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游牧民族武器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我国古代,一些骑马的民族在对外作战的时候常常会选择使用弯刀来进行作战,尤其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游牧民族也一直以弯刀骑马的形式出现,而在中原地区,农耕民族则更喜欢使用直刀或直剑作为主要的攻击武器,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弯刀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奥秘呢?
其实弯刀和直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武器锻造技术之间的差距,在青铜器时期,因为受材质的限制,青铜武器非常容易被折断,而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青铜器也开始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铁质武器,但是游牧民族因为武器锻造的限制,无法解决直刀或直剑易折断的问题,所以他们就制作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弯刀。
另外由于游牧民族的骑兵本身最大的特色就是灵活性,因此在马背上使用弯刀会更加地灵活,更适合击砍敌人,想当初,成吉思汗能征战四方,靠的就是快马和弯刀,蒙古弯刀的来历确实有传奇性,早期的蒙古人并不使用弯刀,而是用契丹人所用的长刀,后来成吉思汗在于西亚的交易当中接触了风靡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弯刀,但是这种弯刀太轻,并且不合手,所以像汉人,契丹人,女真都没有战场上使用阿拉伯的这种弯刀。
然而蒙古一个叫枉古布阿拉乌斯的有心人看到了玄机,他认真研究弯刀受力上的优点,发现弯刀非常适合马上冲杀使用,于是他结合了长刀的厚重和锋利,改进了阿拉伯弯刀的材质和锻造方法,引入汉人的热处理技术,终于锻造出了削铁如泥,令人胆寒的蒙古弯刀。
在一次庆功宴上,阿拉乌斯将经历半年打造的蒙古弯刀献给了成吉思汗,大汗接过宝刀,当时眼前一亮,他戎马半生,阅刀无数,却从未见过如此好的一把刀,这把弯刀的刀身采用优质钢材,精磨打造而成,刀柄和刀鞘为红木质,刀柄的顶部及刀鞘的两端靠着雕有精美花纹的银套,中部镶嵌着珊瑚大珠和宝石相映成辉,使得宝刀不但锋利,而且更显精美华贵。
得到的成吉思汗大悦,当时赏赐阿拉乌斯美酒三杯,并马上命令他尊圣祖令打造其形同神似的蒙古弯刀,从此蒙古高原上铁骑的长刀全部按等级分为可汗所佩戴的蒙古弯刀,这种刀携带灵便,非常适合马上冲杀,最终铸成了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成就了蒙元的历史史诗。
蒙古弯刀在草原上被视为神器,具有神圣的象征。
事实上,全世界的游牧民族都喜欢使用弯刀作为武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因为游牧民族锻造水平有限。在青铜器时代,不管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基本上都喜欢用剑作为武器,之所以用剑而不是刀,主要是因为青铜材质很容易被折断,一点儿也不适合挥砍,而直刺才能发挥最大的杀伤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剑成为了最优的武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制武器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农耕文明的锻造水平远超游牧民族,由于使用了“包钢”或者“夹钢”技术,不需要考虑铁剑折断的问题,而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的锻造水平有限,无法保证剑在挥砍过程中不会折断,于是索性就放弃了剑,改而使用制作水平较低的弯刀。
其二是因为弯刀更加契合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我们知道,游牧民族实际上就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大多是骑兵作战,而弯刀是非常适合骑兵的,由于弯刀的重心靠前,因此非常适合挥砍。除此之外,由于在战斗中马匹是高速移动的,由于惯性,骑兵往往只需要将刀伸出,就可以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不仅如此,由于弯刀具有一定的弧度,这可以有效减少使用者的反作用力,弯刀也不至于脱手。
相比之下,农耕民族之所以选择直剑作为武器,还是因为农耕文明主要是步兵作战,比起弯刀而言,直剑更容易掌握,而且拥有更好的破甲效果,对敌人造成的杀伤力更大。所以,农耕民族更倾向于使用直剑作为武器。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明朝军队也非常喜欢使用弯刀,大名鼎鼎的戚家军使用的雁翎刀就是一种弯刀。
古代西北民族喜欢弯刀,而中原惯用直刀
火药技术应用于武器制造之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全球各地都处于冷兵器时代,刀光剑影充斥着战场。从最初原始社会的石刀、石斧,演变到后来的刀、枪、剑、戟,冷兵器种类增多,制造工艺也逐渐趋于成熟。
不知从何时起,兵器的样式开始形成地域差异。以最常见的兵器为例,就能看出明显的差别。古时候我国的西北游牧民族往往使用弯刀,反观中原地区,则更喜欢直刀。出现这种普遍性差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
阿拉伯文化传入突厥影响西北
在弯刀出现之前,中原地区最常使用的兵器其实是剑。
先秦时期剑作为潮流兵器,不仅用于自我防御,还可作为地位的象征,因此非常重视剑的设计铸造。汉朝以后,由于刀更有利于军队作战,剑的地位逐渐被刀取代。
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刀剑也是一样,兵器制造者只有不断对其进行改良,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战场,为自己的军队赢得优势。弯刀能够受到西北游牧民族的青睐,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弯刀并非西北游牧民族的发明创造,他们之所以能够使用,得益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最初这种根据力学原理制成的弯刀,叫做阿拉伯式弯刀。顾名思义,弯刀来自阿拉伯帝国,当时中原地区也称其为大食。
