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左良玉拥兵百万是真的吗,左良玉为什么不救驾崇祯

众妙之门 2023-06-16 21:33:26

左良玉拥兵百万是真的吗,左良玉为什么不救驾崇祯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末左良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随着李自成的大顺军队的势如破竹,距离北京越来越近,崇祯帝朱由检终是坐不住了,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试图抵御李自成的大军,于是诏天下勤王,并且亲自点名地方的实力派将领入卫北京。

在这个关键时刻,崇祯帝也是想尽办法拉拢一切力量,于是封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俱为伯,让他们火速带兵支援,还点名了山东总兵刘泽清等人。

要说崇祯帝点名的这些将领中,以左良玉的实力最为强大,明史记载“玉良玉兵八十万,号百万。前五营为亲军,后五营为降军。每春秋肄兵武昌诸山,一山帜一色,山谷为满”。

也就是说史书记载左良玉拥有八十万大军,号称拥兵百万。不过一般来说,这种记载应该多少有些水分,不过左良玉手中有个六七十万,或者说五六十万大军应该还是有的,可以说左良玉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地方实力派将领,在崇祯帝点名将领中自然实力最大。

而吴三桂的关辽军队拥有大概五万之众,虽然数量略少,但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关外清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也是不可小觑的存在,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军队数量略少。

但尴尬的是,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并且亲自点名的几位地方将领,只有实力很弱的唐通带领八千人到达北京。其他将领则是借故推托,诸如左良玉一直拖延时间,慢吞吞的按年月拟定了一份出兵计划进呈朝廷,结果没等到回复北京就沦陷了。还有刘泽清更是直接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

那么为什么这些将领见死不救呢,今天小编来具体说说。

首先来说说吴三桂这个人。

吴三桂与其他将领有一个不同之处,他的确是奉诏入京了,没有借故推托,或者找其他理由拒不奉诏。

但吴三桂还没有到达北京,北京就沦陷了。关于这点有所争议,有人认为吴三桂不想为已是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卖命,所以是故意拖延进军速度,以静观其变,来争取最大利益化。有人认为吴三桂从宁远撤兵,还要带着大量百姓入关,所以自然是耽误了进军速度,也是没有办法。

关于这个争议,参考之后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小编个人倾向于前一种吴三桂故意拖延时间的观点。

而其他将领为什么见死不救呢?

一是明末军队已经开始军阀化,朝廷对其控制力大不如前。

因为到了王朝末年,为了镇压地方起义军,所以朝廷不得不放权于下。而且明末国库空虚,经常性拖欠军饷,军队对于朝廷的忠心自然大打折扣。

而军队军阀化,意味着将领掌握了实际权力,军队的控制权在于将领身上而非朝廷手中,所以将领自然视军队为私物,视其为自己的本钱,自然是不愿意军队在战争中被损耗。尤其是这种支援战,又不是守自己地盘的战争,一旦耗尽,军队没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就没有了。

尤其是当时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北京岌岌可危的局势下,更没有人会听朝廷的,在乎崇祯帝的命令了。

二是崇祯帝在位十七年的自毁长城之举,使得这些将领宁可选择壁上观,也不愿意去支援北京,因为害怕没有好下场。

虽然地方军队已经军阀化,但毕竟地方将领也是受过朝廷恩惠的,岂能真的没有一点人性吗?

只能说崇祯帝的作为是一大关键,崇祯帝这个人是生性多疑还刚愎自用,又极度不信任武将,结果是忠心的将领没有好下场。

诸如名将卢象升,就是被大臣杨嗣昌和监军太监高起潜合伙害死的。

忠心朝廷的孙传庭战死沙场,结果崇祯帝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

还有袁崇焕,皇太极兵临城下,袁崇焕率领军队前来支援北京,结果袁崇焕的下场是被下狱处死。

还有唐通率领八千人到达北京以后,虽然崇祯帝很高兴,是慰问再三,并且赏四千两白银犒军,但结果呢,还是因为不信任武将的原因,依旧派监军太监杜之秩与唐通去守居庸关,说好听点是协助他,说不好听就是不信任唐通,并且要架空他的兵权。

但讽刺的是,李自成的大军到达居庸关以后,唐通出战还没怎么打,监军太监杜之秩就赶紧开关投降,唐通一看事已至此,皇上信任的太监都是如此,自己又何必拼命呢,所以干脆也是降了。

试问崇祯帝如此作为,这些将领又怎么会放心去支援北京呢,当然是害怕落得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所以他们自然是选择了做壁上观,选择了见死不救。虽然这点让人不齿,但不得不说的是,崇祯帝这个人的风骨虽然让人钦佩,但驭人之术还是差得太远,所以才导致关键时刻众叛亲离,大部分将领见死不救,以至于落得一个自缢的凄凉下场。

当年拥兵几十万的左良玉为什么不救崇祯?

