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馊点子专业户!在袁绍手下却帮曹操“打败”袁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23:54:06

三国馊点子专业户!在袁绍手下却帮曹操“打败”袁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馊点子专业户郭图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环顾整个三国时期,能够成就大事的君主离不开人才的辅佐。这里说的人才不光只指名将,谋士也非常重要。

比如刘备一开始有关、张、赵等猛将追随,但却因为没有好的谋士给其出谋划策而整天被人追着打。等到诸葛亮出山以后,这位汉皇叔的人生瞬间开始逆转,直到最后开创蜀国。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谋士似乎比名将的作用更大。

东汉末年,天下群雄割据之时,盘踞北方的袁绍实力最强。这位出身名门的袁氏望族坐拥冀、青、幽、并4州的重兵,手下有颜良、文丑、张郃等名将,还有田丰、审配、郭图、沮授等谋士。

然而,在袁曹争霸之际,有绝对优势的袁绍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后硬是被弱小的曹操给灭了。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袁绍本人听不进好谋士的忠言又偏爱馊点子的毛病,应该是其惨败的主要原因。

袁绍手下有很多谋士,但又忠心又聪明的只有田丰、沮授而已,其他人各分派系互相诋毁,还有一位郭图先生那真是坑死人不偿命。这位郭谋士总能在关键时刻坑自己的主公一把,可以说是帮助曹操打败袁绍的一位“重要功臣”。

官渡之战时,袁绍军粮食充足,而曹操一方则兵粮紧缺。袁方谋士许攸从曹操的信使手里拦截了一封重要情报:曹兵军粮只够吃半天。许攸如获至宝,马上告诉袁绍:“我们击败曹操的机会有了。”

许攸献计:派两路大军奇袭曹操,一路打许昌,一路攻曹营。假如当时袁绍听了许攸的,以后也就没有魏国什么事了。然而,智商不在线的袁绍陷入了沉思,关键时刻,郭图站了出来,并且发表了“扭转局势”的言论。

这位谋士表示,曹操那么奸诈又细心的人,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这肯定是曹操的诡计,谁去谁上当。

许攸表示不能错过机会,郭图死活不认可,最后袁绍选择了信郭图,还发出狠话要斩许攸。呜呼,郭图与袁绍就是这么“默契”!

再后来,许攸转投曹操,并让曹操去烧袁绍乌巢,结果曹操成功了,袁绍失败了。当时袁绍听到乌巢被偷袭的事情后,马上找来谋士商议,而郭图再次坑了袁一把。

郭人才表示,曹军偷袭乌巢,肯定大本营空虚,袁军可趁机来个直捣曹营黄龙。郭图的观点看起来有道理,然而却太不了解曹操了,别人可不是郭图这样智商余额不足的坑货。曹操早挖好了陷阱,就等袁军自投罗网。

名将张郃就表示,曹操不可能没有准备,去了可能会中埋伏,还不如直接去救乌巢的好。关键时刻,袁绍再次听了郭图的话,并派张郃偷袭曹营,结果这次袁绍输得更惨,还直接导致张郃被迫投降曹操。

经过郭图的“妙计”后,主公袁绍被坑得七零八落,最终导致输掉了官渡之战。再后来,袁绍病死,郭图就转而辅佐自己的又一个主公袁谭。本来袁谭与袁尚兄弟不和,郭图应该力劝两人一致对外,然而郭图却想要袁谭算计袁尚。思来想去后,郭图竟要袁谭借曹操之手灭袁尚。结果可想而知!

