完全的去怪他。

在走了一圈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打下江山,士兵也没有办法给予更多的补给,在此时也打算想要申请折返,然后顺便把这个情况直接就告诉汉武帝。在收到汉武帝的回信之后,也终于明白汉武帝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但问题就是皇帝的雷霆之怒,确实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当时汉军一直都在西域这一边,但是这始终也没有任何的补给,再加上李广利在西域作战这一方面也没有任何的经验,如果选择贸然的前去开战,不仅仅是他要死,甚至所有人都可能会要死,最终也只能够全军覆没。

那个时候的汉武帝根本就没有死心,几万人战争到现在早就已经剩了这么多人,实在是特别的丢脸,可是如果不打下来的话,这简直就成为了一个笑话,要知道西域诸国完全不会把汉朝就这么放在眼中,更加不要说去联手打匈奴。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李广利是一个草包吗 汉武帝为什么还要重用他

古代十大草包常败将军

古代十大草包常败将军

1、李广利(西汉)

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是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虽然同为外戚,可李广利比起之前的卫青霍去病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外戚统帅横扫漠北,打得草原悍狼匈奴嗷嗷狂逃,大概是受了卫霍二将军横扫千里的鼓舞,汉武帝在其晚年似乎患上了“外戚依赖症”。认为只有外戚才是最好的统兵大员,同为汉武帝大舅子的李广利就这样平步青云,在卫青去世后接替了大将军的职务,而他面临的是比卫青好的多的形势:强大的匈奴早已经威风不再,西域的小国更实力有限,以汉朝强大的军力和国力,放在他手上不是指哪打哪吗?

可问题是:李广利实在不是这块料。在这个历史时刻,李广利这位庸才粉墨登场,差点把汉匈战争的大好格局都赔进去。

2、王玄谟(南北朝-宋)

大词人辛弃疾在南宋国破山河在的时代里曾悲哀的赋词感叹:“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正是南朝宋国北伐中原的典故,在南北朝分裂的大格局下,宋国本来是最有希望缔造南方统一北方奇迹的王朝。在经过刘裕和刘义隆两代帝王励精图治以后,南朝宋国国力富庶,兵强马壮,出现了南北朝时代最好的政治局面:元嘉之治。而北方的鲜卑北魏初步完成了统一,正是立足未稳之时,南朝原本迎来了他们一统中国的最好时机,连南朝当政的宋文帝也憧憬起“封狼居胥”的伟业了,只可惜将熊熊一窝,一个叫王玄谟的庸将横空出世,最终缔造了“赢得仓皇北顾”的滑稽结局。

3、鲜于仲通(唐朝)

把鲜于仲通列入十大草包将军的名录里,别人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他是个草包不假,可把他算做将军,实在真是勉强的很。不是因为他级别不够,而是他能力真的有限的可以。

鲜于仲通,名向,渔阳县人,寄籍新政(今四川东南部)。说起来,鲜于仲通本人和带兵打仗原本是没什么缘分的,他家是四川当地的富豪,从小就勤攻诗书,还在科举里中了进士。不过鲜于仲通读书有专攻,救世济民的本事没读出来,带兵打仗的道道也一窍不通,却从满册书卷里学来了不少溜须拍马的本事,并很快学以致用。

早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在四川穷困潦倒的时候,鲜于仲通就认定他是个“奇货”,经常资助他,后来杨国忠凭着妹妹杨贵妃的关系平步青云,自然下死力的报答鲜于仲通,鲜于仲通因此平步青云,终于成了手握四川军政大权的剑南节度使。

本来这样的事也不可厚非,身在官场,谁没有点钻营的手段,可打仗实在不是闹着玩的事,加上鲜于仲通此人人品实在太滥,他拼命巴结杨国忠,横征暴敛,将四川祸害的民不聊生。任用酷吏压迫临近的南诏等国。结果,他所信任的酷吏张须陀强暴了南诏王妃,使南诏与唐朝几十年的友好关系彻底告吹,闯下了塌天大祸。

4、范雍(宋朝)

法国皇帝拿破仑曾经有句名言:“不要做你的敌人期待你做的事,因为你的敌人正盼望你这样做。”从这个意义讲,对于西夏开国君主元昊来说,曾担负北宋西线防务的范雍一定是元昊最喜欢的敌国将领,在西夏由弱变强崛起河西的过程里,元昊想让范雍干什么,范雍就干什么,真比元昊的亲儿子还听话。说起来,从人品角度看,范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为官清廉,勤于政事,百分之百的好干部形象。更可贵的是,他性格刚正不阿,在皇帝面前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比如在北宋“天书封禅”闹剧中,他坚持真理,坚决反对皇帝搞“封建迷信”,终于使国家不用再劳民伤财。