位于中国西北角的突厥,与中亚地区联系比较密切,阿拉伯弯刀逐渐传入到当地,并且很受欢迎。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相邻地区间,无论是发生冲突还是融合,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古代我国西北地区与突厥接壤,两地间交流频繁,文化互通。作为沟通中亚与东亚地区的桥梁,弯刀也由突厥传入到西北游牧民族中,并慢慢取代原本的直刀。除了西北,中原地区也受到了弯刀的影响。
锻造技术限制与审美理念差异
外来文化的影响是西北少数民族使用弯刀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技术水平。
古代锻造技术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中原相比,少数民族掌握的制造技术十分有限。
从中原进口的直刀,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坚不可摧的目的,在铸造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包钢”或“夹钢”技术。这样一来,在战场上砍杀敌人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折断了。但由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直刀是不可能复制的。
相比之下,弯刀对锻造技术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仅可以大量生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除了锻造技术之外,审美上的差异也是造成两地刀具使用方式不同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原人来说,直刀、长剑等武器更符合他的审美要求。
在西北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比较粗放、不拘小节,他们在工具上不求美,但求实用。弯刀的设计虽然没有直刀那么隆重,但是非常适合他,是骑兵在战场上杀敌的得心应手的利器。
弯刀更便于马背上的民族作战
西北游牧民族骑兵很强,更擅长骑马作战,主要使用刀进行劈砍。战马处于快速移动之中,士兵使用直刀时,很难把握刀刃的角度,一旦挥砍姿态出现问题,威力也会大打折扣。
弯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刀身具有一定弧度,在向后仰时,会拖动刀身自动摆正角度,即使持刀人经验不足,也无大碍。而且弯刀在劈砍敌人时,能很快从人体肌肉组织中脱离,对于战场来说,多占据一分一秒的时间,都有可能扭转局势。
中原汉族军队注重兵器杀伤力
虽然直刀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但这并不影响中原地区对它的喜爱。当时军队中使用的砍刀,重量远超弯刀,杀伤力非常大,无论是刺还是砍,都能对敌军造成很大的打击。
在交战双方都穿有厚重铠甲的情况下,弯刀造成的伤害非常小,远远不如直刀。加上中原之地富庶,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自然会选择为士兵们配备杀伤力极大的直刀。
中原地区对兵器的要求,基本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稳准狠,既锋利又有杀伤力的直刀,是最基本的兵器要求。
中原地区兵器种类繁多,掌管兵器制造的部门,可能对于直刀并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基本遵循传统。
无论是直刀还是弯刀,凝结在其中的特殊原理,都令人感到赞叹和佩服。
如此细微的差别,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古人的智慧还是不容小觑。直刀是中原地区的传统,也符合军队作战的理念,弯刀更有利于西北游牧民族的马上战斗,不同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优势。
根据史料记载,蒙古骑兵使用弯刀是受到了回回的影响,而回回在当时是中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总称,而这些穆斯兰民族在历史上受到中亚突厥文化的影响,而突厥人使用的武器就是弯刀,他们的弯曲弧度要比契丹长刀更大,也更利于马上作战,于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中亚穆斯林各民族逐渐也都采用了突厥弯刀,而后来突厥弯刀甚至影响到了阿拉伯人,到了后世,阿拉伯弯刀更成了世界知名的冷兵器,名气远远超过突厥弯刀,因此可以说,蒙古骑兵使用的弯刀不是来自于阿拉伯弯刀,而是阿拉伯弯刀源于这些突厥弯刀。
在早期的时候,蒙古帝国采用的并不是弯刀,而是直刀。在蒙古帝国的一次西征时,消灭了当时中亚的大国,蒙古人接触到了突厥弯刀,并且发现非常适合以骑兵作战为主的蒙古军队,于是就模仿当时的突厥弯刀,打造出了蒙古弯刀,这种升级版的蒙古弯刀轻便而且犀利,使用起来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而且也不容易疲劳,刀身轻巧,刀把较短较细,正好一只手的长,后来有很多女子都喜欢使用弯刀,可见弯刀的便携带性要远高于直刀。
而在冷兵器时代,一批强大的武器对于一个军队的战斗力提升有着决定性影响,于是蒙古军队使用这适合马上作战的蒙古弯刀,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杀伤性。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蒙古军队占领了数千年来中国最大的版图。而后来蒙古弯刀更成了蒙古所向披靡的象征武器,和身份代表。
而后来随着蒙古军队的不断扩张,蒙古弯刀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于是很多学者都以为蒙古弯刀出自于阿拉伯弯刀,其实蒙古弯刀和阿拉伯弯刀都是来源于突厥弯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