在郭图的辅佐下,他的主公袁绍、袁谭都被坑死了。郭图的“坑人本性”,其实很早之前就显露无遗。

当时,曹操还没有接献帝回许昌,沮授就劝袁绍接献帝来住,这样便可以“挟天子令诸侯”。可郭图又跳了出来反对,非说献帝是累赘,袁绍还真就信他的馊主意。后来,献帝被曹操截胡了。

郭图这人真的是太“神奇”了,他从头到尾出的几乎全是馊点子,甚至就没想出过一个良策,简直是堪称馊点子专业户。而且,这位老兄喊哪个主公哪个就被别灭,不开玩笑的说,他着实是个庸人。

差点射杀曹操的袁绍手下,是如何被司马懿兄弟坑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粮草是非常最重要的东西,是军队作战基础中的基础。众所周知,粮草不容易燃烧,但为何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却成功烧掉袁绍的军粮,他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的军队相持于官渡,并展开激烈的对决PK。在战争前期,曹操部下的大将认为袁军过于强大,不应该采取双方直面硬刚的战略。两军开战时,曹操率先握战争的主动权,袁绍首战失利后,他就采取了打持久战的策略。此时,曹军和袁绍的军队对峙后,形势对曹操非常不利,曹军缺少粮食,士兵十分疲惫,他根本耗不起。



曹操连忙召集谋士,共同商讨应敌之策。一位谋士认为: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绍的护粮队,乘机烧其粮草辎重。

这位谋士建议从敌军的粮食上做文章,这个想法是对的,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曹军却遇到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粮食很难烧着。粮食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足够的氧气、适合的温度、可靠的燃烧物。如果用火把点火烧粮食,没有燃烧物当辅助,火必定烧不起来。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现代的燃料油可以使用,所以用汽油、柴油或者煤油泼到粮食上,以供燃烧的办法,根本就是无法实施的办法。可是曹操是如何将袁兵粮草烧毁的呢?



根据居延汉简的记载,汉代一名士兵一个月的口粮是3石左右,一天约合3斤粮食。而他们的食物主要以粟为主,并配上野菜等一起食用,等级较高的将领可以吃到少量肉,正因如此,行兵作战期间,将士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

双方在交战的过程中,袁大军约有11万人,而曹大约有2万人。在古代的战场上,我们会看到两种兵:步兵和骑兵。从整体上看,步兵人数较多,骑兵人数较少。袁绍拥有步兵十万人,战马万匹,如果每匹战马配一位骑兵,骑兵的人数是一万人。



除了士兵需要粮食外,战马也需要草料,一匹马如果按照每天吃12千克草计算,一个月按三十天算,也就是360千克。袁军共有一万匹战马,一个月所需360万千克草。

而袁绍的11万军队,一个月吃的粮食是990万斤=495万千克。由此可见,袁绍粮草营中的马草和军粮的重量虽然有差异。可是马草因为重量轻,故此马草的体积要比军粮的体积大几倍。



经过秘密的筹划后,曹操让手下的士兵换上袁军的铠甲,偷偷进入粮仓。袁绍为方便看管,他将粮草放在一起,而喂马的草,正好可以成为粮食燃烧的辅助材料,曹军只需用干草覆盖粮食,点火后快速撤离即可。

袁军发现粮仓着火后,秒变热锅上的蚂蚁,军队驻扎地距离水源较远,士兵们抢救的速度比较慢,当大火开始蔓延时,已经无法抢救了。



当粮食被烧成灰炭,袁军的军心开始涣散,曹操掐准时机对其进攻,将袁军打的落花流水,让其全军覆没,最后取得了胜利。

曹操利用智慧,巧妙地找到制敌策略,可他们并没有去烧粮,而是去烧草,马草着火后,曹军的粮食就捎带着被焚毁了。各位读者,看到这里时,你们是否知道了曹军如何成功烧毁袁军粮草的秘密呢?