而且他为人也非常正直,善于选拔推荐人才,在北宋朝廷里名声实在不错。可人品好归人品好,范雍打仗却是个外行,加上身上文人特有的认死理的倔劲,使他不断在宋夏战争里屡出昏招,最终搞得半生英名尽毁。说起来,范雍的兵败,只能算是北宋文官带兵制度的悲剧了。

不过带兵无能的范雍,在镇守西线的日子里却还是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好事,正是这件好事,几乎最终改变了北宋抗击西夏被动的战局。在他刚刚到任延州时,有个小兵触犯军法,论罪当死,而范雍因爱惜这个小兵是条热血好汉,破例赦免了他。多年以后,正是这个小兵率军在战场上屡屡重创西夏铁骑,成为了西夏军队最恐惧的宋朝战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狄青。

5、范文虎(南宋-元)

一个败将祸害一个朝代并不稀罕,祸害两个朝代才叫稀罕中的稀罕,由宋入元的大将范文虎正是这样的稀罕货。横扫天下的元太祖忽必烈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这位火线叛变的南宋高级将领,居然是一个放哪哪不行的败事精。

作为南宋统兵大将,范文虎的后台硬得很,老丈人正是把南宋祸害得乌烟瘴气的奸相贾似道,所谓上粱不正下粱歪,从宋蒙战争一开始,范文虎就屡屡在蒙古大军面前表现出饭桶本色。

6、也先帖木儿(元朝)

也先帖木儿,元末名臣,其兄长就是元朝末年的名臣脱脱,说起来,这哥俩还算是元朝末年统治阶层难得的名臣,哥哥脱脱当丞相期间,整肃朝纲,尊儒崇孔,编修宋史,着实做了不少好事,也让末世元帝国迎来了其政治相对清明的一段时期。弟弟也先帖木儿也不赖,久历监察御史的他整顿吏治,打击贪官。帮了哥哥不少忙。可是,当时的元帝国,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积压中,早已似一个膨胀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终于,因不堪忍受元朝治河官吏的压榨,数千河工在颍州起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点起了轰轰烈烈元末农民战争的燎原烈火。

7、李景隆(明朝)

俗话说:将门出虎子。在元末明初横扫漠北,拔除元帝国上都开平,打到蒙古骑兵嗷嗷北逃的明朝大将李文忠绝对想不到,虎父生狗儿的闹剧竟然会被他赶上。作为李文忠的儿子,自小锦衣玉食的李文忠饱读诗书,条件比草根出身的老爹李文忠好太多,本事却比老爹差了十万八千里。若不是相貌与李文忠相似,真怀疑李夫人生孩子的时候被接生婆抱错了。

在政治稳定全国大一统的背景下,李文忠的表弟——燕王朱棣以靖难名义起兵,于公元1399年悍然造反,并最终夺位成功,首开大一统条件下地方王爷造反成功的先例,说实话,这样后无来者的奇迹,多半要拜李景隆这位草包将军所赐。

自盛庸击败朱棣后,靖难之役形成了拉锯战的形势,相持之下,朱棣兵行险招,饶过山东千里大奔袭,直接兵临南京城下。其实此时还不能算建文帝的末路,只要明军守住南京,待到援兵到来,依然有击败朱棣的可能,而李景隆却表现出他无耻的一面,他居然勾结朱棣,主动打开了城门,放北军破城而入,至此,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彻底结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号永乐皇帝。仔细想来,正是李景隆以其无能式的指挥和无耻的叛变,成就了永乐大帝的赫赫功业,论起朱棣“靖难第一功臣”,李景隆实在是“当之无愧”。

8、袁应泰(明朝)

袁应泰,字大来,凤翔人。凭心而论,在明末黑暗的官场政治中,袁应泰是为数不多的异类人物,他为官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在受命镇守辽东以前,他在地方上治理河道,赈济灾民,深得民心,后来在工部和兵部工作的时候,更是禀公执法,严打贪污。甚至在名将熊廷弼镇守辽东时,他负责辽东的军需后勤工作,对熊廷弼帮助颇多。总的来说,这是明末官场上一位难得的好官,如果放到治理河道建设或者是地方文官的位置上,必定大有一番作为。只可惜,命运偏偏把他推到辽东经略这个悲剧性的岗位上。

