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始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历史上,秦王扫六合,统一天下的事迹那是代代流传,广为称颂。而秦王这一伟大的功绩也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书曾记载,在秦王扫六合之前,七国的文化差异很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再晚几年统一中原,文字货币的统一将会困难许多许多。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统一之前,七国的差距究竟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了吧!
说到七国的差异,就不得不说一说文字的起源。在远古时代,首先出现的其实是结绳记事法。但由于后来绳子上打的结太多了,导致根本记不住绳子上的每个结代表什么意义。于是此时一位名叫“仓颉”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能将一件事情叙述出来。于是中华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便诞生了。之后的演变顺序便是熟悉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以及草书”。而在秦朝统一之前,这些文字大多是从金文发展过来的。按理说,既然都是互相挨着的诸侯国,那文字总体差别应该不大。的确如此,由于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因此各国之间的汉字或多或少都有几分相似,并且在史书记载中也暗示过各诸侯国之间都经常互通有无,例如小学课本上的《晏子使楚》便是在春秋时期的事情,只不过当时还是五霸,再比如当时秦王对韩国贵族韩非子的著作《韩非子》爱不释手,彻夜阅读并评价“若能见到此人,我死而无憾”,还有苏秦,张仪周游列国等等记录,都可以说明当时国家之间的文字其实是互相相通的。
但即便如此相似,由于春秋战国文思哲学方面的突出表现,文化思想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再加上当时的诸侯国虽然彼此串门,但本质上还都是互相高度独立,自成一体的。因此,各国之间文字出现细微差异也算是一大正常现象。
为了能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国家的统一,更是为了能巩固自己的权力,秦始皇才下定决心要彻底消除文化上的差异。他命令丞相李斯等人统一规定,将笔画规整,字迹方正清晰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这样的话,下旨及上书,各地域之间的交流都没有了障碍。这不仅在治国,凝聚人心上有了大大的改善,更是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在文学方面也是有显著的功效,以此为契机的大书法家也不在少数。
不过,毕竟是旧习难改,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后其他货币,度量衡,新政等各方面的统一和颁布都没遇到什么问题,进展可以说是十分顺利。唯独是文字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有许多人仍旧沿袭统一之前六国的写字习惯。一直到西汉时期,此前在六国时期长大的人都渐渐逝去,文字才真正得到了统一。
总之,秦始皇统一文字并不是因为在扫六合之前七国文化差异太大,而是为了更方便于自己的管理。六国文字是在继甲骨文,金文之后的各自由各自国家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六国之间虽有差异但却并不影响他们之间交流访问,更不能阻挡周游列国传播思想的精英们。而在秦国统一之后,由于国家治理等原因,秦始皇颁布了好几次统一文字的号召,虽然不尽人意,但在之后一段时间里,汉字统一这个大任还是得以完成,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圆满。
六国文字又称又称东方六国文字,是战国时期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诸侯国经过春秋数百年的分合,政治、经济、文化的剧变,给文字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六国文字与春秋时期相比,字形上差异已经很大,可说是几乎面目全非。六国文字不仅见于简、帛、陶、玺之上,也见于某些王室重器。
六国文字如果按派系划分,其实可以归总为四大派系:齐、燕、晋、楚,因韩、赵、魏皆出于晋,故可划分同一派系。此四大派系在域上相对独立,其主要划分的依据是按地理因素划分的。其他的小诸侯国,基本都归于这四大派系。加之秦国便为当时的文字五大派系。
其实从整体上看,此七国文字并非相差甚远,并未达到各诸侯国之间不能辨识的程度,这于七国文字皆出自同一源头有很大关系。可七国文字经露出了渐行渐远的端倪,长此已久,各国文字必然迥异。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曾诏书发至桂林,也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一,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也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李斯等人经过对前文字的研究,便创造了新的文字“小篆”,后来又出现“隶书”,七国文字才得以统一。
说秦始皇的功劳很大,比如他统一六国,把大一统的概念注入到了华夏血脉里面,尽管后来改朝换代好多次,但每个朝代都遵循了统一的原则,才让我们不像现代的欧洲一样分裂成一个又一小个国家。再比如他北击匈奴南平南越,给整个民族扩张了生存空间,也奠定了后世所有朝代最基本的版图,只能多不能少。但最大的功劳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制度,因为有了统一的文字,文化才能延续下来,不仅促进东西南北各地的经济,也让民族真正有了凝聚力,而不是看谁都外国人。秦朝没有统一文字之前,各国的文字差役真的很大吗
商周时期虽然天下一直很稳定,但权力都掌握在诸侯王手上,那时候可以识字的基本上就是官员,而且这些官员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百姓一直没有识字的机会。后来周朝扩张,只要给他们开疆拓土或者完成过什么功劳的人,都会得到封赏,然后成立自己的诸侯国。
当年秦襄公就是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然后得到了西边一块封地,随行的还有任职的官员,于是文字开始传播到西边一块地区。战国七雄的祖先都是因为得到这些封赏被册封到东南西北,文字也被传播出去,但因为交通不便,各地诸侯国也加入了自己的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原来的文字也有了很大的差异。
比如楚国的文字看起来比较飘逸,这是因为当年楚国的审美标准很高,类似于?楚王好细腰?这种非常现代的审美,而且那个时代天下间也以楚国的审美为标准。因为楚国上下艺术氛围浓郁,所以字体显得比较飘逸。而晋国的文字笔画就显得更细劲,也比其他六国的更刚猛,这主要是因为晋国一直处于北边,他们还未解体之前一直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力量,整个国家非常尚武,民间各种搏斗非常盛行。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字体自然更刚猛,更带劲。
