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祯死后他的儿子们结局怎么样太子最后死了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0:10:44

崇祯死后他的儿子们结局怎么样太子最后死了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三太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由检自缢后,他的几个儿子下场如何呢?其中四皇子朱慈炤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一位,大顺军攻入京城后,朱慈炤被一位姓毛的将领带到河南,此后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朱慈炤成为一名前朝官员的女婿,靠教书为生活到了70多岁。但后来他的身份还是暴露,导致全家遭受灭顶之灾。据说当时民间有人主动提出自己是太子,明明可以过上归隐的生活,为什么还会有人以身犯险呢?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大臣们或投降,或逃亡,或殉国,就连他的三个儿子也成了李自成的俘虏。不久,吴三桂和清兵攻入北京,李自成带着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仓皇逃走了。

清军进驻北京后,为稳定局面,分封明朝降臣,使他们各安其所,即使明朝的皇亲国戚也都保住了自己的家财和地位。

这年冬天,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家里来了一个自称太子的人。此时,崇祯皇帝的大女儿(长公主)就寄养在周奎家中。周奎见了来人,非常惊讶,就让长公主出来相认,两人一见,抱头痛哭。周奎赶紧准备饭菜,把全家人叫出来向太子行君臣大礼。公主问太子如何到了这里,太子说李自成的部队被冲散以后,他先是藏在东厂,后潜至一个豆腐店里,接着又到了尼姑庵中。半个月后,一个姓常的老侍卫偶然在尼姑庵里见到他,就把他带到家中。后来听说长公主在姥爷这儿,就投奔过来了。

太子说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况且他的亲姐姐就在眼前,应该不会认错。周奎只好暂时把太子安置下来,但几天之后,他又下定决心把太子交出去,理由是此太子是假冒的。有趣的是,审问官请宫廷内的太监们出来辨认的时候,多数人都跪下磕头,而太子也一一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也有脑瓜灵活、反应机敏的,赶紧装作不认识。

后来,审讯官因为坚持太子是真的,被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处死,换人重新审理。于是,此事“顺利”结案,即太子确实是假的。

当时就有人提出来,明朝已亡,冒充太子不但没好处,而且要担杀身之险,谁会傻到这个地步?不断有朝臣和民间人士提出质疑。多尔衮毫不客气,把所有擅议太子案的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在大棒威逼之下,大家终于统一了口径。

崇祯皇帝死后,他的堂兄马上在南京即位,是为南明弘光帝。就在清朝杀了“假太子”以后,又一个自称太子的人在杭州出现了。弘光帝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连忙派人把“太子”迎到南京。

这位“太子”到了南京以后,当政者即应让跟太子熟悉的人前去辨认。结果也是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是真的,一派认为是假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辨认工作越来越朝着假的一方倾斜。有人说,假太子已经供认自己真名叫王之明。不过,弘光帝到底没敢向这位“太子”下手,因为已经有人向他发出了威胁,要他善待“太子”。处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大将,更以保护太子的名义带兵逼京。

南明的王之明比北京的太子幸运一些。1645年,清军猛攻南京,弘光帝仓皇出逃,南京市民冲入监狱,放出王之明,拥他登上了皇位。可惜,这个皇帝没当几天,南京就被攻破,王之明和弘光帝一起被带往北京处死。

这就是太子的尴尬:他们从最窝囊到最尊贵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之遥是一个人从孙子到大爷的真实写照,但大部分人最终永远停留在孙子的阶段上。

明朝灭亡后,崇祯的子女最后结果如何?

在明朝灭亡以后,随着崇祯皇帝的自缢,他的子女们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据史料记载,当时只有崇祯最喜欢的大女儿长平公主逃到了宫外,其余的大多没能顺利逃出去;而且很多最终的下场都非常的凄惨,这也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覆巢之下无完卵?。崇祯生前一共有七子六女,然而最终在崇祯身死时候也仅仅剩下了三子两女,其余的都在这中间过程中夭折了。

