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三国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按照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列传排序,刘备手下侧重于文职工作的人分别是诸葛亮、庞统、法正、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董和、刘巴、马良、陈震,再往后的,就属于后起之秀而跟刘备交集不多了。
从太子舍人董允开始,新晋文职官员属于诸葛亮刘禅一代,跟刘备的关系不太大,咱们就不去说他们了。
咱们这里说的是“侧重于文职工作”,是因为当时文武基本不分家,而且谋士也属于军职,比如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军谋祭酒、记室参军,您还真分不清他们是文职还是武职。在大家印象中,费祎蒋琬都是文人,但他们却是蜀汉最早的大将军、大司马。
但是为了便于比较,咱们还是把诸葛亮庞统法正等咱们前面说的十三个人都划归文官谋士,从这其中选出五个人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果陈登徐庶肯跟着刘备,那五大谋士根本就不用选,但是陈登和徐庶都跑到曹操那里去了,所以蜀汉阵营不但缺武将,而且也缺文官,这才出现了“名将唯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
要评选蜀汉阵营刘备麾下五大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占有三个席位,读者诸君应该是没有意见的,至于剩下两位是不是糜竺和孙乾,可能就要引起争议了。
糜竺是不是刘备的谋士?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三国正史中,糜竺没有给刘备出一谋划一策,他更像是刘备的赞助人或原始股东。
刘备被吕布击溃后,“转军广陵海西,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
要是没有糜竺的资金注入,刘备当时就破产了,所以糜竺在蜀汉阵营获得了超然地位,但却没有任何实权:“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
股东不能掌握经营权,免得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一点不能说刘备做得不对,但刘备的作法,也让糜竺跟五大谋士之位无缘。
除了糜竺之外,早期追随刘备的还有孙乾简雍伊籍徐庶,这其中徐庶追随刘备时间较短,而且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跑掉了,自然就失去了位列五大谋士的资格。
事实上徐庶进曹营,并没有一言不发,而是当上了靠说话吃饭的御史中丞。后汉乃至曹魏不常设御史大夫,一般都是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工作,徐庶就是曹魏的第一话痨、言官之首。
至于孙乾简雍伊籍,似乎更像外交官而不是谋士。这三位行军打仗排兵布阵似乎都是外行,但是搞外交却是一把好手:刘备之所以能到荆州依附刘表,是孙乾做的工作;兵不血刃拿下成都,是简雍只身入城,说服了部下抵抗情绪高涨的刘璋;伊籍出使东吴,唇枪舌剑折服了孙权,这才让孙刘联盟在形式上得到了恢复。
所以陈寿总结说:“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排在糜竺之前的许靖和排在伊籍之后的秦宓,别说位列蜀汉五大谋士,能够在刘备手下混口饭吃保住脑袋,就算不错了。
刘备是很讨厌许靖的,是法正做了工作,许靖才得到了“太傅”这个虚职,虽然品级很高,但是刘备连听他说话的兴趣都没有。
秦宓比许靖还悲催,他跟赵云一起劝阻刘备伐吴,赵云言辞激烈,刘备不肯听从但也没有发怒,秦宓说得更有道理更委婉,刘备却勃然大怒。秦宓“下狱幽闭,然后贷出”,就是被关进了死囚牢,最后按照汉朝法律花钱买回了自己的性命——“罚铜准赎”,好像是从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那里传下来的规矩。
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之后,是董和、刘巴、马良、陈震。这个刘巴不是什么好人(陈寿认为他是好人),他瞧不起礼贤下士的张飞,气得刘备差点把他宰掉。
刘巴给刘备出的主意,跟打仗无关,而是对蜀中门阀士族和普通百姓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压榨:刘巴建议刘备铸造当百大钱,并强迫在川蜀流通,结果是刘备府库充实,百姓的存款一下子缩水了百分之九十九。
诸葛亮对刘巴很是欣赏:“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字之初)远矣!”但是刘备对刘巴不是很感兴趣,或许是刘备认为比诸葛亮还会出谋划策,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才,因为在刘备眼里,庞统和法正的军谋水平,也是远远高于诸葛亮的。
真正给刘备出谋划策,并且被刘备任命为机要参谋的,是马良和董和:“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
董和跟诸葛亮一起替刘备行使权力,诸葛亮侧重于行政,董和侧重于军事,倒也配合默契相处融洽,这说明在刘备眼里,董和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是可以跟诸葛亮相提并论的。
