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牢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刘牢之是东晋劲旅北府军的主要军事将领。在各次战斗中,他都勇猛无比, 屡获大捷。尤其是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刘牢之率军屡挫强敌, 擒斩敌将, 为东晋王朝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东晋内部那种复杂的政治权力斗争中, 刘牢之屡为人作嫁衣裳,最终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以自缢身死的结局完成了他人生的后归宿。
刘牢之,字道坚, 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 年)。论门第,刘牢之算是江东名门之后。其曾祖父刘羲以善骑射为晋武帝司马炎所赏识, 历任北地(今甘肃庆阳)、雁门(山西玉右)太守。晋朝南渡后, 其父刘健, 以勇武和军事指挥才能为皇帝所赞赏,拜征虏将军。出身在这样的一个家庭, 刘牢之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家风的熏陶, 好学不倦,沉毅坚定有计谋, 尤好军事。
他父亲刘健颇为自负, 屡对人言: “此吾家千里驹也。”长大后的刘牢之以功业自许,而当时的客观形势也为刘牢之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 国家分裂, 战乱不休。到了四世纪, 在北方的五胡十六国,逐渐为占据关中一带的氐族人苻坚所统一。
公元三五七年, 苻坚在长安称帝,史称前秦皇帝。由于苻坚的宽容大量、善于用人, 国势一度强盛, 并统一了北方。当时黄河以北、关中、巴蜀地区都归属于前秦的统治范围。见北方已告统一,苻坚就想立不世之功, 统一全国。对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 他必欲吞之而后快。于是,经常派兵南侵。江淮地处南北要冲, 战争格外频繁。为抵御苻坚的南侵,东晋王朝也在积极备战。其中之一就是在原来军事建制的基础上, 另外组建一支军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府军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时东晋的宰相是有名的谢安。他见苻坚崛起北方,虎视江南, 而东晋原有部队成分复杂,战斗力不强, 就命他的堂弟谢玄招募劲勇,组织新军。公元三七七年, 谢玄奉命镇守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并悬榜招募劲勇, 组建北府军。刘牢之闻讯, 欣然前往谢玄军营应募。谢玄见刘牢之乃将门之后,仪表又不俗, 就收入帐下, 不久即命为参军。因当时谢玄的大营在健康的北面,所以历史上把谢玄组建的这支部队称为北府军。由于刘牢之精明沉毅,通晓军事, 勇猛善战, 所以深得谢玄赏识。刘牢之很快被选任将领。
从此,刘牢之倚仗自己的军事才能, 加上朝中谢安、谢玄等人的支持, 手握北府重兵,东征西讨, 在中原大地上所向披靡, 为东晋王朝屡立大功。刘牢之也因之成为朝中著名战将,为人们倚重瞩目。公元三七八年,苻坚派大将俱难、彭超率军南侵。五月, 秦军攻陷盱眙。苻坚闻讯后,复以六万之众围攻三河(即江苏宝应)。见强敌人侵,东晋孝武帝命谢玄率兵抗敌。晋军与秦军对峙于三河。此时,刘牢之向谢玄献计: 效曹操破袁绍之计,让主力坚守正面, 自己率精锐一部突袭秦军后方。谢玄深表赞同。于是,刘牢之独自率领三千精锐骑兵远程奔袭秦将俱难屯留在盱眙的辎重。接敌后,刘牢之奋勇当先, 指挥部队杀散守卒,烧其粮秣, 获其运输船队。秦将见粮草被烧,不能久持, 只好撤军退去, 从而解除了秦军对三河的围攻。因功,刘牢之被拜为鹰扬将军, 授广陵相。
公元三八三年,苻坚终于定下南下灭晋的决心。他集马步军八十万, 号称百万之师,向东晋王朝发动了全面进攻, 想一举荡平东晋。其主攻方向在淮北、寿阳一带。为表示对此次战役的重视,苻坚亲任大军的最高指挥官, 随军引动, 他的弟弟平阳公苻融任前线指挥官。至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大战终于拉开了战幕。符坚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东晋王朝上下进行了紧张的军事调度和备战: 以将军谢石、朱序镇守寿阳; 以谢玄率北府兵在淮水一线布防, 阻断淮河交通以遏制晋军西进。宰相谢安坐镇建康,随时指挥调度。整个建康呈现出一派紧张有序的大战前的气氛。
谢玄领命后,率军进至洛涧二十五里处, 扎住阵脚, 然后命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为先锋,直趋洛涧。到达洛涧后, 刘牢之立即率参军刘袭、诸葛求等, 挥军渡水。晋军冒矢前进,拼死冲杀, 斩杀秦将梁成及秦弋阳太守王咏。秦军为之崩溃。然后, 刘牢之分军截断秦军退路。秦军争越淮河逃命,刘牢之率军乘胜追击, 斩杀秦军一万五千之众, 并尽获秦军器械军资。是役,使秦军闻之大惧, 连苻坚在登上八公山时, 都误认为山上的草树灌丛都是晋军。成语“八公山上, 草木皆兵”盖源于此。