第一点:崇祯皇帝的两个女儿最终结局;紫禁城破城时候,崇祯膝下还有两个乖巧可爱的女儿。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到屈辱,便对长平公主说了一句经典名言?汝何故生我家?;崇祯亲手将自己幸存的小女儿昭仁公主杀死,但在面对自己最为疼爱的大女儿长平公主时候,却始终下不了手,最终砍断了她一条胳膊,让长平公主昏死了过去。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长平公主顺利逃过一劫,得以活下来。

第二点:崇祯皇帝三个儿子的结局,当时留在紫禁城中的儿子有太子朱慈烺,三皇子朱慈炯,以及四皇子朱慈照。随着李自成的到来,他们自然也就成为了阶下囚;然而李自成却并没有羞辱和杀掉他们,这是让人非常意外的一点。而是对他们三位皇子以礼相待,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答应了太子朱慈烺的一些不过分要求;最终还将太子封为宋王,留在京城居住。可惜的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随着李自成兵败,眼前的这份宁静也被打破,而在城破之后,几位王子也不知所踪了。

所以在我们漫长的封建史上,如果皇子、皇女们处于太平盛世,自然是衣食无忧,一生大富大贵的生活。一旦进入到乱世时期,可能在朝代更替之后,他们的境遇比起普通人还不如,明朝崇祯皇帝的子女便是如此凄惨的下场。

崇祯皇帝殉国后,他的三个儿子都是什么结局

献愍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李自成封为宋王,李败退时不知所终。
定哀王朱慈炯,母周皇后,1644年不知所终。
永悼王朱慈照,母田贵妃,1644年不知所终。
悼灵王朱慈焕(1633年-1708年),母田贵妃。康熙四十七年被捕,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遭处死

崇祯皇帝的儿子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的一生共生有7个儿子。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16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岁,皇四子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的儿子都是早夭。
据《明史》记载:崇祯皇帝在皇宫中砍伤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后,长平公主晕死在血泊中,长平公主后来被人发现,抬到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苏醒过来。当她醒来的时候,北京城已经成了大顺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给了李自成,李闯王见长公主居然死而复苏,感到很意外,于是将她交给刘宗敏救治。“大顺”只在北京城里呆了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李自成没有来得及带上长平公主,就在清军的追击下败逃远去。
清顺治二年,长平公主向顺治帝及摄政王多尔衮上书要求出家为尼,但清政府为了笼络人心,不但不答应,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就下达诏命: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并且同时赐予府邸、金银、车马、田地。但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病逝了,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赐葬广宁门外。
长平公主的下落有了结论,崇祯帝的儿子下落至今却还是个谜。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崇祯帝的一生共生有7个儿子。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时,皇太子朱慈烺16岁,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岁,皇四子慈炤只有十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崇祯帝的其他的儿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之日,崇祯帝为给大明保留一丝血脉。他让儿子们都换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监护送逃出北京城。临死,他还写下遗诏,要求各地的官员协力辅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么,崇祯帝的这些儿子们逃到哪里去了呢?
说法一:被清廷捕获杀害。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李自成战败后,太子趁机逃脱,被吴三桂部下捕获,后来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家,周奎担心私藏太子会惹来祸端,就将太子献给了清摄政王多尔衮,经过一番辨认,最终被害。这一观点依据《石匾书后集》中的《烈帝本纪》及《太子本纪》记载,《国寿录·崇祯太子》及《甲申传信录》等书中也有比较类似的记述。这些说法都认为太子最终被清廷抓获,然后遇害。
说法二:被吴三桂杀害。《明史纪事本末》中称,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太子慈娘与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义军所掳获。后来,李自成不敌战败,就与吴三桂议和,吴三桂提出用归还太子与二王并离开北京城为条件,换取停战。李自成同意了,就将太子等人交给了吴三桂。这样说来,太子就落人了吴三桂的手中。据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经遇害。
说法三:跟随李自成败退,不知所终。崇祯儿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后,均未逃脱,一并为李自成军俘获。在对他们的处理上,李自成采纳李岩等人的建议,封明太子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后来,吴三桂在山海关反叛,李自成率军亲征时,身边还带着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来堵住吴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并招降吴三桂。但此举并没有收到效果。李自成农民军与吴三桂交战受挫,决定离京西撤时,将他们三兄弟一起带走。从此太子便杳无音信,不知死活。这种说法是依据《明史纪事本末》、《明季遗闻》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纪事本末》云:“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获太子,封为宋王。当李自成向西前进时,太子却不知所终。”《明季遗闻》的记述尤为具体:“李自成军受挫后,便狼狈回到京城,之后又向西行。有人说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遗闻》乃邹流绮父子所编辑,他们在甲申之变时都身临其境,且该书面世之时离事情发生之日不过十年左右,因此人们认为他俩所辑录的遗闻还是较为可靠的。
说法四:跟随李自成败退,后逃出做了和尚。有人认为在李自成军队败退北京的路上,刘宗敏受了重伤,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就找了个机会和他以前的老师李士淳从闯王的军中逃了出来,后来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广东嘉应州阴那山出家当了和尚。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里建了一座寺庙叫做“圣寿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极殿”,处处都显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据说太子死后,庙里就开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萨”的神位。这尊神位始终保留着,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灭了,人们才知道原来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声称他们的先祖确实在乱军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带回自己的家乡,两人还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则说,太子从李自成军队逃出后,被人带到皇姑寺藏了起来,又和太监高起一起潜逃到天津,然后像传言中的建文帝一样,出海南下,不知所终。《野史无文》则记载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后,他被人献出后被带往北方,不知所终。还有的说,明末清初兵荒马乱的,太子后来死于乱军之中。但这些说法均无证据证实。
种种说法,不一而足,清康熙时期有人借崇祯太子之名举行反清起义,牵连并死了很多人,结果也被证实是假的。崇祯的三个儿子到底下落何处,到今天仍是解不开的谜团。