针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各提5个问题

好。
1.刘备为什么称为英雄?仁义布于天下?刘备在什么收侯和吴国结盟却攻打吴国?为什么?刘备被谁烧了7百里?
答:因为刘备耳朵大,自己能看见自己的耳朵,手放下来到膝盖,当世异人。
因为刘备仁慈,为别人牺牲自己,忠心耿耿,百姓皆爱戴,许多人都帮助他
刘备看见东吴杀了关张,直接率全国之兵攻打而被陆逊火烧连营逃白帝城。

2.关羽为什么要在曹操那里?关羽最后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的?关羽是神仙吗?关羽曾经收过一个义子是谁?义子是在那个时候收的?
答:关羽是暂借曹操那里寻找刘备,曾经封金挂印,无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那
关羽最后成为了英雄,因此骄傲自大,最后导致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被东吴所害。
不是,是讲关羽义气过人。
是关羽五关斩六将中收了关平。

3.官渡之战当中是谁和谁的战役?官渡之战中曹操听了谁的计谋烧了乌巢?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派大军迎敌?曹操在这官渡之战中是( )曹操收得了哪2个将?
答:是曹操和袁绍。听了许攸的话。因为如果官渡丢失,许昌就难保了(首都)。是(以少胜多)。曹操收了张合和高览。

4.赤壁之战中是哪几个人创造的?他们分别做了什么?这里产生了一个成语( ),赤壁之战中是谁用苦肉计?赤壁之战吧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谁的身上?
答:是由5个人一起搞来的战役。周瑜指挥随机应变,黄盖苦肉计,阚泽诈降书,庞统用连环计,孔明借东风。产生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黄盖用苦肉计。寄托在黄盖身上,因为是他要去放火烧船,一失败就全部都会消失。

5.夷陵之战中是谁讨伐谁?夷陵之战中是谁获胜了?夷陵之战中五虎大将还有几位?诸葛亮有没有参加这个战役?夷陵之战成名是因为........
答:刘备讨伐孙权。刘备获胜。还有3位左右。诸葛亮没有参加。是因为刘备亲帅大兵和孙权的大兵战斗没有诸葛亮胜利的一盘。

为什么坐拥大优势的袁绍,会在官渡之战里输给曹操?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是曹操建立政权的转折点,当时北方诸侯割据,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的实力和袁绍差很远,当时袁绍占据冀州等四个州兵强马壮,实力非常强大。官渡之战袁绍大军前期一直压着曹操的军队打,后来曹操派人烧了袁绍的粮仓,并且袁绍手下很多大将都投降了曹操,导致袁绍兵败。那么为什么坐拥大优势的袁绍,会输给曹操呢?袁绍不占据道义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打曹操是以下犯上,袁绍不懂得知人善任,听不进建议,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叛变,导致袁绍粮仓被烧。

一、袁绍不占据道义的优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打曹操是以下犯上。袁绍当时虽然实力强大,但是他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当时曹操虽然地盘小,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能够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当时袁绍曾经想和刘表联合抗曹,但是被刘表拒绝,其他诸侯都不想配合袁绍攻打曹操。因此在道义上,袁绍不占优势,他攻打曹操是以下犯上,不受到当时人们的拥护,不得人心。

二、袁绍不懂得用人,听不进去有效的意见,导致错失很多机会。袁绍手下有很多谋士给他出谋划策,他出兵之前田丰曾经劝他,不需要打曹操派兵骚扰曹操,没几年曹操就会灭亡,他没有听反而把田丰关进大牢。官渡之战的时候,有谋士建议耗死曹操,袁绍兵力粮草都超过曹操,打消耗战曹操没有胜算,但是袁绍也没有听,而是强攻曹操。袁绍手下不是没有人才,但是袁绍都听不进去他们的意见,导致错失了很多机会。

三、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叛变,带走了重要情报,导致袁绍粮仓被烧。袁绍手下谋士许攸和曹操从小认识,他曾经给袁绍出主意,但是袁绍认为许攸有叛变可能,对他的意见没有采纳,并且对他没有好脸色。许攸当时为了保全自己的富贵,投降了曹操,并且带去了重要情报,袁绍粮草的位置和守将情况都被曹操知道,曹操投降了袁绍粮草,至此袁绍在官渡之战开始迅速失败。