袁应泰到任的时候,明朝的辽东形势可以说还不错。满清虽然占有了抚顺等城市,但沈阳等重要坚城还在明朝手里,加上前任熊廷弼在辽东从严治军,加强防御,已使明军渐渐的重新在辽东站稳脚跟。假以时日,明朝的反攻时机也必定渐渐成熟。可袁应泰新官上任三把火,猴急着想干出点事业来。一切非跟熊廷弼反着来,之后,袁应泰就开始了他昏招迭出的过程,辽沈战役前,他大体犯了两个傻。第一,一改熊廷弼治军从严的作风,改为治军从宽,导致部队纪律日益败坏,战斗力下降。第二,收容大量与满洲人勾搭连环的蒙古人,企图“以夷治夷。”这样一来,部队战斗力受损不说,辽阳沈阳两大坚城更被满洲人插入了无数颗内应的钉子。这一切自然被雄心勃勃的奴尔哈赤看在眼里,公元1612年,清军先发制人,八路大军出攻沈阳,揭开了辽沈大战的序幕。

9、杨嗣昌(明朝)

在十大草包将军里,明朝占了三位,这实在不是笔者所愿,综观整个明末衰亡的全过程,明朝在军事上蠢材层出不穷的情景,实在是历朝所罕见。如果说李景隆的愚蠢是印证了民间“富家多败儿”的古训,那么其他的两位蠢材,只能是拜明朝文官书生误国的闹剧所赐了。

在明朝的蠢材中,杨嗣昌集中了袁应泰和李景隆二人诸多共同点,比如他也是名门之后,其父乃前任明朝大学士杨鹤,这个和李景隆类似。他也是个颇有才干的文官,字写的好,又能言善辩,这个和袁应泰类似,但身为蠢材,杨嗣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但行事愚蠢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为人品德之败坏,性格之奸诈,也为另外两为明朝蠢材自叹不如。

实事求是的说,杨嗣昌也不是没有优点,他能说会道,加上凡事能够体察皇帝用心,因此很得崇祯宠信。而且,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理论家,在镇压中原李自成的方略上,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战术构想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外交方略都是解决明末问题的良策。可理论好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了。杨嗣昌偏属于那种动嘴皮子强动手能力差的人,要是放到个参谋位置上,估计还能发挥大作用,可偏偏坐到明朝国防部长(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于是好方略变成了烂方略,直到把大明朝祸害了个干净。

10、赛尚阿(清朝)

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字鹤丁,嘉靖年间中举,一直做到清朝的军机大臣,并曾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受业恩师,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蒙古大儒。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之初,许多清朝高官还不以为然,认为只不过是小股乱匪,赛尚阿却认定这是大患,力主从速剿灭。此时的洪秀全,已在广西武宣自称天王,并设立五军,正处于羽翼初丰之时。赛尚阿的想法本不错,趁起义大乱未成,将太平天国的苗头掐死在摇篮里。咸丰帝对赛尚阿的见解也大为赞赏,赐赛尚阿“尚方宝刀”,命其率领大军南下平乱。但赛尚阿虽出自蒙古族,可到了他这一代,早已经没有骑马打仗的本事了。任命一下来,赛尚阿自己心里也没底,表面上志得意满,临走时却拉着好友大学士卓禀恬的手痛哭,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但不管怎么说,赛大人还是赶鸭子上架了,很不幸,他对面的对手正是太平天国不世出的军事天才杨秀清,赛尚阿大军出京,一路走走停停,磨蹭了俩月才到广西,而此时的太平天国,接连在桂平等地战胜清军,并趁势攻克永安州,太平军在永安建制,初步确立了其政治制度。说起来,也正是因为赛尚阿进军缓慢,给了太平军一展拳脚的空间,不过事情到了这里还不算坏,因为此时的太平军实力有限,困守永安孤城,极易被清军包饺子,应该说局面还是处于危急之中。此时的赛尚阿终于赶到了前线,听闻永安沦陷,赛尚阿的第一反应就是撤,火速把军营向北移到了阳朔,很想以静制动。结果兵势有限的太平军得到了最好的休整机会,清军也丧失了拿下永安一举歼灭太平军的最好战机。

历史上汉朝的李广利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说到汉朝的李广利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人人都说他是大草包,打了败仗还敢回营,但是其实他也不仅仅如此,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曾经也征伐大宛,威震西域,但是就是和皇上的关系没处理好,所以最后的结局也还是很悲剧的,所以他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跟随我揭秘看看吧!