有知道明朝最后的太子怎么死的么?

崇祯二年(1629年)二月,崇祯的皇后周皇后生下一子,这也是崇祯的第一个儿子,此子就是朱慈烺。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朱慈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正是他父亲在疲于应付国内的农民暴乱和北方的满人,对于这位太子,崇祯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教导他,从他两岁到八岁这六年时间里,朱慈烺一直住在钟粹宫里。八岁那年,崇祯开始选择东宫侍班讲读官。命令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铎、屈可伸侍班;礼部侍郎方逢年,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曾志讲读;编修胡守恒、杨士聪校书。

看看这些人,这些大明帝国最后的名臣们,都集中在了太子朱慈烺周围。由此可知,崇祯对这个即将成人的太子的期望有多高。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太子出阁讲学。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开讲,阁臣具文奏上讲义。七月,改慈庆宫为端本宫。慈庆,是懿安皇后所居之宫。当时太子十四岁,议定第二年选择婚配,所以先为他设置宫室,而迁移懿安皇后到仁寿殿。随后,农民义军大举进犯,而暂时停止。

也就是说,从朱慈烺被立为太子到十三岁出宫,他一直住在钟粹宫里。按照我们的理解,他在钟粹宫每天的安排无非就是读书、玩乐。但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作为一个朝代的末期太子,他除了下落不明外,在太子之时恐怕也并不是像我们今天所想的那样风平浪静的。

朱慈烺的母亲周皇后在天启年间被选入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府中,后来被册封为信王妃,崇祯即位后,她便被立为皇后。

除了周皇后外,崇祯有两个妃子,一个是袁妃,另一个就是田贵妃。田贵妃是陕西人,在其小时,父亲田宏遇带她到了

扬州。扬州本多歌妓,田宏遇亲选能鼓琴的妓女,纳做侍妾,并令侍妾教女儿鼓琴。又请了宿儒,使贵妃读书识字。田贵妃自幼就聪明绝伦,十二三岁时,已能吟诗作赋,每成一篇,总是秀艳典雅,传诵一时。父亲又性情豪爽,结交名士高人,几遍天下,当时称他做小孟尝。田贵妃到了十七岁那年,还没有登基的信王选妃,田宏遇的一位朋友就把田贵妃送入信邸。信王见田贵妃生得端庄纤妍,就纳为侍姬。

