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衙役和女囚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子
我国古代有很多刑罚,流放便是其中的一种。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人物被流放过,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楚顷襄王上位之后,依然没有停止对屈原的迫害,把屈原长期流放到了江南一带。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屈原在《离骚》中依然写出了:“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来,吾道夫先路!”这样的句子,字字赤诚,希望能帮助楚王,帮助他自己的国家。
流放一词最初是来自于《尚书.虞书.舜典》中的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驩兜因为在舜面前举荐了共工,最终激怒了舜,被流放到了崇山。后来流放这一词,就用来比喻官员犯了错误,触了盛怒,最终被流放到一些非常偏远的地方。
流放女犯人
01
很多人看来,流放只是换了一个更艰苦的地方生活,比死刑要好得多,其实不然。在流放的过程中,犯人们要带着很沉重的枷锁,一步步地走向自己被流放的地方,而被流放之地一般都是一些非常偏远荒僻的地方,这一走就要走好几个月。而且在流放的过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衙役们的催促鞭打,对意志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在流放之刑中,刑法的力度,可以从流放之地的远近看出来。流放的地方越远,表示刑法越重。被流放的人,要走上好几千里,能不能活着走到流放之地还是一回事,更别提再想回来了。所以很多被判流放的犯人,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流放之路上受折磨。
02
押送流放犯人,可以说也是一件苦差事。在流放的路上,他们也要跟着囚犯走这几千里路,而且吃住条件也不好。走到比较荒凉的地方时,基本可以用风餐露宿来形容。押送犯人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每天都要加紧赶路,一路上可以说是非常艰辛。
但是有要流放的犯人时,特别其中有女犯人的时候,就算来回要走上几千里路,很多衙役还是都抢着要去押送,这是为何?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押送的过程中,衙役们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在衙门里干活的时候,衙役是有很多杂事要做的,而且还要看上边的眼色,过得还是比较压抑的。但是在押送的队伍中,他们就是最厉害的人,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们。而且相对来说,在时间上也比较自由。每天要走多远,都是他们说了算。
清代女囚犯
第二个原因,就是押送犯人这个工作,是有补贴的。毕竟这是个苦差事,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出差了。衙役的薪水并不高,有的还不如普通老百姓过得好。而且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衙役也是有油水可捞的。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家底可以说还是非常殷实的。就算是被流放了,还是能拿出点钱来贿赂负责押送的衙役的。这样在流放途中,可以少受点皮肉折磨。
如果被流放的犯人是女囚犯的话,一般这笔贿赂的数目会更大。
毕竟女囚犯很多都是小姐身子,是真的经不得路上的这种折磨。所以很多女囚犯的家人都会给负责押送的衙役奉上一大笔贿赂金,有的时候,拿到这一笔钱,基本上后半辈子就无忧了。
而且很多女囚犯都处于妙龄,也有过不少女囚犯和押送衙役生出情愫的事情。两个人在押送的过程中,互相吐露心事,最后暗生情愫,相约私奔,也是很正常的。这种事情并不少,而且最后大多也没有被追究。毕竟古代通信什么的都不发达,山高水远的,到哪去找呢?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景色的。押送犯人的过程中,很多都要走过大半个国家,路上能看到很多奇异的景色,也能看到不少奇人异事。押送一圈犯人回来,这些见识就是他们回去吹牛的资本。而且很多被流放的女犯人,家里都是视若珍宝的,不舍得让受一点苦。
流放的清朝犯人
在流放之前,家里会给被流放的女犯人准备不少东西。有的甚至还带上了很多下人,用来在流放途中继续伺候自己的主子。有的家里人还会给准备马车,在流放的过程中,衙役就可以和女囚犯同坐一辆马车了,少受了很多脚下之苦。怪不得听到有女囚犯流放的消息时,衙役们都这么积极了!