汉武帝最痛恨的将军,一战损失7万汉军,网友:自作孽不可活。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穿越历史的迷雾,汲取遗失的智慧,畅游在历史的海洋里,追寻古老圣贤的足迹,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博学。品读古代那些数之不尽集大成的优秀的典籍,让我们如痴如醉,缅怀古代那些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的军事战神,让我们敬仰不已。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度,我们知道无论是在中国以前的奴隶社会时期,还是在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文明和国力都是领先世界的。这不是来自于凭空臆测,更不是来自于侃侃而谈,这是有着充分的历史事实证明的。

在中国的商周时期,周天子就已经懂得用怀柔来对待四方蛮夷,封建社会的时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怀柔的同时,有都加上了一种选择——武力,就是所谓的恩威并施。由于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所以面对外族的入侵,我们一向都是选择先礼后兵。

尤其是,到了汉朝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南抚吴越的历史功绩,至今提及依旧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汉武帝那种在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气势,可以行联想到绝世名将卫青、霍去病在战场上“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英雄气概。可是,历史上能够带兵打仗并不都是战神,还有可能是一些庸才,虽然汉朝出现了飞将军李广、战神卫青、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可同样也存在有一些酒囊饭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位汉朝最窝囊的大将,打了败仗想班师还朝,不料汉武帝当即大怒道:“如果你有胆回来,我就诛杀你!”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此人是谁?为什么慧眼识珠的汉武帝却让他当了大将军?

其实,此人就是l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汉朝大将李广利,李广利中山人,西汉中期著名的将领。李广利和汉武帝的关系就如同卫青和霍去病同汉武帝的关系一样,他的姐姐李夫人是汉武帝的最宠爱的美姬,而备受汉武帝其中的宠臣李延年又是李广利的长兄。

公元前104年,大宛国屡次兴兵犯境,汉武帝忍无可忍决定要派大军前去讨伐,选来选去,汉武帝决定要对李广利进行战争的磨炼和培养。命令下达之后,李广利就带领着数万军队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因为沿途的小国家看到汉朝大军都十分惧怕,命令将都城严密封锁,不允许将食物卖给汉军,导致李广利的部队长途奔袭、粮草补给出现了问题。

李广利在经过郁城的时候,就命令发动攻击,结果是从未有过的惨败。此时的汉军已经疲惫不堪,李广利在经过几次冲锋都失利之后,就上书汉武帝说:“士卒不畏死,奈何路途遥远,粮草不济,士兵挨饿,士气不振,恐大宛难以攻破,可否暂时休整甲兵还朝,以备来年再战?”

汉武帝是一个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皇帝,王者之师、无功而返是他最不可能接受的一种结果。想当初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吊打匈奴的场景,如今在历历在目,如果这次劳师远征却没有取得一点的战绩,汉武帝时无法对满朝文武交代的。

于是,得到李广利前线战书之后的汉武帝当即下令,派出使者星夜驰骋赶到玉门关,发布自己的命令:“有入关者,立斩之!”意识就是明确告诉李广利,不允许他在没有攻下大宛的前提下还朝,李广利害怕了,于是就将军队驻扎在了敦煌。

虽然,后来李广利的军队最终攻破了大宛,可是君臣从此也就产生了间隙。公元前90年的时候丞相刘屈氂和李广利诬陷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真相大白,汉武帝直接将处死了丞相刘屈氂的族人,顺带也将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李广利妻儿老小全部抓了起来,最终导致李广利带领7万汉军兵败匈奴,李广利投降匈奴做了汉奸。

汉武帝爱将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何选择投降匈奴,他的最后结局如何?

汉武帝的爱将李广利选择投降匈奴,最后由于他的地位非常的高遭到了匈奴中不少人的嫉妒所以巫师就把李广利当作祭品献给天神了。可以说李广利的下场其实非常的凄惨。

由于李广利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所以李广利也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当时李广利被汉武帝封为贰师将军。经过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他最终打败大宛,并且成功的使这个国家向汉朝臣服。后来李广利又多次和匈奴展开战争,两个国家的军队打的也是不分上下各有胜负。由于上战场的次数多了,所以李广利越来越被汉武帝重用。当时为了拉拢李广利,所以汉武帝就同意让他与丞相的女儿成为亲家。

当时李广利在出征之前特意对宰相说一定要让自己的外甥做太子,这样的话两家就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当时宰相也答应了他,但是没有想到宰相居然没有用正常的方式来说服汉武帝,而是采用巫蛊这种非常迷信的方式。在被汉武帝发现之后,汉武帝勃然大怒当时就把宰相全家满门抄斩,并且也把李广利的家属抓了起来。

李广利当时正在与匈奴展开战争,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广利非常的吃惊。当时有人劝说李广利就此投降匈奴,但是李广利想要与匈奴展开战争,取得战争的胜利以此来向汉武帝求情放过自己的家属。不过令李广利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当初匈奴太过于强大,李广利所带领的军队根本就战胜不了匈奴。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把李广利一家全都杀死了。李广利也顺势投降于匈奴,当时李广利由于自己的才能也得到了匈奴的赏识。匈奴中有人嫉妒李广利,所以就找个理由让李广利作为祭品贡献天神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