刘牢之率北府兵在洛涧大破秦军之后, 秦军士气大伤, 就向后溃退。如此一来, 退却得秦军带动后面的部队,以为秦军真的败了, 加上晋将朱序在后面大喊: “秦军败了 !”一路上,秦兵如大山崩塌一样, 向长安方向狼狈退去。连苻坚也无法收拾这个局面, 好在亲兵的保护下向长安逃奔而去。据说晋军淝水大捷的消息传到建康时, 宰相谢安正与人下围棋。谢安看完战报后就扔在一边,棋友问他前线战局如何, 谢安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 “小儿辈已破贼。”可当他下完棋回家时,激动得跌跌撞撞, 不知所以,连自己的鞋底也被门槛碰掉了。同时, 牙齿也碰掉了几个。可见他当时高兴、激动的样子。作为大战前线先锋的刘牢之,朝廷提升他为龙骧将军, 授彭城内史,赐爵武冈县男,以表彰他在关键时刻立下的功劳。
公元三八四年,苻坚之子苻丕据守邺城(河北临漳)。为燕王慕容垂所逼, 苻丕请降于晋。谢玄派刘牢之率军二万救邺。受命之后,刘牢之引军先据枋头(河南浚县) , 随而进攻黎阳(河南浮县)。解了邺城之围后, 接受苻丕投降, 随后又大败慕容垂。第二年,刘牢之解救泰山郡,生俘秦将张遏, 使东晋王朝的势力在淝水大战之后, 达到河南、山东、河北一带, 刘牢之又为东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权力这个东西有时真像一条毒蛇。如果耍蛇的技术不过关,反会被蛇咬一口, 立成致命伤。在中国历史上,多少名将名相都被这条蛇咬过, 被咬者的结局都非常惨, 北府名将刘牢之也不例外。
? ? ?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祖父刘羲曾经做过西晋的雁门太守,父亲刘建也因为勇武而担任过征虏将军。刘牢之从小就苦练武艺,弓马娴熟。
? ? ? 谢玄出任广陵太守,大力征召江淮子弟和北方流民入伍当兵。刘牢之和好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等人参加了晋军。没过多久,谢玄就发现刘牢之不但武艺精湛,而且善于谋划,很有将才,就把刘牢之提拔为参军,让他率领前锋部队冲锋陷阵。由于谢玄的这支新军在对抗北方前秦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因此被人们称为“北府兵”。
? ? ? ?公元397年,王恭以诛杀王国宝为名,起兵进攻建康。司马道子被吓得手足无措,急忙斩杀了王国宝和王绪,王恭这才罢兵而回。当时刘牢之的部队是王恭的主力,可王恭却因为门第观念不大瞧得起刘牢之,这让刘牢之非常不满。司马道子趁机派庐江太守高素劝说刘牢之投靠自己,并许以高官厚禄。这件事被王恭的参军何澹之知道,密告了王恭。刘牢之和何澹之一向关系不好,王恭始终不敢相信何澹之的话。为了安抚刘牢之,王恭决定和刘牢之结拜为兄弟,并把最好的武器和最悍勇的士卒都拨给刘牢之指挥。这突如其来的礼遇反而让刘牢之疑心王恭要除掉自己,于是他率领部队反叛,王恭被杀。
? ? ? ?桓玄彻底消灭了司马道子的力量,攻入建康城后,就转过头来准备收拾反复无常的刘牢之。桓玄以征东将军、会稽太守的虚职册封刘牢之,准备剥夺刘牢之的兵权。这时,刘牢之才感叹说:“桓玄刚得势,就开始夺取我的兵权,怕是大祸的开始呀。”不甘心就范的刘牢之开始召集旧部,准备再反桓玄。刘牢之的参军刘袭说:“身为人臣最不该干的事情莫过于反叛,将军你先反王恭,又反司马道子,现在你还想反桓玄,一个人三次反叛,怎么可能成就大事呢。”说完后,刘袭就走出了大厅,刘牢之的手下也大半散去。刘牢之一看大势已去,只好上吊自杀。刘牢之的部属们收敛了刘牢之的尸体,运到丹徒安葬。
北府军由东晋谢玄所创建,前身可追溯到郗鉴的流民军。前秦一统北方后东晋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谢安举荐自己侄子谢玄督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谢玄到任后开始重新组建军队,当时在广陵和京口一带有着大量的从北方逃亡过来的流民。这些人能从北方的战火中生存下来,一路流亡到江淮流域,个个饱经风霜、意志坚强,桓温就曾说:“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谢玄从中挑选骁勇之人组成军队,其中很多将领都是之前流民军中作战勇猛的将领,比如刘牢之、孙无终、何谦等。后来谢玄改镇京口,京口又叫北府所以这支军队就叫北府军。
北府军百战百胜,淝水之战一举成名,北府军一路追亡逐北。北府军直接左右当时东晋的局势,谁拥有北府军的支持谁就有话语权,先有王恭、再有司马道子、后有桓玄他们都先后得到北府军的支持掌控时局。后刘牢之死后刘裕重组北府军,北府军在刘裕手里所向无敌,摧桓玄,灭后燕,破长安,连横行河北的拓跋鲜卑铁骑也被刘裕却月阵给捅翻。在朱元璋之前北伐最成功的就属刘裕,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军队的实力取决于将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所在,前期北府军的魂就是刘牢之。刘牢之是北府精锐的先锋,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率精兵五千人进攻领兵二万驻守洛涧的梁成,击杀万余前秦军,并且斩杀梁成,使得东晋军队能顺利前进在淝水和前秦大军相峙。淝水大捷刘牢之功不可没,后刘牢之跟随谢玄趁前秦内乱北伐,一路打到邺城,但是在追击慕容垂的时候被打败,后撤回东晋。