读者诸君对马谡马幼常比较熟悉,但马谡的水平,是远远不及他四哥马良马季常的:“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马良是不是有一支神笔,或者是否擅长绘画,这个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他的谋略却是得到了刘备的认可的:“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辟良为左将军掾。”
“从事”和“椽”,基本相当于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副官”,虽然比“团副”“营副”级别低,但是说话更好使。
如果马良不是在夷陵之战中阵亡,那么托孤寄命之臣中,或许就会有他的名字。
陈震的能力,跟孙乾简雍一样,基本在外交而不是军事,所以能够排在诸葛亮庞统法正之后位列蜀汉五大谋士的,可能也就是董和、马良了。
诸葛亮、庞统、法正、董和、马良并称蜀汉五大谋士,谁是谋士之首呢?这个就要由读者诸君来下定论了。
笔者认为:诸葛亮搞内政外交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把诸葛亮当做谋士来使用,如果用萧何张良陈平做标杆,那么诸葛亮就是刘备的萧何,而庞统和法正则是张良与陈平。在刘备和曹操眼里,蜀汉阵营的第一谋士似乎是法正法孝直:“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所谓谋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参谋总长,在当时,应该是首席谋士。
当然,说法正是刘备第一谋士,只是笔者一家之言,做不得准,这时候就要请问读者诸君了:董和、马良能否位列蜀汉五大谋士?刘备地首席谋士,是诸葛亮还是法正?如果庞统法正仍在,刘备有没有机会一统三国?诸葛亮能否军政一肩挑?
刘备手下谋士都有哪些人
刘备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武将都非常的多,但是相比起刘被手下的那么多的武将来说,刘备的谋臣阵容就差了不少,比较出色、有名的也就是徐庶、孔明、庞统、法正、姜维这些人。
刘备最信任的谋臣诸葛亮
先说说徐庶,这人也是一个奇才,原来也是一个武力不俗的江湖侠客,后来因为犯了事认识到还是有文化比较重要就弃武从文,结果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学有所成,要知道那些个其他的顶尖谋士哪个不是从小就开始学,学了十多年才出师的,而他这么点时间就能成才可见他的天赋非常不错,但是不幸的是后来因为曹操的计谋不得不来到了曹魏阵营,后来再也没有什么显眼的战绩。
诸葛亮自然不用多说实在是太有名了,被称为千古智慧的化身,是刘备最为器重的谋臣,也是刘备能够崛起的第一功臣。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江湖人称为凤雏,但是或许是因为太过着急立功了,结果在一场战争之中,竟然意外的成为了刘备的替身被大将张任杀死,只留下了落凤坡上杀凤雏的传说。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法正,其实法正才是刘备手下军事才能最卓越的人,比起诸葛亮来说他在军事谋划上更加优秀,也是因此每次打仗刘备都要带着法正,正是他敏锐的看出了刘备夺取汉中的可能性,并且巧施妙计拿下了汉中,帮助刘备奠定了大好的局势。但是可惜在刘备汉中称王的第二年法正就病逝了,也是因此才有了后来刘备的夷陵惨败,一举将蜀国的生力军耗尽,自此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姜维则是蜀汉后期的支柱,在诸葛亮逝世之后支撑着江河日下的蜀汉,最后因为刘禅无能,重新光复汉室的梦想破灭,在反叛魏军的时候被杀。
刘备庙在现在什么地方
刘备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角之一,在后世有着很高的名声,自然也有不少人为之建庙供奉,其中比较有名就是的武侯祠中的刘备庙和刘备山上面的刘备庙。
刘备的庙宇
武侯祠中的刘备庙自然不必多提,四川的武侯祠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无数人前去缅怀诸葛孔明,其中的刘备庙也是接待了不少的游客,庙的正中央供奉的就是刘备,值得一提的是旁边跟着的不是他的儿子刘禅而是他的孙子刘谌,这也是因为在蜀国灭亡的时候刘禅一心投降,而刘谌则是自杀殉国。下边还有很多的文臣武将的雕像。
刘备山上的刘备庙则是后人所建,虽然在历史上曾经毁于战火之中,但是后来在民间组织的努力之下,再次重建了。对于这个庙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这座山并不叫刘备山,是后来的一个叫做王十万的人修了这座刘备庙之后才改名的,传说这个叫做王十万的地主一直非常喜欢刘备,经常在家中祭祀供奉刘备,后来一次做梦的时候梦到刘备等人商议天下大事,醒来就下定决心要建这么一座刘备庙。
为了修建这座庙,王十万也算是尽心尽力,不只是找了很多的能工巧匠,还喂养了很多的羊群和牲口来运送砖瓦,建成之后,发现后山上有一股泉水,据说永远不会枯竭,喝了可以长生不老。直到现在虽然没有人信这些,但是因为山泉水比较干净,所以每天都有不少人去打水喝。
刘备小时候有哪些逸事
刘备小时候其实就有不平凡的志向,都说“三岁看到老”,刘备能从一个家境贫寒的人最后成为一个皇帝,由此可见,这样的成就绝对是于刘备的努力分不开,而刘备自小就立志成为强者,这也决定了刘备是一个不平凡的少年,那刘备小时候为什么想要成为强者呢?