登基后的崇祯帝忧心国事,终日在御书房里睡觉,一个月中进宫不到一二次。田贵妃却很能事,善侍色笑,崇祯帝每次入宫,总是愁眉不展的,但经田贵妃的婉言解释,崇祯帝便眉开眼笑,忧虑就此尽忘。正是因此缘故,崇祯帝对于田贵妃,也爱逾他妃。特别是田贵妃有一双三寸金莲,使得崇祯帝更是喜爱非常。据说,崇祯曾在周皇后前赞美田氏的纤足,而嗤笑袁妃的大脚。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皇后受到冷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周皇后自然知道自己在崇祯心中的地位在一天一天地滑落,而导致这种滑落的原因就是田贵妃。所以,两个人的争斗从朱慈烺被立为太子不久就开始了。

有一年元旦,天气十分寒冷,按照惯例,妃子要在这一天朝见皇后。当田贵妃来朝见周皇后时,周皇后故意拖延时间,让田贵妃在外冻了很久,然后才让她进宫,进宫以后又过了很久才出来,坐在御座上受田贵妃的朝拜,而周皇后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而已。田贵妃气得差点就哭了。

为了报复周皇后,某一日,田贵妃故意让宫女抬轿去见崇祯皇帝。崇祯见是宫女抬轿,而不是如往常一样由宦官抬轿,感到非常奇怪。田贵妃趁机解释说:“宦官们恣肆无状,尤其是周皇后宫中的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崇祯本是生性多疑之人,立即下令搜查周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果然查获了宦官使用的多种狎具,周皇后气得当场吐血。

两个人的争斗自然也就影响到了太子朱慈烺,这个在十三岁之前一直住在后宫的小太子。有一次,周皇后派宫女给太子送茶果,宫女们从田贵妃所住的承乾宫经过,嬉笑打闹着推石狮子玩,正在午睡的田贵妃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变故,慌忙起来叫人堵住了几个宫女。经过询问,田贵妃才知道不过是给太子送茶果。可她依旧不甘心,认为这是惊了自己的美梦,她把这几个宫女交给了崇祯。崇祯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在对付内忧外患呢,听了这件事后,就没有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周皇后却认为田贵妃这是在想要对太子不利,因为从两个人所生孩子数量来看,是不相上下的。太子慈烺、怀隐王慈烜、定王慈炯是周皇后所生,而田贵妃生了永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后两个很早就死掉了。但她凭着这两个儿子也足以和周皇后的太子朱慈烺抗衡,后来诸多的朱三太子案就能证明这一点。

朱慈烺在太子岁月留下的资料跟他的下落一样,是个谜。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朝的太子像他这样留下这么少得可怜的资料。总是有一种感觉,这个太子是否真的存在过。因为在大明朝末期,人人注意的都是崇祯和李自成还有满人,一个并没有成为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其分量真是太轻了。当时英雄太多,遂使他默默无闻

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因此结伴而行。晚上就寝时,穆虎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惊问其身份,少年自称是皇太子朱慈烺。

其时,朱由崧已经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得知此事后,便命令太监李继周将太子接到南京。据说,太子在见到李继周时曾问:“迎我进京,皇帝给我做吗?”

李继周摇头,“此事如何哪是我等奴婢所能知晓的!”

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三月初一,太子来到南京,被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朱由崧派了两个太监去辨认真伪。两人一见到太子就抱头大哭,还脱下了衣服给太子穿上。朱由崧知道后,大怒,跟两个太监道:“真假未辨,你们就行见太子之礼,混账!”

说完,将两个太监拉了出去斩首,又将李继周也杀了。然后,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随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

原总督京营太监卢九德来到太子所居处,正视良久,不说一语。太子大怒,“卢九德,你见我怎不叩头?”