回到东晋后刘牢之驻守彭城保卫东晋的北部边疆,刘牢之平刘黎叛乱、打退翟钊、击败翟辽,俘虏张遇、降服张愿,战功卓著。但是在后燕南下侵略廪丘的时候,刘牢之没能及时救援被罢官。
王恭在京口起兵讨伐王国宝的时候,刘牢之开始为王恭效力出任司马。开启了他的三叛生涯,司马道子迫于王恭的压力诛杀王国宝以此要求王恭退兵。王恭虽然退兵,但是响应王恭起兵的王廞却不愿罢兵,王廞起兵的时候大肆诛杀异己,本想趁起兵捞好处,没想到这么快退兵,退兵后又怕被打击报复,干脆直接跟王恭对着干了。刘牢之领兵五千在曲阿大败王廞。
背叛王恭刘牢之出身寒门充当王恭的爪牙,王恭出自太原王家,又在之前的起兵中威名远播,虽然倚重刘牢之但是是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刘牢之只是一介武夫。刘牢之一生征战,打仗无数,自负其才能,当然对王恭的轻视相当愤恨。398年王恭再一次起兵,这次是借口讨伐王愉(王国宝之兄)和司马尚之。此时朝廷中掌权的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司马元显看出刘牢之的心思,派同为北府出身的高素策反了刘牢之,并答应让刘牢之取代王恭的位置。王恭还被蒙在鼓里,把精兵强将都给了刘牢之,作为先锋的刘牢之走到半道突然反水,杀了王恭的心腹颜延,调转枪头进攻王恭,王恭兵败被俘,被处死。刘牢之取代了王恭为青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孙恩之乱刘牢之多次大败孙恩,孙恩几次被逼逃入海中。
刘牢之为什么要自杀呢?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有人说是因为桓玄容不下他了,我倒觉得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羞愧,他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在做错事,已经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希望,所以才选择自缢来解决自己。那么刘牢之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将自己手里的一盘好棋给下的乱七八糟的呢?江湖小晓生带领您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刘牢之。
第一,北府名将出身,手握重兵却不自知。
东晋时期的名将,有很多都是出自北府兵。这支军队是谢玄创立的,而刘牢之也是谢玄发现的。当时的北府兵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军队建制,只要你有军功,那就会给你升官。刘牢之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北府名将,跟这条制度是有关系的。
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人,创立北府兵的谢玄,他本就是大将军桓温的部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决定刘牢之未来命运的人,正是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就是说刘牢之上来以后,跟桓玄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
在对付前秦的战斗中,刘牢之屡战屡胜,所以得到了谢玄的推崇,成为了北府兵的灵魂人物。
可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啊,当时权贵们都想拉拢刘牢之,而刘牢之始终都想不通,这些贵族们为何放下身段跟自己套近乎。
这个时候的刘牢之十分不舒服,你堂堂皇族代表人,居然对我这么一个带兵打仗的如此尊敬,这难道不奇怪吗?加上现在自己身上多了如此多的职位,统领的州郡名字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难道这还不是功高盖主的表现吗?现在司马道子又跑来跟刘牢之商量讨伐拥兵自重的桓玄,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一来桓玄的老爸,那是他老上级的领导,是北府兵的元勋。二来自己出身低微,人家桓玄丝毫不计较这个,曾经跟自己称兄道弟。再说如果讨伐桓玄成功了,那刘牢之自己又将成为功盖盖主的人。刘牢之心里苦啊,而这个时候桓玄主动送来了一封信,直接导致了刘牢之背叛司马道子,成了桓玄门下之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0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