大家对官渡之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袁绍为什么会输给曹操? 紧急 快快快

绍为什么会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因为这场战争不正义。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他们都向袁绍提出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问题,沮授说:“现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们的皇帝也刚刚安定下来,你这个时候发动这场战争,有道理吗?没有。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消灭了在北方的公孙瓒,我们应该向皇帝报捷,我们应该把我们这么多年来安定国家、统一国家做的事情向皇帝报告。如果曹操拦住我们,不让我们报告,那我们就趁机告他曹操一状,说他阻塞王路。同时,我们可以采取运动战、游击战、持久战的方式来对付曹操。我们可以不停地出兵去骚扰他,让他不得安宁,让他疲于奔命,然后我们再来对付他。”

这个意见是正确的。第一,先把曹操放在不义的位置上,把曹操的政治优势变成他的政治劣势,这叫做有“理”;以强抗弱、以逸待劳,用运动战、游击战、持久战的办法来对付曹操,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大,这叫有“利”;步步为营、循序渐进、见好就收,掌握时机来消灭曹操,这叫有“节”。有理、有利、有节,这样的谋略就是一个好的谋略。

可袁绍不听,他听郭图的,听审配的,他们两人都主张按照袁绍的决定,立即集结十万精兵,向许都挺进。郭图和审配为什么要这样主张呢?审配可能是糊涂,郭图则是拍马屁。因为郭图这个人很清楚袁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求胜心切,觉得自己可以气吞万里如虎。“兵书上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敌则战之。现在我们的军队是曹操的十倍,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种小动作呢?什么运动战、游击战、持久战。以我们袁公之英名、神武,以我军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消灭一个小小的曹操,那不是易如反掌吗?”这是一套空话,马屁精最会说这种话。但袁绍偏偏是一个喜欢被拍马屁的人,他听后马上沾沾自喜。

沮授一看情况不妙,就再出来说话。这一回沮授的话就说得比较重了:“平定动乱、诛灭残暴,谓之义兵:穷兵黩武、仗势欺人,谓之骄兵;兵义无敌,骄者先灭。现在天子在许,我们师出无名,于义则违,在政治上就先输了一招。而我们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在道义上又输了一招,如果我们再不讲究一点策略,我们还要急功近利、先发制人,想毕其功于一役,那我们在策略上又输了一招,这个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这个话说到了根本上。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所以进行一场战争,政治上是否有利,道义上是否有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袁绍的亏首先就亏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是袁绍失败的首要原因。

另外袁绍在指挥上也失误,曹操栖息白马的时候,他不守白马去救延津,中了曹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是一误;曹操以退为进,拉长他的补给线,袁绍上当受骗,挺进官渡是二误;相持阶段,许攸建议袁绍出奇兵,突袭许都,劫持天子,袁绍不采纳是三误;曹操奇袭乌巢的时候,袁绍不派重兵救乌巢,听信郭图的建议,派重兵攻官渡,丢了乌巢,这是四误。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袁绍的指挥是一误再误。所以有人说,官渡之战与其说是曹操用兵如神,不如说是袁绍愚蠢透顶。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主帅是这种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

袁绍指挥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此人缺少帅才,他的特点是见事迟,也就是反应慢,总是不能立即作出决断,而且优柔寡断。官渡之战正式打响之前,袁绍与曹操的军队隔河相峙,这个节骨眼上,曹操居然忙里偷闲打了刘备一家伙。当时曹操准备打刘备的时候大家都反对,大敌当前,头号敌人应该是袁绍。而曹操回答,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趁他羽翼还没有丰满的时候把他干掉,否则就来不及了。大家说,我们如果去打刘备,袁绍抄我们的后路来袭击我们怎么办?曹操说,放心吧,这哥们我太熟悉他了,老朋友了,见事迟,等我们打完刘备以后他才反应得过来。果然,袁绍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战机。实际上此时田丰建议袁绍袭击曹操的,可袁绍说,我小儿子正生病呢,发高烧,打什么仗。气得田丰拿手杖在地上杵着说,哎呀,有这样当帅的吗?大好战机不赶紧抓住,管你小儿子发什么高烧啊你?