卢九德不由自主地跪下叩头,已经魂不附体。

太子骂道:“才一年不见,你居然肥胖如猪,可见在南京享福不浅啊。”

卢九德上下牙捉对似的厮打,又被太子骂了许久,才张皇而出。见到朱由崧后,回道:“有些相像,却认不真。”

朱由崧陷入了沉思,老实说,他这个皇帝之位来得不易。如果太子是真的,按照祖宗成法,他必须要把皇位让出去。虽然,南京百姓对他这个政权的所作所为已经痛不欲生,但就这样把皇位让出去,实在不情愿。

当南京百姓知道了太子之事后,纷纷要求太子登基称帝。明旧臣、处于长江中游的左良玉在这个时候以保护太子的名义进逼南京;长江以北的黄得功、刘良佐等总兵也上疏要求朱由崧善待太子。危机一触即发,朱由崧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准备再让人辨认太子,而这一次的辨认却是抱着某种目的去的。事实上,朱由崧政权的许多官员都在崇祯朝廷上任职,大多数人都远远地见到过太子朱慈烺。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长于目”,他们看了伪太子之后都说“认不清”;朱由崧认为,这是大臣们对自己不满,而刻意地不想认出太子来。

他找来亲信,对太子进行辨认。这些亲信在他的示意下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并对太子进行严刑拷问,审讯结果出来了: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

既然王之明承认自己就是王之明了,那么,下面的审讯应该轻松多了,但事实却是,难度依旧,笑料百出。

审问官问道:王之明,你冒充太子该当何罪?

王之明:我既然被你们说成不是太子,也就罢了,何必要给我改姓名?

审问官:王之明。

王之明不回答。

审问官:为何不应?

王之明:何不喊“明之王”?

审问官大怒,吩咐用刑。

太子高呼:皇天啊上帝。

该年五月十日,清军大举南下,朱由崧到太平府避难。南京百姓这才冲进监狱,把奄奄一息的太子救了出来,并拥其登上皇位。这个皇位只持续了五天,五天后,清军大将多铎进入南京城。他第一件事就是问太子,有人告诉他,哪里有什么太子,是一个叫王之明的人冒充的。

多铎笑道:“你们真愚蠢,如果他承认自己是真太子,朱由崧早就把他杀了。”

一名降臣趁机说道:“是啊,太子本不承认自己是冒充的,都是马士英(一个太监)的安排。”

多铎连连点头,并骂道:“奸臣,奸臣。”

十天后,多铎设宴招待刚擒获的朱由崧,并将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对朱由崧道:“你看,你让李继周把我叫来,又不认我,还给我改名,又让人抽打我。这些事,你知道不知道?”朱由崧坐在他下首,不作一语。几个月后,多铎将太子和朱由崧带到了北京,随后都被处死。

惊动一时的皇太子案由此结束,我们真的很希望那个叫王之明的就是朱慈烺,但我们的希望往往都被清廷扼杀了,由不得我们做半分幻想。

朱慈烺和他的身体一样,在这个太子案后就永远地在历史上消失了。随之而起的是朱三太子。朱慈烺一死,作为崇祯帝的儿子们,年龄最大的就是皇三子朱慈炯,确切地说,他就成了大明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朱三太子”四个字在清初的确闹腾了好久。

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冒称是崇祯第三子,被清廷杀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一个叫杨起隆的冒称是朱三太子,被杀;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有名为王士元的自称为朱三太子,后被凌迟。这三个人在当时冒充的朱三太子的名字叫朱慈焕,而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这些人为什么要冒充一个本不存在的人呢?

朱慈焕本是崇祯帝的第五个儿子,在五岁的时候就死了。据传说他生前对崇祯道:“九莲菩萨说:‘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将让他的儿子们都死掉。’”

这个九莲菩萨就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她曾支持张居正变法。崇祯听了这个小孩子的话后,很惶恐,就封其为“玄机慈应真君”。

这样看来,诸多的朱三太子案频频以朱慈焕为号召,而不是以真的第三子朱慈炯,原因已经很明显了。民间宗教是此类活动的依托,作为“玄机慈应真君”的朱慈焕显然具备这种蛊惑力,于是,诸多的人都选择了他。

中国历史上的末代太子很多,但真正让后人记得的的确太少。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史往往在每个朝代的末期所关注的焦点是他们的父亲,而不是他们。

朱慈烺能被清初的诸多历史学家所惦记,从这一点来讲,应该算是他的荣幸。对一个死人的惦记往往是活着的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惦记他,从记载中,我们看不到朱慈烺到底有什么治国才能,他也没有机会施展。可事情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父亲崇祯连他施展的机会都不给,这可能就是他的悲哀所在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2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