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高湝是什么人北宋名探高湝有哪些事迹

众妙之门 2023-06-16 23:59:49

高湝是什么人北宋名探高湝有哪些事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北宋名探高湝有哪些事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高湝[jiē],祖籍渤海郡蓨[tiáo]县(今属河北景县),东魏著名权臣、北齐帝国奠基人高欢第十子,北齐文宣帝高洋异母弟,生母为小尔朱氏,生年不详,历任司徒、太尉、并州刺史,受封任城王。

高湝自幼聪慧异常,时人赞誉其断案如神,明察秋毫。

《折狱龟鉴》记载:天统三年(公元567年),高湝担任并州(今属山西太原)刺史的时候,某一天,一个女子在汾水岸边洗衣服。

有个骑马的人发现女子身边有一双新靴子,就悄悄脱下自己的旧靴子,换走了女子的新靴子。

女子发现后,那人早就骑马逃之夭夭。女子无奈之下,拎着旧靴子到官府举报。

高湝就把旧靴子挂在城门口,召集城中妇人观看。

高湝向妇人们说:“有乘马人在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属乎?”

——有个骑马的人在路上被盗贼抢劫后杀害了,留下了这双靴子,请诸位辨认一下,看看有没有认识的,这人还有没有亲人?

过了一会儿,一老妇人哭着说:“儿昨著此靴向妻家……”

——我儿子昨天穿着这双靴子去他媳妇的娘家啊,可怜我的儿子啊!呜呜!

高湝听了这话,随即命差役到老妇人家守候,等他儿子一进门就将其缉拿归案,人们纷纷赞誉高湝明察秋毫。

武平五年(574年),高湝担任青州刺史的时候,州内有个叫崔蔚波的人聚众夜袭青州城。

高湝仓促出击,竟将叛军一举击溃,因功升任左丞相,不久兼任瀛州刺史。

武平七年(576年),北周攻打北齐,北齐后主高纬逃至邺城,提拔高湝为大丞相。

安德王高延宗(高欢之孙,高澄第五子)趁乱在晋阳称帝,派遣部将刘子昂劝高湝归顺。

高湝不从,将刘子昂押送至邺城。

后主高纬在战乱之际仓促禅位幼主高恒,自称太上皇,高恒才八岁,还是个小屁孩,如何能收拾这烂摊子?后主和幼主逃至济州时,宣布禅位大丞相高湝。

幼主高恒的禅位诏书尚未送达,就被北周军俘虏了。

高湝临危受命,联合广宁王高孝珩[héng]征召勇士四万人,迎击北周兵马。

北周齐王宇文宪派遣使者先后送达招降书、大赦诏,均被高湝丢弃于井中。

高湝寡不敌众,战败后被生擒。宇文宪对他说:“任城王你这是何苦呢?”

高湝说:“我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人,现在就剩下我一人了,今天受死,已经无愧于祖先了!”

宇文宪非常敬佩高湝,将他的妻子儿女归还给他。一行人被押送长安,路过邺城的时候,高湝在马上大哭,自己跳下战马,摔倒在地上,血流满面。

高湝的王妃卢氏作为战利品,被北周朝廷赏赐给将军斛斯征,卢氏长期吃斋,不苟言笑,后被斛斯征释放,出家为尼。

隋开皇三年(583年),卢氏上表请求隋文帝,把丈夫高湝和五个儿子葬在了长安郊外的北原。

高湝的介绍

高湝(?-577年),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北齐政权奠基者高欢之第十子,北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等人的异母弟。母亲小尔朱氏,受封任城王,北齐灭亡前曾名义上成为北齐皇帝。

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杨坚夺取 北周 政权 ,建立隋朝
赵匡胤夺取 后周 政权,建立北宋