指挥失误的又一个原因,是袁绍用人失当。袁绍手下是很有些人才的,所以当时袁绍来进攻曹操的时候,孔融就断定曹操打不赢,孔融就跟荀彧说,“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这么多人才,我们怎么打得赢呢?荀彧说,不要紧,袁绍那边确实有很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都有毛病——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所以荀彧断定,许攸的家人是肯定要犯案子的,他一旦出了事,审配和逢纪二人由于大公无私,肯定会把他的家人抓起来,此时许攸一定叛逃。至于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也——结果全部都在荀彧的预料之中。其实,这些人才有毛病也没关系,是人就有毛病,很正常,问题在于主帅要做到知人善任,他必须很明白自己的手下都有哪些优缺点,要扬长避短地来使用。可袁绍没有这个能耐,袁绍用人的原则很简单——我高兴,他高兴的原则也很简单——谁拍他马屁他就高兴,谁提意见就讨厌谁。田丰不断地提意见,下了大狱;沮授不断地提意见,把他冷落在一边。袁绍在每一次指挥之前,沮授都提出正确意见,他就是不听,因为沮授不会顺着他的毛摸,不会吹牛拍马、阿谀奉承,他就喜欢郭图这样会拍马屁的人。最后形成的结果使我们觉得袁绍好像有一种天才,凡是对他有利的正确的意见他一定是不听的,凡是对他不利的错误的意见,他是一定要听的。

谋臣有毛病,主帅没名堂,这就是袁绍集团的状况。这已经很糟糕了,更糟糕的是这一伙人还要窝里斗。本来指挥一场战役,要开一个军事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应该是各尽其言、言者无罪,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说的话尽情地说出来,然后再做一个决策。而同一个集团的人在工作当中,有意见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因为工作意见的分歧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我们应该是会上畅所欲言,会下团结合作,这样一个团队才是战无不胜的。可袁绍集团不是这样,为了打不打这场战争的事情,分成两派,会上吵得一塌糊涂以后,会上主张打这场战争的就去袁绍那边打小报告说,请主公要注意一下沮授这个人,此人是不是权利太大了?袁绍一想,是啊,他是三军的监军啊,权利太大了,意见又老和我不一致,于是削去了沮授的军权。沮授无法可想,就说,既然这样那我辞职吧。不准辞职,跟我走。沮授在跟着袁绍过黄河的时候说,滔滔黄河啊,我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果然,官渡之战结束后,袁绍只顾自己逃命,不管沮授的死活。沮授跑不掉,被曹操俘虏。这是他们的窝里斗。

袁绍的谋士窝里斗,袁绍的家庭闹家务。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其中袁绍最喜欢的是袁尚,因为袁尚长得漂亮,于是决定立袁尚为接班人。袁绍此人也是一表人才,帅哥一个,他三个儿子当中小儿子最帅,于是袁绍就认为老帅哥的接班人就应该是小帅哥——荒唐!但这话袁绍说不出口,于是他说,三个儿子一个外甥,我就把我的四州分了,把小儿子留在自己身边,住在冀州,剩下的三个州,一个州派一个人去,袁谭、袁熙,高干是个外甥。沮授又反对,沮授说,主公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这个做法等于是把兔子放到十字路口来了,能不窝里斗吗?袁绍又不听。结果他死后,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就打起来了,他的谋士也分裂成两派,自相残杀,省了曹操不少功夫。这是袁绍的又一失,叫做组织上失和。