而齐国一直处在偏远的东方(对于那个时代的确很远),他们喜欢研究奇技淫巧。鲁班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这个被称为古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传说他发明了会飞的木鸟,启动了机关之后这只木鸟就可以飞几天几夜,这种工艺连几千年后的今天都做不到。包括我们熟悉的锯子、墨斗、锁等等都是鲁班发明的。齐国因为很热衷于工艺的原因,所以他们的文字上的装饰自然就更多。
再者,因为书写工具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我们都知道商朝时期大多都是甲骨文,用尖锐的工具在龟甲上刻字。因为这种做法效率很低而且误差也很大,以至于难倒了很多现代学者,因为翻译不出来。而到了周朝时期尽管有了竹简,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字标准,每个人的书法、刻法自然也不一样,由此也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哪怕后来有了帛这种可以书写的东西,但因为造价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才能用得起,对文字的统一标准起不到多大用处。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就是文字了,假如语言不通的话,文字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当时秦国定下规定,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只要做出了什么东西,那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起初的目的是出了事之后可以追究责任,但却促使了很多老百姓学习,全国上下识字率普遍增高。而且很多寒士都看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发愤图强读书,这项政策无意间普及了文字,也为秦国得到了一些人才。其他六国发现这个好处之后纷纷效仿,各国的文化也开始扩散,文字差异也越来越大。
秦国长期位于边缘地带(对于那个时期来说是这样的),尽管民风彪悍而且军队战斗力极强,商鞅变法之后变得越来越强。但这个国家一直不被中原文明认可,以至于关东六国经常组成联盟抵御秦国,也把他们视为洪水猛兽。
秦国也知道自己的缺陷,本国的文人确实没出几个,就连对国内影响最大的商鞅还是卫国人!为了更方便的统治六国,也为了文化的传承,因为当时的鲁国是全天下学术氛围和文化最浓郁的地方,于是秦始皇以鲁国文字作为标准,统一了这些差异很大的文字。从此让那边的老百姓知道到北边一斤麦子的价钱是多少,不会担心因为文字的差异被坑,也少了很多流血事件。
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是具有着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了,我们现在都认为,中国现行的文字是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的统一,实则不然。
文字的第一次统一和秦朝并没有关系,因为它的时间还要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人们通过在龟壳上进行烧炙,得到了一些蜿蜒走折的裂纹,这种裂纹在人们眼里是有特殊意义的,被认为是上天给予的启示,但是如何理解壳纹的含义,就必须依靠专业的人给解读出来。
▲甲骨文
这些烧炙的龟纹,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在每一个龟壳上刻凿上它的含义,这些被刻凿上去的符号,是商朝人从众多已有符号的总结和提炼中,发明的一套符号系统,并且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独特又统一的文义,这套文字系统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第一次统一,从这之后,任何的文字变动,也不过是不同时间段的演化而已。从甲骨文到秦朝,中间已经演化成了金文和大篆,不过金文只是文字载体的不同:从龟壳到青铜器的区别。
▲金文
▲大篆
大篆则是文字的一次的大规模改动,为什么要进行改动呢?前面说了,甲骨文只是统一了字意,但对于字形却没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后来周朝建立后,认为官方的文字一定要美观,于是出现了大篆。
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社会上有三种字体,分别是:大篆,小篆和隶书。
大篆虽然字体优美,但是书写太过繁琐,因此它的简化体?小篆?就问世了,而小篆虽然比起大篆的确要省事一些,但在下层官吏看来,还是有些太过复杂,于是更洒脱一些的隶书也就问世了。
▲隶书
所以说:从陶体到隶书,秦始皇统一前到中国,根本就只有一种文字系统而已,既然是一种系统,那么彼此的差异,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七国的文字,肯定有不尽相同的,但其中字与字的差别,绝对不会有天壤之别,所谓秦朝的?书同文?,并不是秦始皇要求全天下的文字要用秦国的一种代替其他的六种,而是要求所有的办公文字要用?小篆?书写,让小篆成为秦朝的政府认定文字,这才是?书同文?的原意。
至于民间用什么字体,秦始皇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也没有必要去管,毕竟七国的文字,基本都是相同的。
《说文解字》中,收录了将近九千多个汉字,这其中根据许慎的考据和收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七个国家书写不同的文字仅仅只有四百多个,只占据了全部文字的不到百分之五。
并且这四百多个文字,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只是多一笔画或者少一笔画而已,真正达到一个字有不同写法的,加起来还不到五十个。
至于七个国家七种写法的文字,更是一个都没有,最多也只有三种写法,这种字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区区六个。
秦始皇统一前,七国的文字真的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具有差异性。
文字的流变和演化,并不是一个帝王所能左右的,就算没有秦朝,中国的文字也不会演化到南不识北,东不认西的地步,毕竟我们民族的文字,都是从甲骨文那里一脉相承的。
秦之后的汉朝,一样觉得小篆也挺复杂,于是出现了更为简化的汉隶作为官方文字,再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都是文字自我社会性的演化。
但是不论千变万化,汉字内在的魂还是传承着中国上千年的文化气韵,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独有的宝藏,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在文字的汉韵中,和千年前的祖先进行心灵相通的对话,我们不用怀疑文字的传承,也不需要做保守的复古派,只要我们知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演变,都是每一时代的中国人对文明留下的独特烙印,就已经足矣。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对字体并无研究,倘若配图错误请斧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马超武力智力远胜他为何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