隋文帝(541—604)姓杨,名坚,弘农郡华阴县(今属陕西)人。父亲
杨忠是帮助宇文泰开创北周基业的功臣,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母亲吕苦桃,西魏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日生坚于冯翊般若寺。及长,“性严重,有威容,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①。凭借父亲的地位和自己的才能,由成纪县公、大兴郡公而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建德五年(576),杨坚为右 三军总管,从北周武帝伐齐,破邺城,进位柱国。又与宇文宪击灭了北齐最 后的反抗势力任城王高湝,以功除定州总管。 宣政元年(578),北周宣帝继位,立杨坚的长女丽华为皇后。以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不久又迁升为大前疑。宣帝每次出巡,常命外戚杨坚留守京城,因此位望日隆。 北周宣帝是一个荒淫无耻的暴君。他恣情声乐,“多聚美女,以实后宫”。 立了五个皇后。颁布《刑经圣制》,用法苛刻,外自群臣,内至宫女,被杖 打、诛杀的人很多,以致“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①。 这种情况对杨坚夺取政权自然极为有利。本来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汉族士人的力量。杨坚系出弘农杨氏,是士族中的高门,拥有宗兵(杨氏私兵)多至三千人。他在政治上是有一番打算的,曾经对密友郭荣说过“吾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②的话。他做定州总管的时候,庞晃就曾向他建议:“燕代精兵之处,今若动众,天下不足图也。”③杨坚觉得这样的时机虽然还没有到,但所结纳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有力的政治集团。刘昉、郑译、高颎、李德林等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大象二年(580),周宣帝死了,八岁的儿子宇文阐做了皇帝。于是以杨坚为首的这个政治集团便乘机进行夺取政权的活动。在内史上大夫郑译等的策划下,矫诏引杨坚入总朝政,都督内外
诸军事。同时,以赵王宇文招将嫁女于突厥为名,把北周在外的藩王都征召到京城来,防止他们反抗。这样,杨坚便以左大丞相迅速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但这时反对杨坚集团的地方势力,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首,立即发动了武装对抗。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尉迟迥以北周重臣,据形胜之地,众至数十万。“又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人许割江淮之地”①,声势至为浩大。杨坚派韦孝宽率重兵进攻相州,并以王谊、梁睿分别进击郧、益两地。这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但久已厌乱的人民群众都希望出现一个‘好皇帝”。尉迟迥“昏耄已甚,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而“在朝将相,多为身计,竞效节于杨氏”②,这就可以看出当时人心的向背。加以在军事上的措置得宜,三处的反抗武装,很快就被击破。尉迟迥兵败自杀,司马消难南逃于陈朝,王谦也被杀死。杨坚的这一胜利,稳定了内部的统治秩序。接着便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北
周宗室毕王宇文贤、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对力量。同时又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鲜卑贵族。这样就使杨坚集团改朝换代的计划,不再受到任何阻碍。大定元年(581)二月,由随国公晋封随王,“位在诸侯王上”的杨坚,经过一番“禅让”之后,便正式做了皇帝,国号隋③,改元开皇,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他为隋文帝。从此,隋文帝便以汉人天子取代了长期统治北中国的 胡人政权。

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
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弟匡义(即宋太宗赵□)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

  九个,
  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李渊。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把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起杀掉。其时,唐高祖李渊正在皇宫的内湖上泛舟嬉戏,突然一群兵士拥至跟前,声称奉秦王之命为皇父护驾。李渊得知两子被杀,惊慌莫名。他深知朝廷局势已为次子李世民控制,迫不得已,这位坐了九年皇位的唐朝开国皇帝只好下诏退位,宣布由李世民承继大统。李世民既想做皇帝,又不愿背上逼宫篡位的千古恶名,于是他的谋士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尊奉皇父为“太上皇”,以保全皇父的体面。就这样,李渊做了10年太上皇,于公元635年抑郁而逝。

  第二位太上皇是李旦。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杀掉毒死唐中宗李显的韦后,拥立父亲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睿宗知道皇位是儿子为自己争得的,三年后便知趣地传位于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李旦做了5年太上皇,在孤寂中死去。

  第三位太上皇是李隆基。李隆基让父亲做了太上皇,他儿子李亨如法炮制,也让他做了6年太上皇。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叛军逼近国都长安,已做了45年皇帝的71岁高龄的李隆基在仓皇之中西逃成都,但他仍舍不得放弃帝位。当时承担抗击叛军重任的太子李亨在距长安千里之外的肃州灵武宣布即位,同时根据祖宗先例,遥尊远在成都的李隆基为太上皇。安史之乱平定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称“靖康之耻”。父子二人先后客死他乡。

  第五位太上皇是赵构。南宋时期的宋高宗赵构没有亲生儿子,立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为太子。由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将位传给弟弟赵光义,因此开国200余年他的嫡系子孙一直没有人做过皇帝,为此朝野中常常有各种议论。尤其是金兵压境、局势危急之时,满朝文武大臣越来越倾向于尽快让赵匡胤的后裔担负护国重任,坐了35年皇位的赵构在各方压力下不得已宣布禅位于太子赵昚,是为孝宗。

  第六位太上皇是赵昚。宋孝宗赵昚做了27年皇帝后,在内忧外患中将位传于赵惇(宋光宗),自己也做起了太上皇,成为宋朝历史上第三位太上皇。

  第七位太上皇是赵惇。宋光宗赵惇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据笔者考证,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宋宁宗),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安享太上皇的日子。

  第八位太上皇是朱祁镇。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明朝北部边疆,前锋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瓦剌。明军由于指挥不灵,行动迟缓,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被瓦剌军包围,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朱祁钰为帝(明代宗),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也因之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一年后双方议和,明英宗被送还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后,于公元1457年乘代宗病重在“夺门之变”中复辟,重登大位。

  第九位太上皇是弘历(即乾隆)。弘历25岁登基时,曾经烧香祷告上天,自己如果能做60年皇帝,就把皇位自动禅让给儿子。可能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长寿。到1796年,乾隆已坐够了60年皇位,再不兑现诺言,实在无法向上天和臣民交代。于是他宣布禅位给太子(即嘉庆),但他同时又宣布自己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仍要过问军国大事,指导新皇施政。乾隆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在这九位太上皇中,宋高宗赵构做了26年太上皇,是在此位上坐得最长的太上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1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