刘备剧照
首先,刘备小时候耳濡目染一些汉室祖先的传奇故事,渐渐地萌发了异于常人的志向,小时候的刘备看到别人家豪华的马车都会说自己也会成为那样的人,就可见,这孩子志向不小。其次,刘备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父亲也早早的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非常辛苦的将刘备拉扯大,从小受到别人的白眼,这样的经历也让刘备想要成为强者,摆脱那时候的窘境。而且刘备小时候跟着母亲编草鞋卖草鞋,风吹雨淋的,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生活的环境确实谈不上好,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是刘备小时候最大的愿望,而正因为经历了这些,使得刘备早慧,较早的接触了社会,让他明白社会的残酷和现实,想要变好,首先就要变强。
刘备小时候会埋怨上天的不公,却也因为这样的不公,让刘备知道“男儿当自强”,想要摆脱贫困窘迫的生存环境,一切都需要进行改变,那么自己就必须要变强,成为强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为皇帝平定天下就成为了刘备这一生唯一的愿望。
说到 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 演义》中,羽扇纶巾的他几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庞统。 入益州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后者,而将诸葛亮「留镇荆州」(《 志·蜀书七·庞统传》)。> 当是时,庞统可谓 的行军智囊。在葭萌关屯驻期间,他向刘备献上密计:一是暗中挑选精兵,昼夜兼程袭取成都,此为上策;二是佯称荆州有紧急情况回军救援,趁机诱杀刘璋的守关名将,随后攻取成都,此为中策;三是退回白帝城,与荆州兵力汇合,再慢慢图谋,此为下策。刘备选择了中策,一路势如破竹。可惜这位被喻为凤雏的超级谋士,竟在围攻雒县时被流箭射杀。> 庞统死时才36岁,他还没有充分展现才华即黯然退场。即使有迹象表明,庞统的排兵布阵上或许强于诸葛亮,但过于单薄的史料,不足以支撑他作为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地位。然而,庞统其实是一个铺垫,真正的智多星将随之登场。他,就是从刘璋阵营里投靠而来的法正。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虽然在刘璋手下任职,他并不被信任。后经益州别驾张松推荐出使荆州,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便暗中奉戴为主。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向刘备献策夺取益州,凭借天府之国的富庶和险阻成就大业。反映法正料事如神的一件事,发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益州从事郑度向刘璋献上坚壁清野之计。由于刘备孤军深入,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这一招显然是刹手镧。刘备为此十分忧虑,但法正判定刘璋「终不能用,无可忧也」(《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不出所料,刘璋认为不能以扰民来避敌,非但没有照办,反而撤了郑度的官职。> 不仅有超强的判断力,法正还擅长心理战。当刘备与刘璋两军相持时,他给原先的主人写了一封信,指出雒城虽有万人军队,却是被击溃的将士;在粮食储备方面,刘备方充足,对方补给将日益困难;何况张飞又率数万大军并进,另有东吴作后援;益州所仰仗的蜀郡已遭严重破坏……在陈述了胜负之势后,法正笔锋一转:「刘备将军与您同宗共本,对您旧情依依,实在没有迫害之意。我认为您可以改变态度,从而保全家族。」1刘璋后来果然出城投降,这封信或许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作为一名真正的高参,绝对不可缺大局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挥师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想出城投降,事先却漏了风声。时值危急关头,刘璋便放了他一马。刘备因此鄙视许靖,不打算任用。法正劝谏道,许靖属有名无实之人,但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假如不礼遇他,会被视作不重用人才,因此不如效法战国燕昭王对待郭隗的先例,对之予以敬重。刘备于是改变了态度,开始厚待许靖。> 在军事策略方面,法正对蜀汉政权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他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使张鲁投降,但却不乘胜进取巴蜀,只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兵驻守,自己匆匆北回洛阳,必定是内部出现紧急情况,所以应趁机讨伐,必然可夺取汉中。他分析了此举的战略意义:上则可以积蓄力量,伺机推翻曹魏、匡扶汉室;中则可蚕食雍州、凉州,以开拓疆土;下则可固守要害,与曹魏持久抗衡。刘备深表赞同,便率诸将进兵汉中。很自然地,法正随军而行,诸葛亮一如先前在后方镇守调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从阳平关南渡沔水,在定军山等地扎下营盘。法正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让万余精兵乘夜猛攻张郃,并在走马谷火烧魏军营垒,迫使夏侯渊分兵助战(《三国志·魏书十七·张郃传》)。待夏侯渊前来时,法正曰「可击矣」,刘备便命黄忠居高临下擂鼓突袭,大破曹军,并一举斩杀夏侯渊。