结语
古代的这些刑法还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不过我们现在的法律已经很完备了。做了什么错事,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正因为现在有了合理完备的法律,我们现在才能看到这样国泰民安的景象。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时刻遵守法律,当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参考资料:《离骚》《尚书.虞书.舜典》
古代女囚流放千里,但是衙役却抢着押送她们,这是因为女囚相比起男囚来说处于一种弱势,她们在路上可能会遭遇衙役的侵犯,女囚犯的家人就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会尽量多给押送她们的衙役一些钱财,好让女囚犯少受点苦。衙役能逮到赚大钱的机会,自然是抢着押送了。
古代对待犯人有多种刑罚,这些刑罚一个比一个残酷,很多都只是统治者一时兴起发明出来的,有些刑罚比直接处死更让人痛苦,比如说流放。在古代,许多犯人宁愿处死也不愿意接受流放,有很多种原因。因为流放之处环境十分恶劣,不是最南方就是最北方,这些地方基本都是荒无人烟的,而统治者们为了对犯人达到一种惩罚的目的,会把生在南方的犯人流放到北方,把生在北方的犯人流放到南方,故意增加他们的痛苦,很多囚犯就因为不适应气候和环境而客死他乡,所以很多囚犯是不愿意被流放的。
尽管如此,但是每年仍然会有很多人被流放。押送囚犯的衙役们为了保证囚犯不逃跑,只能一路上跟着囚犯跋涉千里,这一路上会经过很多的苦难,但是对于女囚犯而言,衙役们却还抢着押送她们,这是因为押送女囚犯对于衙役而言是一笔财富。女囚犯的身体素质没有男囚犯那么好,在几千里的路途中会吃很多的苦,不仅如此,女性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还有可能会遭到衙役们的侵犯,这是常有的事情。在路上没有其他大官在,都是衙役们说了算,所以女囚的家人们为了让她们少受点苦,避免路上被侵犯,所以通常就会给衙役们大量的钱财。
因为衙役只是一个特别低下的职业,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很难达到养家糊口的目的,可如果能够有机会去押送女囚的话,那么他们的待遇就不同了,会有比平时多出好几倍的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古代对于犯有重罪的犯人,有一种叫做流放的刑罚,由衙役看守押送,将定刑的犯人押送到荒凉偏僻又或者是远离乡土的地方作为惩罚,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为荒凉的地方送过去了劳动力,加快当地的开发,第二则是让犯人远离故乡,避免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统治者往往把这种对待犯人的刑罚视作自己的一种仁慈,叫做?不忍刑杀,流之远方?,可是实际上,过去的流放犯人死亡率却非常的高,有一些人死在了遥远的路途当中,还有一些因为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也是早早就去世。
明朝的开国丞相宋濂,已经辞官回乡了,但是朱元璋认为他和当时的胡惟庸案有关,硬是把七十多岁的宋濂抓起来准备杀头,好在马皇后拼命劝阻,这才?仁慈?地将他流放茂州,年老的宋濂哪还经的这般折腾,在路上就一命呜呼了。
流放犯人对于押送的衙役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差事,睡觉的时候他们要轮流监督犯人防止逃跑,同时还得走几个月的路途,衙门给的工资也是非常的微薄。费力不讨好让很多衙役都推辞这一项工作。
但是他们却十分乐意押送女性犯人,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女囚一般很少流放,因为那样做没有什么意义,一些女囚通常就是被关在大牢,或者直接处死,能够流放到远方的,基本都是犯了极其严重的罪行的人,家里有权有势将其从杀头的罪名改判为流放。
因此衙役押送女囚徒,大有油水可捞,女囚亲人为了监护使让路上多多照顾一二,自然会送大量的银子。有的时候周围人贿赂衙役的银子完全可以值得起他们一年的工钱。
此外由于女性身子骨娇弱,如此漫长的路,家里人路上自然会安排马车,衙役也无需多费脚力,坐马车一起即可,在路途上,有人也会为他们打点好住宿和伙食,无需再吃比较差的饭菜,住公家简陋破旧的旅馆。
在清朝,衙役的身份地位是非常低的,他们就连公务员都算不上,通常由县令私人招募,平时就要早起点卯,县官开堂也只能干站着,完全没有什么自由可言。
反倒是押送囚犯路上不会受到限制,只要不耽误了行程,要走要歇都随自己处置,在待遇和住宿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衙役们自然会抢着护送囚犯了。
还有一点,女囚犯比起男囚,更加难以逃跑,因此护送的任务更为轻松方便,衙役没有太多要操心的事情。
除了这些女囚之外,那些家中有钱有势的男囚也十分受差役的欢迎,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只要你给足了钱,押送的路上包你顺顺利利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9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