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靖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等人在玄武门埋下伏兵,成功击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被迫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之后,李渊退位当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后面自然就是大肆封赏,重用玄武门之变中的功臣,但有一个人并未参与政变,却依然深受重用,这个人就是大唐第一名将李靖,那为何李靖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呢?
根据《新唐书》记载:“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九年,突厥寇边,征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入泾阳,靖率兵倍道趋豳(bin)州,邀贼归路,既而与虏和亲而罢。”所以首先时间和地点产生了冲突,因为此时李靖为灵州道行军总管,正在前线抗击突厥,所以不可能参加玄武门之变。
其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也有记载:“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绩,世绩辞;世民由是重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对此李世民犹豫不决,便去问了灵州大都督李靖,后者却并没有同意但也没有拒绝,实则是保持一种中立态度。
在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李渊在太原起兵反抗隋朝政府时,李靖曾经揭发李渊谋反,等后来李渊打进长安城后便要处死李靖,当时是李世民救下了李靖的性命,那么可以看出来,虽然李靖自己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但他保持的中立态度实则也是变相默许,实际上也是偏向于李世民的。
正是因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李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八,封卫国公,李世绩和秦琼就更惨了,一个排名倒数第二,一个排名倒数第一。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并时常前往怀旧。
扩展资料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类
这二十四名功臣分成三类:
1、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心腹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张公谨、侯君集、尉迟敬德、段志玄、程知节、屈突通等10人。其中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是在起兵之初,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所以长孙无忌排名第一,而且长孙无忌出力很多,排名第一也无可争议。
其余如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也属于坚定的支持者,所以排名相对都还可以。至于说排名相对靠后,李世民在其他地方也会有补偿,老伙计们也都理解。
2、中立的唐太宗手下
李靖、李绩、秦琼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这三个人各有各的苦衷,秦琼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争议,旧唐书说他参与了,但是其他史料均没有记载,从排名来看,秦琼应该是没有参与,秦琼和程咬金一起来投李渊的,程咬金的排名可是在秦琼前面的,原因可能就是秦琼没有参与。
而李靖则是一个非常谨慎而低调的人,不参与朝堂政治,而且李靖的军功确实很大,军事才能非常高,李靖是唯一一个可以跟李世民比军功的人,所以他不需要靠参与政变来保障自己的地位,他只忠于皇帝,谁是皇帝他忠于谁。
而李绩则是因为自己的经历非常复杂,所以参与这些政治活动很敏感,李靖排名靠前很正常,李绩倒数第二也是情理之中。
3、其他各个势力
其他各个功臣有魏征、刘弘基、殷开山、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张亮。
像魏征就是李建成的谋臣,后来李世民认为魏征是个耿直而且有用的大臣,于是重用,魏征和李世民的君臣关系也传为佳话,其他的人或者跟李世民关系很好,或者很早就跟着李渊起兵,虽然并非李世民心腹,但是对大唐建立都有很大的功劳,其中张亮是李世民的心腹,却是为李世民做过卧底的,加上本身的功劳,所以排名也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打天下的功臣所以命令阎立本描绘了唐初二十四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虽然很多人总说凌烟阁排名不分先后,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长孙无忌在唐太宗心中的位置,所以凌烟阁功臣之表明了这些功臣对于李世民的重要性。
然而我们现在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秦琼为什么在凌烟阁之中排名这么靠?在当时唐军阵营之中有两员猛将,一个是尉迟恭,一个就是秦琼,而且此二人不是像《隋唐演义》之中很水,在当时堪称罕有敌手,尤其是秦琼经常身先士卒,也由此名声大噪,后来遇到了秦王李世民,从此成为李世民的部下。
然而同为猛将,尉迟恭的排名可比秦琼靠前多了,有人说是因为当时秦琼未参加“玄武门之变”,他在玄武门之变之中保持了中立所以才有此等待遇,此种说法其实没有可信度,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李靖也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可是他却排名第七,而当时参加玄武门之变的还有张士贵以及宇文士及,可是此二人却未在凌烟阁功臣之列。
而且《旧唐书》之中也说明了,秦琼是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只不过和尉迟恭杀太子和李元吉不同的是,秦琼担负着保卫秦王府的重任,因而才让人以为他未参与玄武门之变。
所以说秦琼因为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名列最后一名明显是站不住脚的,那这样说来魏征应该是最后一名了,因为他当初可是太子李建成的人。那么既然如此,秦琼究竟是何原因而排名这么低呢?
“凌烟阁功臣”之中秦琼功劳并不大虽然很多人认为凌烟阁功臣有很大水分,可是他既然是功臣榜,自然是以功劳基数制定的一个榜单,在这些榜单里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秦琼和其他人的功劳:
凌烟阁功臣第一名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就不用说了,身份摆在那,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是由他和李世民一手策划的;排名第二的李孝恭也是实至名归,他虽然有李靖从旁协助,可是他平定南方的功绩是摆在那的,否则李世民为何对他这个堂兄如此忌惮?
接下去的房玄龄杜如晦也不用说了,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重要谋士,魏征虽然一开始不是李世民的人,可是当初在李建成旁边也是出力不少,而和秦琼齐名的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之中更是替李世民充当了杀手。
总之这些人一个个都是战功或者政绩彪炳的,而秦琼呢属于名声在外,可是一开始他先后效力隋朝之后效力李密在之后加入王世充,最后得到李世民的招揽才加入李世民麾下,所以根本来不及立更多的战功。
而且秦琼在历史上更多的还是以将军的身份领兵作战,比如冲锋陷阵这方面可能是秦琼所长,然而和李靖这种帅才比起来可谓逊色不少,毕竟一个是卖武力,一个是要统筹全局。
所以秦琼的功劳和上述这些人比起来实在是逊色不少,秦琼和李靖的区别就如同李广和卫青的差距。
过晚加入,过早隐退其次那就是秦琼谢幕时间实在是太早了,其实从时间上来说,秦琼加入李渊集团的时间已经属于较晚了。
凌烟阁功臣之中长孙无忌、长孙绍德、高士廉、柴绍、李孝恭等等这些人都是从一开始就是李渊集团的心腹,而李渊也正是靠着这些人才有了起家的资本,因为他们的背后是强大的关陇集团;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唐俭、段志玄、侯君集等人虽然不是出自关陇集团,可是他们是李渊的老部下,早在李渊起兵以前就已经跟着他了,可以说对他李家也是忠心耿耿。
而这一批人已经占了凌烟阁功臣的一大半,而剩下的大部分人才是从隋末军阀之中投奔李渊而来的。
而这其中秦琼就在于他投奔李渊之时已经接近于隋末农民战争的最后阶段了,当时各地割据势力仅有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以及南方辅公拓等少数势力尚未平定。
而秦琼由于王世充此人心胸狭窄,故而投奔到了李世民等人这边。
然而就如同上文讲的,秦琼在李世民帐下更多的是以大将身份参战,若论冲锋陷阵当以秦琼居首,每次大战秦琼总是身先士卒,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和运筹帷幄的李靖李世民等人相比较还是有点差距的。
也正是因为秦琼在战场上过于拼命,导致最后落下了一身的伤,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后不得不谢幕,而和他一起投奔李唐的程知节以及李勣等人还活跃在战场上,而秦琼过早谢幕功劳自然没法和这些人相比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2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