原创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当年李自成兵围北京城,崇祯帝急昭各路军队进京勤王,可是诏令发出去了,勤王军队却始终不见踪影,最后城破崇祯自杀。问题来了,那些明朝大将,由其是左良玉,拥兵几十万人,是明朝最大的军事集团,按理说崇祯待他不薄,可他在知道京师危急却不愿意救援,为什么呢?

一首先,是当时明朝气数已尽,内忧外患,已经是无法挽救。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以身殉国,左良玉手中握有重兵,他的想法认为,与其殉国,不如趁机割据成王,于天下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这也是他不肯救援的根本原因。

二则是勤王的武将都没有好下场,当年后金军队进攻北京城,袁崇焕率军来到北京城下勤王,结果击退皇太极之后,崇祯皇帝却将其投入监狱,后被凌迟处死。唐王朱聿键也曾率兵勤王,帮助崇祯皇帝镇压农民军,最终也被投入皇家监狱监禁,所以左良玉也怕落得个和袁崇焕千刀万剐的下场。

三是实力上的差距。左良玉手握重兵,但是攻打北京城的李自成也有数十万大军。别看他们是农民军,经过这么些年的战火锤炼,战斗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有机会打到北京城下。而且左良玉以前曾败给过李自成,未站先怯,根本没有把握战胜李自成。

老妖点评:综上所述,崇祯皇帝自杀的时候,明朝虽然各路大军加起来还有不少,可那个时候虽然国家未亡,但是人心已亡,手握重兵的将领,各怀鬼胎,隔岸观火,不听号令,灭亡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左良玉手中有80万的精兵,怎么不救崇祯

左良玉手中有80万的精兵,怎么不救崇祯

说他崇祯是垃圾皇帝吧,似乎并不是,毕竟他坐上皇位之后,铲除了阉党不说,还每天勤于政务,生活也是极为节俭,只是当时的明朝已经衰败不堪,再加上又有一堆的农民起义,崇祯帝治理起来也是有心无力,何况国库空虚,根本就没有财力去支持战争,那些臣子见状,也不愿意掏钱救国。

说他是好皇帝吧,似乎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好好的利用有能力的臣子,反而给他们冠以罪名,就比如袁崇焕,早早的去了京城就是为了救崇祯帝,可是崇祯帝认为他和后金有密约,最后还将他处以了凌迟。

孙传庭作为一个大将,极力为明朝付出,因为言语惹怒了崇祯帝被关了三年,导致耳朵都聋了,后来被放出来,明朝已经垂危,他的身体也已大不如前,还被崇祯帝逼着去作战,最后导致直接就死在了战场上。

明显可以看出,为崇祯帝效力的下场都是很惨啊,所以左良玉看见崇祯帝有难,手握80万重兵也不愿意去救的原因很简单啊,怕得了袁崇焕,孙传庭等人一样的下场啊。估计崇祯帝在世的时候,也是干了不少的错事,让臣子们都对他寒了心吧,所以最后都没有什么支持他的人。

崇祯死前,左良玉居然按兵不动,为什么不救他?

崇祯年间,左良玉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武装力量。 起初,左良玉还是具有一些战斗技能的,在和叛军作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是他只要和李自成打仗就会败给李自成,可以说是屡战屡败,这就给左良玉留下了很大的心里阴影,以至于他一见到李自成就会落荒而逃。

但是左良玉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召集了一群小弟。 崇祯元年末,当崇祯叫他来救驾的时候,他一推再推。 最后,朝廷只能答应,只要左良玉来为朝廷效力,他就会让其父子代代相传。

?但是左良玉也提出了一些条件,但是这些条件直也没有等到答复,因为北京已经被攻陷了。

崇祯也不只调动了左良玉一支军队前来救驾,还有刘泽清、黄德功和唐通三只军队。

崇祯皇帝让刘泽清去处理百姓起义问题,但刘泽清天生就是个胆小鬼, 他之所以能当上山东的将军,是他靠奉承周廷儒才得来的。

那时,刘泽清经常向朝廷谎报自己的军事成就,要求朝廷给予奖励。李自成攻进北京的时候,崇祯迅速召集刘泽清保卫首都,但刘泽清用因摔马受伤而拒绝服从帝令。

黄得功出身于军队。 由于他的军事成就卓著,所以他被提升为副总司令,是北京营地中的一位著名将军。?

后来,在镇压农民军战争中,黄得功俘虏了贼头马武,杀死了王兴国,活捉了张先忠。 崇祯末年,黄得功被召集为皇帝服务。?但是,黄得功不愿听从皇令。

唐通是唯一一个来为朝廷打仗的人,但是也因为一个太监而败给了李自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