毫无疑问,这是刘备阵营最为经典、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唯一一次独拒曹魏所赢得的重大胜利。等曹操领兵赶来,得知法正的计策后说:「我就知道刘备不具备这样的才能,一定是有人给他出主意。」2事实上,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构想,其中的重头戏——「益州篇」,首要是倚重法正才将之化为现实。> 功高自有重赏。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赐他和诸葛亮、关羽、张飞「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三国志·蜀书六·张飞传》)。基于法正追随时间最短,刘备给四人的封赏却一碗水端平,可见他不无后来居上之势。刘备自立汉中王时,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蜀郡太守和尚书令,前者外统都畿,后者内统群臣,均是至高至贵的要职。法正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很独特。有一次与曹军作战,形势不利,刘备却不肯撤军,但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让他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裴松之注)」刘备只好同意撤退。黄初元年(220年),法正去世,年仅45岁。刘备极其痛心,为他连哭数天,并追諡为翼侯。需要特别指出,法正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即使战功卓绝且同年亡故的关羽,也未享如此哀荣,他与张飞、庞统等都是多年之后由蜀主刘禅所追諡(《三国志·蜀书三·后主传》)。> 称法正为刘备的首席军事高参,可依据一段很有说服力的文字:「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三国志·蜀书二·先主备传》)——股肱乃大腿和胳膊,比喻左辅右弼之臣;谋主即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从很大程度上讲,诸葛亮、法正之于刘备,正如「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张良之于刘邦,两人各司其职,都对蜀汉政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容回避,诸葛亮在用兵方面逊于法正。即使他本人也常常赞叹法正的奇谋,认为刘备当年进退两难时,正因为有法正的辅佐才摆脱困境,不再受人压制。3曹操甚至感叹,我将天下英雄大致都收罗了,唯独缺了法正啊!4而诸葛亮追随刘备多年,却从未听闻曹操有类似的遗憾。同样发出一声叹息的还有诸葛亮。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虽然群臣纷纷劝谏,却一概不听。章武二年(222年),蜀军遭受彝陵之败,刘备逃至白帝城。诸葛亮不由地感慨:「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够制止皇上,使他不会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败得这样惨。」5这与曹操赤壁之战后哭郭嘉何等相似!> 当然,任何人都有长短。法正精通军事,做人却不够宽宏,以致睚眦必报。掌权后的他,对曾给自己小恩惠的人都予以照顾,凡有过小矛盾的,一概给予惩罚,以致大肆报复杀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总之,法正并非品德高尚的仁者,却不失为决胜千里的智者。陈寿将之比作程昱、郭嘉,所以给他戴一顶刘备首席军事高参的帽子,应该是合适的。>
1、庞统。
庞统小时候很朴实,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庞统20岁时拜见时颍川司马徽,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两人坐于树下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
2、法正。
法正,字孝直,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出征四川的智囊,可以说没有法正,刘备就拿不下四川。后献计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于用奇谋,深受刘备赏识和敬重。他死后,刘备哭了好几天,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3、麋竺。
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
4、孙乾。
孙乾是郑玄推举给州里,随后刘备请他做从事,在刘备背叛曹操投靠袁绍之后,就是派孙乾做使者,去商量和袁绍结盟的,第二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去投靠刘表,也是派孙乾去做使者的。
5、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最为器重的谋臣,也是刘备能够崛起的第一功臣。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江湖人称为凤雏,但是或许是因为太过着急立功了,结果在一场战争之中,竟然意外的成为了刘备的替身被大将张任杀死,只留下了落凤坡上杀凤雏的传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0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良封候只排62位,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