袁绍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指挥上失误、用人上失当、组织上失和,有此六失,还不失败,那才叫天理不容。这个结局早在曹操的预料之中。当时袁绍十万精兵南下,来势汹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打不赢的,只有曹操神情自若,曹操说,袁绍是我的老朋友,我太了解他了,他的特点是野心大、智慧少,态度凶、胆子小、刻薄猜忌、人缘不好,他的集团,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草虽丰,那不过是给我作后勤部长罢了。曹操到底是袁绍的老朋友,他真是把袁绍看透了。袁绍其人,政治上短见、军事上弱智、组织上低能。当然你说这人一点能耐和个人魅力都没有那也不符合事实。应该说,袁绍还是有本事有魅力的。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利用他家族四世三公这样的政治资源,把袁氏家族的事业推向了顶峰。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他没有像后来清朝的八旗子弟一样躺在父辈的成就上吃老本,他是在祖辈父辈开创的基业上发展壮大了。袁绍最后的成就、名声、地位,都超过了他的祖辈和父辈。这是需要肯定的地方。但是他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出愚蠢、固执和狂妄,他的愚蠢、固执和狂妄是三位一体的,他因为愚蠢而固执,因为固执而狂妄,又因为狂妄而愚蠢。他狂妄,所以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他固执;因为他固执,他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他愚蠢;因为他愚蠢,他不知道自己的分量,因此他狂妄。所以袁绍的失败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失败、做人的失败、性格的失败。

那么袁绍的性格是什么呢?内心分裂。对于这一点,历史上是有过评价的。《三国志》说,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荀彧说他,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这些话的意思是,袁绍表面上风流儒雅、风度翩翩、和蔼可亲、宽以待人,但是骨子里面是猜忌别人的,是忌妒别人的,是很刻薄很狭隘的,他见不得别人比自己风光,容不下别人比自己聪明,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正确。他要打曹操,就是因为曹操比他风光,奉天子以令不臣。他贬沮授,因为沮授比他聪明。他杀田丰,因为田丰比他正确。他从官渡兵败回邺城的时候,袁军将士都捶着胸脯说,天哪!如果田丰在这儿,我们这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啊!这话传到袁绍耳朵里,他受不了,他就问逢纪,田丰在邺城狱里表现怎么样啊?逢纪说,田丰听说主公打了败仗,幸灾乐祸,拍手大笑,说这下可证明他最英名了。结果袁绍回到邺城第一件事情就是杀田丰。其实即使没有逢纪这个小人的挑拨,袁绍也是要杀田丰的。这点田丰早就预料到了,所以田丰说,这一回我死定了。田丰有个解释,如果这回我们打了胜仗,主公一高兴,说不定就把我赦免了,而且可以把我这个意见错误的人作个反面教材到处炫耀——我不是打胜仗了吗?这小子总是说我打不赢的!而这一回他打了败仗,他一定会恼羞成怒,一定会拿我出气,所以这回我是死定了。田丰果然被杀。

把这件事和曹操胜利之后的表现对比一下。曹操打胜了仗,还要来感谢让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曹操是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归责于自己,而袁绍是胜利归功于自己,失败迁怒于他人,拿人家的脑袋给自己出气。袁绍的老婆也残忍无比,在袁绍尸骨未寒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袁绍的五个小老婆全杀了,说就是你们这些狐狸精害得我老公死于非命。杀了不说,还要毁容。袁绍这一家子就是这种人。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实际上曹袁二人的高下很早就表现出来了,当时他们联合起来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问过曹操一个问题,万一我们失败以后,什么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的根据地?曹操就笑了一下说,足下说呢?袁绍说,我们南据黄河,北据燕代,再联合戎狄,南下以争天下,应该可以了吧?曹操肚子里好笑,你怎么老想着往哪个地方跑?难道哪个地方就是最重要的吗?一个没有用的人跑到哪里都没有用。曹操淡淡地说了一声,我看哪,网罗天下的英雄和人才,用正义和正道去驾驭他们,应该就无往而不胜。确实是曹操高了袁绍一招,曹操知道,正义的旗帜和精锐的队伍是克敌制胜的两大法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